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洞湾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
《高速公路洞湾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洞湾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25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洞湾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2 2.1 工程概况 2 2.1.1 项目简介 2 2.1.2主要技术标准 2 2.1.3 隧道线路概况 4 2.1.4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4 2.1.5 当地资源情况 10 2.2.隧道主要设计内容 10 2.2.1建筑材料 10 2.2.2洞口设计 11 2.2.3衬砌设计 11 2.2.4隧道抗震设计 13 2.2.5隧道天然气地层瓦斯防治设计 14 2.2.6其他特殊地形和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 18 2.2.7隧道防排水(气)设计 19 2.2.8隧道内部装饰设计 21 2.2.9隧道路面设计 21 2.3主要工程量 21 第三章 施工方案 22 3.1、施工总体方案 22 3.1.1总体指导思想 22 3.1.2建设总体目标 23 3.1.3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23 3.1.4 临时工程分布及总体设计 29 3.1.5 施工用电 32 3.1.6 用水安排 35 3.1.7 施工测试 36 3.1.8 内 业 资 料 管 理 42 3.1.9 施工程序 44 3.2 隧道一般工程施工方案 46 3.2.1施工部署 46 3.2.2临时工程方案 47 3.2.3洞口工程 59 3.2.4洞身开挖 62 3.2.5洞身支护 71 3.2.6洞身二衬 78 3.2.7设计防排水施工 83 3.2.8 路面工程施工 89 3.2.9隧道装饰 90 3.3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92 3.3.1对重点和难点工程的认识 92 3.3.1.1工程特点 92 3.3.1.2本工程的主要重难点 92 3.3.2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93 3.3.2.1堵水方案 93 3.3.2.2通过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方案 95 3.3.2.3超前支护方法及工艺措施 96 3.3.3.3全断面帷幕注浆及局部注浆施工工艺及方法 101 3.3.3.4隧道坍方处理方法及措施 108 3.3.3.5岩爆和有害气体预防 110 3.3.3.6 通风方案 112 3.3.3.8 机械的防爆性能改装方案 130 3.3.3.9供电方案 131 3.3.3.10防雷暴措施 132 3.3.3.11爆破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133 第四章 施工中采用的信息技术(超前地质预报及围岩监控量测) 140 4.1超前地质预报 140 4.2围岩监控量测 145 第五章、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154 5.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说明 154 5.2总工期目标 155 5.3进度计划安排 155 5.4年度进度计划及投资安排 157 5.5主要进度图表 157 第六章 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 157 6.1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57 6.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 158 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 158 7.1质量目标 158 7.2创优规划 158 7.3质量管理体系 161 7.4保证措施 161 7.5冬季和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84 7.6已完成工程的保护措施 185 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6 8.1 安全目标 186 8.2 安全保证体系 186 8.3 安全保证措施 189 8.4瓦斯隧道专项安全措施 207 8.5隧道瓦斯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207 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222 9.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目标 222 9.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222 9.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223 第十章 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226 10.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226 10.2文物保护措施 234 第十一章 工期保证措施 234 11.1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 234 11.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236 11.3保证工期的劳力、材料、机械保障措施 239 第十二章 投资控制管理措施 241 12.1资金管理 241 12.2资金流动计划 242 第十三章 合同管理措施 242 13.1成立合同管理机构 242 13.2合同管理原则 242 13.3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 242 13.4劳务合同的管理 243 第十四章 建设用地及建设协调 244 14.1建设用地 244 14.2建设协调 244 56 洞湾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洞湾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引 言 为了高质量、高水平地建好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洞湾隧道工程,根据施工合同及施工调查,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⑴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合同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 ⑵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以及验收标准。 ⑶工地现场考察资料。 ⑷我公司施工特长、长大隧道施工经历、经验和拥有的资源。 ⑸当地气候及地材资源。 ⑹本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 (7)贵州省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手册 (8)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临建总体规范方案 (9)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2 编制原则 (1)遵循合同文件的原则。严格按合同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功能要求。 (3)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百年大计”的原则。充分考虑高瓦斯隧道对人、设备降效因素及施工合同文件对质量、安全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安排各项施工活动和设备配置,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4)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5)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6)快速施工原则。确保施工机械配套合理、先进,能满足机械化、专业化施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2.1 工程概况 2.1.1 项目简介 表2.1-1 项目简介表 1 建设项目名称:贵州隧道 标段号 A1 2 业主:广东龙光集团 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3 隧道起迄里程及长度 右线:K102+174-K105+578 长度:3404m 左线:ZK102+177-ZK105+548 长度:3371m 隧道布内置4处车行横通道,5处人行横通道,隧道外两端设置洞外联系道 4 工程地点:简阳市丹景乡和双流县永兴镇 5 开工时间 2011年2月18日 总工期 36个月 完工时间 2013年2月18日建成并投投入运营。 6 合同范围: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丹景山二号隧道及相关配套工程的施工、竣工和缺陷修复。 7 工程质量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规范和验收标准 8 资金来源: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2.1.2主要技术标准 2.1.2.1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六车道高速公路。 隧道设计速度:100km/h。 隧道建筑限界:主洞净宽14.5m,净高5.0m;紧急停车道净宽17.0 m,净高5.0 m;车行横通道净宽4.5 m,净高5.0 m;人行横通道净宽2.0 m,净高2.5 m。 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直线段),超高不大于±4%。 隧道内最大纵坡:±3%;隧道内最小纵坡:±0.3% 设计何载:公路-I级。 隧道防水等级:一级;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8。 2.1.2.2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与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验标及安全规程见表2.1-2。 表2.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序号 标 准 名 称 标准号 施行日期 备注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3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B07-01-2006 4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 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6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C30-2003 7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T C22-2009 8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1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1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12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026.1-1999 1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1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2009 1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1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1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1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2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 2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2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24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GA98-2005 25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 D70-2010 26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 10108-2002 27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 10120-2002 28 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03 29 煤矿安全规程 30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2.1.3 隧道线路概况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进入简阳市丹景乡陈八村后左线以3371m,右线以3404m的隧道穿越丹景山(隧道进口高程为543.10m,出口高程为524.42m),进入成都市双流县永兴镇明水村。新建隧道为两座独立三车道隧道,右线进口位于1500m的曲线段上然后直线前行,然后经过2150m曲线段,再通过一段直线段,到达出口位于4600m的曲线上;左线进口位于1800m的曲线段上然后直线前行,然后经过1700m的曲线段,再通过一段直线段,到达出口位于4400m的曲线上;隧道进口段为5‰的上坡,在岭脊设坡度代数差后,以14‰的坡度连续下坡。 2.1.4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2.1.4.1 工程地质 a、地形地貌 隧址区位于简阳市三岔湖镇和成都市双流县三星镇的交界处,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区内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切割较强烈。受岩性和构造控制,隧道进出口斜坡呈陡缓相间的阶梯状,平均坡度为20~25°,在厚层砂岩处则形成陡崖或陡坡。缓坡处垦为旱地,陡坡上植被较茂密。 b、地层岩性 隧址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①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 主要由(含角砾)粉质粘土及块石土构成,分布于斜坡上及斜坡坡脚附近,(含角砾)份质粘土多呈硬塑~半坚硬状态。块石土结构不均,松散,透水性较好。一般厚度小于5.0m。 ②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 粉质粘土:软塑~可塑状,含角砾、碎石,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相邻的溪沟附近,层厚一般小于5m,局部大于10m。 ③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 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薄层,厚度约300m。砂岩厚一般0.5~2.5m,局部厚度约10m左右。主要分布于隧道洞顶及出口附近。粉砂质泥岩:棕红~砖红色,局部灰绿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长石,石英次之,粉泥质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夹薄层状构造,局部发育溶蚀小孔。粉砂岩:棕红色~紫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次为粘土矿物,粉粒结构,钙泥质胶结,薄层状构造。多为薄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细砂岩:浅红~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少量,细粒结构,泥钙质胶结,薄~中层状构造为主,一般底部厚层状。层位不稳定,有尖灭、变薄、变厚现象。 ④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组成,厚度大于400m。为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层,砂岩形成陡坎、陡崖,粉砂质泥岩形成缓坡、陡坡。粉砂质泥岩:紫红、暗紫色夹灰绿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长石,石英次之,粉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薄层状构造。局部发育溶蚀小孔。粉砂岩:紫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次为粘土矿物,粉粒结构,钙泥质胶结,薄层状构造,多为薄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 细砂岩:紫灰~黄灰、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岩屑,云母少量,细粒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厚层状构造为主,局部薄层状。 c、地质构造 隧址区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断陷东缘的龙泉山褶皱带,以龙泉山大背斜为骨干,包括一系列走向北20~30°东的褶皱、压性、压扭性结构面,共同组成右行斜列的多字形构造,在区内平行展布。隧道洞身穿越龙泉山背斜及两翼,背斜翼部发育有走向逆断层。 1、龙泉山背斜:走向北20~30°东,全长130公里,宽15~20公里,由南向北逐渐倾伏,轴部宽阔平缓,岩层倾角3~5°,两翼较陡,倾角30~55°,为典型的箱状背斜,核部为沙溪庙组地层,两翼依次为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发育有次级褶皱。 2、三星场向斜:位于双流县三刑场至古昙寺一线,轴向北东30°,长4公里,由蓬莱镇组组成,其西边为大林场背斜,东边隔三星场断层与白云村构造相接,两翼倾角不对称,北西翼倾角16~18°,南东倾角61~80°个别甚至倒转。隧道位于该向斜的南东翼。 3、龙泉驿断裂:发育于隧道出口附近,走向10~20°,倾向南东,倾角约40°,断层附近岩体极为破碎,局部地层倒转,破碎带宽约10m。 4、F4断层:发育于隧道进口附近,走向10~20°,倾向南东,倾角约40°,断层附近岩体极为破碎,局部地层倒转,破碎带宽约10m。受龙泉山背斜控制,隧址区岩层产状呈规律变化,进出口倾角在30~55°间,洞顶产状平缓,倾角3~6°。岩石中发育3组构造裂隙,J1:40~80°∠76~90°,面平,光滑,0.5~1.0m/条;J2:135~177°∠41~84°,面凹凸不平,闭合~微张,1.5~2.0m/条;J3:240~300°∠54~65°,面平,有弯曲,0.6~1.2m/条。陡崖陡坡处坡表一般风化裂隙发育,卸荷松弛较强烈,卸荷带厚5.0~10.0m。 2.1.4.2 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孔隙水。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斜坡向沟谷及下卧层排泄,具有埋藏浅,分部零星,水量贫乏,厚度不大,无稳定潜水面特点。 基岩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中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及砂岩孔隙中,主要接受降水补给,顺地形向坡下沟谷排泄。勘察期未见泉水出露,仅在雨后,在个别砂岩陡坎处有渗水现象,流量<0.1L/S。场地岩性以泥岩为主夹砂岩,地下水量贫乏,其动态受降水变化控制。 场地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小于0.20克/升,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无结晶、分解、结晶分解复合型腐蚀性。但在地质调查中,见有少量岩体表面有溶孔发育,在其他工点的钻探岩芯上,见有少量钙芒硝斑点或薄层。据四川红层中已建隧道的经验,该地层中夹有分散状的钙芒硝、石膏斑点、细脉或薄层,隧道的修筑将强烈改变水文地质条件,使浅部地下水向深部运移,并沿途不断溶滤钙芒硝、石膏,增大SO42-含量,对混凝土有结晶类弱腐蚀性。 隧址区穿越龙泉山的南段之丹景山,东翼属沱江水系,西翼属岷江水系。两翼发育一系列树枝状溪沟,局部人工挖掘成水库、堰塘,东翼在玉成桥汇合,流入降溪河,于简阳汇入沱江。西翼于籍田汇合转向西流至黄龙溪汇入府河。其水量变化明显受大气降水控制。 2.1.4.3气候 隧址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热长,冬无严寒,少霜雪,雨量充沛,多云多雾,日照短等特征。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4~17.4℃,七月份平均气温25.8℃,且蒸发量较大,一月份平均气温5.6~6.5℃。据多年平均资料,降雨量龙泉山以西的平原区为1000~1200毫米,龙泉山及龙泉山以东的丘陵地带为800~1000毫米,降雨量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冬春季节12月~3月降雨量最少;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70~80%,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800~950毫米,以7~8月最大。 2.1.4.4地震动参数划分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四川汶川8.0级地震灾后重建地震评价规划用图》(2008年6月),隧道区所在的龙泉山东麓断裂以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10s。丹景山二号隧道工程场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1.4.5特殊工程地质和不良地质问题 a、天然气瓦斯地层 隧道洞身穿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层,下伏三叠系烃源煤系地层,生气强度大,升烃周期长。部分天然气通过喜山期形成的断裂向上运移至侏罗系透镜状砂体中储集形成浅层气藏。 丹景二号隧道穿越龙泉山背斜,地面和地下均存在背斜,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发育龙泉驿断层等气源断裂,有利于沟通须家河组气源并运聚天然气到沙溪庙组储集砂体中。 隧道施工中如遇断层破碎带、隐伏断裂、节理密集带、透镜状储集砂体、岩性突变、地下水涌出等情况时,可能涌出残余“气包”,含有瓦斯。在隧道施工图地质详勘钻孔时,当钻进10多米就出现顶钻动力现象,在钻进19m时有天然气突出,被点燃的天然气火苗6m左右高 b、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表调绘及钻探揭露,区内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及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泥岩(尤其是厚层泥岩段)均不同程度含裂隙状石膏及斑点状石膏,隧道洞身地下水对混凝土有结晶类弱腐蚀性。 c、断层破碎带 隧道出口端(双流永兴端)穿越F1断层,断层附近岩体极为破碎,局部地层倒转。 d、产状平缓岩层 隧道龙泉山背斜核部,岩层产状平缓,隧道开挖,拱顶易掉块。 2.1.4.6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a、围岩级别划分 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围岩分级方法,计算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计算表 地层 代号 岩性 饱和(天然)抗压强度(MPa) 完整性系数Kv (考虑限制条件) BQ 修正系数 修正后 [BQ] K1 K2 K3 J3s 粉砂质泥岩 (9.24) 0.71 295 0.2 0.2 0 255 J2s 细砂岩 21.99 0.61 308.5 0.2 0.2 0 268.5 粉砂质泥岩 6.48 0.66 274.4 0.2 0.2 0 234.4 注:表中岩体为中风化带,J2s泥岩的岩体波速,利用J3s值计算BQ。 隧道进口及洞身段为J2s地层,出口为J3s地层。根据岩性特点、岩体强度、风化程度、结构面特征及修正后的围岩基本质量[BQ],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围岩分级标准,并结合四川其他红层区隧道建设经验,划分隧道围堰级别。 隧道围岩分级 围岩级别 地层代号 岩石名称 里程桩号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所占比例 v Q4c+dl 含角砾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土 左线: ZK102+177~ZK102+362 ZK104+620~ZK104+770 ZK105+210~ZK105+548 右线: K102+174~K102+362 K104+637~K104+783 K105+210~K105+578 结构不均,土体呈松软~松散结构 含少量孔隙水呈滴水状渗出 左线:19.8%右线:20.6% J2s J3s (强风化带为主)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 属极软~软质岩,薄~中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层间结合差,岩体以中~薄层状及破碎结构为主,岩体破碎。 含少量孔隙、裂隙水,呈滴水或线状渗出 Ⅳ J2s J3s (中风化带为主)粉砂质泥岩、细砂岩 左线: ZK102+362~ZK104+620 ZK104+770~ZK105+215右线: K102+362~K104+637 K104+783~K105+210 属软岩~软软岩类,薄~中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层间结合一般,不同岩层间结合差,岩体较破碎~较完整,Kv=0.61~0.71 含裂隙水,呈滴水或淋雨状渗出 左线:80.2%右线:79.4% b、洞口稳定性评价 1、进口端洞口 进口所处斜坡平均坡度约15°,为阶梯状地形,地表覆盖碎块石土,厚度不大下伏沙溪庙组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倾角约13°,为顺层坡,仅局部土质陡坎处有浅表滑塌现象,自然状态下整体稳定。当洞口仰坡开挖时,覆盖层和砂、泥岩互层段,易产生顺层滑塌,仰坡放坡角度不宜陡于岩层面倾角,以保持稳定。根据隧道进口段岩体结构、岩性和完整性等情况,划为V级围岩。地下水不丰富,雨季水量较大。 2、出口端洞口 出口所处斜坡下缓上陡,上部坡度约30°,下部10~15°,表层碎块石覆盖,下伏遂宁组泥岩夹薄层粉(细)砂岩,因受断层及褶皱的影响,岩体极为破碎,完整性差,自然状态下斜坡稳定。洞口及仰坡开挖时,围岩自稳性差,极易出现坍塌和滑塌。 根据隧道出口段岩体结构、完整性等情况,划为V级围岩。地下水不丰富,有滴水或小量股水,雨季水量较大。 根据隧道 c、洞身稳定性评价 隧道洞身主要穿越沙溪庙及遂宁组地层,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岩层倾角两侧陡约30~55°,中间缓约3~6°,一般泥岩形成缓坡,砂岩形成陡坎,场区大面积出露,地表除缓坡处垦为农田外,大部植被茂密,山形完整,山体稳定。岩体中发育2~3组节理,倾角大于60°,其中岩层平缓地段,因泥岩夹砂岩,呈薄~中层状结构,且砂岩层面富集云母,层间结合差。出口附近龙泉山背斜转折部位及断层至出口段受断层及褶皱影响,岩体破碎,围岩自稳性差。 洞身段岩体较完整~破碎,依据岩性、构造、完整性等情况,洞身围岩级别化为Ⅳ~V级围岩。地下水不丰富,以点滴状渗出为主,局部有线、股状水流。 d、岩体渗透性及涌水量预测 隧道穿越段岩体为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除断层带、挤压破碎带及浅埋段外,中风化带岩体完整较好,据调查,节理裂隙连通性较差,岩体透水性不强。依据区域水文资料并类比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隧道水文试验,建议K值取0.4~1.0m/d。 场地地形起伏,山体横坡较大,冲沟发育,降水易形成地表径流迅速汇集冲沟后向隧址外排泄,入渗量少。隧道穿越的透水地层岩性较单一,以泥岩为主夹砂岩,砂岩厚度小,一般为4~7m场地地下水贫乏,隧址区无影响隧道水文条件的大型水体,地下水主要受地貌形态、岩性、地质构造及节理发育程度控制,各含水介质近似视为均质各向同性。 经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进行预测,隧址区地下水一般涌水量为2451m3/d,最大涌水量为3700m3/d。 2.1.5 当地资源情况 ⒈主材、地材供应条件 主材:根据招标文件,本工程所用钢筋、水泥、防水板、止水带、型钢等由甲方提供。 地材:根据招标文件,本工程也由甲方提供。 ⒉供电供水条件 丹景二号隧道洞口无电源,根据合同文件,丹景二号隧道永临结合用电由承包人解决。 施工用水,从洞外水沟中抽取,在距隧道口50米高处设至高位水池蓄水。 ⒊通信及医疗条件 施工区为牧区,又属中高山区,通信及医疗条件较差,据调查在三岔镇、永兴镇有小型医院。 ⒋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范围内交通较发达,有合三路、成简快速通道等。 ⒌场地条件 根据调查,进出口位于沟谷内,场地较狭窄,用地紧张。 2.2.隧道主要设计内容 2.2.1建筑材料 衬砌混凝土应满足结构防水防瓦斯要求。 ⑴洞门为削竹式洞门:拱墙C30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C30防水防腐蚀钢筋混凝土 ⑵喷层:C20防腐蚀喷混凝土; ⑶衬砌、仰拱: C30防水钢筋混凝土; ⑷仰拱填充:C15片石混凝土; ⑸中央排水沟及沉砂池:C30防腐蚀防水混凝土; ⑹电缆沟侧墙:C30防腐蚀防水混凝土; ⑺盖板:C30混凝土; ⑻路面基层:C20混凝土; ⑼路面面层: C20混凝土。 ⑽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 2.2.2洞口设计 结合隧道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及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开挖高度,同时兼顾洞口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左右洞洞口的协调美观等综合因素,选用经济、美观、和谐自然并有利于行车视线诱导的原则。定左线隧道进口于ZK102+177处,右线隧道进口于K102+174处; 左线隧道出口于ZK105+548处,右线隧道出口于K105+578处,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削竹式洞门因汇水面积较小,且雨水排泄便利,一般不设洞顶水沟,只在洞口开挖坡顶以外5m设置洞外截水沟。 根据“小洞门、大绿化”的洞口设计理念,隧道洞口的边仰坡均采用植草皮、挂网植草、种灌木等生态防护形式;洞顶截水沟两侧种天然矮灌木和植草遮掩,以减少人工痕迹的影响。削竹式洞门的边仰坡及洞顶回填均采用自然和谐的生态防护,贴近自然。 削竹面采用瓷砖镶面装饰。 2.2.3衬砌设计 隧道结构按喷锚构筑法要求进行设计,全部采用复合式衬砌,浅埋及断层地层进行结构加强。 洞口明暗分界线处为Ⅴ级围岩。为保证隧道施工和结构的长期运营安全,拱墙设导拱,并在拱部120°范围设置Φ108超前管棚支护,注水泥浆和水泥砂浆;Ⅴ级围岩拱部120°范围设置双层Φ4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围岩并堵水防瓦斯。洞身Ⅳ级围岩地段拱部设置单层Φ4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围岩并堵水防瓦斯, 隧道主洞衬砌支护参数表 围岩 级别 预留变形量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喷混凝土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厚度 位置 位置 长度 纵、环间距 位置 间距 位置 间距 拱部 仰拱 cm cm m m cm m cm cm Ⅴ封加强 18 28 拱墙/仰拱 拱墙 4.0 0.5×1.0 拱墙 20 全断面 0.5 65 65 Ⅴ偏封加强 18 28 拱墙/仰拱 拱墙 4.0 0.5×1.0 拱墙 20 全断面 0.5 65~85 65 Ⅴ封 15 26 拱墙/仰拱 拱墙 4.0 0.6×1.0 拱墙 20 全断面 0.6 60 60 Ⅳ封加强 12 26 拱墙/仰拱 拱墙 3.5 0.7×1.0 拱墙 20 全断面 0.7 55 55 Ⅳ封 12 24 拱墙/仰拱 拱墙 3.5 0.8×1.0 拱墙 25 全断面 0.8 50 50 隧道停车带衬砌支护参数表 围岩 级别 预留变形量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喷混凝土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厚度 位置 位置 长度 纵、环间距 位置 间距 位置 间距 拱部 仰拱 cm cm m m cm m cm cm Ⅳ停封 15 26 拱墙/仰拱 拱墙 4.0 0.6×1.0 拱墙 20 全断面 0.6 70 70 隧道车行横通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围岩 级别 预留变形量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喷混凝土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厚度 位置 位置 长度 纵、环间距 位置 间距 位置 间距 拱部 仰拱 cm cm m m cm m cm cm Ⅳ车封 3 10 拱墙/仰拱 拱墙 2.5 0.8×1.0 局部 25 30 30 Ⅳ车封加强 5 20 拱墙/仰拱 拱墙 2.5 1.0×1.2 拱墙 25 拱墙 1.0 35 35 隧道人行横通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围岩 级别 预留变形量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喷混凝土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厚度 位置 位置 长度 纵、环间距 位置 间距 位置 间距 拱部 仰拱 cm cm m m cm m cm cm Ⅳ人封 8 8 拱墙 拱墙 2.0 1.2×1.2 25 注:锚杆为Φ22砂浆锚杆。 2.2.4隧道抗震设计 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相关规定进行设防。 2.2.4.1隧道洞口抗震设防 控制边仰坡开挖高度,尽量无仰坡开挖进洞,洞门采用轻型的削竹式洞门。 2.2.4.2隧道明洞抗震设防 明洞结构拱墙和仰拱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墙背回填采用浆砌片石等弹性模量较高的材料,增大回填高度,以提高弹性抗力增大周围岩体对衬砌结构的约束,减小结构内弯矩。 2.2.4.3隧道洞身抗震设防 洞口浅埋、偏压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洞口明暗交界、覆盖层与基岩交界面、浅埋与深埋交界面设置环向抗震缝,缝宽不小于2㎝。 2.2.5隧道天然气地层瓦斯防治设计 2.2.5.1瓦斯隧道等级 本隧道瓦斯预设防等级为高瓦斯隧道,全隧道均按高瓦斯工区进行管理。 2.2.5.2瓦斯防止总体措施、要求 瓦斯隧道的瓦斯防治主要分为瓦斯设防措施(预测预报、结构防护措施、钻爆要求)和瓦斯隧道施工管理要求(瓦斯检测、施工通风、电气及机械设备)两个方面。 瓦斯隧道施工应严格执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钻爆安全规程》(GB6722-2003)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的有关规定。 2.2.5.3瓦斯设防措施 a、预测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指导思想:以工程地质综合分析为核心,坚持粗查与精查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瓦斯超前钻孔布设4个,钻孔直径65㎜,每个钻孔深度50m,物探探测预测前方无重大不良地质体时布孔:孔1、孔2和孔3位水平钻孔,孔4向下倾斜钻孔,终孔接近隧道开挖底部,前后两循环钻孔搭接长度为5m。 b、结构防护措施 1、初期支护与模筑混凝土二衬之间设置全断面封闭的HDPE自粘胶防水板(厚1.5㎜)兼做瓦斯隔离层 2、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8。混凝土中可掺入硅灰和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3、二次衬砌施工缝防渗透处理:沉降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环向施工缝位于初期支护侧设置背贴式止水带,中间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纵向施工缝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4、中央排水沟在洞口设置水气分离装置排出沟内瓦斯等有害气体。 c、钻爆要求 瓦斯工区钻爆作业采用煤电钻打眼。 瓦斯工区钻孔作业必须采用湿式钻孔。 瓦斯工区的爆破作业必须采用煤矿许可炸药。 瓦斯工区必须采用电力引爆,并使用煤矿许用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雷管时,最后一段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电力引爆必须采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一个开挖工作面不得同时使用两台及以上起爆器起爆。 瓦斯工区的钻孔、装药和爆破作业等必须符合《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和有关钻爆作业的要求。 2.2.5.4瓦斯隧道管理要求 a、瓦斯检测 瓦斯浓度检测手段应采用人工监测(使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与自动遥测(瓦斯自动探头与瓦斯监测中心)相结合的方式。 自动化遥控监测系统由洞口监测中心、洞内控制分站和洞内各工作面等处的瓦斯浓度探头、风速探头、自动报警器、远程断电仪组成。通过各种探头,洞口的监测中心能随时了解洞内各处瓦斯浓度和风速情况,如有超标立即报警并通过断电器关闭洞内电气电源。 瓦斯监测应相互印证,瓦斯探测仪应带自动报警装置。 仪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标定和校核,以保存其性能良好。 重点检测开挖面及其附近20m,同时应加强对断面变化交界处上部、导坑上部、横通道处以及衬砌台车内部、防水板背后、坍方处等容易积聚瓦斯的地方进行检测。 瓦斯浓度应进行三级管理:瓦斯浓度低于0.4%,可正常施工;瓦斯浓度大于0.4%,小于0.5%,应报警处理并加强通风;瓦斯浓度大于0.5%应局部停工检查处理。 序号 地点 限值 超限处理措施 1 隧道内任意处 0.5% 超限处20m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 2 局部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m3) 2.0% 超限处附近20m停工,断电、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 3 开挖工作面风流中 1.0% 停止电钻钻孔 1.5% 超限处停工,撤人,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等。 4 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 1.0% 停工、撤人、处理 5 放炮地点附近20m风流中 1.0% 严禁装药放炮 6 放炮后工作面风流中 1.0% 继续通风、不得进入 7 局扇及电气开关10m范围内 0.5% 停机、通风、处理 8 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 1.5% 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9 竣工后洞内任何处 0.5% 查明渗漏点,进行整治 高瓦斯工区及瓦斯突出工区,不应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和切割等作业。当情况特殊不可避免时,在焊接、切割等工作点前后各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不得有可燃物,两端应各设一个供水阀门和灭火器,并在检查证明作业点附近20m范围内隧道顶部、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聚时方可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由专人检查确认无残火后方可结束作业。 瓦斯隧道内施工,每班应有专职的瓦斯检测员值班。瓦斯安全检测人员,是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上岗证之后,才允许从事该项工作。检测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测制度,实行“三班制”24小时在洞内不间断巡查检查瓦斯,并做好记录,瓦斯浓度的测定重点在隧道风流的上部,瓦斯检测频率要求如下: ①瓦斯工区:每班至少检查3次 ②不含瓦斯工区:每班至少检查1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公路 隧道 专项 施工组织设计 大学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