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程地质.docx
《3--工程地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工程地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3 工程地质 3.1 概述 xx水库位于长江左岸支流大宁河的二级支流小溪河上,小溪河发源于巫溪县塘坊乡清水村,于凤凰镇汇入柏杨河,柏杨河于巫溪县城下游汇入大宁河。小溪河主河道长23.8km,河道平均比降19.8‰。坝址区属重庆市巫溪县凤凰镇小溪村,有上、下二个比较坝址,上、下坝址相距1.26km,下坝址区距凤凰镇6.3km。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00km2,其中支流上磺羊桥坝集雨面积132 km2,通过地下暗河及大泉山人工排洪隧洞注入库内。上坝址水库正常蓄水位 470.00m(黄海高程,下同),水库回水长7.0km,相应库容2805万m3;下坝水库正常蓄水位458.00m,水库回水长6.8km,相应库容2716万m3。xx水库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乡镇农村人畜供水、防洪,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 xx水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始于1994年,巫溪县水电局于1994年7月上报了《巫溪县小溪河流域综合治理xx蓄洪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同年十二月,万县市水利电力学会完成了《xx蓄洪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3月,重庆市xx流域治理开发有限公司(甲方)委托我院(乙方)全面承担xx水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受我院委托承担xx水库库、坝址区岩溶渗透专题研究工作并提交《岩溶水文地质专题报告》。 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成果综合分析研究,编制了《重庆市巫溪县xx水库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岩溶水文地质专题报告》(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工作量见表3.1。 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主要勘测工作量汇总表 表3.1 序号 项目 工作内容 比例尺 单位 工作量 1 测量 地形图测量 1:2000 km2 6 地形图测量 1:500 km2 1.15 2 地质 水库区地质测绘 1:25000 km2 72 库区岩溶水文地质测绘 1:10000 km2 100 坝区工程地质测绘 1:500 km2 0.6 引水线路及电站区工程地质测绘 1:2000 km2 1.1 灌区工程地质测绘 1:10000 km2 58 天然石料场工程地质测绘 1:2000 km2 0.85 剖面地质测绘 1:500 km/条 1475/4 溶洞调查 m/洞 800/4 3 勘探 钻 孔 坝址区 m/孔 696.77/8 电站区 m/孔 548.07/2 分水岭 m/孔 155.64/4 平硐 m/硐 80/2 钻孔声波测试 m/孔 110/2 平硐地震波测试 m/硐 80/2 库区及坝址区地震勘探 m/条 500/3 4 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 段/孔 101/8 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 组 20 室内土工试验 组 15 岩矿鉴定及化学分析 组 34 水质简分析 组 17 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 组 2 分水岭钻孔地下水位长观 孔 2 3.2 区域地质及地震 xx水库工程区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地形受构造控制,山脉顺构造线呈东西向延伸,水系则垂直或平行山脉走向呈羽状分布。本区在地貌上划分为大官山期、鄂西期、山原期及峡谷期四级夷平面。地貌以溶蚀 地貌为主,其次为溶蚀—侵蚀地貌,局部为侵蚀地貌。区内大面积分布有下三叠统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在溶蚀作用下,地表岩溶峰林、峰丛林立,石芽、漏斗、洼地、落水洞也较为发育,构成了工程区广阔的构造侵蚀——溶蚀地貌。本区分布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出露面积最广的是嘉陵江组和巴东组,其次为大冶组。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区域上属于杨子准地台北缘拗陷带之南大巴山帚状构造东段南缘,帚状构造由一系列弧形挤压面组成,向北西方向撒开,逐渐向南东方向收敛。随着弧形的收敛,构造线也由北西折转南东东~近东西向。构造线在巫溪一带近乎东西向,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不发育。褶皱主要包括尖山——巫溪向斜、大木垭背斜及次一级的朱家槽背斜、小溪河向斜、方家大包背斜及上磺向斜。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工程区及附近区域未发生过破坏性的中强地震。外围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波及到本区其影响烈度均未超过Ⅵ度,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50年超越概率10%条件下,地震烈度为≤Ⅵ度,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以Ⅵ度为宜。 3.3 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3.3.1 地质概况 xx水库位于长江左岸三级支流小溪河中下游,库区两岸山峦迭嶂,巍峨险峻,两岸山顶高程多在750~1100m,库内河床高程为390~490m,相对高差360~720m,为中山地形。正常蓄水位458m时,回水长度为8.05km(至下坝址),河床纵坡比降约为10‰。岸坡大支沟发育少,库区中部发育纸房沟,距下坝1.865km处两岸发育xx、游家湾沟。 xx水库区域构造图 图3.2 小溪河与低邻谷柏杨河间地块分水岭最高峰在大山包,高程924.60m;右岸地表分水岭最高峰在大穿山,高程为1166.50m。右岸岸坡坡顶高程高于左岸岸坡坡顶高程,右岸临河岸坡坡顶高程为850~1050m,左岸临河岸坡坡顶高程为650~750m;河谷总体发育方向虽与构造线一致,但由于河谷发育蜿蜒曲折,因此以斜向谷为主,局部为顺向谷,右岸顺向坡发育,局部为层面坡,左岸主要为逆向坡,两岸岸坡陡崖与陡坡相间出现,陡坡坡度一般25~45度,最大达60度。纸房沟以上,谷底狭窄, 河谷断面呈不对称“V”型,河床宽仅20~35m,纸房沟以下,河谷断面呈不对称“U”型, 3.3.2 水库渗漏 小溪河河谷库区段谷底最低高程为395m,正常蓄水位上坝址为470m,下坝址为460m,相应抬高水头68m及63m。左岸低邻谷冉家沟处沟底高程为400m,柏杨河与小溪河汇合口处河谷高程为241m,低于库水位60~219m。在右岸高邻谷上磺坝最低高程为700m,无渗漏可能性,但右岸分水岭地带东西向延伸的方家大包背斜,为连续分布的嘉陵江组强岩溶地层,库首东面相距12km,大宁河呈南北向发育横切方家大包背斜形成高峡谷,谷底高程为180m,低于库水位260m,沿分水岭有白龙过江地下暗河管道发育。河床在下游王爷庙(距下坝址1.26km)处开始,高程陡降,至下游龙洞湾长约1.3km河段,出现多级跌坎,河床平均纵坡比降达86‰,高程降至280m,使小溪河王爷庙以上河段成“悬河”。柏杨河与小溪河间有地下分水岭存在,460m高程以下无渗漏可能。右岸小溪河与白龙过江地下暗河间有地下分水岭存在,分水岭高程为500m左右,不存在库水通过岩溶管道向大宁河渗漏的可能性。据坝址区河床钻探资料,河床岩溶发育微弱,透水率<3L弱透水岩体顶板最大深度,下坝为37.77m,上坝为43.65m,水库蓄水后,库水通过河床向下游产生管道性渗漏的可能性不大。上、下坝坝肩,特别是左坝肩绕坝渗漏存在的可能性较大,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3.4 库岸稳定性及浸没 xx水库库岸坡主要由坚硬的灰岩组成的岩质边坡,库岸稳定好;库 内无矿产和集中分布的居民点,河岸阶地分布的少量农田、坡地,阶面高程405~425m,都在库水位以下,水库蓄水后基本无浸没带存在。 3.5 坝址工程地质 3.5.1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位于小溪村上、下游长约1.5km河段,有上、下两个比较坝址,两坝址相距1.26km。河床在下游王爷庙(距下坝址1.26km)处开始,高程陡降,至下游龙洞湾长约1.3km河段,出现多级跌坎,河床平均纵坡比降达86‰,高程降至280m,距下坝址区约2.7km的龙洞弯处小溪河由近EW向转折为近SN向流至凤凰镇汇入柏杨河。 坝址区岩溶形态简单,主要有溶槽、岩溶裂隙、溶洞和岩溶泉。溶槽广泛分布于坝址区两岸岸坡,主要受岩体中构造裂隙控制,多呈顺坡向发育,为地表水沿裂隙溶蚀所致,多充填黄色粘土。岩溶裂隙成因与溶槽类似,但溶蚀宽度仅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多充填黄色粘土。溶洞是早期或现代地下水的排水通道及排水口,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岩溶层中,如上坝轴线上游左岸胡家洞、下坝轴线下游鱼鳅洞。岩溶泉分为溶洞泉及岩溶裂隙泉,如分布于上坝轴线下游450m的三潮水(S21)溶洞泉。 上坝址左岸坡顶高程为610~630m,高程435~480m分布有NNE走向陡崖,崖下自然坡角为35~45°,崖上陡、缓相间,自然坡角陡坡为45~65°,缓坡为18~30°;右岸坡顶为一山脊,高程663m左右,高程470~550m分布有EW走向陡崖,崖下自然坡角为35~40°,崖上自然坡角为45~65°;谷底坝址区两岸高漫滩,经人工砌筑块石河堤形成表层为耕作土层的平台,左岸平台宽0~12m,右岸平台宽15~25m,河床 最低高程为401.10m,枯水位水深0.5~1.2m,河堤以下河床宽18~25m;河槽基岩面高程388.76~387.37m,覆盖层厚度9.70~16.39m。右岸岸坡中下部发育第四系崩坡积体(Q4col+dl),厚度约1~2m。 下坝址左岸坡顶鼻骨梁山脊梨子包处最高点高程为692.20m,鼻骨梁后坡坡顶高程为800~820m,岸坡高程470~550m分布有EW走向陡崖,崖下自然坡角为35~50°, 崖上陡、缓相间,自然坡角陡坡为45~65°,缓坡为18~30°;右岸岸坡高程570m以下,自然坡角为30°左右, 以上自然坡角为35~50°;谷底坝址区两岸高漫滩,经人工砌筑块石河堤形成表层为耕作土层的平台,平台宽17~25m,河床最低高程为395.00m,枯水位水深0.3~0.8m,河堤以下河床宽25~30m;河槽基岩面高程379.88~380.98m,覆盖层厚度17.00~19.65m。坝址区两岸岸坡下部有少量发育第四系崩坡积体(Q4col+dl),厚度约1~2m。下坝址轴线下游150m右岸为一古崩滑堆积体——孔家湾崩滑体。崩滑体宽(顺河上、下游)230m,前后缘长80m,前缘突入河床,最低高程约395.00m,后缘高程415.00~421.50m;崩滑体前缘突入河床部分受河水冲刷,残留灰岩、白云质灰岩漂石、大块石堆积体,估计厚度一般为10~15m,最厚约20m;中部形成一顺河岸长条状缓坡平台,平台高程405~410m,估计厚度8~15m,由灰岩、白云质灰岩大块石、碎石及黄色粘土构成。崩滑体总体积约13万m3。 根据坝址区河床钻孔资料,坝基岩体未发现溶洞,仅局部段见有小溶孔及沿裂隙发育的蜂窝状溶孔。地下水位多与河水位一致,ZK201、ZK101钻孔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为承压水。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3Lu 总计11段,占11.2%,透水率<3Lu总计87段,占88.8%。坝基岩体岩溶发育总体随深度增加而减弱,透水率>3Lu底界线最深为43.65m(ZK101)。 坝址区地下水主要发育岩溶水及第四系孔隙水。岩溶水赋存于岩溶层的洞穴及溶蚀裂隙中,主要通过溶蚀洼地中的落水洞、漏斗及溶蚀裂隙接受地表水补给,排水的主要通道是溶洞及溶蚀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河床砂卵石层中,主要受河水渗入补给。 根据泉水及河水取样试验成果,地下水及河水化学成分相近,多为重碳酸—钙、重碳酸—钙镁型水。 根据坝址钻孔资料,河床岩体强风化层主要发育于基岩表层为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地段,其弱风化深度也较深,这两种岩性地层主要为薄、中层状构造,层理发育,表现有较强的顺层风化现象,下坝址ZK103钻孔风化层深达64.00m(风化岩体厚44.35m,其中强风化层厚16.74m)、上坝址ZK303钻孔弱风化层深达63.27m(风化岩体厚47.97m,其中强风化层厚14.07m)都与此有关。结晶灰岩、白云灰岩一般强风化层不发育,弱风化层厚1.67~13.50m。根据ZK301、ZK302钻孔物探声波测试成果(见表3.1.5-1),岩体平均波速偏低。 3.5.2 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下三叠统嘉陵江(T1j)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及六段下部地层,其上覆盖第四系冲洪积、崩坡积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T1j2) 第一层(T1j2-1),灰黄色薄~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夹少量灰色薄层状泥岩。厚21~25m。 第二层(T1j2-2),灰绿色泥质条带灰岩及泥灰岩、钙质板岩夹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19~27m。 第三层(T1j2-3),浅灰、浅灰绿色薄~厚层状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钙质泥岩,块状、鲕状构造,不等粒结构。厚13~15m。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三段(T1j3) 第一层(T1j3-1),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块状构造,显晶质结构。厚10~14m。 第二层(T1j3-2),浅灰、灰白色薄~中层状泥质白云质灰岩,微晶~泥质结构。厚13~15m。 第三层(T1j3-3),灰白~深灰色厚层块状角砾灰岩,角砾成份主要为微晶灰岩、泥灰岩,少量为砂岩,填隙物为含泥灰岩、泥质灰岩。厚19~25m。 第四层(T1j3-4),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块状构造,显晶质结构。厚19~21m。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T1j4) 第一层(T1j4-1),浅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少量泥质白云岩。厚19~21m。 第二层(T1j4-2),灰、深灰色厚层状角砾灰岩(烂灰岩),角砾成份为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填隙物为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厚5~8m。 第三层(T1j4-3),黄灰色薄~中层状泥质灰岩。厚约15m。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五段(T1j5) 第一层(T1j5-1),深灰色中层状微晶、隐晶质灰岩夹薄~中层状泥质灰岩,微层理构造,不等粒结构。厚约50m。 第二层(T1j5-2),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含藻灰岩,夹厚层块状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显晶结构或不等粒结构。厚18~34m。 第三层(T1j5-3),灰、深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夹薄~中层状泥质白云岩。灰岩为块状构造,微晶结构;泥质白云岩为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厚80~110m。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六段(T1j6) 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灰岩、白云质角砾岩。厚110~130m。 第四系堆积层(Q) 高漫滩、阶地上部,分布第四系冲洪积 (Qpal)砂质粘土层,由浅褐色、褐黄色粘土(含量60%~70%)、细~粗砂(含量10%~20%)及灰岩、白云岩碎砾石(含量20%~30%)构成,表层为耕作土,厚0~4m。 河床发育第四系冲积层(Qal),冲积层根据组成成份不同从上至下分为三层: ①:砂卵砾石层,由卵石(含量60%左右,主要为隐晶质、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少量为浅紫红色粉砂岩、砂岩;粒径5~20cm,呈次圆、次棱角状)、细~粗砂(含量30%左右)及黄、褐黄色粘土(含量10%左右)构成,卵石为主,充填砂、粘土,分选差,厚3.90~4.90m。 ②:粘土层,呈浅紫、褐黄色,粘性好,软可塑状,局部含少量砾石,偶见炭化植物茎、根,具静水沉积特征,厚3.88~10.58m。 ③:砾石土层,由黄、褐黄色粘土(含量40%左右),细~粗砂(含量30%左右)及砾石(含量30%左右,灰岩、白云质灰岩主)构成,分选差,厚0.30~1.00m。 岸坡中下部发育第四系崩坡积体(Q4col+dl),由灰岩、白云质灰岩块、碎石混黄色粘土构成,厚度较薄,厚度约1~2m。 3.5.3 岩石(体)物理力学性质 为初步查明坝址各类岩体的物理力性质,对各类岩石取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并对部分钻孔进行了声波测试,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3.3.3-1、表3.3.3-2,岩石三轴抗压、变形试验成果见表3.3.3-3、表3.3.3-4,根据试验成果及相应岩性工程类比提出岩体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3.3.3-5。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 表3.3.3-1 层位 岩石名称 试验项目 试验值 平均值 (Mpa) 软化系数 风化程度 T1j2-2 微晶灰岩 饱和湿抗压 68.5,56.0,51.3 58.8 0.82 微风化 干抗压 67.7,73.2,72.8 71.23 T1j3-2 白云质 泥质灰岩 饱和湿抗压 18.1, 6.48 12.29 0.53 微风化 干抗压 20.8,28.9,20.1 23.27 T1j3-3 角砾灰岩 饱和湿抗压 26.1,10.9,10.9 7.84,12.2,26.5 15.74 0.50 微风化 干抗压 31.2,33.2,26.9 18.4,32.2,47.6 31.58 T1j3-4 微晶灰岩 饱和湿抗压 29.1,38.7,76.0 47.93 0.66 微风化 干抗压 64.9,96.6,57.6 73.03 T1j5-1 微晶灰岩 饱和湿抗压 32.8,31.8,53.1,84.0,38.0,72.4 52.02 0.76 微风化 干抗压 64.0,47.4,59.4 56.6,57.0,44.4, 87.7,128 68.06 岩石物理试验成果表 表3.3.3-2 层位 岩石名称 比重 密 度 含水率 吸水率 饱和 吸水率 孔隙率 烘干 自然 水饱和 (g/cm3) (%) T1j2-2 微晶灰岩 2.73 2.64 2.66 2.67 0.8 0.9 1.2 3.2 T1j3-2 白云质泥质灰岩 2.71 2.31 2.44 2.46 5.4 5.9 6.3 14.6 T1j3-3 角砾灰岩 2.70 2.45 2.52 2.54 2.7 3.1 3.7 9.1 T1j3-4 微晶灰岩 2.70 2.65 2.66 2.68 0.1 0.3 0.5 1.3 T1j5-1 微晶灰岩 2.72 2.69 2.70 2.71 0.2 0.3 0.4 1.1 坝址各类岩石抗拉、三轴抗剪断强度 表3.3.3-3 层位 岩性 抗拉强度 (MPa) 图解法 最小二乘法 C(MPa) C(MPa) T1j3-2 白云质泥灰岩 1.90 0.93 3.29 0.91 4.40 T1j3-3 角砾灰岩 7.29 1.28 12.63 1.26 12.82 T1j3-4 微晶灰岩 1.78 0.91 3.08 0.91 3.97 T1j5-1 微晶灰岩 6.79 1.27 11.76 1.26 11.88 6.51 1.26 11.28 1.25 11.78 T1j5-3 微晶灰岩 4.11 1.14 7.12 1.15 7.81 坝址各类岩石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3.3-4 层位 岩性 变形模量(MPa) 弹性模量(MPa) 泊松比 T1j3-2 白云质泥灰岩 6821 8171 0.18 T1j3-3 角砾灰岩 10842 11992 0.22 T1j3-4 微晶灰岩 75048 82285 0.19 T1j5-1 微晶灰岩 89736 98204 0.20 T1j5-3 微晶灰岩 75858 82032 0.16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表3.3.3-5 岩 石 名 称 风 化 程 度 天然 密度 (KN/M3) 岩石单轴抗压(MPa) 岩体变形 (GPa) 岩体抗剪强度 混凝土与岩体 抗剪强度 泊 松 比 干 饱和 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 C′ (MPa) C (MPa) C′ (MPa) 微 晶 灰 岩 弱风化 26.6 ~ 27.0 25 ~ 30 20 ~ 25 2.5 ~ 3.0 2.0 ~ 2.5 0.7 ~ 0.8 0.45 ~ 0.5 0.5 ~ 0.6 0 0.75 ~ 0.8 0.35 ~ 0.4 0.68 0.25 微风化 50 ~ 55 42 ~ 50 5.0 ~ 6.5 4.5 ~ 6.0 0.9 ~ 1.05 0.8 ~ 1.0 0.6 ~ 0.65 0 0.9 ~ 1.1 0.7 ~ 0.8 0.85 0.2 泥 质 灰 岩 弱风化 24.0 ~ 25.0 8.5 ~ 9.0 3.5 ~ 4.0 2.0 ~ 2.5 1.8 ~ 2.2 0.50 ~ 0.55 0.35 ~ 0.4 0.45 ~ 0.50 0 0.55 ~ 0.65 0.35 ~ 0.4 0.55 0.28 微风化 15.0 ~ 16.0 7.5 ~ 9.0 3.0 ~ 3.5 2.8 ~ 3.2 0.75 ~ 0.8 0.55 ~ 0.75 0.5 ~ 0.6 0 0.75 ~ 0.8 0.45 ~ 0.5 0.7 0.25 角 砾 灰 岩 弱风化 25.0 ~ 25.5 9.5 ~ 10.0 6.0 ~ 6.5 1.8 ~ 2.2 1.8 ~ 2.2 0.55 ~ 0.65 0.35 ~ 0.4 0.45 ~ 0.50 0 0.55 ~ 0.65 0.35 ~ 0.4 0.55 0.28 微风化 18.0 ~ 19.0 8.0 ~ 10.0 4.0 ~ 5.0 3.8 ~ 4.5 0.8 ~ 0.85 0.65 ~ 0.85 0.6 ~ 0.65 0 0.75 ~ 0.8 0.45 ~ 0.5 0.7 0.25 3.5.4 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较 上、下坝址轴线相距约1.26km,所处构造部位及河谷形态相同,基本地质条件有一定差异。上、下坝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比见表3.2-1。 根据上、下坝址比较结果,两坝址有如下特点: 1、地形地貌、覆盖层厚度、岩体强度、完整性方面无大的差异,都存在建坝的可能性。 2、根据水文地质专题报告,上坝址区T1j5-1、T1j5-2为强可溶岩组,T1j5-3为中等可溶岩组,左坝肩K8 、S20 与S21 、S22 属相邻岩溶管道水系统,在近坝范围内库水可能产生直接的管道性渗漏。其处理难度大,费用高。不考虑管道性渗漏情况下,防渗帷幕及绕坝防渗工作量:防渗线路长 1.4km,防渗面积5.1万m2 ,上坝址总的防渗面积约 6.4万m2 。下坝址区分布的T1j2为弱可溶岩组为相对隔水层,T1j4为中等可溶岩组,出现管道性渗漏的可能性较小,防渗帷幕及绕坝防渗工作量:防渗线路总长1.29km,面积5.26万m2。 3、为达到工程建设目的,上、下坝库容需满足相应要求,相应上坝正常高水位比下坝高12m,上坝正常高水位高程为470m,根据左岸分水岭ZKF1钻孔成孔后至目前地下水位长观成果,最低地下水位高程为473.342m,左岸分水岭“鞍状”垭口出现邻谷渗漏的可能性增大。 综上所述,上、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相近,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坝址优于上坝址,本阶段推荐下坝址为初步设计阶段研究坝址。 上、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对比表 表3.2-1 坝址 项目 上坝址 下坝址 坝型 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坝 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坝、浆砌石重力坝 坝高 89m(高程470m) 84m(高程460m) 坝顶长 266m 258m 库容 2805万m3 2710万m3 地形、地貌 河道呈一缓弯形,河流由N30°E转折为N45°E流经坝址区。河谷断面呈不对称“U”型,为斜向谷。河床宽20~22m。两岸发育高漫滩、阶地平台,左岸平台宽0~12m,右岸平台宽15~25m。在坝轴线前约310m,右岸发育一冲沟。 河道较为顺直,小溪河由N75°E流经下坝址区。河谷断面呈不对称“V”型,为顺向谷。河床宽25~32m,两岸发育高漫滩、阶地平台,平台宽17~25m。 坝基 坝基覆盖层厚9.39~16.39m,由冲洪积砂、卵石及粘土构成,基岩由T1j5-1、T1j5-2、T1j5-3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构成。受褶皱构造控制岩层倾向在坝轴线以上倾向上游偏左岸,倾角25~18°,坝轴线以下倾向下游偏左岸,倾角36~18°。裂隙发育,以闭合裂隙为主,多有方解石胶结,相对不透水层顶界(岩体透水率≤3Lu)埋深28~38.5m。河床强风化层仅分布于坝轴线上游,厚0~14m,弱风化层厚22.28~33.9m。 坝基覆盖层厚17~19.65m,由冲洪积砂、卵石及粘土构成,基岩由T1j2-1、T1j2-2、T1j2-3、T1j3-1、T1j3-2、T1j3-3、T1j3-4、T1j4-1、T1j4-2层中厚层灰岩、薄~中层状泥质白云质灰岩、角砾灰岩构成。岩层倾向左岸,偏上游,倾角20~22°。裂隙发育,以闭合裂隙为主,多有方解石胶结,相对不透水层顶界(岩体透水率≤3Lu)埋深27.99~37.77m。河床强风化层仅分布于坝轴线上游,厚0~11m,弱风化层厚13~22m。 左坝肩 大部分基岩裸露,局部有零星崩、坡积层堆积。边坡为逆向坡。高程438~480m发育两级陡崖,两级陡崖间高程465~472m为一缓坡平台,坝肩以上无危岩(石)发育,坝肩稳定。沿岩层中构造裂隙发育溶槽、溶洞,PD2平洞水平深度27.2~30.8m发育溶洞。岩体水平深度0~12.5m,为强卸荷带,水平深度12.5~18m,为弱卸荷带。基岩为T1j5-3、T1j6中厚层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T1j6底部发育一层厚3~4m的角砾灰岩。 部分基岩裸露,局部有零星崩、坡积层堆积。边坡为逆向坡。坝轴线方向,高程600~660m发育陡崖。坝肩以上无危岩(石)发育,坝肩稳定。陡崖下自然坡角为35~55°。基岩为T1j5-3、T1j5-2层中厚层含藻灰岩、白云质灰岩。卸荷带裂隙发育。地表见有沿岩层中构造、卸荷裂隙发育的溶槽。 续上表 坝址 项目 上坝址 下坝址 右坝肩 大部分基岩裸露,局部有零星崩、坡积层堆积。边坡为顺向坡。坝肩以上高程480~560m发育两级陡崖,两级陡崖间高程510~520m为一缓坡平台,坝肩以上无危岩发育,坝肩稳定。岩体中卸荷裂隙较发育,水平深度0~10m为强卸荷带,水平深度10~16m为弱卸荷带。基岩为T1j5-3中厚层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岸坡中下部发育第四系崩坡积体,厚度约1~2m。 大部分基岩裸露,局部有零星崩、坡积层堆积。为一单斜顺向边坡,自然坡角为30°左右。基岩为T1j3-3微晶灰岩,岩体中卸荷裂隙较发育,地表见有溶槽发育。坝肩以上无危岩发育,坝肩稳定。 水文地质条件 左岸多处发育大泉及溶洞,坝址区上、下游可能有岩溶通道存在。坝址区T1j5-1为中等可溶岩组,T1j5-2、T1j5-3为强可溶岩组,左坝肩K8 、S20 与S21 、S22 属相邻岩溶管道水系统,在近坝范围内库水可能产生直接的管道性渗漏。 无明显岩溶通道存在。T1j2-1、T1j2-3、T1j3-2、T1j4-1为弱可溶岩组。 库首左岸核桃湾一带分布宽约500m的低水位槽。 坝基及绕坝防渗处理工作量 防渗帷幕总长1.77km,面积6.4万m2。 防渗帷幕及绕坝防渗工作量总长1.29km,面积5.26万m2。 3.5.5 推荐坝址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5.5.1 大坝 拟布置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坝,大坝主要座落在T1j3-4、T1j3-3、T1j3-2、T1j3-1 、T1j4-1层中厚层灰岩、薄~中层状泥质白云质灰岩、厚层块状角砾灰岩、薄层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上。坝基覆盖层较厚,其力学性质极差,不能满足建坝要求;坝基河床部分无强风化层分布,两岸坡强风化层较薄,弱风化带厚12~25m,以BⅢ2类岩体为主,局部为CⅢ类岩体,未发现控制性软弱结构面,抗滑稳定性较好,变形较小,满足修建大坝的要求,但需进一步对岩体中裂隙、层理结构面的空间展布规律, 张开、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性质状态进行研究。 坝肩无危岩发育,局部有危石分布,施工前可清除。右坝肩基岩为T1j3-4层中、厚层块状微晶灰岩,左坝肩T1j5-1中、厚层块状微晶灰岩,都为BⅢ2类岩体。强风化层厚3~5m,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呈碎裂~散体状结构,质量较差,需清除。 坝基、坝肩均存在顺岩体裂隙、层理的渗漏问题,根据坝址河床钻孔压水试验成果,河床岩溶不发育,岩体透水率在孔深37.7m以下小于3Lu,对坝基渗漏可采用灌浆防渗帷幕措施进行处理;右坝肩防渗帷幕线可延长接T1j2-3弱可溶岩层顶板,防渗帷幕线延长线约100m;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初步判定的库首左岸核桃湾一带的低水位槽,需进一步通过钻探进行验证研究。 3.5.5.2 泄洪洞、放空洞 泄洪洞、放空洞布置于左岸,泄洪洞进口底板高程449.5m,出口底板高程435.00m。放空洞进口底板高程399.00m,出口底板高程397.00m。放空洞出口位置覆盖层较薄,泄洪洞进出口位置基本无覆盖层。泄洪洞顶板厚度及水平埋深为12~30m,大部份洞身处于T1j4-3层泥质灰岩中,部分处于T1j4-2、T1j4-1层角砾灰岩、泥质灰岩中,都为Ⅲ类围体,成洞条件较差,洞身需衬砌支护。放空洞顶板厚度及水平埋深为12~78m,大部份洞身处于T1j4-2、T1j4-1层角砾灰岩、泥质灰岩中,为Ⅲ类围岩,成洞条件较差,洞身需衬砌支护。部分处于T1j3-4层微晶灰岩层中,为Ⅱ类围岩,成洞条件较好。泄洪洞、放空洞进出口段水平距离10~15m长范围处于边坡岩体卸荷带内,岩体质量较差,大部分地段与平行坡面的卸 荷裂隙结构面小角度相交,围岩稳定性较差,厚度也很小,故挂口困难,建议作明挖处理。由于地表无溶洞、泉点分布,预测无溶洞发育,仅局部段有岩溶裂隙发育,有地下水活动,但由于地下水易于向河流排泄,因此洞内涌水量较小。 3.5.5.3 取水隧洞、调压井、斜井 取水隧洞布置于左岸,采用圆形有压隧洞,洞径2.5m,进口底板高程421.5m,调压井布置于先锋电站厂房后坡,地平高程480.00m,调压井为圆筒状,直径5m,取水口至调压井隧洞长3185m,取水隧洞接调压井底板高程为408.50m;调压井至厂房斜井采用压力钢管引水,压力钢管进口中心高程为409.75m,至厂房钢管中心高程为237.714m,压力钢管主要埋置于基岩中。 取水隧洞进口地表覆盖层厚度<1m,基岩强风化层水平厚度为8~15m,属Ⅳ类围岩,需清除后才能挂口进洞。隧洞轴线斜穿左岸分水岭,桩号0+15~0+306m段为T1j4段地层,为Ⅲ类围岩,0+306m~0+574m段为T1j5段地层,为Ⅱ类围岩,0+574m~0+926m段为T1j4段地层,为Ⅲ类围体,0+926m~1+170m段为T1j3段地层,为Ⅱ类围岩,1+170m~2+792m段为T1j2、T1j1段地层,为Ⅲ类围岩,2+792m~2+970m段为T1j3段地层,为Ⅱ类围岩,2+970m~3+076m段为T1j4段地层,为Ⅲ类围岩,3+076m~3+193m段为T1j5段地层,为Ⅱ类围岩。隧洞轴线总体与岩层走向斜交,顶板厚度及水平埋深>50m,顶板最厚达480m,Ⅱ类围岩成洞条件较好,但由于T1j5、T1j4、T1j3段岩石主要以强可溶岩为主,其次为中等可溶岩,引水隧洞穿越这些层位很可能遇到溶洞,有岩溶地下水活动,涌水量较 大,施工时需作预防工作。Ⅲ类围岩段成洞条件较差,洞身需衬砌支护。 调压井井口地表覆盖层薄,后坡为岩质边坡,坡度约25°,边坡稳定。井壁围岩为T1j5层中、厚层块状微晶灰岩为主,为Ⅱ类围岩,成洞条件较好。 斜井总长约370m,自调压井底引出口起0~170m段围岩为T1j5层Ⅱ类围体,顶板厚度为60~23m,水平埋深>30m,成洞条件较好, 170~295m段为T1j4Ⅲ类围岩,顶板厚度为7~23m,水平埋深7m~45m,成洞条件较差,洞身需衬砌支护。进厂段295~315m为T1j4强风化层,顶板厚度为0~3m,岩体质量较差,卸荷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厚度也很小,故挂口困难,建议作明挖处理。由于地表无溶洞、泉点分布,预测无溶洞发育,仅局部段有岩溶裂隙发育,有地下水活动,但由于地下水易于向河流排泄,因此洞内涌水量较小。 3.5.6 厂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xx水库工程发电厂房拟建于原巫溪县先锋电站厂区内,位于小溪河与柏杨河交汇口上游1.7km,凤凰镇郊小溪河左岸高漫滩阶地上。河床水面高程237m,高漫滩阶地面高程242~248m。厂区后坡为横向谷坡,坡度35~45°,坡顶高程560m左右。巫溪县先锋电站厂房建成于1971年,建成后其后坡坡顶及对岸坡顶多次发生岩崩、滚石现象,危及正常生产。 据钻探资料,厂区覆盖层最厚为13.40m,主要由人工素填土层及冲积层构成。人工素填土层(Q4ml)厚2.3~2.80m,冲积层(Q4al)厚6.70~10.60m,为卵砾石层,下伏基岩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三段第四层 (T1j3-4)、四段第三层(T1j4-3)、四段第二层(T1j4-2)、四段第一层(T1j4-1)。 电站厂房可直接利用河床冲积卵砾石层作基础持力层,采用浅基础型式,也可采用基岩强风化层作基础持力层,采用大直径桩基(深基础)型式。厂房基坑开挖应作好排水工作,卵砾石层渗透系数为150m/d。 建议岩土允许承载力: 强风化泥质灰岩、角砾灰岩 〔R〕=0.8~1.0Mpa 卵砾石层 〔R〕=0.5Mpa 由于厂区拦石挡墙的修建及后坡的植树造林有效地防治了后坡滚石对厂区安全生产的影响,且经调查了解,整治后十余年来后坡滚石的发生大大减少。但由于坡陡且高差大,岩体卸荷、风化裂隙容易发育并扩张,应对后坡上部的危石再作进一步的清除,加强对后坡及坡顶岩体进行观测,严防出现险情。 3.5.7 灌渠工程地质条件 xx水库灌渠工程由左干渠、右干渠及丰溢支渠组成,灌渠总长29.787km, 左干渠取水流量1.8m3/s,右干渠取水流量1.1m3/s,丰溢支渠取水流量0.64m3/s。右干渠由一座倒虹管、一段明渠组成,以明渠为主,在先锋电站调压井接库水利用小溪河倒虹管引至柏杨河右岸,向东经髁膝包、秦家梁子、李家外山等地,全长11.595km;左干渠由二座倒虹管、二段明渠组成,以明渠为主,在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