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概述培训讲义1.pptx
《中医基础概述培训讲义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概述培训讲义1.pptx(14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医基础概述中医基础概述形成基础形成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生产、生活实践中偶然发现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偶然发现的医学知识医学知识医疗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累医疗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累精气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生理知识生理知识-藏象、精气血津液藏象、精气血津液 经络、体质经络、体质疾病知识疾病知识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诊断方法诊法、辨证诊法、辨证基基本本特特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哲学基础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人体是一个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的整体整整体体观观念念人与环境人与环境密切相关密切相关结构上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功能上功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相互协调、彼此为用病理上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影响诊断上诊断上察外知内察外知内治疗上治疗上相互联系相互联系与自然统一与自然统一与社会密切与社会密切季节气候变化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变化昼夜晨昏变化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社会动乱社会动乱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医学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特点脏脏腑腑形形窍窍志志液液季季方方心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喜喜汗汗夏夏南南肝肝胆胆筋筋目目怒怒泪泪春春东东脾脾胃胃肉肉唇唇思思涎涎长夏长夏 中中肺肺大肠大肠皮皮鼻鼻悲忧悲忧涕涕秋秋西西肾肾膀胱膀胱骨骨耳二阴耳二阴 恐恐唾唾冬冬北北整体观整体观辨证辨证辨辨证证论论治治论治论治前前提提目目的的辨别证候辨别证候认识疾病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治疗疾病解决疾病解决疾病恶寒发热,头身痠痛,鼻塞流清涕,无汗,舌淡红苔恶寒发热,头身痠痛,鼻塞流清涕,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薄白,脉浮紧。-风寒表证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 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 (一)概念(一)概念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展和变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二)(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阴 阳阳温温 热热 寒寒 凉凉明明 亮亮 黑黑 暗暗清清 轻轻 重重 浊浊向向 上上 向向 下下兴兴 奋奋 抑抑 制制强强 壮壮 柔柔 弱弱运运 动动 静静 止止快快 速速 缓缓 慢慢功功 能能 物物 质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3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4 4、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 5 5、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1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部位:阳部位:阳-上、体表、外侧上、体表、外侧 阴阴-下、体内、内侧下、体内、内侧脏腑: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脏腑: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经络:阴经、阳经经络:阴经、阳经2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之气,分为阴、阳二气人体之气,分为阴、阳二气人体之气,升降出入,交感合和。人体之气,升降出入,交感合和。如,心、肺、胃主降;脾、肝、肾主升如,心、肺、胃主降;脾、肝、肾主升 营在内营在内 卫在外卫在外五脏的生理功能分阴阳五脏的生理功能分阴阳肾阴、肾阳、心阴、心阳肾阴、肾阳、心阴、心阳 3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阴邪:寒、湿;阴邪:寒、湿;阳邪:火、热阳邪:火、热(2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 阳偏盛:阳偏盛:阳盛则热阳盛则热实热证实热证 ;阴偏盛:阴偏盛:阴盛则寒阴盛则寒-实寒证实寒证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 阳偏衰:阳虚则寒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证虚寒证 阴偏衰:阴偏衰:阴虚则热阴虚则热虚热证虚热证 4 4、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 分析症、证分析症、证属性属性望诊望诊 闻诊闻诊问诊问诊切诊切诊阴阴晦暗晦暗 声低气怯声低气怯 恶寒不渴恶寒不渴 沉细涩沉细涩阳阳鲜明鲜明 声高气粗声高气粗 发热口渴发热口渴 浮大滑浮大滑阴证阴证-里、虚、寒里、虚、寒阳证阳证-表、实、热表、实、热 5 5、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 (1 1)指导养生)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 2)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阴阳偏盛实者泻之实者泻之 实热证实热证热者寒之热者寒之苦寒清热苦寒清热 实寒证实寒证寒者热之寒者热之辛温散寒辛温散寒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虚者补之虚者补之 虚寒证虚寒证温阳制阴温阳制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虚热证虚热证滋阴制阳滋阴制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3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药物性能药物性能阴阴阳阳药性药性寒、凉寒、凉热、温热、温五味五味酸、苦、咸酸、苦、咸辛、甘、淡辛、甘、淡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沉、降沉、降升、浮升、浮“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呕呃-竹茹、丁香;肝阳上亢-石决明、珍珠母肺热咳喘-石膏、黄芩;虚寒崩漏-炒艾、炮姜脾虚泄泻-常参、白术、黄芪木木火火水水金金土土二、五行学说二、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质及其运动变化。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五行特性(一)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温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二)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五行: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水水五方:五方:东东 南南 中中 西西北北五季:五季:春春 夏夏 长夏长夏 秋秋冬冬五气:五气:风风 暑暑 湿湿 燥燥寒寒五化:五化:生生 长长 化化 收收藏藏五色:五色:青青 赤赤 黄黄 白白黑黑五味:五味:酸酸 苦苦 甘甘 辛辛咸咸五脏:五脏:肝肝 心心 脾脾 肺肺肾肾五腑:五腑:胆胆小肠小肠 胃胃 大肠大肠 膀胱膀胱五官:五官:目目 舌舌 口口 鼻鼻耳耳五体:五体:筋筋 脉脉 肉肉 皮皮骨骨五志:五志:怒怒 喜喜 思思 悲悲恐恐自然界自然界人体人体五行生克五行生克-正常正常 相生:相生:指木、火、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关系。相克:相克:指木、火、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木木火火水水金金土土(三)五行间相互关系(三)五行间相互关系次序:次序:木生火,木生火,火生土,火生土,土生金,土生金,金生水,金生水,水生木。水生木。母子关系母子关系 次序:次序:木克土木克土土克水土克水水克火水克火火克金火克金金克木金克木所胜、所不胜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 五行乘侮五行乘侮-异常异常 相乘: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又称“倍克倍克”次序:木次序: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 相侮: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制。“反克反克”次序:木次序:木-金金-火火-水水-土土木木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 3、用于疾病诊断、用于疾病诊断 (1 1)指导四诊指导四诊 (2 2)推断病情的轻重推断病情的轻重 客胜主善,主胜客恶;客胜主善,主胜客恶;克色之脉为逆;生色之脉为顺克色之脉为逆;生色之脉为顺肝肝东风青青酸酸筋筋目目心心南南暑暑赤赤苦苦脉脉舌舌脾脾中中湿湿黄黄甘甘肉肉口口肺肺西西燥燥白白辛辛皮皮鼻鼻肾北北寒寒黑黑咸咸骨骨耳耳4 4、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青色、酸味药入肝青色、酸味药入肝-山茱萸;山茱萸;赤色、苦味入赤色、苦味入心心-朱砂、黄连;黄色、甜味入肺朱砂、黄连;黄色、甜味入肺白术;白术;白色、辛味入肺白色、辛味入肺石膏;黑色、咸味入肾石膏;黑色、咸味入肾生地。生地。(2)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 3)确定治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确定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确定治法确定治法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用滋补肝肾之阴的方法,用滋补肝肾之阴的方法,治疗肝肾阴虚证治疗肝肾阴虚证 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用温补脾肾之阳的方法,用温补脾肾之阳的方法,治疗脾肾阳虚证治疗脾肾阳虚证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确定治则确定治则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确定治法确定治法 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用疏肝健脾的方法,治疗肝脾不调用疏肝健脾的方法,治疗肝脾不调 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用健脾利水的方法,治疗水湿停聚用健脾利水的方法,治疗水湿停聚 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用清肝肃肺的方法,治疗肝火犯肺用清肝肃肺的方法,治疗肝火犯肺 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用泻心滋肾的方法,治疗心肾不交用泻心滋肾的方法,治疗心肾不交第二节第二节 藏象、精气血津液学说藏象、精气血津液学说了解藏象的概念及脏腑的生理特点;了解藏象的概念及脏腑的生理特点;熟悉五脏六腑的熟悉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熟悉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熟悉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分生成、运行、分布及主要生理功能。布及主要生理功能。一、藏象一、藏象藏藏藏于内的内脏藏于内的内脏象象内脏解剖形态内脏解剖形态生理病理表现生理病理表现本质本质现象现象中医藏象,既有解剖实体,又集合功能的双中医藏象,既有解剖实体,又集合功能的双重含义。重含义。(一)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一)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五脏六腑六腑奇恒奇恒之腑之腑心、肝、脾、肺、肾心、肝、脾、肺、肾实体脏器实体脏器藏精气藏精气“藏而不泻藏而不泻”脏病多虚脏病多虚胆、胃、小、大肠、三焦、膀胱胆、胃、小、大肠、三焦、膀胱空腔脏器空腔脏器传化物传化物“泻而不藏泻而不藏”腑病多实腑病多实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似腑,功隶脏。形似腑,功隶脏。似脏非脏(功能藏蓄阴精,且与情志活动有关),似腑似脏非脏(功能藏蓄阴精,且与情志活动有关),似腑非腑(形态中空似腑),藏而不泻之腑非腑(形态中空似腑),藏而不泻之腑。五脏五脏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体体窍窍志志液液肝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疏泄;主藏血筋筋目目怒怒泪泪心心主血脉,主藏神主血脉,主藏神脉脉舌舌喜喜汗汗脾脾主运化(精水);主统血主运化(精水);主统血肉肉口口思思涎涎肺肺主主宣宣发发肃肃降降;主主气气司司呼呼吸吸;通调水道通调水道皮毛皮毛鼻鼻悲悲忧忧涕涕肾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藏精;主水;主纳气骨骨耳、耳、二阴二阴恐恐唾唾五脏的生理功能及体、窍、志、液的关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体、窍、志、液的关系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的总称。的总称。腑:指形态中空有腔的脏器。腑:指形态中空有腔的脏器。(三)六腑(三)六腑共同功能共同功能 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 (传传)化水谷化水谷 行津液行津液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是六腑之间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是六腑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结果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结果:(下图)(下图)胃:受纳腐熟水谷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初步消化胆:贮存排泄胆汁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以助消化受盛化物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进一步消化小肠小肠泌别清浊泌别清浊-吸收精微吸收精微大肠:传导变化大肠:传导变化排泄大便排泄大便吸收水分吸收水分膀胱:贮尿排尿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排泄小便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消化消化吸收吸收排泄排泄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指脑、髓、骨、脉、胆、女子包指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藏精气而不传化物(似脏非腑)藏精气而不传化物(似脏非腑)形态多中空(似腑非脏)形态多中空(似腑非脏)无表里配合关系(胆除外)无表里配合关系(胆除外)(四)奇恒之腑(四)奇恒之腑 脑脑 (髓海髓海)主要生理机能主要生理机能 1 1、主宰生命活动、主宰生命活动:生命的枢机,元神之所在。生命的枢机,元神之所在。2 2、主司精神活动、主司精神活动:是客观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 3 3、主司感觉运动、主司感觉运动:视、听、嗅视、听、嗅 归于脑归于脑 思维、记忆、语言、肢体运动思维、记忆、语言、肢体运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与五脏精气的关系 脑脑 髓海髓海 精生髓精生髓 肾肾 五脏之精五脏之精 脏腑脏腑藏精女子胞女子胞 是指女子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是指女子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胞宫胞宫”、“胞脏胞脏”、“子脏子脏”、“子宫子宫”、“子子处处”、“血室血室”主要生理机能主要生理机能 1 1、主持月经:、主持月经:月经指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2 2、孕育胎儿、孕育胎儿脏脏腑腑形形窍窍志志液液季季方方心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喜喜汗汗夏夏南南肝肝胆胆筋筋目目怒怒泪泪春春东东脾脾胃胃肉肉唇唇思思涎涎长夏长夏 中中肺肺大肠大肠皮皮鼻鼻悲忧悲忧涕涕秋秋西西肾肾膀胱膀胱骨骨耳二阴耳二阴 恐恐唾唾冬冬北北形神一体整体观形神一体整体观 元气元气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宗气宗气 精精 物质物质 卫气卫气 气气 营气营气 气气 精气精气 血血 功能功能 脏腑之气脏腑之气 津津 经络之气经络之气 液液 来源来源 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自然界清气二、精气血津液学说二、精气血津液学说 来源来源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胚胎原始物质,从胞中获得的营构成胚胎原始物质,从胞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养物质。后天之精:后天之精: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贮藏分藏于五脏,主要藏于肾。贮藏分藏于五脏,主要藏于肾。施泄施泄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化为生殖化为生殖之精,藏于肾,产生天癸,繁衍生命。之精,藏于肾,产生天癸,繁衍生命。(一)精(一)精精的生理功能精的生理功能 1 1、繁衍生命、繁衍生命 2 2、濡养、濡养 3 3、化血、化血 4 4、化气、化气 5 5、化神、化神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肾肾-禀受父母之精气禀受父母之精气-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元气元气肺肺-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脾胃脾胃-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后天之气后天之气-宗气宗气营气营气卫气卫气一一身身之之气气(二)气(二)气气的生成气的生成基本规律(形式):升、降、出、入。基本规律(形式):升、降、出、入。气的运动气的运动(1 1)气虚)气虚 生化不足或耗损太过生化不足或耗损太过(2 2)气机失调)气机失调 气滞:气的运行、流通障碍气滞:气的运行、流通障碍 气逆: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运动不及气逆: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运动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运动不及或下降运动太过气陷:气的上升运动不及或下降运动太过 气闭:气的入出受阻气闭:气的入出受阻 气脱:气失内守而散逸于外气脱:气失内守而散逸于外 气的病变气的病变气的功能气的功能 1 1、推动与调控作用、推动与调控作用 2 2、温煦与凉润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 3 3、防御作用、防御作用 4 4、固摄作用、固摄作用 5 5、中介作用、中介作用人身之气人身之气元气元气宗气宗气营气营气卫气卫气气的分类气的分类名称名称生成来源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分布部位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元气元气父母之精气父母之精气 藏藏于于肾肾中中,循行全身循行全身激激发发、推推动动全全身身脏脏腑腑功能功能宗气宗气水谷水谷之精气之精气自然之精气自然之精气聚聚于于胸胸中中,贯注心肺贯注心肺司司呼呼吸吸,促促发发声声,助助心行血心行血营气营气行于脉中行于脉中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气卫气行于脉外行于脉外温养、调节、防御温养、调节、防御(三)血(三)血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本物质。1、血液组成、血液组成 营气营气 津液津液 血液化生过程血液化生过程 (1)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由中焦进入肺脉,经心)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由中焦进入肺脉,经心火化赤而为血火化赤而为血 (2)精化血、精化血、津还为血津还为血 2 2、血液运行、血液运行(1)(1)血液要充盈血液要充盈(2)(2)脉管系统完整、通畅脉管系统完整、通畅(3)(3)各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尤其与心、肺、肝、脾密切各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尤其与心、肺、肝、脾密切 气的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 心主血脉:直接动力心主血脉:直接动力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气行血行肝主疏泄:气行血行 气的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 脾主统血:血行脉道脾主统血:血行脉道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三)血的生理功能(三)血的生理功能 濡养、化神濡养、化神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四)血的病理(四)血的病理血的失常血的失常1.1.血虚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状态。2.2.血运失常血运失常:血瘀、出血、血寒、血热血瘀、出血、血寒、血热(四)津液(四)津液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 1、津液的生成、津液的生成 脏腑调节:五脏整体调节,以脾为主导,脏腑调节:五脏整体调节,以脾为主导,由胃肠共同完成。由胃肠共同完成。胃胃受纳腐熟,游溢精气;受纳腐熟,游溢精气;小肠小肠主液;主液;大肠大肠主主津。津。生成条件:水饮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生成条件:水饮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2 2、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由由脾、肺、肾、心、肝、三焦脾、肺、肾、心、肝、三焦等综合作用完成等综合作用完成:脾运化水液脾运化水液脾气散精脾气散精 肺主行水肺主行水通调水道通调水道 肾主水肾主水蒸腾气化蒸腾气化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气行水行气行水行 三焦决渎三焦决渎水液通道水液通道 3 3、津液的排泄、津液的排泄 呼吸道呼气、汗;呼吸道呼气、汗;尿;尿;大便。大便。4 4、津液功能、津液功能 滋润濡养滋润濡养,化生血液化生血液,调节阴阳调节阴阳,排泄废物排泄废物,运运载全身之气载全身之气5 5、津液的病理、津液的病理-津液失常津液失常 津液亏损不足津液亏损不足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水液贮留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关系精、气、血、津液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 生血生血 行血行血 摄血摄血 生气生气 载气载气生理生理 血由气生血由气生 气行则血行气行则血行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 血旺则气盛血旺则气盛 血能载气血能载气病理病理 气虚而血虚气虚而血虚 气虚气虚/滞则血瘀滞则血瘀 气不摄血气不摄血 血衰则气虚血衰则气虚 气随血脱气随血脱治疗治疗 补气生血补气生血 补补/理气活血理气活血 益气摄血益气摄血 养血益气养血益气 补气固脱补气固脱(二)气与精的关系(二)气与精的关系 精与气精与气,本自互生本自互生:气化为精气化为精/精化为气精化为气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气与津: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与气:津能载气、津在元阳之气蒸腾作用下化而为津与气:津能载气、津在元阳之气蒸腾作用下化而为气气 (四)血与精的关系(四)血与精的关系 精血同源:同源水谷精血同源:同源水谷 相互化生相互化生 精能化血精能化血 血能生精血能生精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津血同源:血与津液同属阴血与津液同属阴,同源于水谷精微;同源于水谷精微;血渗血渗(脉外脉外)为津为津 津津(渗入络脉渗入络脉)化为血化为血 汗为津化汗为津化 血汗同源血汗同源 夺血者无汗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夺汗者无血第三节 病因病机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熟悉熟悉六淫六淫、疠气、七情内伤、瘀血、痰饮的、疠气、七情内伤、瘀血、痰饮的致病特点;致病特点;了解病机的基本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病机的基本概念和层次结构;熟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的病机特点。熟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的病机特点。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病因一、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1 1、外感病因、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六淫、疠气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指来源于自然界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体而发病的病因。2 2、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七情、饮食七情、饮食、劳逸劳逸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指人体的七情、劳逸、饮食等不循常度指人体的七情、劳逸、饮食等不循常度,导致气血津液失调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组织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脏腑组织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3 3、病理产物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结石水湿痰饮、瘀血、结石 又称继发性病因又称继发性病因: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原因。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原因。4 4、其它病因、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病因分类病因分类六 淫六淫的概念六淫的概念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各自致病特点六淫各自致病特点审症求因审症求因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气候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气候风淫的性质和致病特征风淫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性性 质质 致致 病病 特特 征征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轻轻 扬扬开开 泄泄风性轻浮,向上向外,风性轻浮,向上向外,易袭阳位,属阳邪易袭阳位,属阳邪疏通透泄,具通透性疏通透泄,具通透性易易侵侵头头面面、肌肌表表、腰腰背背和和阳阳经经:如如头头项项强强痛痛,鼻鼻塞塞咽咽痒痒,面面肌肌麻麻痹等痹等腠理开疏:腠理开疏:如汗出,恶风等如汗出,恶风等善善 行行数数 变变善行走窜,行无定处善行走窜,行无定处发病急发病急,变化快变化快,变化多端变化多端病病变变部部位位不不固固定定:如如行行痹痹,风风疹疹,荨麻疹荨麻疹发发病病急急变变化化多多,传传变变快快:如如癫癫痫痫、中风、惊风中风、惊风主主 动动动摇不定,动摇不定,“风胜主动风胜主动”有有明明显显动动摇摇症症状状:如如眩眩晕晕、震震颤颤、抽搐、角弓反张等抽搐、角弓反张等为百为百病长病长风风邪邪致致病病极极为为广广泛泛,易易与与他他邪邪相相合合,且且为为外外邪邪致致病病的先导的先导发发病病最最多多,病病种种最最多多,且且易易合合他他邪邪兼兼夹夹致致病病:如如风风寒寒、风风湿湿、风风热、风燥等热、风燥等浮浮越越多多变变善善动动多多兼兼邪邪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致病特征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寒为阴寒为阴邪其性邪其性寒凉易寒凉易伤阳气伤阳气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伤寒:(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伤寒:(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伤寒:(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伤寒:(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中寒:寒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中寒:寒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中寒:寒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中寒:寒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直中少阴:恶寒倦卧手足厥冷下直中少阴:恶寒倦卧手足厥冷下直中少阴:恶寒倦卧手足厥冷下直中少阴:恶寒倦卧手足厥冷下 利清谷利清谷利清谷利清谷 寒性寒性凝滞凝滞气血津液凝滞气血津液凝滞气血津液凝滞气血津液凝滞,经脉不通经脉不通经脉不通经脉不通,不通不通不通不通则痛则痛则痛则痛“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主痛”客于关节客于关节客于关节客于关节:痛痹痛痹痛痹痛痹/寒痹寒痹寒痹寒痹 客于太阳经脉客于太阳经脉客于太阳经脉客于太阳经脉:一身尽痛一身尽痛一身尽痛一身尽痛 犯于中、下焦犯于中、下焦犯于中、下焦犯于中、下焦:脘腹冷痛甚绞痛脘腹冷痛甚绞痛脘腹冷痛甚绞痛脘腹冷痛甚绞痛寒则寒则气收气收气机收敛气机收敛气机收敛气机收敛腠理闭塞腠理闭塞腠理闭塞腠理闭塞经络筋脉经络筋脉经络筋脉经络筋脉收缩挛急收缩挛急收缩挛急收缩挛急寒袭肌表寒袭肌表寒袭肌表寒袭肌表,腠理闭塞腠理闭塞腠理闭塞腠理闭塞,卫阳被遏卫阳被遏卫阳被遏卫阳被遏:恶寒无汗恶寒无汗恶寒无汗恶寒无汗寒袭关节寒袭关节寒袭关节寒袭关节,筋脉收缩挛急筋脉收缩挛急筋脉收缩挛急筋脉收缩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屈伸不利拘急作痛拘急作痛拘急作痛拘急作痛寒入厥阴经脉寒入厥阴经脉寒入厥阴经脉寒入厥阴经脉,经络收缩拘急经络收缩拘急经络收缩拘急经络收缩拘急:少腹拘急少腹拘急少腹拘急少腹拘急不仁不仁不仁不仁 2、寒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寒凉凉凝凝滞滞收收引引寒寒证证寒寒象象各种各种疼痛疼痛症状症状 3 3、湿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性性 质质 致致 病病 特特 征征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湿为阴邪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损伤阳气阻遏气机阻遏气机湿性粘滞,留注脏腑经湿性粘滞,留注脏腑经湿性粘滞,留注脏腑经湿性粘滞,留注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络,最易阻滞气机络,最易阻滞气机络,最易阻滞气机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粘滞日久,损伤阳气粘滞日久,损伤阳气粘滞日久,损伤阳气粘滞日久,损伤阳气“湿胜则阳微湿胜则阳微湿胜则阳微湿胜则阳微”湿伤人体,常先困脾,久伤脾阳湿伤人体,常先困脾,久伤脾阳湿伤人体,常先困脾,久伤脾阳湿伤人体,常先困脾,久伤脾阳湿困脾胃、寒湿困脾湿困脾胃、寒湿困脾湿困脾胃、寒湿困脾湿困脾胃、寒湿困脾湿性重浊湿性重浊沉重重着沉重重着沉重重着沉重重着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秽浊垢腻秽浊垢腻秽浊垢腻秽浊垢腻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湿性粘滞湿性粘滞粘腻性:症状粘滞性粘腻性:症状粘滞性粘腻性:症状粘滞性粘腻性:症状粘滞性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停滞性:病程缠绵性停滞性:病程缠绵性停滞性:病程缠绵性停滞性:病程缠绵性起起起起病病病病缓缓缓缓,传传传传变变变变慢慢慢慢,病病病病程程程程迁迁迁迁延延延延,缠缠缠缠绵绵绵绵难愈难愈难愈难愈湿性趋下湿性趋下湿邪致病,易伤人下部湿邪致病,易伤人下部湿邪致病,易伤人下部湿邪致病,易伤人下部“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下下下肢肢肢肢浮浮浮浮肿肿肿肿明明明明显显显显,又又又又如如如如淋淋淋淋浊浊浊浊、泄泄泄泄利利利利、妇女带下、下肢溃疡。妇女带下、下肢溃疡。妇女带下、下肢溃疡。妇女带下、下肢溃疡。粘粘滞滞粘粘滞滞重重浊浊趋趋下下 4.4.燥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性性 质质 致致 病病 特特 征征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燥性干涩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津液燥燥性性干干燥燥,侵侵犯犯人人体体,最最易易伤伤津津,出出现现各各种种干干燥燥、涩涩滞滞不不利利的的症症状状。“燥胜则干燥胜则干”以以口口唇唇燥燥裂裂、鼻鼻干干咽咽燥燥,皮皮肤肤干干燥燥粗粗糙糙甚甚皲皲裂裂,毛毛发发干枯不荣干枯不荣,小便短少等小便短少等燥易伤肺燥易伤肺燥燥邪邪伤伤人人,常常自自口口鼻鼻而而入入,最最易易伤伤及及于于肺肺,清清肃失司肃失司干干咳咳少少痰痰或或无无痰痰,或或痰痰粘粘难难咯咯,痰痰中中带带血血,喘喘息息胸胸痛,大便秘结等。痛,大便秘结等。性性 质质 致致 病病 特特 征征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热为阳邪热为阳邪其性燔灼其性燔灼阳热之象阳热之象伤津耗气伤津耗气阳胜则热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迫津外泄迫津外泄 消灼阴津消灼阴津壮火食气壮火食气(如气随津耗如气随津耗)高热、恶热、面赤、脉数高热、恶热、面赤、脉数口喝喜饮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口喝喜饮咽干口燥小便短赤体倦乏力少气体倦乏力少气火性炎上火性炎上火热蒸腾上炎,症状多见火热蒸腾上炎,症状多见于头面五官等上部于头面五官等上部面面红红目目赤赤,咽咽喉喉肿肿痛痛,口口舌舌糜糜烂烂,齿龈肿痛,吐血,衄血等齿龈肿痛,吐血,衄血等 生风生风 热邪易热邪易 动血动血“热极生风热极生风”燔灼肝经,损燔灼肝经,损伤阴液伤阴液,筋脉失濡养而生风筋脉失濡养而生风热入血分热入血分 灼伤脉络灼伤脉络 迫血妄行迫血妄行高高热热、四四肢肢抽抽搐搐、颈颈项项强强直直、甚甚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吐吐血血,衄衄血血,便便血血,尿尿血血,皮皮肤肤发斑,月经过多,崩漏发斑,月经过多,崩漏 扰神扰神火热性燥动火热性燥动,与心相应与心相应血入营分血入营分,扰乱心神扰乱心神高热,心神不宁,心烦失眠高热,心神不宁,心烦失眠高热,狂躁妄动,神昏谵语高热,狂躁妄动,神昏谵语易致肿疡易致肿疡热毒入血分,聚于局部,热毒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腐蚀血肉 “热胜则肿热胜则肿”痈疽疮疡,局部红肿热痛痈疽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5、火淫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火淫的性质和致病特征6.6.暑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致病特征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暑为阳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其性炎热阳热亢盛阳热亢盛实实热热证证:高高热热,汗汗出出,口口渴渴,脉脉洪洪大等热盛为特征大等热盛为特征暑性升散暑性升散最易耗气最易耗气伤津伤津暑为阳邪暑为阳邪 上升发散上升发散易犯头目易犯头目内扰心神内扰心神耗气伤津耗气伤津上犯头目上犯头目:头昏,目眩:头昏,目眩“暑暑邪邪易易入入心心经经”:猝猝然然昏昏倒倒,不不省人事;省人事;热热胜胜则则津津伤伤阴阴病病:身身热热汗汗多多,口口渴渴喜饮,尿少短赤,舌红少津等。喜饮,尿少短赤,舌红少津等。气气随随津津泄泄:气气短短,倦倦怠怠,甚甚气气随随津津脱脱暑多夹湿暑多夹湿 暑湿暑湿(湿热湿热)夹杂夹杂常常见见胸胸闷闷脘脘痞痞,四四肢肢倦倦怠怠,便便溏溏不不爽等湿阻之候爽等湿阻之候病理产物病理产物痰饮痰饮瘀血瘀血结石结石痰饮 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1.1.阻碍气血运行阻碍气血运行 阻滞脏腑经络气机阻滞脏腑经络气机脏腑升降失常脏腑升降失常 2.2.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水湿停聚水湿停聚 3.3.易于蒙蔽心神痰湿蒙蔽清窍易于蒙蔽心神痰湿蒙蔽清窍 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痰迷心窍、痰火扰心 4.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致病广泛,变幻多端表现各异表现各异 “百病多由痰作崇百病多由痰作崇”“怪病多痰怪病多痰”咳喘咳喘悸眩悸眩呕满呕满肿痛肿痛苔腻苔腻脉滑脉滑 指体内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而形成的病理产指体内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物,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属继发性致病因素。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属继发性致病因素。瘀瘀血血瘀血的病症特点瘀血的病症特点不通则痛不通则痛疼痛疼痛(固定、刺痛、拒按、夜甚)(固定、刺痛、拒按、夜甚)久聚不散久聚不散肿块肿块(体表血肿;腔内症积)(体表血肿;腔内症积)血不归经血不归经出血出血(紫(紫暗夹有血块)暗夹有血块)浊血郁滞,新血不生浊血郁滞,新血不生面色黧黑,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面唇爪甲青紫,皮下面唇爪甲青紫,皮下紫斑,青筋暴露紫斑,青筋暴露舌脉舌脉舌紫暗,或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舌紫暗,或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迟、涩、弦、结、代脉迟、涩、弦、结、代二、病机二、病机v 病机又称病理,是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机又称病理,是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理。其变化的机理。病机的层次病机的层次基本病机基本病机系统病机系统病机分类病机分类病机病证病机病证病机症状病机症状病机基本病机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盛衰变化。实实虚虚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理状态。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正衰不显正衰不显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理反映。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邪盛不著邪盛不著正胜邪退好转或痊愈正胜邪退好转或痊愈邪胜正衰恶化或死亡邪胜正衰恶化或死亡邪正相持慢性迁延邪正相持慢性迁延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制约太过、阴阳偏盛制约太过2、阴阳偏衰制约不及、阴阳偏衰制约不及 1 1、阴阳偏胜、阴阳偏胜 “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1 1)阳偏胜)阳偏胜阳盛则热阳盛则热 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实热证。(2 2)阴偏胜)阴偏胜阴盛则寒阴盛则寒 阴盛而阳未虚(或虚损不甚)的阴盛而阳未虚(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实寒证候。候。2 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属属“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的虚证。(1 1)阳偏衰阳偏衰阳虚则寒阳虚则寒 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虚寒证。(2 2)阴偏衰)阴偏衰阴虚则热阴虚则热 制约阳热和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以及制约阳热和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相对亢盛的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虚热证。气血关系失调气血关系失调气气血血关关系系失失调调气病及血气病及血血病及气血病及气气虚气虚血虚血虚血瘀血瘀出血出血气不生血气不生血推动无力推动无力气不摄血气不摄血血瘀血瘀血行受阻血行受阻出血出血血随气逆血随气逆气滞气滞气逆气逆气虚气虚血不生气血不生气气散气散(脱)(脱)气随血脱气随血脱血虚血虚血脱血脱气滞气滞气行受阻气行受阻血瘀血瘀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两虚第四节 诊断方法了解四诊、辨证的基本涵义及方法;了解四诊、辨证的基本涵义及方法;熟悉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症、征)的特征表现熟悉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症、征)的特征表现和临床意义;和临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 概述 培训 讲义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