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重点.doc
《中国医学史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学史重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绪论 一、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1. 周代至三国 ①在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周礼·天官》中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 ②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药物麻醉 ③秦简记载有“疠迁所”,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④秦“封诊式”是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⑤战国《五十二病方》中用水银制剂治疗癣疥等外科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对三联律脉搏的认识,也是世界最早的;手术治疗痔瘘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 ⑥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帛书《胎产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⑦《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记载用腹腔穿刺放腹水,也是世界最早记载 ⑧《治百病方》中“五毒之药”为化学腐蚀药,这是化学制药的最早记载 ⑨三国时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 2. 晋代至唐代 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用器械做药物灌肠疗法;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以毒攻毒:提出用狂犬脑浆敷贴伤口以免疫狂犬病 ②南北朝《僧深集方》中“五瘿丸”用鹿的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脏器疗法的记载 ③隋朝《诸病源候论》鉴别天花和麻疹;记载了肠吻合术、漆过敏症、血管结扎止血等 ④唐开创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⑤唐《外台秘要》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病的尿检验、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 3. 宋代至元代 ①宋开办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包括和剂局、药材所、卖药所、惠民局;成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最早的医学教育模型—针灸铜人;产生最早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秋石”的提炼 ②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缝合曲针” 4. 明代至清代:明代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一、 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 二、 医学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 一、 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 二、 《周礼·天官》中有对内科传染病的记载:“春有痟首疾,夏有痒疥疾,秋有疟寒疾,冬有漱(同嗽)上气疾”;外科则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四类。 三、 《周礼·天官》中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养之,五药疗之,五味节之”。其中,“五毒”是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 四、 与中医学相关的哲学思想: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关系。阴阳的记载源于《周易》,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五、 “六气致病说”:由秦医和最早提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学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六、 《周礼·天官》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汉代郑玄注:“五药,草木虫食谷也”,这是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 七、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也是收入药物最多的书籍。 八、 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百药之长”。最早记载是甲骨文中的“鬯其酒”。 九、 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尹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 十、 《周礼·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是最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 一、 马王堆汉墓医书 1. 古医书 ①《足臂十一脉灸经》: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 ②《脉法》: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确立治病当取有余而益不足等虚实补泻概念 ③《阴阳脉死候》:最早的诊断专书 ④《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医方书 ⑤《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⑥《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⑧《胎产书》:我国最早妇产科著作;“胎教”为医学史中最早的论述 二、 江陵张家山汉墓医书 1. 《脉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 2. 《引书》:迄今发现最早的导引术专著 三、 《黄帝内经》 1. 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为“言医之祖”。 2. 主要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素问》所述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3. 基本精神:⑴注重整体观念:①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②人体自身是统一的③人的心身是统一的④人与社会是统一的;⑵重视脏腑经络;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⑷此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4. 成就:⑴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⑵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⑶《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四、 《黄帝八十一难经》 1. 又称《难经》、《八十一难》,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相传秦越人所著 2. 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及一部分疾病。成就:①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②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③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④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五种;提出积聚分属脏腑,认为五脏生积,六腑生聚⑤在针灸治疗部分,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 3. 《难经》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医学成就,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 五、 《神农本草经》 1.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 2. 内容与成就:⑴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种;⑵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①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②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③阐述了药物的行为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⑶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⑷记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六、 《伤寒杂病论》 1. 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2. 内容和成就:⑴提出辨证论治范例①确立伤寒及内科杂病的辨证纲领:《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内伤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②提出了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原则③概括了中医学的四诊八纲,最早提出三因治病说④总结中医治疗八法⑵对方剂学贡献:载方269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①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②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③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3. 影响: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诊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成书以后,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七、 补充医家: 1.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战国齐名医。①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诊著称。首创切脉, “言脉者,由扁鹊也”。②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家③治病的方法多样,不仅善用汤药,还用砭法、针灸、按摩、熨贴及手术疗法等④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神作斗争。《史记·扁鹊传》中曾提到“病有六不治”,最后一条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2. 淳于意—姓淳于,名意,西汉初人。曾任齐国太仓长,故又名“仓公”。治病记述“诊籍”:(汉文帝召见淳于意,并详细询问其学医经过,以及诊治疾病和带徒弟的具体细节,他一一做了回答)其中叙述了二十五位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当时成为“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3. 华佗—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发明“麻沸散”,在外科麻醉方面有重大贡献。创造五禽戏,为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 “麻沸散”:东汉末年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剂,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全身麻醉剂。 “五禽戏”:东汉末年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的一套医疗体操。 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 一、 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 1. 《黄帝内经》 ①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齐、梁间人全元起,书名《素问训解》②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是隋唐时杨上善整理、注释的《黄帝内经太素》,首创分类统纂、注释法,将《内经》分为19大类③在《素问》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王冰重新编次并注释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 2. 《伤寒杂病论》 ①西晋·王叔和第一个进行搜集、整理、补充和编次,并开以治法分类(“可”与“不可”)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先河②唐·孙思邈整理研究《伤寒论》,开创了以方类证得研究方法 二、 脉学 1. 晋·王叔和撰《脉经》 ⑴ 内容包括脉形,诊脉方法,脉象与脏腑关系,脉象阴阳分辨以及妇人、小儿脉的辨识等。 ⑵ 主要成就:①确立“寸口脉诊法”②归纳二十四种脉象③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⑶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2. 魏晋时期,以王叔和为代表的脉学成就,是中医脉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代脉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 病源证候学 1. 《诸病源候论》由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主撰者为巢元方,又称《巢氏病源》 2. 成就:①广泛记载各种临床疾病: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天花和麻疹的鉴别②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传染病“乖戾之气”,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恙虫病等,已明确认识到疥疮是因疥虫所致,认识到某些过敏性疾病如漆疮与人的体质禀赋有关③详细并准确地描述疾病症候④记载了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技术⑤《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症候学的专著。 四、 综合方书的编辑 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肘后方》) ⑴ 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⑵ 成就:①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对“天花”“沙虱病”的认识是世界最早的,观察到沙虱病的发生是由沙虱之一种的红恙螨的幼虫所致)②“以毒攻毒”防治疾病(以狂犬大脑免疫狂犬病)③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2.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成就:①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千金要方》中“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系统论述了医德)②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寒论》的研究,以方类证)③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6500余首④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⑤强调综合治疗⑥对药物深入研究⑦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 3. 唐·王焘《外台秘要》 成就:①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②搜集、整理并推广大量的民间单、验方③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最早记载消渴病小便甜;系统记述“金针拨障术”)④记述了某些中药的特异疗效⑤首次记载了用观察小便法以鉴别诊断黄疸病之轻重、进退。 五、 药物学的发展 1.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分类法:①创制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②创用按药物效用分类饿方法。 2. 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后世尊雷敩为炮制业的鼻祖。 3. 古代炼丹术——制药化学的起源。世界各国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并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葛洪著有《抱朴子》 六、 《新修本草》——唐·苏敬等人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比欧洲著名的《伦敦堡药典》早800余年。 七、 临证各科的发展 1. 针灸 ⑴《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皇甫谧所著。其主要成就有:①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②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③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④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⑵针灸明堂图,即经络腧穴图,将腧穴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以图表示,对针灸的学习和普及推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隋·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名堂》是今日仅存的古代名堂书。 ⑶孙思邈对针灸的贡献:①同身穴②“奇穴”与“阿是穴”③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④强调针灸并用 ⑷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最早记载了隔物灸法。 ⑸鲍姑,葛洪之妻,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2. 其它 ⑴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目前所见最早的外科专书 ⑶儿科-隋唐·《颅囟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的学说。 ⑷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具体成就有:①系统地记载了骨折的治疗常规②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的治则③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了“椅背复位法”④书中收载了40余方 八、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1. 刘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是我国政府创办医学教育之始。 2. 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 九、 中外医药交流:高僧鉴真(姓淳于),赴日传授佛学和医学,被日本人尊称为“过海大师”。 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 1. 医政设施的进步 1) 改进医事管理:设翰林医官院(宋)——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配备专职医政人员。(后改名为医官局) 2) 开设国家药局:太医局熟药所——北宋时设,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 3) 发展医学教育:太医局(宋);专司医学教育-太医院(元) 2.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朝廷专门设立的一种整理古医籍的机构,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专门进行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出版历代重要医籍。 3. 对《难经》研究注释代表作:滑寿《难经本义》 4. 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裴宗元、陈师文等编写,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5. 药物学的发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著,为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⑶药物炮制——在药物有效成分提炼上,《证类本草》、《苏沈良方》二书均载有“秋石”(尿甾体性激素)阳炼及阴炼两种制备法,其中阳炼发成功地应用了皂甙式沉淀甾体这一特性反应,为世界上提炼“性激素”的最早记载。⑷食养食疗——《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是一部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书。 6. 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 1) 病因病机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无择)著 进一步阐述“三因致病说”。(三因:内、外、不内外因) 2) 法医学 ①五代时的和凝及其子和山蒙《疑狱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②宋慈(福建建阳人)《洗冤集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国外最早的系统法医学著作早350年。 3) 针灸学 ①北宋·王唯一:铸造两具针灸铜人;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经图》(载有腧穴657个,除去双穴重复则有354个);开创了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先河。 4) 内科 ①董汲《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较全面的脚气专书。②《十药神书》:元·葛可久撰,创制药方十首,治肺痨专书。③李杲《脾胃论》:内科脾胃病专书。 5) 外科 ①宋·陈自明《外科精要》:标志外、伤科的分立。②《太平圣惠方》:最早记载了“内消”和“托里”的治法。③宋·东轩居士增注《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字。 6) 妇产科 ①宋·杨子建(康侯)《十产论》:最早描述了因胎位异常引起的各种难产,是论产最详备的著作之一。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②虞流《备产济用方》:记载了用兔全脑制成的“神效催生丹”③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就最大,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总结性妇产科专著。 7) 儿科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系统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上,主张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和蛮补)。 7. 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 金元四大家 1、刘完素与——火热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人,又称刘河间,河间学派创始人),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倡导“火热论”(主要学术思想),强调“六气皆从火化”,对火热病的治疗以清热通利为主,临证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1)病机十九条中火热居多; (2)六气皆能化火——同化:风、湿、燥、寒化为火热兼化:风、湿、燥常与火热相兼同病; (3)创造清热或双解的治法及方剂。 2、张从正——攻邪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字子和)。著《儒门事亲》,倡导“攻邪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是他的基本论点。反对囿于“局方”, 滥用温燥,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世称之为“攻下派”。 3、李杲——脾胃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号东垣老人),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创内伤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主要学术思想),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调理脾胃”“升举清阳”,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 4、朱震亨——相火论 元代著名医学家(号丹溪),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其“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反映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提出了“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主要有情志过极、色欲无度、嗜食厚味等。临证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善用滋阴降火之剂,故后世称之为“滋阴派”。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 1. 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是最早的医家医案著作) 2. 医学杂志——清·唐大烈《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具有医学杂志性质的刊物。 3. 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4. 临证各科发展 1) 内科 a) 温补派: ①薛己(号立斋)——明代,著《内科摘要》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 ②张介宾(字景岳)——明代,著《景岳全书》 针对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以及“人体虚多实少”等论点,学术上主张温补肾阴肾阳,慎用寒凉与攻伐方药,创立了左归丸、右归丸。 ③李中梓——明代,著《医宗必读》、《内经知药》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④赵献可——明代,著《医贯》 ,发挥命门学说,强调保养命门之火在养生与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b) 内科综合性医著: ①《医学正传》——明·虞抟著,立论平正不偏。 ②《明医杂著》——明·王纶著,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③《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④《医林改错》——清·王清任著,强调补气活血逐瘀治法,创立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名方。 2) 外伤科 ①《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详述中医外科用药理论、多种外科病症及手术治疗方法,被称为“正宗派”。 ②《外科证治全生集》——清·王维德著,把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类,创制“阳和汤”治疗阴疽,被称为“全生派”。 ③《疡科心得集》——清·高秉钧著,主要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心得体会写成,被称为“心得派”。 ④《解围元薮》——明·沈之问著,我国现存最早的麻风病专书。 ⑤《梅疮秘录》——明·陈司成著,较早的梅毒病专书。提出使用丹砂、雄黄等含砷的药品治疗梅毒,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载。 3) 妇产科 ①《女科证治准绳》——明·王肯堂,集明以前妇产科之大成。 ②《济阴纲目》——明·武之望,把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诸病分列纲目。 ③《傅青主女科》——由后世人将清·傅山的有关女科病证的论述与经验和其他医家论述辑录而成,以培补气血与脾胃为主,妇科名著。 ④《达生篇》——清·亟斋居士撰,提出临产时“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 4) 眼科 ①《审视瑶函》——明·傅仁宇著,记载眼科病症108证,又名《眼科大全》 。 ②《证治准绳》——明·三肯堂著,最早记载了色盲,内科名著。 5) 喉科 《重楼玉钥》——清·郑宏纲著,喉科名著。 6) 针灸科 ② 《针灸聚英》——明·高武,汇集 16 世纪前 10 余种针灸文献理论与治疗经验。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明代重要针灸学专书,规范了针灸手法,提倡针药并用,善用透穴。书后附录的《小儿按摩经》,出本书外,未有传本,是现存最早的按摩文献。 这两本书更能反映清代针灸成就。(“推拿”:即按摩,是明代后期出现的名称。) 5. 方剂学的成熟和发展 ①《普济方》 :明·朱木肃等编撰。载方 61739 首,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不仅在中医方剂史上有重要价值,还保存了大量医学文献。 ②《医方考》 :明·吴崑著,它上乘成无己方论传统,下开明清方论专著先河。 6. 药物学 1)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成就: ① 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载药 1892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附方 1 万首。 ②先进的药物分类:排列原则是“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水、火、土、金石、草、谷、菜、 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 16 部) ③ 科学地论述药物知识:对药物的记述,涵盖了药物名称、产地、品种、形态、炮制、性味、功效、主治等。(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尤其是“发明”一项,着重探讨药性疗效及用药要点,主要是李时珍本人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论阐述和经验总结。 ④ 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料。 2) 本草的专题研究:地方本草:《滇南本草》——明初·兰茂; 7.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1)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在创立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说做出杰出贡献的是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塘、王士雄(温病四大家)等人,则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 吴有性,字又可,编著《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最大贡献是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 叶桂,字天士,撰《温热论》。《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叶桂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 吴瑭,字鞠通,撰《温病条辨》,成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将温病分为九种: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王士雄,字孟英,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 温病学说在明清时期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它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该时期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 2) 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天花,据认为是由战争俘虏传入,我国古典文献称之为“虏疮”。)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疗法。就是通过直接从天花病人身上取得痘苗(天花疫苗),接种到未生出天花的人身上,使其出现天花反应,获得免疫力,从而避免感染重症天花及生命和健康的方法。①痘衣法(将天花患者穿的内衣,拿给未出天花的人穿,想让其产生抵抗力);②痘浆法(用棉花蘸染天花患者所出的痘疮里的浆液,然后将棉花塞入未出天花者的鼻腔内,想让其获得抵抗力);③旱苗法(取下处于痊愈期的天花患者的痘痂并研细,用银管吹到未患天花儿童的鼻腔内,所用痘痂要求光圆红润,使其产生天花反应,以获得免疫力);④水苗法(把上述研细的痘痂用水调均,以棉花蘸后塞入未患天花儿童的鼻腔内,使其产生天花反应,获得免疫力)。 8. 9. 个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解剖生理学——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中医学史上第一次中描述了膈肌。 10. 11. 2、一字开花。(一字组多词)《内经》的注释及分类研究 1) 注释: ABAC式的词语①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 2) 分类摘要 弯弯的小河(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①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 ②李中梓《内经知药》。是《内经》节要诸书中最为上乘之作。 12. 《神农本草经》研究:明末·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 千山万水 诗情画意 四面八方 各种各样 自言自语 万里无云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见(听见)吓(吓人)军(军人)一、临床医学 1.内科 清·费伯雄《医醇賸义》 2. 外伤科 清·马培之(最突出),清代江苏孟河人,著《外科传薪集》 。3.针灸科 近代承淡安《中国针灸治疗学》 。 么(什么)无(无法)高(高兴)跟(跟着)以(以后)问(问好)各(各种)气(生气)二、医学文献、工具书 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近代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医案医话类著作) ; 近代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 (第一部医学大辞典)等。 三、中药方剂 近百年间编著的最大方书是《古今医方集成》,著者吴克潜。 例:我十分专心地看书。四、西方医学的传播方式: 1. 建立诊所和医院 2. 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黄宽是我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医学生。金韵梅是我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女学生。 3. 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清清的河水 火红的枫叶 高大的雪松五、中西医汇通派的主要代表医家及其著作: 1. 2. 刂 立刀旁(别 剑 到) 灬 四点底(热 熟)最早接受西医学的中医学家是明末清初的王宏翰 六、中医科学化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丁福保、陆渊雷、谭次仲、施今墨、时逸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医学史 重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