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docx
《扬州市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扬州市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1.看拼音,写词语。 lǎn duò qīn lüè kù shǔ qǐ dí yè m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吆喝 渺小 生畜 手忙脚乱 B.耻笑 露陷 喉咙 养尊处优 C.慰问 停泊 由衷 一声不吭 D.引荐 飞弛 遮掩 神机妙算 3.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选出对句子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排比) B.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拟人)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D.这件事,听起来好似很轻松,其实不然。(比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奶奶总爱回忆过去的往事。 B.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很受启发。 C.北京的秋天真是个迷人的季节。 D.新年到了,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和一顶崭新的帽子。 6.“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这句话写出了夏夜美景变化。发挥想象,照样子仿写:夏天最美是荷花。______ 7.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 (1)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 (3)______,克俭于家。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 (5)爱国,是古代仁人志士们反复吟诵的话题。陆游在生命垂危时低声吟出“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的嘱托;龚自珍也在压抑沉闷的社会环境中挥笔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的深切期望。 (6)《将相和》这篇课文包含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材料二】 【热点背景】 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 【热点聚焦】 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 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 【材料三】 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 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 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 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 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 (2)从调查结果看,有6. 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 (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 )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 ) A.说话 B.拜访 C.学习的程度 D.到达 16、课文是围绕以下哪句话写的?( ) A.为设果,果有杨梅。 B.此是君家果。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父/不在,乃/呼儿出。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为/设果,果/有杨梅。 18、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C.“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D.《杨氏之子》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表现了杨氏子的机智与幽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小时候很怕父亲。 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 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会心有余悸,生怕巴掌会落到我头上。 然而,另外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 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 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 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 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ǔ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可你学修座钟,那是钻研,我要是因此打你,就是阻止你钻研,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前途……”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 19、给短文添加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的父亲。 21、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___________,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_________,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件事,表达了__________。 22、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 ) A.点明主旨 B.总结全文 C.抒发情感 D.首尾照应 23、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习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想要去实现:课外兴趣班多了,想放松放松;世界那么大,想要出去看看;想成为运动健将;想成为航天员……把你的愿望写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懒、惰、侵、略、酷、幕”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生畜”应改为:牲畜。 B项“露陷”应改为:露馅。 D项“飞弛”应改为:飞驰。 3.D 解析:D 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迫切希望,强烈的爱国之情,对中原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南宋出师北伐这一举措年年落空的失望。 A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七言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最出名的两句诗,被后人传诵不绝。其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B项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C项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 D项出自孟郊的《登科后》,全诗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表达了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4.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 A选项中,“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动宾短语的排比,正确。 B选项中,“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把柳树人格化,所以是拟人修辞,正确。 C选项中,疑问的语气表达了更加强烈的肯定色彩,因此是反问修辞,正确。 D选项中,根据比喻修辞的判断标准可知该句并没有用比喻修辞,事情听起来轻松,没有本体和喻体,故D错误。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A 把“过去”或“往事”删除一个,属于词语重复的语病。 B 在句首加上“我”“他”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 C 正确。 D 在“和”的后面加上“戴了”,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 6.一池池荷花竞相开放,一阵风吹来,荷花仙子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结合题目中的“翩翩起舞”可知是动态的变化,可以想象一下画面。开头已经给出,“夏天最美是荷花”,可以从荷花的数量,和荷花的动态描写来仿写句子。 7. 不饱食以终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克勤于邦 心到,眼到,口到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拘一格降人才 负荆请罪 【详解】(1)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 (4)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5)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将相和》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 C 解析:11、C 12、C 13、 × √ ×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 【解析】 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 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 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 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 。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 (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 (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 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 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 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 B 解析: 15、B 16、C 17、C 18、B 【解析】 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孔君平诣其父”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故“诣”的意思是拜访,选B。 16、本题考查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结尾,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章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可知,文章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写了杨氏之子聪慧的具体事件,故选C。 17、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注意根据句子意思、成分划分。 A项句子意思为: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故主谓之间停顿,连词后停顿,该项正确。 B项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根据主谓之间停顿规则可知,该项正确。 C项句意: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正确的划分应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项句意: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根据主谓宾间的停顿规则,可知,该项正确。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B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家禽”在现在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可知二者意思不一致,该项错误。 【点睛】 参考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B 解析:19、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 20、 动作 神态 语言 严厉 21、 装错了大衣柜 让“我”记住做木头活和做人一样,要实在、不投机取巧 把座钟拆开了研究 鼓励“我” 对父亲两次举起手掌的难忘 22、B 23、同意,爸妈的教训不是真的用力打,他们是为了孩子学好。 【解析】 19、考查拟标题的能力。 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可知,本文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逞能安装错了衣柜,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拆装座钟。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因此标题可以是: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 2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他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这写内容写出了父亲的动作、神态。文中的“你瞎了?”是父亲说的话。通过对父亲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 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篇短文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最后“我”才知道,父亲给“我”的两次手掌意义不同,第一次是对“我”要求严格;第二次却是支持“我”悉心研究。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 22、考查文章结构。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前面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是对文章前文的总结,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 23、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同意。文章中的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并没有真正的“打”“我”,而是为了教训“我”学好,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 24. 我的愿望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而我的愿望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记得去年,奶奶生病了。自从奶奶生病以后,就一直躺在床上,她的脸上每天都带着痛苦的表情。平时奶奶是最爱笑的,每次我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满脸堆笑地迎接我:“哎呦,我的乖孙孙回来了!”可是现在奶奶连笑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也笑不起来了。 奶奶在床上一躺就是一星期,还总是唉声叹气的,爸爸妈妈心急如焚地把奶奶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奶奶做了全身检查,让奶奶住院,挂针……我每天放学都会到医院看望奶奶,只见奶奶有气无力的样子,我想奶奶一定很难受,如果我是医生该多好啊!我就可以帮奶奶治病,减轻奶奶的痛苦。 日子一天天过去,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爸爸妈妈又带着奶奶去了杭州的大医院,自从奶奶住到杭州的大医院以后,我是多么想念奶奶呀!想念奶奶温暖的叮嘱,想念奶奶可口的饭菜,想念……唉!如果我是医生该多好啊!我一定要想尽办法给奶奶治病,让奶奶早日恢复健康! 终于,有一天,奶奶回来了!她的脸上又挂了以前的笑容,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自从经历了这些,我的愿望就诞生了,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当一个医生,当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给更多的人治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地生活。 【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围绕“自己的愿望”写一篇作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想要去实现:课外兴趣班多了,想放松放松;世界那么大,想要出去看看;想成为运动健将;想成为航天员……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愿望,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个愿望呢?展开进行叙述,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愿望是什么。注意: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市 小学 年级 上册 期末 语文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