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机械制造业预评价报告.doc
《XX机械制造业预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机械制造业预评价报告.doc(6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2014)第0005号 2014年 9 月 ×××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2014)第0005号 ******** 2014年 9 月 23 日 声 明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报告书名称:XXX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职 责 姓 名 技术职务 资质证书编号 签 名 项目 负责人 报告 编写人 报告 审核人 报告签发人: 签发日期 ××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JHZW(2014)第0005号 目 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1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 2.1.1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2.1.2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 4 2.1.3职业病危害因素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7 2.1.4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及评价 18 2.2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19 2.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20 2.4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20 3.综合性评价 22 3.1选址评价 22 3.2总体布局评价 22 3.3建筑卫生学评价 24 3.4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24 3.5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254 3.6辅助用室评价 24 3.7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25 3.8职业卫生专项投资评价 25 4.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 26 4.1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 26 4.1.1防尘、防毒补充措施 26 4.1.2防噪声补充措施 27 4.1.3防暑降温补充措施 27 4.2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补充措施 27 4.3应急救援补充措施 28 4.4职业卫生管理补充措施 28 4.5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补充 28 4.6辅助用室补充措施 28 4.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29 4.8职业健康教育 30 4.9警示标识 31 4.10加强鼠疫疫源地区的灭鼠防疫工作 30 4.11卫生审核、卫生验收和申报 30 4.12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的措施建议 31 4.12.1施工过程中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1 4.12.2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职业病防护措施 32 5结论 34 6 建议 35 附件1评价依据、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和质量控制 附件2工程分析 附件3类比调查 附件4评价委托书、立项文件及总平面布置图 ******** 目录 第2页 共2页 ××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JHZW(2014)第0005号 1.建设项目概况 表1.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内容 项目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 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XXX机械制造厂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生产规模 500万吨机械套件以及机械配件 拟建地点 XXX新工业园区 辐射源 无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生产 装置 装置名称 装置规模 主要工程内容 铸造 500万吨机械套件以及机械配件 型砂陪伴料-造型-熔炼-浇注-开箱(落砂)-清砂-铸件 锻压 毛坯-加热-锻锤-成型-冷却-产品-冲压-板料 热处理 金属件-加热-淬火-回火 表面处理 镀前预处理处理-电镀-镀后处理 机械加工(数控加工) 数控机床1台,车床3台 装配 各加工配件组装 焊接 6台自动焊、10台自动割、6台仿形割 公用 辅助 工程 成品仓 已加工成型、待售库存配件 材料库 原料库房 给排水系统 取水净化、废水处理 供电系统 配电站 道路工程 厂内道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道路畅通 变压器 200KVA变压器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1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类比企业的现场调查,结合该项目的工艺特点,该建设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金属烟尘、矽尘、金属氧化物粉尘、煤尘、石墨尘、氯化钡、氨气、氢化物、苯、乙醇、丙烷、丁烷、丙酮、汽油等有机溶剂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雾、矿物油、萘酸、油酸、碱、铝尘、电焊烟尘、臭氧);物理因素(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热辐射、振动等);不良作业条件(照度)。见表2.1-1。 ******** 电话:0953-6517488 正文 第31页 共35页 表2.1-1 拟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 过程 评价 单元 岗位 作业 方式 接触时间与频度 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 生产 过程 铸造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矽尘、甲苯、酚、氨、二乙胺、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氮氧化物、金属烟雾、金属氧化物粉尘、塑料气化模熔化、CO、CO2、矽尘、噪声、振动 配拌料、造型、熔炼、浇注工段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甲苯、酚、氨、二乙胺、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氮氧化物、金属烟雾、金属氧化物粉尘、塑料气化模熔化、CO、CO2、矽尘、振动等 外操工 巡检 锻压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噪声(脉冲噪声、非稳态噪声)、振动(全身振动、局部振动)、高温、热辐射、CO、CO2、SO2、氮氧化物、金属粉尘、煤尘、石墨尘、其他粉尘等 锻压工段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外操工 巡检 热处理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氯化钡、氨气、氢化物、氮氧化物、苯、乙醇、丙烷、丁烷、丙酮、汽油等有机溶剂、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振动等 热处理工段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外操工 巡检 表面 处理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噪声、高温、振动、矽尘、氧化鉻汽油、苯系物、丙酮、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三氯乙烷、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焦磷酸钠、硅酸钠、三乙醇胺油酸皂乳化剂、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雾等 磨光、抛光、除油、酸洗工段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外操工 巡检 电镀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氢氧化钠、碳酸钠、三乙醇胺 电镀工段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外操工 巡检 机械加工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噪声 控制室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矿物油、萘酸、油酸、碱、二甲苯、金属粉尘、其他粉尘、铝尘、矽尘 机械加工车间 外操工 巡检 装配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苯系物、电焊烟尘、臭氧、氮氧化物、CO、振动、噪声等 装配间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外操工 巡检 焊接 单元 内操工 固定岗 8小时/天 上班时间 紫外线、电焊烟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热辐射、电离辐射、噪声 焊装车间 管理人员 巡检 0.5小时/天 上班时间/巡检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分钟 外操工 巡检 2.1.2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 表2.1-2 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序号 工 种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引起的法定职业病 1 土建 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驾驶员 噪声、粉尘、高温、振动 噪声聋、尘肺、中暑、手臂振动病 打桩工 粉尘、噪声、高温、振动 尘肺、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2 砌筑 砌筑工 高温 中暑 石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3 混凝土 配制品加工 混凝土工 噪声、振动、高温 噪声聋、手臂振动病、中暑 混凝土制品模具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混凝土搅拌机械操作工 噪声、高温、粉尘、沥青烟 噪声聋、中暑、尘肺、接触性皮炎、痤疮 4 钢筋加工 钢筋工 噪声、金属粉尘、高温 噪声聋、尘肺、中暑 5 施工架子搭设 架子工 高温 中暑 6 工程防水 防水工 高温、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石棉 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接触性皮炎、痤疮、中暑、职业性哮喘、皮肤癌、石棉肺、肺癌、间皮瘤 防渗墙工 噪声、高温、振动 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7 装饰装修 抹灰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金属门窗工 噪声、金属粉尘、高温 噪声聋、尘肺、中暑 油漆工 苯系列有机溶剂、铅、汞、镉、铬、甲醛、甲苯二异氰酸脂、粉尘、高温 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甲醛中毒、苯致白血病、铬鼻病、接触性皮炎、尘肺、职业性哮喘、中暑 8 筑路 养护维修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工 噪声、高温、沥青烟、振动 噪声聋、中暑、接触性皮炎、痤疮、手臂振动病 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工 噪声、高温、振动 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压路机操作工 噪声、高温、振动、粉尘 噪声聋、中暑、尘肺、手臂振动病 筑路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乳化沥青工 沥青烟、高温 接触性皮炎、痤疮、中暑 铺轨机司机、轨道车司机、大型线路机械司机 噪声、高温 噪声聋、中暑 路基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9 工程设备 安装 机械设备安装工 噪声、高温、 噪声聋、中暑 电气设备安装工 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噪声聋、中暑 管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10 中小型施工 机械操作 卷扬机操作工 噪声、高温、振动 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平地机操作工 粉尘、噪声、高温、振动 尘肺、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11 其他 电焊机操作工 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红外线、高温 电焊工尘肺、金属烟热、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氮氧化物中毒、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皮炎、中暑 起重机操作工 噪声、高温 噪声聋、中暑 探伤工 X射线、Y射线、超声波 放射性疾病 防腐工 噪声、高温、苯、甲苯、二甲苯、铅、汞、汽油、沥青烟 噪声聋、中暑、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汽油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苯致白血病、接触性皮炎、痤疮、职业性哮喘 2.1.3职业病危害因素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2.1.3.1化学因素 (1)一氧化碳 表2.1-3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极毒。化学式:C0,分子量:28.01,比重:0.967土6,熔点-199℃,沸点:-191℃,相对密度:1.25。不易液化和固化。微溶于水,溶于氨水、乙醇、苯、氯仿和醋酸等。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2%。易燃,在空气中呈蓝色火焰。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液外的其它某些含铁蛋白质(如肌红蛋白、二价铁的细胞色素等)形成可逆性结合。其中90%以上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约7%的一氧化碳与肌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肌红蛋白。Hb形成HbCO后就失去携氧功能。同时HbCO的存在会影响氧合血红蛋白(Hb0)的离解,机体组织受到双重缺氧作用而致窒息。此外,一氧化碳与氧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内窒息,这是一氧化碳毒作用更重要的机理。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轻者头痛、眩晕,重者昏迷,呈去皮质综合征和痴呆。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颞部压迫及搏动感,并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乏力,甚至昏厥。血HbCO10—30%。脱离中毒现场,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迅速消失。 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初期可有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樱红,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可进入昏迷状态。血HbCO30—50%。及时抢救,一般在数小时内苏醒,数日内恢复,可无明显后遗症。 重度中毒:除有中度中毒全部或部分症状外,患者可迅速进入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可持续十数小时,甚至几昼夜以上。可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生理反射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皮肤粘膜可由樱红色转为苍白或紫绀。部分患者脑CT检查可见大脑皮质下白质密度减低或苍白球对称性密度减低,后期可出现脑室扩大,皮质萎缩。重度中毒者可有心肌损害、肺炎、肺水肿及水电介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的吸入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神经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是引起神经症,主要症状为乏力、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明显减退,对精细工作及时间、距离的定向能力下降。一氧化碳还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引起血压升高,皮肤温度改变等。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心肌损害,导致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改变主要有心律不齐、低电压、ST段改变、0-T时间延长。此外,还可能导致右束支传导阻滞,全血粘度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 表2.1-3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续)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防护措施 作业工人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并注意个人防护。中毒事故抢险救援中,抢险救援人员必须加强自身防护,进入抢险现场,必须佩带携氧式防毒面具。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工作环境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加强通风。作业工人要加强个人防护,职业禁忌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心肌病。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 (2)二氧化碳 表2.1-4 二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二氧化碳呈无色无味气体。化学式:CO2,分子量:44.01,比重:1.53。溶于水时,部分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气、液、固三态皆不燃烧。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 健康危害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含5%。低浓度二氧化碳是呼吸兴奋剂,而高浓度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甚至产生麻痹作用,引起头痛、眩晕、肌肉痉挛,甚至可能丧失知觉和导致死亡。二氧化碳是人体内有氧氧化和脱羧反应的产物,在血液中贮藏于碳酸盐、碳酸氢盐和碳氧血红蛋白内,是一种经常不断产生并需要经常不断排出的废气。体内二氧化碳积蓄过多可致呼吸性酸中毒。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必将造成体内二氧化碳滞留,导致低氧或缺氧而可引起窒息死亡。有资料表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占3%时,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听力减退,对体力劳动耐受力降低;二氧化碳达5%,吸入3O分钟时,呼吸中枢受刺激,轻微用力后感到头痛和呼吸困难;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占7%-10%时,数分钟即可使人意识丧失;更高浓度时则可导致窒息死亡。有文献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60 mg/L能立即致死,浓度在90-120 mg/L,一小时内能使人致命。 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除头昏、头痛、眼花、耳鸣外,还有气急、脉搏增加、无力、血压增高、精神兴奋、肌肉抽搐和神智丧失等表现。严重者出现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 防护措施 作业工人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并注意个人防护。中毒事故抢险救援中,抢险救援人员必须加强自身防护,佩带携氧式防毒面具。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作业工人要加强个人防护,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二氧化碳的工作。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900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8000 mg/m3。 (3)二氧化硫 表2.1-5 二氧化硫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熔点 -72.7℃。沸点-10℃。易溶于甲醇和乙醇; 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等。二氧化硫 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健康危害 1、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3-4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代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10倍。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急性二氧化硫中毒、化学性眼部灼伤 防护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职业禁忌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间质性肺病。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0mg/m3。 (4) 氮氧化物 表2.1-6 氮氧化物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氮氧化物主要有NO、NO2、N2O5、N2O,其中除N2O5为固体外, 其余均为气体。分子式NOx。其中N2O5是NO2二聚体,常与NO2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N2O和NO2的混合物,又称硝气(硝烟)。相对密度: NO接近空气, N2O、NO2比空气略重。熔点: N2O5为30℃,其余均为零下。均微溶于水, 水溶液呈不同程度酸性。NO、NO2水中分解生成硝酸和氧化氮。N2O 300℃以上才有强氧化作用, 其余有不同程度氧化性,特别是N2O5,在-10℃以上分解放出氧气和硝气。氮氧化物系非可燃性物质,但均能助燃,如N2O、NO2和N2O5遇高温或可燃性物质能引起爆炸。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表2.1-6 氮氧化物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续) 健康危害 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研究指出长期吸入氮氧化物可能会导致肺部构造改变,但仍未可确定导致这种后果的氮氧化物含量及吸入气体时间。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另外,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职业性化学性眼部灼伤,酸雨 防护措施 作业工人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并注意个人防护。加强安全生产和个人防护知识教育,加强厂房的通风换气,容器密闭,严防泄露事故的发生。加强个人防护,佩戴手套,防护服,保护眼镜。做好劳动者上岗前、在岗中、离岗后的体检工作。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氮PC-TWA容许浓度15 mg/m3;二氧化氮PC-TWA和PC-STEL容许浓度:5 mg/m3、10 mg/m3。 (5) 氢氧化钠 表2.1-7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 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的,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接触途径 直接接触以及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眼部灼伤 防护措施 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皮手套以及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氢氧化钠最高容许浓度(MAC):2mg/m3。 (6)氯化钡 表2.1-8 氯化钡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或粒状粉末。味苦咸。微有吸湿性。在100℃时即失去结晶水,但放置在湿空气中又重新吸收二分子结晶水。易溶于水,溶于甲醇,不溶于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相对密度3.86。熔点963℃,沸点1560℃,折光率1.635。钡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绿色。氯化钡是实验室常用的分析试剂,主要用于沉淀硫酸盐,产生难溶的硫酸钡沉淀。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 增高、脱发等。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 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 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氯化钡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0.5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1.5 mg/m3。 (7)苯、甲苯 表2.1-9 苯、甲苯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接触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系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重者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慢性中毒:病人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肤损害及月经障碍。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白血病 表2.1-9 苯、甲苯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续) 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高于NIOSH REL浓度或尚未建立REL,任何可检测浓度下: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装有机蒸气滤毒盒的空气净化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自携式逃生呼吸器。穿相应的防护服;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00mg/m3。 (8)氨气 表2.1-10 氨气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以700:1的溶解度溶于水。 接触途径 眼睛接触、经呼吸道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短时间吸入大量氨可引起急性中毒:轻度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眼结膜、鼻黏膜、咽部充血、水肿等;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而引起窒息。此外,高浓度氨接触可能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眼及皮肤烧伤。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 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 (9)电焊烟尘 表2.1-11 电焊烟尘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在高温达3000-6000度的电焊过程中,焊接原材料中金属元素的蒸发气体,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凝聚,从而形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微粒。这种。 接触途径 吸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这种烟尘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年。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尘肺病 防护措施 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焊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防尘面罩或口罩,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自觉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保护;加强岗前、岗中职业健康体检及作业环境监测工作,提前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电焊烟总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4 mg/m3。 (10)硫酸 表2.1-12 硫酸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若将浓硫酸中继续通入三氧化硫,则会产生"发烟"现象,这样超过98.3%的硫酸称为“发烟硫酸” 接触途径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表2.1-12 硫酸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续)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吸入硫酸雾后引起呼吸道刺激反应、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接触硫酸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硫酸溅入眼内可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长期暴露于硫酸雾,可出现鼻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消失,牙齿酸蚀症、慢睡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眼部灼伤、牙酸蚀病 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能接触其烟雾时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2mg/m3。 (11)矽尘 表2.1-13 矽尘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在自然界游离二氧化硅分布很广,越有95%的矿石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如石英含99%,砂含80%,花岗岩含65%,铸造粉尘含30%以上。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皮肤。 表2.1-13 矽尘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续) 健康危害 矽尘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肺部,对人体产生危害,可造成的职业病称为矽肺。铸造粉尘可引起铸工尘肺,矽肺及铸工尘肺均是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难以治愈常并发肺结核、肺心病、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等。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咳嗽、通气功能减退等。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矽肺病 防护措施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就。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是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是建立规章制度,维护管理;教,是宣传教育;查,是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检查。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游离SiO2含量>80%总尘和呼尘的容许浓度分别是1 mg/m3,0.7 mg/m3;0.7 mg/m3、0.3 mg/m3;0.5 mg/m3、0.2 mg/m3。 (12)臭氧 表2.1-14 臭氧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分子式:O3、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特殊气味的不稳定气体,在常温下臭氧为蓝色气体,不过在常温下,蓝色并不明显,除非是相当厚的气体 接触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皮肤。 健康危害 臭氧对上、下呼吸道刺激性很强,吸入臭氧后,可出现咽喉干燥,咳嗽、咯痰、胸闷等,可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睡眠障碍等。重者吸入臭氧后数小时可逐渐出现肺水肿。皮肤和粘膜接触液态臭氧可引起严重灼伤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 防护措施 1隔毒排毒:生产过程中加强通风,采用局部排风等措施,生产工艺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2 个人防护: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3 应急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应急处理设备,紧急救援时佩戴空气呼吸器,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就医。 4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中暂无氢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及最高容许浓度(MAC)。 2.1.3.2 物理因素 (1)噪声 表2.1-15 噪声对人体健康危害 接触途径 在噪声环境中作业,可接触噪声 健康危害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损伤,其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产生听力损伤,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有的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等症状。脑电图检查可发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机械制造业 评价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