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7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iv 目 录 第1章、 总论 1 1.1 概述 1 1.2 建设背景 1 1.3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 1.4 建设目标与任务 2 第2章、 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2 数据需求 4 2.3 系统及应用需求分析 7 2.3.1 节点管理 8 2.3.2 主题管理 8 2.3.3 元数据管理 8 2.3.4 公共代码管理 9 2.3.5 数据采集 9 2.3.6 数据整理比对 9 2.3.7 数据交换 9 2.3.8 数据访问 10 2.3.9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 2.3.10 标准管理 10 2.3.11 应用支持 10 2.3.12 运行管理 10 2.4 性能需求分析 11 2.4.1 业务处理量分析 11 2.5 安全及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12 2.5.1 系统安全可靠性需求 12 2.5.2 数据安全保密性需求 12 2.5.3 数据完整性需求 13 2.5.4 实体的可鉴别性需求 13 2.5.5 不可否认性需求 13 2.5.6 对象和行为的可授权性需求 13 2.5.7 统一信任与授权策略需求 13 2.5.8 数据中心统一安全监管性需求 14 2.5.9 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14 第3章、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5 3.1 设计原则 15 3.1.1 统一建设 15 3.1.2 相对独立 15 3.1.3 共建共享 15 3.1.4 安全可靠 15 3.2 数据中心平台设计 16 3.2.1 平台总体架构 16 3.2.2 数据资源规划 16 3.2.2.1 数据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 16 3.2.2.2 数据资源体系结构 17 3.2.2.3 共享数据一致性的保证 18 3.2.2.4 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19 3.2.3 数据支撑平台 20 3.2.3.1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20 3.2.3.2 目录管理服务子系统 23 3.2.3.3 共享数据管理子系统 23 3.2.3.4 共享业务管理子系统 24 3.2.3.5 系统配置管理子系统 24 3.2.3.6 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 24 3.2.4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5 3.2.4.1 交换网络结构 25 3.2.4.2 交换概念模型 27 3.2.4.3 交换体系结构 28 3.2.5 共享数据管理系统 30 3.2.5.1 功能设计 30 3.2.5.2 逻辑结构 32 3.2.6 数据接口系统 32 3.2.7 服务器系统设计 33 3.2.7.1 设计原则 33 3.2.7.2 服务器系统选择的依据 34 3.2.7.3 需求分析 35 3.2.7.4 性能测算及选型建议 35 3.2.8 存储系统设计 37 3.2.8.1 设计原则 37 3.2.8.2 主流存储技术比较及建议 37 3.2.9 存储容量设计 39 3.2.9.1 Raid类型配置建议 39 3.2.10 灾备系统设计 40 3.2.10.1 设计原则 40 3.2.10.2 灾备技术比较 41 3.2.10.3 灾备解决方案 42 3.2.10.4 备份策略 43 3.2.11 网络系统设计 44 3.2.11.1 设计原则 44 3.2.11.2 网络系统设计 45 3.2.12 安全保障体系 45 3.2.12.1 物理安全 46 3.2.12.2 网络安全 46 3.2.12.3 系统安全 46 3.2.12.4 应用程序安全 47 3.2.12.5 数据安全 47 3.2.12.5.1 核心数据加密 48 3.2.12.5.2 数据访问控制 48 3.2.12.5.3 数据传播和复制 48 3.2.12.6 整体安全策略的说明 49 3.2.13 数据中心典型应用 50 3.2.13.1 政务数据交换平台 50 3.2.13.1.1 运行模型 50 3.2.13.1.2 信息共享交换 51 3.2.13.1.3 共享目录检索 51 3.2.13.1.4 共享数据查询服务体系 52 3.2.13.1.5 业务数据整理 52 3.2.13.1.6 决策支持系统 52 3.2.13.2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 53 3.2.13.3 社会保障信息共享系统 53 3.2.13.4 人事档案托管系统 54 第4章、 运营及保障机制 55 4.1 运营机制 55 4.2 运行管理机制 55 4.3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55 4.4 运行管理制度 56 第5章、 数据中心预算预算经费 57 5.1 总投资概算 57 5.2 投资概算明细 57 第6章、 风险分析及控制 60 第7章、 经济及社会效益 62 7.1 经济效益 62 7.2 社会效益 62 第1章、 总论 1.1 概述 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2011年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也会转向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1.2 建设背景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1.3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过去的数年中全国各地区都在构建电子政务外网,为此国家信息中心下发了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技术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发展至今,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当前电子政务外部平台的建设,网络的互通已经不再是政府建设的目标,政府更加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的业务应当如何承载,数据应该如何整合,如何能够构建统一、全面的安全管理业务数据?数据整合、灾难备份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得到电子政务信息部门的高度重视,统一建设数据中心的模式无论从投资、管理、应急方面论证都是电子政务数据集中、数据整合的理想模式。 目前的情况,每一个政府机构已经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处于孤立的状态。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需要独立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每个信息系统通常是单独打包。没有通用的架构能够让前台和后台、后台和组织外部的系统的应用连接起来进行通讯,识别和授权的功能能够在每个信息系统中找得到,但不会一个组织内部重新使用,更谈不上在组织之间重新使用。 数据中心主要是G2G、G2C、G2B等业务的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的重心与政府机构的业务紧密结合,是后电子政务时代数据大集中的体现,实现对集中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备份。 1.4 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二)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四)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 (五)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 (六)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七)为监督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 (八)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 从与数据中心交互的组织机构、人员方面进行说明。 与数据中心交互的单位机构 各业务部门 通过接口系统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或使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业务部门之间可直接交换数据。 各业务系统单位 遵循标准规范进行业务系统建设和改造,实现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对接。 与数据中心交互的人员 数据中心系统管理员 负责数据中心系统管理、监控、系统维护 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员 负责数据的整理、比对、数据一致性的保证,并且与区县级数据中心、省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员协同工作,执行数据标准。 业务部门数据管理员 一般与同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员协同工作 2.2 数据需求 XX市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必须满足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需要,同时还必须满足在平台上建立的各业务系统进行综合业务处理的要求。为门户系统提供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据、信息。所谓静态信息是指对电子政务的运行中不经常变化,供各个业务系统查询、处理的数据或信息:政策、法规、元数据、资料库、各种多媒体数据等,它们会随着时间而逐步增大。所谓动态数据是指随着运行而增加、修改的数据:并联审批中文件流转状态数据,反映企业、个人所处状态的数据,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数据等。动态数据同各个局委办的信息密切相关,但又是面向主题的,如XX市社会保险这个主题,实际上同保险、工资、税务和银行密切相关;个人信用使用主题,它的数据与银行、税务、个人消费、个人收入密切相关。而数据仓库显然也有面向主题的定义,但这些主题是较长时间的,具有战略定义的主题。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要解决数据库异构信息类型的分类存储和检索体系以及针对不同类型数据模型的设计这一基本问题。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管理着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所谓非结构化信息,是相对于那些有清晰的结构和类型定义以及有数据相关性的明确描述的信息类型而言的。比如,在财税分析系统中,财政收支情况的月度数据,可以理解为一种有清晰结构的信息;而一份综合性包含了文字、报表、分析图形的财政收支分析报告则是一种非结构化的信息。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如新闻动态、政务公开等等,一般也是非结构化的信息。 此外,非结构化信息中还包括了一类对象数据信息。所谓对象数据信息,是指一个包含了内敛结构的专门数据块,这个数据块单独无法建立与别的数据项的关联关系,并且需要工作在特定的工作模块下。比如:GIS空间定义信息数据、多媒体的声像数据等,均为对象类型的数据。 在政府决策应用中,非结构化信息将占到相当的比例。所有的政府文件均属于非结构化信息,政策法规属于非结构化信息,一些决策分析的综合性资料也是非结构化信息。 与结构化信息相比,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利用存在一些难点,就是: (1)定义管理的难度 “非结构”化表明了没有一种象关系数据库规范那样的定义模型来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定义管理。虽然你可以强制对一个非结构化的信息块进行解构,将其分成类似头、中、尾这样的半结构。但是这种解构只有在制定了具有普遍含义的结构描述定义后才有真正的意义。 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定义管理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数据元类型无法穷举。不象关系型数据系统中,对数据元类型有完整清晰的定义。在非结构化信息中,包含了错综复杂的数据元类型。比如,仅文档类型就包括Text、Word、PDF、Excel、Word Pro等等,还有各种图片文件格式、多媒体压缩信息格式等等。此外,在象网页这样的非结构化信息中,所有的信息都是文字类型,设定时间、数字等类型的信息元并不具有运算上的意义。 (2)存储管理的难度 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的前提是能够建立有效的数据定义,然后才能进行非结构化信息的组织存放。而前面已经提到了在非结构化信息的数据定义方面存在的难度,因此也就造成了在非结构化信息存储管理方面的困难。 当然,对非结构化信息最简单的存储方式是直接存放在文件系统中。这样做避免了依据主题等分类因素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管理的问题,但也是最最低效的一种存储管理方式。 在非结构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中还涉及到一个问题,由于这些信息元(如果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一定的半结构化处理后)的数据可能来自关系型数据系统(比如Oracle)、对象数据系统(多媒体数据或空间数据)乃至文档数据系统(比如Notes),所以一个非结构化信息的存储管理系统将充当一个数据的汇整者,需要具备联合各个外部数据系统的功能。缺乏对非结构化信息的有效管理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无法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有效检索。 (3)信息检索的难度 由于不能像关系数据库那样建立起清晰定义的数据主题,非结构化信息的检索依照的只能是机械的全文内容检索。 这是对信息检索非常不利的一点。虽然对信息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做到资料检索的遍历,但其检索的效率和命中率是很低的。由于不象关系数据库那样有一种象SQL(结构化查询语言)那样强大的关联检索工具,并且在定义数据时也没有建立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要具有针对性地查询非结构化信息的内容,必须要依靠应用程序中设置对特定非结构化信息类型进行专门处理的功能内容,才可能提高信息检索的强度和效率。但另一方面讲,一种专用于理解特定非结构化信息类型的处理模块,无论在运行效率还是在可维护性上,都是非常不现实的。非结构化信息检索的另一个难度也是与数据元类型的多样性有关的。比如,不同的文档类型结构需要不同的全文索引工作模块。这也无形中加大了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检索的难度。 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必须从技术体系上解决如何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有效定义、有效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基本问题。 2.3 系统及应用需求分析 数据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 Ø 从基层或业务部门采集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部分共享业务数据,支持基础和共享数据的更新维护模式; Ø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比对,发现冲突时按照共同制订的数据处理规范进行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Ø 受理业务部门或基层单位的基础数据使用申请; Ø 将整理后的基础数据分发或按需提供给有关部门或单位使用; Ø 以中介的方式处理共享业务数据使用申请,并进行备案; Ø 对共享业务数据在征得业务部门同意的情况,通过数据中心进行存储转发; Ø 将共享元数据的信息发布给各业务部门,提供浏览与订阅申请,方便其共享必要信息; Ø 提供数据交换平台和接口系统,使数据中心与各部门的数据管理员可以对共享和交换过程进行管理; Ø 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存储和管理公共服务数据,并与外网同步,提供一站式服务; Ø 存储和管理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方便领导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Ø 定期对业务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Ø 与此相对应,业务部门与数据中心发生的相关业务包括: Ø 提供数据或共享元数据给数据中心; Ø 申请使用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校准本单位的基础数据; Ø 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共享元数据信息获取其他单位的数据; Ø 审批其他单位的业务数据使用申请,并将数据提供出去; Ø 与数据中心交换公共服务数据; Ø 提供监督部门直接访问业务数据库的通道; Ø 提供统计分析数据或原始个案给数据中心,方便主管领导查询; Ø 定期将业务数据库备份到数据中心; 根据数据中心与各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数据中心应提供如下功能: 2.3.1 节点管理 实现与数据中心相连的各个节点的信息管理、配置管理,包括业务部门、区县数据中心等。 2.3.2 主题管理 数据采集、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公共服务以及决策支持均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因此必须实现对主题的管理。主题是元数据的集合。 2.3.3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描述应用程序和流程的结构和意义。构造数据中心数据库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定义和创建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提供一个目录,列出数据中心有什么数据。所有进入数据中心的数据,必须在元数据中有所表述。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储存和管理元数据的方法。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建立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提供给业务部门参考使用。 数据中心的元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元和共享数据元,由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基础数据元由数据中心定义,共享数据元由业务部门定义并注册到数据中心。业务部门进入数据中心的元数据管理中心好比进了一个“超市”,可以方便地知道可以获取和使用哪些数据,并进行数据使用申请的定制。 2.3.4 公共代码管理 对公共代码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中心必须提供公共代码的管理。基于数据中心的公共代码规范,各部门和区县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含义的编码和标准规范的编码之间进行双向的转换。 2.3.5 数据采集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 2.3.6 数据整理比对 从各业务部门采集共享数据后,进行数据转换,对全市自然人和法人基本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冲突检测处理并入库。 2.3.7 数据交换 实现业务部门与数据中心之间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稳定的数据交换网络。提供定时批量、实时按需的数据交换,提供点对点、一对多的数据交换支持,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和监控。 2.3.8 数据访问 在统一的权限管理系统之上,实现对自然人和法人的建档、调档、阅档等业务。对社保卡系统、公共服务中心系统、业务系统提供数据访问。对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2.3.9 数据备份与恢复 恢复管理是对数据进行备份、导入导出以及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是数据中心核心的资源。全面的容灾方式应该是数据备份+数据复制+远程容灾。对系统中的数据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采用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2.3.10 标准管理 进行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尤其是数据标准的审核制定、升级维护与发布实施等管理功能。在数据中心的建立之初,由于标准规范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建立标准的版本管理机制,方便业务部门的查询和使用。 2.3.11 应用支持 对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业务监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提供数据、通道和平台等支持。 2.3.12 运行管理 为方便对数据中心的管理和维护,需要一套功能完整的运行管理与监控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给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用于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其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安全性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和日志管理等;面向性能优化的性能监控等。面向可用性的节点管理、交换规则管理和状态监控;其中节点管理包括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 2.4 性能需求分析 2.4.1 业务处理量分析 数据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 (1)基础数据的采集、转换、比对以及分发 这是数据中心的主要负载压力所在。 (2)业务数据交换的备案或存储转发 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业务数据在业务部门之间交换;当业务部门的接口系统难以承受数据交换的负载时,才可能通过数据中心存储转发。所以这部分业务不会对负载造成负载压力。 (3)元数据库和公共代码库的管理和共享 由于元数据库和公共代码库相对稳定,并且数据量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数据中心造成负载压力。 (4)与业务部门交换公共服务数据 由于业务不停地在发生,即使采用定时批量的交换方式,也会对数据中心造成较大的负载压力。 (5)汇集统计数据,并提供查询 统计数据一般按月提供,而且提交的一般为结果数据,在数据交换方面不会构成太大压力。领导的数据查询会形成少量的负载。 (6)提供业务部门的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不需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所以不会对数据中心的负载构成压力。 数据中心的主要负载压力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数据的采集、维护和使用;二是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公共服务数据交换。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基础数据的变动将引起数据中心的负载。首先业务部门需将变动数据交换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采集后进行转换和比对,然后进行发布,分发给有需要的部门使用。 数据中心提供对公共服务系统的支持。各业务部门的公共服务业务数据通过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即时或定时的交换到数据中心,保存到公共服务数据库。再与外网的公共服务数据库同步。 估计数据中心采集一次数据变动相当于2笔数据库交易;进行转换和比对相当于3笔数据库交易,然后再将基础数据分发给10个左右的业务单位共享使用,每分发一次相当于1笔数据库交易。根据我们以上对数据中心的变动次数的估计,每年的业务量约为:(500+100)*(2+3+1*10)=9000万笔数据库交易。 按一年25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每分钟的业务量约为:9000万笔 / (250*8*60)= 750笔/分钟 依据“80-20”估算方法,峰值的业务处理量为:3000笔/分钟。 2.5 安全及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2.5.1 系统安全可靠性需求 数据中心如果遇到破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需要保护的资源不仅有物理资源(设备、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数据库软件等),而且还有网络资源(通信链路、网络接入等)。 2.5.2 数据安全保密性需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需求。社会保障工作中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在其处理过程中,特别是与各级单位数据交换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性。 2.5.3 数据完整性需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需求。在内部要保证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破坏;在与各级单位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和破坏。 2.5.4 实体的可鉴别性需求 满足数据中心系统对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的可鉴别性需求。系统要实现监管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实体的可鉴别性,包括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具有可鉴别性等。 2.5.5 不可否认性需求 满足数据中心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不可抵赖性的需求。用户每天都利用数据中心处理大量的事务,事务处理过程的可管理、效率的可审计、行为的可审计等,需要行为的不可抵赖性来解决,本项目建设中要保证在所有数据处理过程中,办公人员行为和系统行为的不可抵赖,以便审计和监督。 2.5.6 对象和行为的可授权性需求 实现对数据资源的自主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功能。针对数据交换共享工作的特点,要求数据中心具有对对象灵活授权的功能,包括用户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系统的授权等,以及授权过程的审计监督。 2.5.7 统一信任与授权策略需求 对于涉及十多个业务部门、若干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安全性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系统实现互联后,如何保障数据、业务系统在互通后的信任、授权的一致性,因此在大社保系统中,必须建立统一的信任策略、授权策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任和授权服务的一致性,杜绝由于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的安全策略、不同的安全等级带来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 2.5.8 数据中心统一安全监管性需求 由于数据中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过程的可管理,实现对内部和对各级单位相关的业务处理的可审计性;系统中有大量的数据交换服务器、维护终端、系统软件、网络设备等,为使这些资源协同工作,需要实现对实体(用户或数据交换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系统需要对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对系统日志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对用户和系统行为的审计监督。这种统一的安全监管必须以可靠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 2.5.9 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一)制定《XX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办法》,重点说明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运行模式,明确提供方、使用方和管理方的职责分工。提供方负责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中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编目、注册、维护等;管理方负责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的审核、发布和管理,并负责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服务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使用方负责对获取的政务数据资源在授权范围内合法使用。 (二)制定《XX市数据中心实施指南》,重点说明指导管理人员如何通过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服务系统开展日常业务和管理服务工作,以及指导政务部门通过数据中心系统建立和更新维护数据资源目录等。 (三)要结合本市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机制。 第3章、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3.1 设计原则 3.1.1 统一建设 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3.1.2 相对独立 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3.1.3 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3.1.4 安全可靠 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冗灾功能。 3.2 数据中心平台设计 3.2.1 平台总体架构 3.2.2 数据资源规划 数据资源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资源。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分布状态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对应数据资源整合的不同阶段,体现数据资源的管理集中、有机分布的特点。根据“基于数据,围绕数据,面向数据”的建设思路,我们进行数据资源体系的总体规划,然后具体描述共享型的共享数据库、操作型的业务数据库和分析型的历史数据库这三类数据资源的构建、维护和使用。 3.2.2.1 数据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 数据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Ø 数据共享标准化 首先共享数据是标准的,其次共享的方法和途径是规范的。目前各系统数据资源数据库已经有多种存在方式,要解决系统间信息的互连、互通、互操作,必须针对共享数据建立共同遵守的标准规范,只有编码是统一的、格式是统一的、数据交换的方式是统一的,才能保证数据是一致的,才能实现对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有效管理。 Ø 业务数据相对独立 各职能部门分管业务的范围和职责不同。因此,系统在全局考虑、统一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业务部门自身的特点,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保证支持不同业务活动的数据具有相对独立性,建立面向各部门进行联机事务处理的业务数据库。 Ø 决策数据集成化 建设数据中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将各部门的业务结果数据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进行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2.2.2 数据资源体系结构 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体系结构 对公共服务系统、业务应用、决策分析提供支持,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包含如下内容: Ø 共享数据库,包含:自然人基础数据、法人基础数据库、元数据库、标准代码库、共享业务数据(如果业务部门之间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Ø 统计分析数据库,汇集各业务部门的统计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Ø 运行管理数据库,用于监控管理、节点管理、日志等。 Ø 公共服务数据库,提供对公共服务系统的数据支持。 3.2.2.3 共享数据一致性的保证 共享数据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基础数据及其元数据和标准代码数据、共享业务数据。共享数据一致性问题是数据中心面临的关键问题。从范围上划分,共享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含基准数据。 l 基准数据 基准数据是指唯一表示自然人和法人的数据字段集合,自然人有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标识,法人有法人机构代码和名称标识。基准数据主要来源是市公安局和市质监局。基准数据必须保证在整个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一致的,将来扩展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是一致的。市公安局和市质监局负责将更新的信息交换到数据中心;市数据中心负责汇总数据,进行比对整理校验,形成一致的基准数据,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分发给市级各业务部门和区数据中心;由业务部门/区数据中心校验更新自身的基准数据,保证基准数据的一致性。基础更新频度要达到每天更新甚至实时更新。数据的传递和分发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 l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是指自然人和法人的常用基本信息,各业务部门日常管理都需要用到的面向主题的数据。基础数据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基准数据和其他元数据。主要来源是市级业务部门和区数据中心。基础数据一致性必须建立于基准数据一致性的基础上。基础数据的一致性也需要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相应的机制、管理办法来保证。各部门按照业务职能明确元数据维护责任和权限,定期将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更新的元数据项数据提供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根据基准数据一致性的原则,对各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校验,正确的数据增加或更新到数据库中,并每天按照各业务部门业务要求,将更新数据分发到各业务信息系统;各业务部门可以直接使用这部分数据作为支撑行政业务和行政管理的数据资源,也可以作为业务参考信息。基础数据的范围将随着元数据范围的扩大而扩大。这部分数据同时可作为社保卡的数据。基础数据更新的频度,按照元数据使用的频度分别定义,通过部门协商机制研究确定,最低要求每周更新,一般每天更新,业务关联度较高的信息,要实现实时更新。数据的传递和分发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 l 元数据标准和标准代码数据 元数据标准和标准代码数据由市数据中心维护更新,并发布给各业务部门和区数据中心使用,由于业务部门系统内部沿用的代码可能与数据中心的发布版本不一致,业务部门需保证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共享交换的数据必须遵循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而在系统内部可以采取逐步过渡迁移的方案,尽量减少影响业务运作。 l 共享业务数据 共享业务数据是指多个业务部门之间需要共享使用的数据,作为各业务部门进行行政管理的参考数据。数据来源渠道包括市级业务部门、区级数据中心、社会保障卡和公共服务等业务运营机构。共享业务数据以业务数据的发生地管理部门为准。这类数据由各业务部门按业务需求和协商的频度提供给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处提供各部门查询。由于这类数据量比较大,预计可以分业务、分批更新。 3.2.2.4 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共享数据库的建立采取逐步扩展的策略,达到数据整体上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一个逐步完善的渐进式递归过程。共享数据库的建立由业务驱动,业务部门提供的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经数据源单位确认后存入基准数据库,并反馈业务部门,经过不断的提交和确认,基准数据库的数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比对的工作量逐步减少。在基准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其他的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最终形成自然人、法人共享数据库。 采取围绕自然人和法人基准数据为核心,在核心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完善自然人和法人共享数据的策略进行建设。首先建立和整理自然人和法人基准数据库,保证核心的准确性,为各业务部门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提供基础;再在基准库的基础上搭建自然人和法人共享数据库的整体框架,共享的信息内容成熟一个、整合一个、交换一个。 3.2.3 数据支撑平台 XX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支撑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目录管理服务子系统、共享数据管理子系统、共享业务管理子系统、系统配置管理子系统和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 3.2.3.1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为全市各业务部门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主要功能包括: (1)交换管理 提供交换节点、交换服务和交换桥接的配置、调度和检测功能;提供交换服务和交换桥接的日志查询和统计功能。 (2)交换服务 提供共享域内交换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包括采集、分发、汇总和转发;提供交换节点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交换桥接服务,实现数据提供和获取;提供跨域交换服务,实现共享域之间通过对接节点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引擎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核心。数据交换引擎主要包括服务处理和数据接口。 (一)服务处理 数据交换引擎运行过程示意图如下: 图表 1数据交换引擎运行示意图 数据交换引擎接负责收并处理数据交换服务请求,实现数据的交换。主要包括: (1)服务请求监听器 服务请求监听器采用监听机制,实现对服务请求的并发接收。 (2)服务解释处理器 服务解释处理器负责解释执行服务请求。服务请求监听器把服务请求转发到解释处理器,服务解释处理器查询所请求的服务定义,根据服务定义产生执行序列并控制各个交换节点实现交换服务。在数据交换压力大的时候,根据服务的优先级高低,控制交换服务的执行顺序,确保高优先级的服务优先执行。 (3)服务定义 服务定义记录了服务的项选参数以及设置,描述了服务应该如何解释和执行。交换服务可以定义服务优先级等信息。 (4)接口控制 接口控制负责把命令序列发送到各个交换节点,控制交换节点上的数据接口,驱动数据交换的执行。 (5)传输管道 数据的交换过程是在传输管道中进行的,传输过程分为三部分,数据输出,网络传输、数据输入。在源节点的数据输出接口把数据由数据源读出,并根据服务配置经过数据加密、数据压缩等过滤器。经数据输出接口输出的数据通过消息中间件传输到目标节点。目标接点的数据接口接收到数据后反向经过各种过滤器把数据还原出来,然后写入到目标数据源。 (6)管道管理 管道管理器负责管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传输管理,包括管理的创建、动态分配、撤消等操作。 (7)日志监控 日志监控按级别记录数据交换引擎在运行过程中的事件记录,提供监控功能。 (二)数据接口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持三种数据接口方式:交换库方式、文件方式以及Web服务方式,业务系统通过交换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交换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接口方式接入交换平台。 在接入节点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或多种接口类型。对于有业务系统存在,只要求提供或获取共享业务数据的情况,建议采用数据库类型接口;对于需要获取基础数据的情况,以及实时性要求高的情况,建议使用Web 服务类型接口;文件类型接口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3.2.3.2 目录管理服务子系统 目录管理服务子系统是支撑平台的核心子系统,提供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的注册管理以及政务数据资源的发现定位服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政务 外网云 计算 数据中心 可行性研究 报告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