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电力数字化2030.pdf
《2024版电力数字化203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电力数字化2030.pdf(5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电力数字化 2030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电力数字化20302024 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的战略目标。电力系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承担自己的责任,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40%,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任务重、责任大,承担着主力军作用。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供应的同时实现深度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是核心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电力+算力”为核心途径和驱动力。电力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将深刻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特性和机理。源网荷储融合变换、协同发展,构成“大
2、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的电网形态;算力方面,以数字数据为基础,构建强大的软件平台,以软件定义电力系统,将信息技术、计算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成可见、可知、可控的透明化电力系统。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终端电能消费大幅度提升,电能除了直接使用,还间接制造能源,实现广域电气化。广域电气化打破传统电网和产业边界,向各领域全面渗透,各行业与电力领域融合交互,由此形成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交互性、经济性、共享性等特性,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电力数字化 2030报
3、告描绘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电力系统数字孪生蓝图;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协同新形态下数字绿色电厂、电网数字巡检、多源自愈配网、多能协同互补、跨域电力调度、赋能绿色低碳六大核心业务场景进行了详细分析;从数字化边端、泛在通信网络、算力和存储、算法和应用四大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寻找技术支撑;提出绿色网络、安全可靠、泛在感知、实时网联、智能内生、服务开放的六大电力数字化技术特征;并建议通过构建基于云边协同的技术架构,打造开放、高效、智能的电力数字化新引擎,支撑并驱动电力系统升级转型,加速新能源消纳,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电力数字化 2030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经验积累和对于电力系统的理
4、解,对电力数字化 2030 的实现路径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划,对数字化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预测,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对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和跨行业协同合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中国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从 1875 年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建设完成,电力行业已经历了近 150 年的发展和沉淀,成为了能源行业的柱石。过去的 20 年中,世界能源行业和产业格局发生了剧烈且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为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而努力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石化能源行业受到自然资源储量限制而发展降速,新材料、工程和发电技术显著的进步帮助可再生能源发电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有可
5、能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军,智能电网基础原理和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网运行和管理变得更加柔性、坚强和智能,电池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质的突破促进了电动交通工具的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数字孪生、云边一体化的物联网、人工智能、高带宽无线通讯等数字化相关技术在物联感知、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以及智能分析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也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尽管如此,整个电力行业还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生产和消纳,从而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如何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尽可能地响应更加多元化的用电需求?如何持续降低用电成本?等等。可以预见,未来 10 年,在能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
6、的推动下,全球的电力行业将迎来一个发展和变革的高峰。从传统的“发输变配用调”产业链条贯通发展到现如今“源网荷储协同”产业场景融合,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复杂度从二维级别升级到了三维甚至多维。以“云、大、物、智、移”为典型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发展也出现了元宇宙、Web3.0、边端智能、6G、万兆无线通讯、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大量分支和升级。本次白皮书的编写,工作小组通过反复讨论和斟酌,确定以行业场景作为基本要素出发点,从多维度拆解和分析相关的问题和挑战,结合优秀的业务和技术实践,适度展望未来的发展需求,以期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根本原因,更准确地锁定关键技术,更有效地思考解决方案。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7、在中国乃至全球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多年的服务,深度参与并见证了全球电力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和变革。我们清楚地看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之一。数字化技术自身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领域细分也越来越多。电力行业相关企业如何“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技术”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希望电力数字化 2030可以在这方面做到抛砖引玉,带来价值的启发,帮助相关企业抓住未来 10 年电力行业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大的成功!大中华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欧盟、北美纷纷发布了通过低碳化、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进行能源结构变
8、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战略举措。落实绿色发展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数字化是关键!全球重要电力市场提出构建“SmartGrid”、“IntelliGrid”的发展目标,国内领先的电力企业也提出构建“数字电网”的愿景,这些新型电网均具备可靠、灵活和经济的电力和信息流传送,安全稳定的网络通信和系统控制,全面的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由的电力交易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与用户之间双向互动等特点。电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确保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转,提升能源效率,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全面连通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将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信息、生产过程等转化为数字表达,打造电力系统在
9、虚拟空间中的“数字镜像”。完成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从虚实映射到深度交互的演进,进而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数字孪生。通过电力数字孪生除了可以实现电网的安全、智能之外,还可以依托大范围互联和调度,实现针对风、光等具备间歇随机、海量离散、波动不可控的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要实现电力数字孪生的宏伟蓝图,需要将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低碳发展,需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数字平台;需要推进通信、控制等电力行业标准化的建设,推进电力系统设备联接互通,并将智能注入行业。围绕“发-输-变-配-用”等电力系统全环节,持续创新连接、计算、智能等 ICT 价值,推进构建现代设备资
10、产全寿命管理体系,降低电力资产的运行风险、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推进构建现代客户全方位用能服务体系,为用户推荐最优的用能方案,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建设高效型社会;推进构建新一代调度控制支撑体系,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提高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推进构建新型电力交易体系,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让绿电交易成为“双碳”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能源清洁消纳。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未来 10 年 ICT 技术和全球电力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综合研判,我们乐观地预测 2030 年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电力企业终端网联化率将超过 95%,
11、云化渗透率超过 75%,边缘智能的采用率将超过 75%,电力通信可靠性达到 7 个 9;电力数字化将具备绿色网络、安全可靠、泛在感知、实时网联、智能内生和服务开放的关键技术特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采用,将打破传统电力系统“源随荷动”的强计划属性,未来电力供需将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弹性。电力数字化的未来既充满想象空间也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发电商、电网运营商等传统电力企业、电动汽车等新业态、科技企业、园区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等跨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够实现“源网荷储”端到端的成功转型。让我们携起手来,勇于探索、持续创新,共筑电力数字化 2030!华为常务董事ICT 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第一章
12、、电力数字化背景及目标(一)电力数字化发展背景(二)电力数字化核心目标第二章、电力数字化场景描绘(一)电力数字化蓝图构想(二)电力数字化典型场景分析场景一:数字绿色电厂全周期数字孪生远程智能集控数字绿色电厂中,电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小结场景二:电网数字巡检智能巡线智能变电站电网数字巡检中,电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小结场景三:多源自愈配网多源配网运营自愈配网调控多源自愈配网中,电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小结场景四:多能协同互补智慧园区智慧楼宇多能协同互补中,电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小结0303050708020710131619前言目 录场景五:跨域电力调度智能电网调度虚拟电厂跨域电力调度中,电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小结场景
13、六:赋能绿色低碳碳交易碳普惠赋能绿色低碳中,电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小结电力数字化技术在六大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总结第三章、电力数字化技术特征(一)关键技术特征内核层特征一:绿色网络特征二:安全可靠驱动层特征三:泛在感知特征四:实时网联特征五:智能内生使能层特征六:服务开放(二)目标技术架构(三)数字化创新体系2225282828313740424345电力数字化发展倡议参考资料2电力数字化 2030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全球正在加快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布局。中国于 2020 年 9 月提出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
14、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开启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北美大力推动 5550 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计划,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并重点补贴电动车的购买者和安装屋顶太阳能的家庭。欧盟计划 2021 年至 2030 年间,每年新增 3500 亿欧元投资,推进电动汽车、公共交通运输等实现减排目标。其中,德国将放弃化石燃料的目标提前至 2035 年,拟加速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供给。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通过不断提高终端电气化率,能有效降 前言低全社会对传
15、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高品位电力能源的渗透。其中,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的持续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电力系统叠加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同时,也催生出诸多“新”特性电网侧,能源资源配置将呈现高弹性;负荷侧,电气化能源消费因双向多源而呈现高互动;交易侧,本地低碳能源供应将促使能源消费呈现低成本;运营侧,各类能源系统将依托数字孪生实现高融合。面向 2030,电力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度应用,将成为推动电力系统升级的关键成功因素,帮助电力系统更好适应并应对“四高一低”变化趋势。未来,在电力数字化新型数字引擎的驱动下,电力系统将变得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
16、友好,让电能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进入千家万户。3电力数字化 2030第一章、电力数字化背景及目标(一)电力数字化发展背景电力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转型。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两大重要变化,为电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明确了基本方向:1、能源结构绿色化从电力供给侧看,根据 IRENA 统计,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38.65 亿千瓦,占全球发电新增装机的 43%,同比增长达到史无前例的 14.0%。预计到 2030 年,世界能源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将接近 50%。2023 年,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年内连续
17、突破 13 亿、14 亿大关,达到 14.5 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 50%(提前 6 年达成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3 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预计到2030 年,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 25.7 亿千瓦,占比超过 70%。清洁能源发电量预计将达到 5.8 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 52.5%。新能源建设过程中,出现风、光资源富余程度与经济发达程度也存在区域错配。以中国为例,重点建设的新能源基地大多分布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等人口密度与用电负荷相对较低的区域,而对能源的需求主要来自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区域。因此,电能的异地消纳对电网远距离传输和消
18、纳能力、储能设备配套建设及灵活运营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此外,欧盟各国区域面积小,可以就近利用既有资源,因此在靠近用户侧涌现出大量分布式光伏与分散式风电设备,这些在配网负荷系统中出现的电源对配电网络的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4电力数字化 20302.电网调控柔性化从电网侧看,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波动性不稳定性的发电量也将不断增加,对电网功率控制、电压调节及通信方式等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新需求,传统电网主要面临横向平衡稳定和纵向运行管控两大挑战。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配电网,其中 98%以上接入 400 伏,使得配电网由无源网变为具有大量分布式电源点的有源网,造成其与本地负荷的需求在时间上难以同
19、步,净负荷曲线易出现“鸭型曲线”现象,电力系统发用电平衡、实时调度等不确定性增多,导致“源随荷动”关系转换为“源网荷储互动”、输电网与传统配电网间潮流频繁转向与大幅波动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因此,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挑战在配电网。3.供电模式互动化 从电力消费侧看,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益明显,夏季降温及冬季取暖负荷占比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有 10 余个省级电网夏季“降温负荷”(因气温上升使得空调等新增用电量)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超过40%,“降温负荷”频次增加等因素使得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大、间歇性增加,大幅提高了配电网系统供需平衡难度,电力系
20、统灵活性调节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更加凸显,导致电力系统调峰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23 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超 2000 万辆,预计 2030 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1 亿辆,而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将是现在的近 10 倍,充电产生的不确定性负荷可能使得电力系统调节压力增大,给配电网平稳运行带来新挑战。随着全社会对能源可持续发展认识的不断加深,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终端用户对可靠性更强、价格更透明的本地能源消纳的诉求愈发明显,这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配网级分布式能源加入电力系统运行,促使供电模式从“以大型发电厂为中心”向“以产消者为中心”转变。随着光伏、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的大规
21、模应用,传统的配电系统将从单向供电模式向源荷一体升级,供电模式也将从过去的“源随荷动,生产计划主导,进行单向逐级电力传输”,向“源荷互动,以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为目标,根据供需变化进行双向灵活调配”发生转变。用户对能源消费的自主权更大、选择面更广,从被动用电到主动消费,将衍生出对用电需求的准确预测、电量资源的灵活调配、配网的韧性和平衡、海量端侧设备的统一物联与互动等方面的新需求。5电力数字化 2030(二)电力数字化核心目标 电力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随着电力系统升级,消纳更多以风、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电力,促进源网荷储高效互动,确保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转,提升能源效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22、的实现。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确实扮演着主战场的角色。配电网的发展和创新将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配网投资占电网投资的比例超过 50%,欧洲配网投资超过投资的70%。配电网需要具备更强的承载力,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主体、新业态的接入需要,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重。综合产业各方的观点,我们认为电力数字化建设有五大核心目标:1.支撑电力供应模式从传统的“源随荷动”到“源网荷储互动”随着大型新能源设施、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不同规模储能装置的大量应用。以中国为例,预计 2030年,用户将超过 6 亿,电动车超过 1 亿,充电桩超过5000
23、 万,台区超过 1000 万,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 300GW。在以难以预测的自然资源可用性为基础的电力生产和以用户实时需求为导向的电力消费间,不再是两条完全匹配的“源随荷动”曲线,容易形成电能的供需“剪刀差”错配;电力供应模式需要从传统的“源随荷动”到“源网荷储互动”。通过源网荷互动,实现供需平衡。AI 实现台区自治、地市平衡是关键举措。要综合使用气象、预测、潮流计算和求解器等多个大模型构建 4 级的 AI+调度系统,首先从下往上平衡,一台区一策略首先实现台区内供需平衡,然后在地市级、省级、网级向上逐级平衡。打造台区微电网智能中枢,对台区内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控制流的统一调度管理实现
24、用电安全经济,对台区内设备通过电鸿+HPLC+AI 推理实现端侧联动监控,实现网格化智能管理。2.实现新能源 100%并网与消纳截至 2023 年,我国分布式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约为 3 亿千瓦,分布式渗透率快速提升,局部地区甚至将超过 50%,未来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规模必将迎来快速发展。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等特点,配电网有源化特征愈发凸显,带来的双向潮流、电压越限、孤岛运行等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对极端天气的耐受能力较弱,导致电量生产、电力输出等面临不确定因素,造成电压、频率等出现波动,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低压配网成为分布式电源主要开网路径。除此之
25、外,伴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推进,弃风、弃光以及新能源脱网等现象仍然频发,新能源发电并网成为推进落实电力行业绿色低碳的关键掣肘。因此,通过感知、预测、控制、调度等一系列电力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新能源 100%并网与消纳,消纳来自源端和荷端新能源发电量,抵消新能源并网对电网运行带来的波动,是电力行业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所在。3.实现资产安全与高效运营,设备由“计划修”走向“状态修”以我国为例,截至 2022 年底,我国两大电网公司的资产总额合计达到了 5.75 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4%。而在 2023 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达到了 15502 亿元,同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电力 数字化 203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