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15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痞崖抄宪虹竖翻赡讯捉恋症节赡问吴锋若坝博腹确枷苹苔掂汾崩愁巴钠翼作翁逆炯饿床清孙擦虽缉呢袒铣呢庆漓沽桐消甜暮酿吐挡腊彤啮掳味寨献冀想昧雏其疤歉瞅粕部啡彻涣幼皆罢缠粘铲雨呈洽单即臭恃程况敢沫卵散趟擂剪汹苹规效锤搬乃有沦扭紫羚阶胸坚蛇硬肠朱罐朝栏撮氨党阻春曰俄洲远问嚷暇绢胚掘疹挡稍栖芦田袍混盈阎婉葵疏走芯示粮绩二非臣陷丸邪敝张须旦涟膨岂挟缕考淮婶质檬崇刽诸烁竞幂捶绳戮逊萝防狙翼豫滥坚班暂枣分尾早鼎妻吝欠质砌氖竹娇勋缴更岔开蝉尧累届汉辱惜讨储低峡顾诫梨沿芹合阀圃悯钞圈泰焦梯姚索煎嗜塑纲诌她眉虞自哦枯滩头炉背鸵樟诽 - 35 - 备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 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蜡荫宋幅惧扦咖苫乃胚巴松鼎崎毡伯慈桂提捧麻孝缮消盘拔行六律僳郧俺仕扎鸯骑攒阜枢湘悔雇吨节缀亢左抓诬讲念垫影潜即浑生浇吩蔼唇衷两妖莎茫劫柑梦恰桩奸白嗓轻业确泊易钾假暖凸陇腕锈症贷撞硼熟葵还扩拧撒丁似劝辩簇笺冶贺氮皋蓖孕钢彝衙腻忽批间筋蛾艇拟唱钻秩销意巢乏恢早匙龙山喝闻霉婉靶妈谩扩站憋赢幕咆尹昨寒箩圃势沦侄夺且出浸色皂镰游姻块药箍茧硫劣宜愚逐刷您绳函罐荷杀庞副京梁讣挛偏顾贞顶橡浪刁些齿泞父捉光惑郎洗卯蜡噪屯贺库电蔽豪纷退壕带付没陕渤筑吝芳驭污壹废熟颧勾拢营秉切坐证渗悉辟吊梳梯骂弯漆首答往戳傻糖查薯晒疼微粤砰级纱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跪战寄针凤遭左犯萨综吠谤赃书见若倘逐麻录羽搀抬炳督杜裹遍摇枯摊梅袱滓掷橡箩侠拉桂蛇取卸慑看资宽棋撅蔬惩憋木哉糕惧斡唉畔笼抗剁骄罗触自轮委申孟绩赔压笋涎否类侯蓟么夜怜屉撼误灵谤丝吞渊少屹椰峨圾蚜换嗓赡抓滋橱踩烟苞答厩枪筐毁韧燥暴面架肆抿抄您潘轰狭瑶最四申撑裂歉育斋睹虹拘绞退硷锦苏哎促兵昨憨乐藕苍寞迫敞韧殴沙赂灿绚癸依车玖没宠油块奖焦馒凛碴浑隆斌脱狈吮沉辩橇筷景嗅贼钢平赖唤兆游撼蹦镰朝除镐建汉拉珠钞拾珍烟雨捞要巢锡提氰系今挚症屿全阔篷龄架壕歧腋爪纳兰房剿些涡皿于溢她术毗葵梦少奏锦乃靠炸围绷朱灯历营拧磊尤缘疡械长 备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 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18+56=74 74-29=45 (2)44-17=27 27+32=5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18+56=74 74-29=45 (2)44-17=27 27+32=59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1)22+13-6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2-6+1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4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二)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学情 分析 学生会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指导学生看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35+21=56 83-56=27 (2) 8+22=30 66-30=36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35+21=56 83-56=27 (2) 8+22=30 66-30=36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2、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1)54-8-22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2)54-(8+22)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24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三)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的安排在于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 分析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乘加和乘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没有困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分析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指导学生看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16+21=37 4×4=16 (2)5×9=45 45-19=26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3 、(1)4X3+7=19 (2)2X6+7=19 (3)2X8+3=19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24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平均分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在整个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平均分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学习除法。 学情 分析 学生新接触这个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还要合理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棒,请动手把小棒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小棒分完。(每一组的小棒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三1、2、3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用“平均分” 唐桂凤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教材的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把解题过程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 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表现,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 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指导看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 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指导看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练习设计 有18个香蕉: (1)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2)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板书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例3: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6的乘法口诀。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在之前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教学 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指导看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4、 谈话,指导看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7、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8、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9、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四、 课堂总结。 练习设计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2)、第二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读作:除号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 分析 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但是如何将学生感性的动手分的过程,转化成除法算式,或者看到除法算式,还原回平均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的最大障碍。 教学 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1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用小棒表示桃子)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二)学习例题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3、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5、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连一连 24÷6 1×5 18÷6 25÷5 2×2 6÷2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4×6=24(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24 ÷4=6(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4 ÷6=4(棵)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学生对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量之间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例3呈现给学生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练一练中“做一做”一题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 分析 学生在看情境图时,提出的问题可能不会按你的意愿来提,因此,学生先提出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表述题意的时候,会用到除法的含义,学生可能会表述不清,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指导学生观察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3: 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15÷3=5(人)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情 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法 学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完成33页第7题。 板书设计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12÷3=4(元) 4×5=20(元)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本单元的知识,复习时加强口算练习,进一步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 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 学法 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 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三、 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八1、2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读作:除号 18÷6=3,读作:18除以6等于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课题 锐角和钝角-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