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doc
《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一、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 想象、象征、渲染 烘托(衬托) 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 夸张 借代 四、行文结构:过渡 铺垫(伏笔)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C项,“作者……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对。“红袖”不是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指女子的衣袖。意思是梅花绽放,让闺阁中的女子也趣味盎然地聚在一起传杯饮酒,以致于酒泼洒出来沾湿了衣袖。故选C。 (2)“望尘俗眼那知此”,反面讥诮俗人眼光低俗,不解梅花,“只买夭桃艳杏栽”。拿俗眼不“知此”而“颇怪”“只买”与梅花实际情形形成对比,突出梅花形象与气质;同时,不“知此”又暗中与“议论者”(“我”)形成对比,突出“我”之眼光与追求。由此,我们看到了作者王安石的独特的眼光与不同凡俗的追求。联系作者的政治追求与作为,我们不难由此诗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同时感受到诗人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落寞等复杂心理。 故答案为:⑴C; ⑵ 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点评】⑴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做题时,先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弄清诗歌表达的中心主旨;其次根据题目找到重点词句,结合全诗组织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 (1)C (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①“气吞风雅妙无伦”,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气吞风雅”,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②“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碌碌当年不见珍”,结合注释内容“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分析可知,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家来江滨”,作者感叹杜甫虽然大名辉耀后世,诗篇流传千古,但是这“千秋万岁名”,毕竟是“寂寞身后事”。所以有“惟余孤冢耒江滨”的感叹,这是就杜甫身后萧条的情况而言,以增加对杜甫的悼念之情,且代鸣不平。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点评】⑴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4.(201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首联中“_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造访;朱门 (2)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分析】⑴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⑵“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⑴造访;朱门; ⑵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 ⑵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 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 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中“白发”代指诗人自己; “庭树”则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案】 (1)B (2)①借眼前景物抒情,诗人望月思归,却只有孤舟伴我在外漂泊,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悲。②虚写归乡之事,借以抒情,诗人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倚靠庭园旧树,体现了诗人对归乡的希望之情。③但白发归乡,且故园不知是否在战火中被残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已经年迈的感慨,以及归乡希望最终落空的悲苦之情。 【解析】【分析】(1)B项,“都营造了磅礴之感”错误。“东流之外西日微”,意思是河川外的太阳逐渐微弱,营造了一种凄婉压抑之感,而不是磅礴之感。故选B。 (2)分析诗句,“不知明月为谁好”,明月朗照,本来美好,象征着团圆;但不知为谁好,表明明月不属于自己,借明月来抒情,表明诗人思归而不得。“早晚孤帆他夜归”,“早晚”,终有一天,不是现在;“孤帆”,孤独之意;“他夜归”,不是今夜归。运用虚写,表达归乡的希望之情。“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运用虚写,满头白发,依靠在庭树旁,庭院和水池已经和原来的不一样了。表现了诗人归乡不得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B; ⑵①借眼前景物抒情,诗人望月思归,却只有孤舟伴我在外漂泊,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悲。②虚写归乡之事,借以抒情,诗人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倚靠庭园旧树,体现了诗人对归乡的希望之情。③但白发归乡,且故园不知是否在战火中被残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已经年迈的感慨,以及归乡希望最终落空的悲苦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残春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1) 这首词写作者在________(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________的感情。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 (2)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标题《青玉案·残春》可知,本诗写的是暮春之景。上片“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表达故园之思;下片“利名萦绊何时住”和“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可见诗人有归隐之意。 (2)从修辞方面来看,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从抒情手法来看,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从语言风格来看,下片善用口语,如“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通俗易懂,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流露出隐居之意。 故答案为:⑴暮春厌倦仕途 思念故园 ⑵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①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①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1)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答案】 (1)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 (2)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 【解析】【分析】(1)全诗以“送”字为线索,首联交代送别地点,描绘送别时把酒言欢依依不舍的场景。颔联重在描绘送别之时的环境氛围,营造了清冷悲寂的意境,通过环境衬托出送别之时的悲伤之情。“蕙若”“鸳鸾”在古诗里都象征着贤能的人才,颈联通过写“蕙若”被霜打湿,翰林院失去了“鸳鸾”来表达对友人被贬、无奈送友离去的惋惜和痛心。尾联最终写送别之前,友人不得不踏上征途的无奈处境。考生按照这种思路思考作答即可。 (2)“霜降”“弦惊”体现友人遭到贬官的艰难现状。“蕙若”“鸳鸾”象征友人的贤能,这样的贤能之人被贬触发了作者对于友人同情与感伤,朝廷失去了这样的贤能之人也暗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从“蕙若”“鸾鸳”等词汇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赞赏。此外面对友人的离去,本联也包含了作者的不舍与难过。理解分析古诗情感是古诗鉴赏中学生必备的能力,本题整体难度中等,要求学生们能从整体上把握古诗。答题时应注意审题,锁定范围,可以结合送别诗常见的典型情感,及其本诗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⑴ 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 ⑵ 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 【点评】⑴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注释】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 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C. “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眼前凄凉的景象使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沦陷故都的怀念、忧虑之情。③身世遭际,前途未卜之愁。诗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搔首不安,愁肠百结。④壮志难酬的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巧用‘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错误,从诗中来看,从诗中来看,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前一句中“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后一句是说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陆游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故选B。 (2)从诗歌标题来看,《秋晚登城北门》交代时令、活动,首联“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叙出游地点、时间、景象以及感受,“卷地西风”造成的凄凉景象使人发愁;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颈联“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对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这是为国事而愁;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横槊赋诗”,借指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这是为自己不得志而愁。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愁”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B; ⑵①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眼前凄凉的景象使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沦陷故都的怀念、忧虑之情。③身世遭际,前途未卜之愁。诗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搔首不安,愁肠百结。④壮志难酬的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与诗歌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可据此概括得出。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 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答案】 (1)C (2)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解析】【分析】(1)C项,“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错误,“当时物议朱云小”中“朱云小”指的是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为之变小。并无“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之意。故选C。 (2)本题需要先大出尾联的含义,再分析诗人写作此联的用意。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意思是: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诗人直言“阳城驿”不该改名,是对指斥奸佞、犯颜直谏的“阳城”的肯定和赞美,诗人希望朝天者能像阳城一样刚正不阿,保持清贫人格。 故答案为:⑴C; ⑵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和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尾联诗句内容、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作答。-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诗歌 鉴赏 常见 题型 答题 技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