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分行人力资源三年规划.doc
《银行分行人力资源三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分行人力资源三年规划.doc(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银行分行人力资源三年规划 前言 为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任务和要求,实现分行党委提出的“股本回报最高、资产质量最好、管理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经营规模最大、员工满意度最高”的三年战略“六最”目标,我部根据分行经营方针和业务发展规划,通过收集和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作出分析,以确定未来三年分行人力资源工作目标,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深圳市分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总体评价 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我行现有员工总量3474人。比04年末净减少36人(不含总审计室)。 按用工性质:现有人员中,中长期劳动合同制员工2508人,短期劳动合同制员工57人,鹏劳派遣工909人。(现编外劳务包干鹏劳员工54人,其中信用卡直销人员9人;另:保安员192人)。 按分布结构:现有人员中,分行部室人数为875人(不含行长室),其中管理型部门岗位员工677人,非管理型部门岗位员工198(包括个人贷款中心、工程造价咨询中心、业务运行中心、95533客户服务中心、信用卡直销团队、行政事务部三楼食堂);支行网点人员数为2422;内退人员148人;长期病假及其他人员共23人。 从员工总量上看,人员总量已与我行业务总量、技术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从工作看,我行拥有一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有一定创新开拓能力的员工队伍。但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又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没有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又有相当多的支行网点人手不足现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二、内部现状分析 (一)近五年情况对比 1.人员总量: 2000年-2005年6月底人员总数呈轻微下降趋势。正式员工逐年轻微下降,临时员工呈下降趋势,鹏劳派遣员工呈上升趋势。近五年,分行在用工结构方面进行了调整,重点控制正式员工,并将临时工逐步转为鹏劳派遣工。具体见下图: 2.人员流入。2000年-2005年正式员工招聘情况无太多规律。99年至今共招聘大学生211人,流失57人,流失率为27%。具体比率分析见下图: 3.近五年人员退出对比。2000-2005年正式员工辞职率(员工提出)逐年下降。因2003年开始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建行提出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数较多,因此,员工辞退率(建行提出)在2003年和2004年急剧上升,员工退休或其他情况较平稳。 从2000年初至今由员工主动提出离行的人员人数占正式工总数的3.3%。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离行人员总数的71.4%;30-40岁人员占离行人员总数的69%;行龄5年以上的占比87%。可见主动提出离行的员工虽为我行核心员工的主要出处,但以上退出率按照流动比例为正常流动,且人员流出比例需进一步提高。 分析:近五年分行在用工结构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人员的流入未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招聘,无依据。另外,人员流出的比例偏低,出口不畅。 (二)基本素质结构分析 下面主要从学历、年龄要素入手,对全行员工基本素质结构进行分析。 图表1:全行员工学历分布情况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及以下 人数 174 1091 1244 991 占比 5% 31% 36% 28% 图2:全行员工年龄分布情况 分析:①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各种途径)员工占比仅36%,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员工仅有174人,说明我行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比较少,员工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②我行员工队伍总体比较年轻,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达29%,30—40岁年龄段员工占比最大,达48.2%,这是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并且具有较高工作热情的一群人,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个人发展需求,是我行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 (三)岗位结构分析 1、管理岗位及业务经理级经办岗位人员情况分析 (1)比例分析 级别 总经理级 副总经理级 总经理助理级 经理级 副经理级 合计 管理岗位 支行 16 34 44 73 72 239 部室 16 29 24 69 合计 32 63 68 73 72 308 经办岗位 支行 46 67 113 部室 65 79 144 合计 111 146 257 分行部室业务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共计213人,支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共计352人。全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职务人员占比为16%,分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占比为29%,支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占比为15%,从比例上来看,分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占比明显偏高。 分析:造成业务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占比偏高的原因,一是与目前机构设置过细有关;二是反映出目前“官本位”的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个人收入、待遇的、自我价值的途径有限;三是专业技术岗位职务发展过于缓慢,员工发展渠道与空间尚未真正敞开。 (2)学历和年龄特点分析 分支行班子成员学历分布比例情况 分支行班子成员年龄分布比例情况 分析:①我行班子成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其中分行班子成员,整体学历素质较支行强,89.7%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支行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8.4%。 ②关外支行管理人员在学历层次上较关内支行强,关外支行管理人员以大学学历居多,大学以上占比46.4%,关内支行管理人员以大专学历居多,大学以上占比29.8%。 ③管理队伍整体年轻,有活力,关外支行管理人员队伍较关内支行年轻。40岁以下的管理人员分行占比达72.7%,支行占比达86.5%;46岁以上管理人员整体占比都比较小,其中分行为16.1%,支行为4.7%,且大部分均在分行任职。关外支行35岁以下的管理人员占比达68.1%,高于关内支行60.8%的比例。目前管理岗位中,4.2%入行不到5年,入行10年以上的仅占比55.7%,可以看出,我行管理人员队伍很年轻,具有活力,素质较高,但同时也可能存在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⑤从各学历层次人员中管理人员占比情况:硕士以上学历18.8%,本科61%,大专15.3%,可以看出,学历是我行提拔干部的一个较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近两年的干部选拔。 ⑥个人素质高、年轻的管理干部极大推动了我行业务的发展,但部分干部可能存在工作经验上和管理方法上的欠缺,因此,在选拔年轻干部前,个人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的考察,提拔后,工作业绩的考核、工作能力的跟踪,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将有助于我行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提高。 2.分行部室人员结构分析 分行部室是作为一线支行的支持保障和管理部门,分行部室岗位人员的定位应是相关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分作为支行的业务支持保障,一切围绕客户,以客户为中心,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全力支持一线业务人员,充分保障客户的需求。 (1)分、支行人员结构比例为:917:2393(27.7%:72.3%) (2)分行部室前、中、后台人员结构比例为:275:173:435(31.1%:19.6%:49.3%) (3)分行部室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员工素质结构 部门 按学历分 按年龄分 博士 研究生 本科 本科以下 合计 30岁以下(不含30) 30-40岁 40岁以上(不含40) 合计 前台部门 人数 1 40 144 69 254 22 155 77 254 比例 0.39% 15.75% 56.69% 27.17% 100% 8.66% 61.02% 30.31% 100% 中台部门 人数 2 19 84 67 172 12 102 58 172 比例 1.16% 11.05% 48.84% 38.95% 100% 6.98% 59.3% 33.72% 100% 后台部门 人数 2 37 138 144 321 26 188 107 321 比例 0.62% 11.53% 42.99% 44.86% 100% 8.10% 58.57% 33.33% 100% 总人数合计 人数 5 96 366 280 747 60 445 242 747 比例 0.67% 12.85% 49% 37.48% 100% 8.03% 59.57% 32.40% 100% 分析:①在分行后台部门的人员占比达到50%,而属于业务流程环节中的客户部门、产品部门等的占比仅有31%,可以看出,分行部室中后勤支持保障维护人员比例较高,业务岗位系列人员反而占比较小。因此分行总体人数偏多,但是一些业务部门人手却很紧张,而业务部们的设置又很细,造成环节多,效率低,从提高效率和效益,更好的服务市场和客户、发展业务的角度出发,需要对分行人员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②从学历结构看,前台部门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72.83%,高于中、后台部门,符合我行业务发展战略和部门职责定位的需要。 3、专业技术岗位序列结构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①总量情况分析 我分行设置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含造价咨询师)、风险经理(含专职贷款审批人)、信息技术工程师、法律顾问、执行会计师、财务师、审计师等八个岗位职务系列,现有三级至八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172人。分行部室109人,占比63.4%,其中中后台业务部室82人,占比47.7%,支行网点63人,占比36.6%。 分析:对照总行对我分行2003—2005年我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总职数核定情况(总量370),我分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聘任数量较低,与总行《意见》要求2006年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在岗人数20%相比,差距较大。并且中后台部室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占比接近50%,比例过高,不利于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②岗位系列分布情况分析 各系列人数分布如下表: 对公客户经理 对私客户经理 产品经理 造价咨询师 风险经理 专职审批人 信息工程师 执行会计师 财务师 法律顾问 总计 汇总 67 19 10 6 16 12 33 3 4 2 172 三级 1 1 2 四级 1 5 7 13 助理级 2 3 2 7 五级 8 1 2 2 2 3 1 1 20 六级 23 6 8 2 10 1 5 2 3 2 62 七级 24 4 4 15 47 八级 12 9 21 分析:从系列分布看,客户经理系列占比最高,达到50%,尤其是对公客户经理,但离总行对客户经理队伍的规模发展要求仍有差距。 从职务等级分布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总经理助理级以上)合计20人,占比11.6%,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五、六级)82人,占比47.7%,初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七、八级)68人,占比39.5%。高级:中级:初级为1.2:4.8:4,高级专业岗位职务占比过少,未能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分布趋势。 ③学历结构分析 我分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博士学历2人,研究生学历31人,大学本科学历104人,大专学历26人,中专和高中学历9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0.0%。 分析:从学历结构看,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整体学历素质较高。 ④年龄结构与分析 我分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35岁以下的70人,占比40.7%,36至40岁(含)的39人,占比22.7%,40岁以上人员43人,占比25%,43人中有50%分布在风险经理、专职审批人、造价咨询师和信息技术工程师系列。 分析: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人员占75%,说明我分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队伍基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综合情况分析:我分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队伍具备综合素质较高、年轻化的特点,但是,我分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聘任过程中仍存在:聘任数量偏低,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规模发展;职务结构不合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过少;职数分布不合理,资源未能有效向一线倾斜,以推动业务发展等。 (2)对公客户经理 全行对公客户经理共348人,其中正式员工337人。本科以上占比35%,30-45岁人员占比79%。全行对公客户经理占支行岗位员工总数的15%,其中可以撰写客评报告的为250人,约占对公客户经理总数的68%。可见,我行实际对公客户经理数只占支行员工总数的10%。对公客户数与对公客户经理人数的匹配情况如下: 500万以上贷款客户数 500万以上存款客户数 现对公客户经理数 人均维护客户数 408 1092 348 4.3 在全行对公客户经理中,评定为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五、六级的31人,占比8.9%;评定为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七、八级的36人,占比10.3%。 分析:①从总体来看,我行对公客户经理的学历水平、业务综合素质远低于全行水平。我行对公客户经理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只有35%,远低于全建行系统占比45%的水平。从业务经历来看,相当部分客户经理由其他后勤岗位转岗而来,根据客户部门的统计,客户经理来自全行各个岗位:信贷、房信、保全、国际业务、银行卡、筹资、建经咨询、法律顾问、计财、计算机、办公室、代收代付、监察、出纳、会计、保卫,这一现象在扁平化后体现的更为明显。我行从近年开始推行客户经理制,准入门槛低,多数客户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银行业务知识实践,客户经理银行产品知识、个人综合素质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造成客户经理综合水平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的情况。 ②客户经理整体较为年轻,35岁以下占比21%,40岁以上占比仅为8.6%。 ③客户经理队伍虽然较为年轻,但银行工作时间相对较长,90.2%的入行5年以上,62.6%的入行10年以上,工作经验较为丰富。 ④我行客户经理最缺乏的是国际业务知识和跨国企业知识,较欠缺的能力是产品组合、创新、谈判、外语和市场调查能力,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引进上重点考虑。 (2)对私客户经理 全行对私客户经理数为214人,其中中长期劳动合同员工174人,占比80.3%;派遣制劳务人员40人,占比18.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22%,30岁以下人员占比24%。我行VIP客户数与私客经理人员的匹配情况如下: 潜在 VIP 分行级VIP 总行级VIP 合计 每个私客经理管100个VIP客户,私客经理总数 15032 10751 9329 35112 现需私客经理数量 管理潜在VIP需私客经理数 合计 201 150 351 在全行对私客户经理中,评定为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五、六级的6人,占比2.8%;评定为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七、八级的13人,占比6.1%。 分析:①我行私人客户经理数量偏少、整体素质偏低,远远无法满足业务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②从工作经历看,我行私人客户经理多是从柜员岗位人员或无法胜任对公客户经理岗位的人员中转岗过来,基本素质普遍偏低,而且目前主要从事个贷业务的办理,大多数都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对银行业务和产品缺乏全面了解、缺乏营销技能等问题,其综合素质远远无法满足维护中高端客户、营销金融产品甚至于理财策划的需求。 (四)培训费用投入情况分析 职务序列 岗位系列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总费用 占比 % 人均费用 总费用 占比 人均费用 总费用 占比 人均费用 管理 岗位 序列 总经理级部室主要负责人 5.6 3.6 0.25 7.6 2.8 0.35 13.2 7.0 0.66 总经理助理级以上部室负责人 15.5 9.8 0.23 13.9 5.1 0.21 22.7 12.0 0.34 管辖支行行长 5.8 3.7 0.23 1.9 0.7 0.08 11.8 6.3 0.47 管辖支行副行长 9.9 6.3 0.13 11.1 4.0 0.14 13.9 7.4 0.19 二级支行负责人 10.8 6.8 0.08 14.0 5.1 0.10 2.5 1.3 0.02 合 计 47.6 30.2 0.15 48.5 17.6 0.15 64.1 33.9 0.20 专业 技术 岗位 序列 对公客户经理 9.7 6.2 0.11 7.8 2.9 0.12 7.0 3.7 0.10 私人客户经理 0.0 0.0 0.0 7.9 2.9 0.42 2.4 1.3 0.13 产品经理 4.5 2.8 0.45 7.5 2.8 0.75 4.4 2.3 0.44 风险经理 6.0 3.8 0.38 4.1 1.5 0.26 4.2 2.2 0.27 其他岗位系列 8.5 5.4 0.14 0.4 0.1 0.01 2.0 1.0 0.03 合 计 28.7 18.1 0.17 27.7 10.1 0.16 20 10.6 0.12 经办 岗位 职务 序列 管辖支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员工 6.2 3.9 0.02 11.2 4.09 0.04 7.5 4.0 0.02 部室业务副经理级以上员工 22.6 14.2 0.10 22.1 8.08 0.10 17.0 9.0 0.08 支行外勤人员 1.6 1.0 0.003 2.8 1.02 0.006 1.9 1.0 0.004 结算柜员 17.7 11.1 0.012 109.2 39.9 0.07 38.3 20.2 0.026 部室员工 7.2 4.6 0.018 6.9 2.51 0.02 3.9 2.1 0.01 合 计 55.3 34.9 0.019 152.2 55.6 0.05 68.6 36.3 0.024 奖金、考试,教材等 26.7 16.8 0.01 45.6 16.7 0.01 36.3 19.2 0.01 合 计 158.3 100. 0.05 274.0 100 0.08 189.0 100 0.054 注:2004年DCC系统上线,全行柜员按要求进行轮训,因此投入专项培训费用100万元 分析:①根据规定,我行每年可以计提教育经费450万元左右。虽然近三年我行培训费用总量投入呈逐年递增之势,但仍然有较大的可使用空间。 ②培训资源的分布与我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极其不相适应,近三年管理岗位职务人员年培训费用的平均占比只有27%,平均每人培训费用只有1500元/年,主要是因为我行对管理岗位职务人员的履岗能力培训和职务晋升培训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规定,没有建立起长效培训机制,不利于管理岗位人员的可持续成长。 ③近三年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年培训费用的平均占比13%,平均每人培训费用1500元/年,与管理岗位人员的人均费用大体相当,主要原因是随着专业技术岗位人才队伍的建立,我行逐渐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客户经理岗位人员的培训,这与我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是相适应的。但由于我行客户经理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与同业比较分析 (一)人员总量(单位:亿元,人) 项目 全口径存款余额 全口径贷款余额 人员总量 其中正式工: 人均存款余额 建设银行 1051.48 556.44 3500 2567 0.3 工商银行 1111.64 626.86 3911 2886 0.28 农业银行 975.43 459.87 3187 2542 0.3 中国银行 1258.33 829.18 4030 3200 0.31 招商银行 954.75 786.89 2300 2000 0.41 北京分行 3677.9427 1851.7058 9952 7262 0.36 上海分行 2896.0727 1785.2267 8445 6012 0.34 (二)薪酬水平(单位:万元) 员工类型 部门类别 岗位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正式在岗员工 分行部门 总经理(处室正职) 27.6 29.4 33.5 40 副总经理 19.8 21.8 24.8 30 经理(正科级) 14.4 14.3 15.9 15 副经理(副科级) 11.9 12.1 12.9 12 员工 7.5 8.5 10 9 支行 一级支行行长 26.4 29.3 34.4 45 一级支行副行长 18.4 22.7 25.7 31 部室经理(正科) 13.9 14.8 15.9 部室经理(副科) - 12.8 12.9 二级支行行长 14.2 18.3 14 17 二级支行副行长 11.7 15.1 11 13 结算柜面操作类岗位 6.1 5.6 4.6 6 新入行应届毕业生首年(见习期)年收入 硕士及以上大学生 3.3 3.4 3.5 本科学历大学生 2.4 2.4 3 注:1、以上收入不含过节费、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2、此表仅供大致参考,因管理模式及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部室总经理、副总经理我行按部室正职和副职分别统计,因各行对一级支行和二级支行的划定标准不同,行长、副行长级别不同,也会对各类人员的平均收入有一定影响。 分析:目前深圳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基本相似,且已形成信息沟通制度,对一些重大政策问题经常进行交流,共同研究对策。但招商银行在人员招聘、劳动合同管理、薪酬福利机制等方面明显领先于各国有商业银行,但与国有银行之间交流较少;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整体特点是机制灵活,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相对缺乏规范,主要依靠灵活的报酬机制推动业务发展。 与深圳市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及上海、北京等兄弟行比较,我行人员总量偏少,但人均水平偏下;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我行的薪酬水平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优、劣势分析 一、我行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优势 根据总行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总体精神和要求,我分行自2002年起围绕用工制度、用人制度、薪酬制度、培训体制等四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为主要特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商业银行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总行《组织机构改革及设置方案》,遵循“面向市场,业绩驱动,风险防范,分离制衡”的原则,结合分行实际,对扁平化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完善,突出了前、中、后台分离,增强了公司及机构业务、个人银行业务模块的内部协调与决策能力,有效整合了网点资源,强化了支行整体营销的合力。 2.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了用工规范化管理,以契约为基础对用工形式进行了规范,同时建立起员工待岗管理制度。 3.建立了以员工内部等级为基础,管理岗位职务序列、专业技术岗位职务序列、经办岗位职务序列并行的员工等级管理渠道,在横向上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的道路,纵向上拓展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4.完善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选拔聘任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岗位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聘程序,通过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和任前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了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起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已成气候。 5.深化了薪酬制度改革,突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收入分配制度之中,将福利分配纳入薪酬体系之中,使各级机构的薪酬总量水平与其经营绩效挂钩,使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其岗位责任和贡献挂钩,逐步构建起以基本工资为基础保障,以绩效工资为即期激励手段,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企业年金为长期激励手段,长、中、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薪酬制度,员工收入及福利待遇水平明显提高,凝聚力增强。 6.强化了岗位资格培训,完善了履岗能力培训,积极探索岗位职务提升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初步建立起以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支持体系为重点的培训管理保障体系,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劣势 1.人力资源部门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缺乏接受过系统专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训练的人员,从业人员对现代管理知识特别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论知识、技能掌握欠缺,对新的管理工具了解不够,因此在员工招聘、干部选拔、考核任用、收入分配、员工培训等过程中仍存在方式方法陈旧、指标不尽合理、激励约束不力、工作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对岗位职责、岗位用工条件缺乏科学合理地分析,对部门、支行用人需求掌握不准,人力资源配置缺乏科学的依据。 3.物质激励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人才不断增长的职业发展需求与可提供的职业发展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增长。人才的激励手段如何多样化?怎样达到有效激励,提升员工士气,让员工充满激情地工作?尽管我行已经做了大量得工作,但如何建立和运用好激励机制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人才开发如何超前于业务发展及现有潜质人才的开发培养问题。在人员退出渠道受到刚性限制的条件下,如何超前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非常紧迫的问题。目前,分行缺乏人才发展战略,人才出现断层,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1)缺乏对战略业务和业务变化对员工需求尤其是核心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规划。当出现关键岗位干部短缺,选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随着今后风险、审计等部门的垂直条线管理和业务单元制的实施,相应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2)后续人才的培养没有从入行时就彻底重视,同时,对现任的一级业务员和大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业务特长、工作任职情况、管理提升情况掌握不够,从业务骨干到管理人员的履岗能力遭遇瓶颈,难以突破。因前期培养地不足导致使用时捉襟见肘。从实际情况来看,副总经理级和副经理级(尤其是二级支行内外勤负责人)管理干部断层比较明显。 (3)人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以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核心人才储备不足,具备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计量分析、高素质国际业务人才、产品研发人才、银行卡业务人才、产品定价人才、复合型理财经理、谙熟上市银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规则的财务会计人才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比较缺乏,既熟悉国内金融业务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金融从业经验的人才仍显紧缺,会计结算管理、国际业务人才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断层,可用的客户经理资源严重不足。 5.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使我行在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时遇到很多困难,无法有效实现员工与岗位、岗位与能力的匹配。完整的退出机制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是为了在企业中持续的实现人岗匹配、能力与绩效、绩效与薪酬的匹配,以定期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对那些达不到要求的人员依据程度的不同采取降职、调岗、离职培训、离职、退休等措施。 6.目前,在人员选拔中对人的评价标准上,没有建立系统的可测量、可衡量、可评价的素质能力模型;在评价手段上,缺乏综合性的测评、测试组合,对候选人的个人影响力、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管理能力、团队进取精神、工作分派与授权、承压能力、人际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人与岗位的适应性等更能决定工作成果的内在“软条件”的评价上严重不足;另外,在人与岗位之间的适配性问题上,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员调配,在满足岗位需求基础上,达到人员之间合理搭配,发挥人才的组合效益。 7.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还有待提高 (1)储备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根据我行公司客户经理和私人客户经理现状分析来看,满足我行未来三年的专业人才远远不够。,在认真做好人才需求调查和估算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分行的业务发展战略,着眼于未来市场竞争,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 (2)缺乏以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为基础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项目零散,缺乏系统性,培训结果仍未实现与使用的紧密结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远远无法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对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亦成为制约培训质量和效果提高的关键性问题。 (4)培训管理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分行、业务主管部室、支行三级培训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室及支行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全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行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人力资源发展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深圳建行三年战略发展目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坚持以胜任力为核心,明确能力标准,抓住需求规划、素质测评、选拔培训、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能力建设机制、竞争选拔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备用结合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调整和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员工队伍,为提高深圳建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和保证。 二、基本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实现五个目标。 一个中心:分行三年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两个基本点:企业全面发展;个人目标价值实现。 五个目标: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激励约束机制显现成效;人才吸引力明显增强;员工素质普遍提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三、总体目标 (一)人员总量目标 在保持现有网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未来三年人员总量可能增幅至4000人左右。实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对于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劳务派遣人员,可转签短期劳动合同或中长期劳动合同,计划每年转签短期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人员30—50名,每年转签中长期劳动合同的人员5—10名左右。 根据近五年分析,每年我行员工流失均在120人左右。预计今后三年仍将保持100人左右的流出。同时为调整人员结构和补充人员需求,今后三年分行计划每年从高等院校接收100名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另将根据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特殊专业人才。 到2008年底,人员总量控制在4000左右,其中中长期劳动合同制员工3000人,短期劳动合同制员工200人,劳务派遣制人员800人。 (二)素质目标 1.学历结构:每年通过招收聘用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适当置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使我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每年以5%左右的比例递增。到2008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51%以上。 2.培训目标:到2006年底,以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为基础,建立系统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完成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兼职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全面推行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分批完成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履岗能力培训,部门及支行副总经理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在一个聘(任)期内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离岗培训;支行业务副经理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在一个聘(任)期内参加不少于20天的离岗培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2周的离岗培训;中低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0天的离岗培训。 (三)岗位结构目标 在目前组织架构及分、支行职能定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调整、优化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经办岗位三大序列人员之间的占比,到2008年底,管理岗位职务人员占比控制在10%以内;扩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30%;经办岗位职务人员的比例控制在60%以内。 加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的选拔培养力度,尤其是要将对公客户经理、私人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等关键岗位系列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力争2006年——2008年,对公客户经理占比由目前的38.6%提高到43.1%,私人客户经理占比由目前的11.0%提高到40.1%。 年度 岗位系列 当年净增 年末人数 占比 2006 对公客户经理 157 224 47.3% 私人客户经理 105 124 26.2% 产品经理 14 29 6.1% 风险经理 9 31 6.5% 2007 对公客户经理 126 350 47.4% 私人客户经理 106 230 31.1% 产品经理 9 38 5.1% 风险经理 15 46 6.2% 2008 对公客户经理 155 505 43.1% 私人客户经理 240 470 40.1% 产品经理 10 48 4.1% 风险经理 19 65 5.5% 在对公客户经理队伍中,加大项目评估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到2006年底,确保每个管辖支行有2名以上的项目评估人才,直管支行有1名以上项目评估人才。经过两年系统地学习、培训、实践,到2008年底全行建立起一支70人左右的能够办理复杂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银团贷款项目、项目评估咨询、项目融资、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队伍。 在私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中,重点是加大理财策划师的选拔培养,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在全行范围内选拔30名——40名优秀员工组织参加CFP或AFP的系统培训,争取到2008年底,全行培养出150名通过CFP或AFP资格认证的私人客户经理。 在产品经理队伍建设中,着重加大国际业务专业人才的前瞻性配置和培养,在业务量大的管辖行或直管行配备1—2名专职外汇结算人员,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各种行外考试,争取到2008年底在全行建立起一支60人以上的国际业务专业人才队伍,其中获得信用证专家资格证书的8人,保理专家资格证书的8人。 (四)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根据我行组织架构的特点,结合分行业务发展战略,按照控制总量、促进发展、利于管理、供需结合原则,确定未来三年我行管理岗位职务与专业技术岗位职务后备人才的储备数量分别为145人和453人。 四、具体措施 (一)采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技术,制定完成岗位说明书,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奠定基础 在对分行组织架构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总行组织机构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委托行外专业机构,按照总行岗位分析项目的进度,在2006年完成分行所有岗位的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设置、职责及资格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岗位体系,制定完成岗位说明书。2007年开始初步根据岗位说明书进行人才选拔、招聘、考核及人员结构调整,初步实现人岗适配。 (二)科学预测,统一规划,提高岗位人员配置与全行发展战略的契合度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需求调研是确定人力资源配置需求的基础,2007年在完成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分析、科学预测、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对深圳分行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全面掌握本行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信息,并结合分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分行业务管理流程,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完成分行部室及支行网点的定岗、定编。同时在制定人力资源配置方案时,要注意长短结合,按中长期、短期分别制定配置目标,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革等情况对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人力资源配置的前瞻性和效益性,符合分行业务发展的的方向。 (三)推行全员岗位竞聘,建立人力资源的良性流动与淘汰机制,提高人岗适配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分行 人力资源 三年 规划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