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计算题检测.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计算题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计算题检测.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项计算题、竖式计算试卷 1.口算。 90-45= 3000÷50= 9×50= 540÷90= 6×16= 150×30= 85÷5= 560÷70= 315×29≈ 84÷40≈ 2.直接写得数。 3.直接写得数。 30×56= 3200÷40= 25×80= 700+360= 51×201≈ 560÷7= 410-50= 4000÷80= 400×23= 634÷68≈ 4.直接写得数。 5.竖式计算(带星号的要验算)。 127÷33= 600÷24= *649÷50= 8900÷430= 6.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 456÷24= ★= 7.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87×63= 170×86= 840÷40= 506×48= ★712÷80= 8.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验算) ※ ※ 9.用竖式计算,带★的验算。 607×36= ★762÷19= 840÷35= ★265×58= 10.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40×17= 47×269= ※107×35= 572÷26= ※819÷39= 3610÷90= 11.竖式计算(带星号的要验算)。 127÷33= 600÷24= *649÷50= 8900÷430= 1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43×23= 325÷13= ☆408÷68= ☆107×26= 1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③④题需要验算。 ①205×56= ②286×45= ③468÷52= ④762÷89= 14.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请验算。 506×24= 184×37= 270×36= *854÷64= 369÷72= 980÷60= 15.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828÷52= 782÷78= ★243×38= 16.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38×26= 531÷47= 17.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87×63= 170×86= 840÷40= 506×48= ★712÷80= 18.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96÷32= 390÷60= △675÷25= 780÷30= △207×40= △840÷24= 19.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854÷64= 800÷70= 506×25= *169×38= 20.列竖式计算。(带★题要验算) 506×24= 125×28= ★380×12= 900÷45= 656÷64= ★552÷24= 21.计算。 22.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800÷25 625÷125 450÷18 23.计算下面各题。 ①465-30+15 ②210+(640-59) ③(113+121)×12 ④520-20×7 ⑤84÷6×25 ⑥360÷(128-38) 24.计算下面各题,写出必要过程。 940-840÷24 (495+168)÷39 (1000-351)×67 25.脱式计算。 ①376×(149-139) ②450÷(375-350) ③576÷8÷9 26.递等式计算。 451-48×14÷24 (1348-16×28)÷30 25×21+19×34 45×23-(135+268) 27.计算下面各题。 902-17×45 360÷(246-228)×28 720÷[240÷(81-78)] 28.脱式计算。 245-(45+39) 460÷(29-18÷3) 2400÷80-14×2 29.脱式计算。 385+413÷7 (902-784)×65 293+17×103 29×(296-204) 30.脱式计算。 720-(260-180) 120+480×3 650-550÷5 (640-160)÷16 31.以下面的这条射线为角的一条边,以A点为角的顶点,画一个72°的角,它和( )°的角能组成一个平角。 32.在下面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段,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3.过点A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再以点B为顶点,画一条射线与已知直线相交成65°。 34.在梯形(如下图)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5.按要求画一画。 (1)请画出小兔回家最近的一条路。 (2)请画出小兔去河边喝水最近的一条路。 36.请你分别在两个图中的底边上,各任意画出一条高,再标出相关内容。 37.画一组平行线。 38.过直线外的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39.以O为顶点画一个120°的角,再将这个角分为度数相等的两个角。 40.选择合适的工具,以A为顶点画一个135°的角。 【参考答案】 1.45;60;450;6;96 4500;17;8;9600;2 【解析】 2.150;340;480;54 5;1000;6;4 156;9;48000;8400 0;90;49000;6 【解析】 3.1680;80;2000;1060;10000 80;360;50;9200;9 【解析】 4.1200;7;1200;11 10500;12;1000;80 4200;1500;240;21 【解析】 5.2……28;25 12……49;20……300 【解析】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127÷33=2……28 600÷24=25 *649÷50=12……49 8900÷430=20……300 验算: 6.7885;1224;5754; 19;16……6;19……33 【解析】 (1)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7885 1224 5754 验算: 456÷24=19 16……6 =19……33 验算: 7.18081;14620;21 24288;8……72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87×63=18081 170×86=14620 840÷40=21 506×48=24288 ★712÷80=8……72 验算: 8.8554;4560; 20;30……13;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乘法的验算方法是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即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8554 ※4560 验算: 20 ※30……13 验算: 9.21852;40……2 24;15370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乘法可以利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进行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除法可以利用除数乘商,再加余数进行验算。 607×36=21852 ★762÷19=40……2 验算: 840÷35=24 ★265×58=15370 验算: 10.4080;12643;3745 22;21;40……10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乘法验算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是不是等于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40×17=4080 47×269=12643 ※107×35=3745 572÷26=22 验算: ※819÷39=21 3610÷90=40……10 验算: 11.2……28;25 12……49;20……300 【解析】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127÷33=2……28 600÷24=25 *649÷50=12……49 8900÷430=20……300 验算: 12.5589;25;6;2782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乘法的验算方法是将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后,再算一次即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没有余数时,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 243×23=5589 325÷13=25 ☆408÷68=6 ☆107×26=2782 验算: 验算: 13.①11480;②12870; ③9;④8……50;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有余数时)。 ①205×56=11480 ②286×45=12870 ③468÷52=9 ④762÷89=8……50 验算: 验算: 14.12144;6808;9720 13……22;5……9;16……20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相加。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506×24=12144 184×37=6808 270×36=9720 *854÷64=13……22 369÷72=5……9 980÷60=16……20 验算: 15.15……48;10……2;9234 【解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乘法的验算方法是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 ★828÷52=15……48 782÷78=10……2 验算: ★243×38=9234 验算: 16.8788;11……14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相加。 验算乘法算式是否正确,可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来验算乘法,也可用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来验算乘法。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338×26=8788 531÷47=11……14 验算: 17.18081;14620;21 24288;8……72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87×63=18081 170×86=14620 840÷40=21 506×48=24288 ★712÷80=8……72 验算: 18.3;6……30;27 26;8280;35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乘法可以利用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进行。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没有余数除法可以利用被除数=商×除数进行验算。 96÷32=3 390÷60=6……30 △675÷25=27 验算: 780÷30=26 △207×40=8280 验算: △840÷24=35 验算: 19.13……22;11……30;12650;6422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乘法可以利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进行验算。 854÷64=13……22 800÷70=11……30 506×25=12650 *169×38=6422 验算: 20.12144;3500;4560 20;10……16;23 【解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可以利用交换乘数位置进行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可以利用乘法进行验算。 506×24=12144 125×28=3500 ★380×12=4560 验算: 900÷45=20 656÷64=10……16 ★552÷24=23 验算: 21.6600;250;12 【解析】 (1)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22.32;5;25 【解析】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再进行计算。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8,再进行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9,再进行计算。 800÷25 =(800×4)÷(25×4) =3200÷100 =32 625÷125 =(625×8)÷(125×8) =5000÷1000 =5 450÷18 =(450÷9)÷(18÷9) =50÷2 =25 23.①450;②791;③2808; ④380;⑤350;⑥4 【解析】 ①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②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加法; ③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④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⑤乘除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⑥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①465-30+15 =435+15 =450 ②210+(640-59) =210+581 =791 ③(113+121)×12 =234×12 =2808 ④520-20×7 =520-140 =380 ⑤84÷6×25 =14×25 =350 ⑥360÷(128-38) =360÷90 =4 24.905;17;43483 【解析】 940-840÷24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495+168)÷39此题先算加法,再算除法; (1000-351)×67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940-840÷24 =940-35 =905 (495+168)÷39 =663÷39 =17 (1000-351)×67 =649×67 =43483 25.①3760;②18;③8 【解析】 ①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②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③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①376×(149-139) =376×10 =3760 ②450÷(375-350) =450÷25 =18 ③576÷8÷9 =72÷9 =8 26.423;30; 1171;632 【解析】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451-48×14÷24 =451-672÷24 =451-28 =423 (1348-16×28)÷30 =(1348-448)÷30 =900÷30 =30 25×21+19×34 =525+646 =1171 45×23-(135+268) =1035-403 =632 27.137;560;9 【解析】 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902-17×45 =902-765 =137 360÷(246-228)×28 =360÷18×28 =20×28 =560 720÷[240÷(81-78)] =720÷[240÷3] =720÷80 =9 28.161;20;2 【解析】 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245-(45+39) =245-84 =161 460÷(29-18÷3) =460÷(29-6) =460÷23 =20 2400÷80-14×2 =30-28 =2 29.444;7670; 2044;2668 【解析】 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385+413÷7 =385+59 =444 (902-784)×65 =118×65 =7670 293+17×103 =293+1751 =2044 29×(296-204) =29×92 =2668 30.640;1560;540;30 【解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720-(260-180) =720-80 =640 120+480×3 =120+1440 =1560 650-550÷5 =650-110 =540 (640-160)÷16 =480÷16 =30 31.作图见详解,108 【解析】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然后在量角器72°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依此画图即可。 180°-72°=108° 【点睛】 熟练掌握角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 32.见详解 【解析】 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都平行,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所以要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原来梯形一组平行的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再过梯形的上底顶点作另一条腰的平行线,即可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如图所示: (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划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特征。 33.B 解析:见详解 【解析】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是: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这条直线滑动三角板,当另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时,沿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经过直线外一点的这条直线的垂线;把量角器的中心与B重合,0刻度线与已知直线重合,以B为端点,过量角器上表示65°刻度的点画射线,射线与直线即可成一个65°度的角。 (方法不唯一) 【点睛】 此题考查如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用量角器画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的正确、熟练使用。 34.见详解 【解析】 要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可以过梯形较短的底的顶点作腰的平行线即可。 【点睛】 本题依据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 35.(1)(2)见详解 【解析】 (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画出小兔回家最近的一条路; (2)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有的线段中,以垂直线段为最短画出小兔去河边喝水的最近路线。 (1)(2)如图所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作最短线路图的能力。 36.见详解 【解析】 在梯形的底边上任取一点作垂直于对边的线段,即是梯形的高;在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上任取一点作它对边的垂线段,即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据此画出即可。 如图: (画法不唯一)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注意作高必须在底边上画出垂直的标志。 37.见详解 【解析】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据此画图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不相交。 38.见详解 【解析】 利用直角三角板画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完全重合,移动三角板,让另一条直角边与点重合,经过此点画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就是垂足,标上垂足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方法的掌握情况。 39.见详解 【解析】 根据题意,先计算出120°的一半是多少度,即:120°÷2=60°;再画角:以O为端点画一条射线,用量角器的中心与点O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射线重合,分别在60°、120°的刻度上点一点,分别以点O为端点过这两个点画一条射线即可。 120°÷2=60° 以O为顶点画一个120°的角,再将这个角分为度数相等的两个角,画图如下: 【点睛】 熟练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0.见详解 【解析】 用量角器画角的一般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引出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上对准要画角的度数的刻度线,并点上一个点;然后以已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夹角就是所要画的角度。 【点睛】 本题可以用三角尺画135°的角,也可以用量角器画135°的角。-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专项 算题 检测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