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doc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doc(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讲义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 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D. 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答案:B 解析: (1)B (2)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解析】【分析】(1)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 (2)本诗首联通过“似敌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 故答案为:⑴B; ⑵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 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 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 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B 解析: (1)B (2)不好。“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又”字丰富。“又”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 【解析】【分析】(1)B项,“而无法成眠”错误。“残梦”说明是梦醒后留有余思,“夜断魂”也说明梦醒时分的现实与梦境的对照产生。而选项说成“无法成眠”,即没有入睡,与梦醒相矛盾,是曲解文意。不是彻夜难眠,是梦醒时分。故选B。 (2)本题考生要先明确表态,即“好”或“不好”,一般依从诗人的观点,即“不好”,然后分析诗歌尾联“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和题干中所给的改句“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之间的区别,主要针对改动的字分析,即原作中“又”“天外心”和改句中“晨”“织女心”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从诗歌的前面几联来看,诗中塑造了一位思妇的形象,她在秋夜醒来,想起远在边地的夫君,想起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情形,于是“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诗中的“又”字表示动作或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说明“寄征衣”的行为发生不止一次,流露出对守卫边地的夫君的牵挂之深,也暗含对守卫边塞的支持;如果换用“晨”,则只能交代“寄征衣”的时间,却无法表露女子“寄征衣”的频繁,在情感的表达上逊色很多。再看“天外心”和“织女心”,“天外”言明距离的遥远,这“天外心”中包含的情感比“织女心”中包含的情感更多,如果说“织女心”中表达的是对丈夫的思念的话,这“天外心”中还有对夫君守边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而诗人则借助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思想,这就跳出了普通闺怨诗的天地,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故答案为:⑴B; ⑵不好。“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又”字丰富。“又”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个性化的解读,虽然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但也要扎根文本。本题先要明确修改的内容,再回答这样修改好不好,然后结合诗句作出简要分析。如:修改了这两处,把“又”改为“晨”;把“天外心”改为“织女心”。改后不好,因为“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又”字丰富。“又”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新荷叶①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②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注】①该词是为一位友人祝寿而作,这位友人信息不详。②安石: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片前四句交代了友人举办寿宴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秋分时节,地点是某处楼台。 B. 这首词上片末尾两句从多个角度描写侍女,表现了她们美好的形象,也表现寿宴场面热闹。 C. 这首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如上片中的“簪笏”代指宾客,下片中的“东山”代指友人。 D. 这首词上片侧重于描写场景,下片侧重于抒发情感,整首词语言清丽,风格典雅,主旨深远。 (2)这首词的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C 解析: (1)C (2)下片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分析】(1)C项,“东山”不是借代手法,是用典,将友人比作谢安。故选C。 (2)根据注释部分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在为朋友祝寿所写,那么在词的内容上肯定有些祝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赞美和祝愿。通读词的内容,可发现词的下片末尾两句就有此意。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故答案为:⑴C; ⑵ 下片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歌的作者、注释、背景等方面入手,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判断选项的正误。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情感鉴赏能力,注意抓住表达情感的句子。读通诗歌的基本内容,找出诗中表达情感的句子,筛选重点词组织答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C 解析: (1)C (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故选C。 (2)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目要求赏析诗歌第二联的写法妙处,其实是考查诗句的表达技巧。而要赏析此联写法的巧妙之处,应从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技巧入手,如对偶,夸张,比喻,对比,用典等。分析注意紧扣“巧妙”两字,既要紧扣文本解释手法,又要指出手法妙在何处,突出其表达效果,方得其妙。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能力。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ò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B 解析: (1)B (2)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故选B项。 (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B;⑵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⑵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全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 B. 打败了“千骑虏”,杀出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 C. “黄云断塞”“白草连天”勾勒出夕阳下的云彩满布天空、枯草连绵一望无际的边塞景象。 D. “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E. “从军行”本为乐府旧题,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但本诗对仗工整,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 (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C 解析: (1)C,D (2)相同的是: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渴望。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悲叹。本诗尾联借少年之曰,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才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 【解析】【分析】(1)C项中,“黄云”理解为“夕阳下的云彩”有误,正确的解释是“黄土烟尘”;D项中,从侧面表现少年剑术高超,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正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故选CD。 (2)本题中,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两首诗的相同点: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渴望.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悲叹。本诗尾联借少年之曰,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才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 故答案为:⑴CD;⑵ 相同的是: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渴望。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悲叹。本诗尾联借少年之曰,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才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同的诗人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在诗歌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个人所处时代及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 , 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杜若,芳草名。②榜人: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 本诗是五言律诗。 C. 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 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 明快飘逸 B. 婉约含蓄 C. 质朴刚劲 D. 清淡自然 (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答案:A 解析: (1)A (2)D (3)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解析】【分析】(1)A项,“本诗是田园山水诗”错误,这是对诗歌题材分析错误。“题材”是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从诗歌标题“夜渡湘水”和诗中“客行”“行旅”等词语可知,这应是一首行旅诗。故选A。 (2)本诗是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考生可以抓住诗中所写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来分析风格,如诗歌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野草清香,歌声清脆,景象清新而美好;如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烟火,生活自然而宁静,这些内容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的风格是“清淡而自然”。故选D。 (3)“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意思是“露气中飘来杜若香,棹歌声听出唱采莲”,前一句写野草的香味,这是嗅觉,后一句写采莲女的歌声,这是听觉,所以考生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这两句诗歌。因为是夜渡,所以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诗人抓住野草的芳香和采莲女的歌声营造了美好的意境。 故答案为:⑴A;⑵D; ⑶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⑵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 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答案:C 解析: (1)C (2)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解析】【分析】(1)C选项“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不正确,根据诗句“行人虽去亦伸眉”可知“愁眉舒展”的是行人,“莫相思”是“不要挂念我”。故选C。 (2)“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⑴C; ⑵ 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阅读诗歌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再判断选项的正误。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技巧的赏析能力,注意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翻译疏通诗歌的内容,找到相关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技巧,要结合其句子内容和中心主旨来作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 , 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此诗乃此时所作。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点“夜坐”。“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 颔联化用诗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 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B 解析: (1)B (2)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故选B。 (2)本诗中说“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意思是“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深锁匣中的孤剑正象征着我少年时的壮心”,“前尘梦”是对过去读书生活的回顾,“匣中孤剑”是现状,现实是书不能读、剑不能舞,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结合尾联目断征鸿可知,还有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前一句“挑灯看剑”是现实生活,“剑”代指词人报国的志向,而词人只能醉酒之后挑灯看剑,说明他空有报国志向却无法施展,流露出壮志难酬之感,后一句“梦回连营”是梦境,从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悲愤之中又含有壮怀。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可以发现两首诗歌中都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都有壮志难酬之悲愤,但分析两篇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本诗中最后说“征鸿目断”流露出的是复国无望的绝望,而辛弃疾对早年生活的回顾中更让我们看到词人的壮怀激烈。 故答案为:⑴B; ⑵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 , 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B 解析: (1)B (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分析】(1)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 (2)本词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语文 诗歌 鉴赏 讲义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