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_杨艺.pdf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_杨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_杨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 0 2 3年4月第3 8卷第4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N e i j 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A p r.2 0 2 3V o l.3 8N o.4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杨 艺1,王春顺2*(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 3 6 0 0 0 2.清华大学 体育部,北京 1 0 0 0 8 4)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演绎法,对近年来民俗体育文化相关研究从治理、内容、视角以及方法层面予以梳理与总结,剖析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现实图景与实践困境.研究发现: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2、存在治理体系构建缺乏理论支撑、理论研究脱离文化实践、研究中的实践工具较为单一和理论范式不够严谨等问题.为解决当前实践困境,基于此,提出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指标体系、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融合、多维度拓展与丰富既有研究工具、规范严谨学科研究的理论范式.关键词:民俗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D O I:1 0.1 3 6 0 3/j.c n k i.5 1-1 6 2 1/z.2 0 2 3.0 4.0 1 7中图分类号:G 8 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1-1 7 8 5(2 0 2 3)0 4-0 1 0 2-0 60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没有高度的
3、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响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和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坚定文化自信是重要前提与实现基础.2 0 2 1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颁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对我国未来文化工作明确提出,要“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体验、公共服务等,培育文明新风,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1.在树立文化自信过程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挖掘、深刻了解以及深入研究,是强大中国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环节.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国内学界与业界的关注.涂传飞等2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
4、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换言之,民俗体育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其本身也体现着民俗体育文化.此外,段丽梅等3把民俗体育文化定义为以体育与民俗动态交融,具有切身感、生活感与地方感的文化事项.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所指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即是以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所展开的系列探求.随着学界对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发现与创新成果日益增多,在“十四五”时期的崭新阶段与新发展格局下,对2 0 1 72 0 2 1年以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概况进行回顾总
5、结与优化展望,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为此,本研究通过梳理近五年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整体脉络,尝试从四个面向对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予以归纳,并剖析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进而针对困境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希冀为新时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收稿日期:2 0 2 2-0 8-2 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 9 X T Y 0 0 9);湖北省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 0 2 2 A 0 0 4)作者简介:杨艺(1 9 9 7-),女,重庆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体育文化*通信作者:王春顺(1 9 9 3-),男,重庆人,清华大学博士研
6、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发展与社会治理第4期杨 艺,等: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1 新时代以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现实图景1.1 民俗体育文化治理层面学界目前对于民俗体育文化治理的总体研究思路是基于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众多治理要素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而后提出策略,研究内容与成果可简略从以下4个层面进行划分.(1)理念共识层面.治理理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偏向于经济效益,使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遭到污染,同时动作的高难度化致使民俗体育偏离群众4,最终导致民俗体育文化的异化.而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只顾拷贝西方体育,缺少对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本身的培育5,
7、致使村民的诉求不能得到满足.治理主体与被治理者未能达成一致共识.(2)主体行为层面.一些治理主体治理倦怠,任民俗体育自由发展或直接明令禁止6.涂传飞7建议从民俗体育文化中总结经验和智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主体,以多元主体的结构矫正不合理的治理行为.(3)制度体系层面.有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治理过程中制度缺失,最终影响到了治理秩序与效果8.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法治,构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治理体系.(4)工具机制层面.廖上兰等9关于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的实际研究案例表明,仪式性的民俗体育是民众族群认同与宗族关系的重要体现,或可成为村落治理的有效工具.同时,民俗节日是人们欢聚一堂、共同
8、庆祝的重要节日,可以此为抓手,开创情感治理机制1 0.1.2 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层面学者们在民俗体育文化研究领域的兴趣主要聚焦于以下几方面:(1)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如邱海洪1 1以湖南“汝城香火龙”为个案的研究是横向的时间切片内部的相对性研究,探究村落民俗体育变迁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展示其变迁脉络的共时性思考.(2)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如雷军蓉等1 2对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指出目前研究面临着文化生存、理论依附、文化失语、文化内涵晦涩等危机,强调在未来研究中要突破当前的研究囹圄,提升自身话语权.(3)民俗体育的存在形式.如罗婉红1 3对苗族接龙舞的研究,分析了其
9、如何在国家权力介入下逐渐从一种“生存技术”演变为“艺术表演”的历程,以及这种存在方式变化所导致的文化内核逐渐流失等后果.(4)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策略.如黄聪等1 4以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出现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为前提,提出以政府主导为前提、以文化主体价值观念转变为突破、以创新基层文化传承模式为关键的三大对策;崔涛等1 5认为将民俗体育与教育体系结合,依据校园民俗体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同感、供给、对外交流等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路径.1.3 民俗体育文化视角层面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解释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以及论证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价值和作用.
10、在这样的研究趋势下,学界或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或是从相关政策及时代的背景视角,或是从民俗体育文化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关系视角出发,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学界主要采用了文化生态学理论1 6、符号学理论1 7、场域理论1 8和日常生活理论1 9等来审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强调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与文化环境、人民群众等外部环境的不可忽视的联系.如周婷娜2 0着眼于国内,探讨在体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民俗体育的文化与实践影响;房鹏飞等2 1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研究中国-东盟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现状与实践困境,提出了赛事、旅游、教育、学术、传媒等交流路径;廖上
11、兰等2 2以江西赣南客家村庄为对象的一项研究,抽象提炼了4种治理模式,体现了优秀民俗体育文化在提升当代乡村治理综合能力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上的独特功效;彭春兰等2 3则提及政府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治理,针对当前民俗体育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共建治理格局、推动共享协作、提高治理公信力、推进多元协同治理这4个方面来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1.4 民俗体育文化方法层面学者们在研究民俗体育文化时,大部分学者采用的主要是文献资料法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结合,使用较多的有田野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民族志法等,也有少部分学者另辟蹊径,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其他学科的方法展开研究,如词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李
12、凌2 4运用了个案研究法,分析了那霸301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 8卷赛龙舟文化再生产与文化觉醒的发生缘由;杨中皖等2 5对骆山大龙的研究则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各方面内容进行的全景民族志式深描;魏巍等2 6运用词频分析法,以“民族体育”为主题词,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为范围,检索1 9 9 72 0 1 6年收录的文章,在进行筛选后,从发文量、高产作者、主要科研机构、基础知识、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这几个方面对民俗体育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民族体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姚琼等2 7以雷州民俗民间体育文化为例,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小学传承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和策略.2 反思当前我
13、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面临的实践困境2.1 治理体系构建缺乏理论支撑在国家强调乡村治理的大背景下,民俗体育对乡村治理的独特效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学者们通过对现有治理过程与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指出了民俗体育能够通过何种路径参与乡村治理,并尝试构建了治理体系.但从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虽然贴合实践,却缺乏理论支撑,如果没有恰当理论或逻辑分析框架支撑,那么研究自身就如浮萍,根基不稳,难以服众.(1)理论缺位.理论缺位并不是指文章毫无理论支撑,而是指整篇论文缺乏具备总领性作用的理论.在部分研究中,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实例分析-抽象概念-构建体系”.这样的研究思路很务实,但却少见理
14、论框架的指导.研究者把实例中存在的问题抽象为一个个治理概念,针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分析、逐个击破,但在整合概念构建体系时却稍显随意,有拼凑之感.这样的文章虽然每个部分各自有理论支撑,但理论彼此之间不能遥相呼应,缺少对文章具备总体指导性质的理论框架,文章处于割裂状态,整个治理体系聚而不凝.(2)理论单薄.在任何研究中,不存在绝对真理性的、完全契合研究对象的理论,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研究时要“因地制宜”,要对理论进行合适的取舍与增添.但在多数的研究中,却很少有研究者对理论进行修饰,而是直接使用.就研究对象而言,其很难被“原汁原味”的理论阐述清楚.若未经任何“修饰”的理论被直接应用于实践性质的体系构建
15、,那么理论的支撑力度便略微单薄.2.2 理论研究脱离文化实践目前,学界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存在脱离文化实践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问题提炼方面较差.一些研究中对问题的认识比较表浅,提出的策略效力有限.比如为了传承民俗体育文化,一些研究提出民俗体育文化走进校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热爱.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重文轻体”的现象,以及大多学校并没有相应的现实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空口白话般的呼吁效果着实有限.(2)摒弃研究主体的人文性.人的存在是民俗体育行为意义化生成、并成为乡村生活空间中重要的文化事项的缘由,但一些研究对人的关注不够,忽略了人们的价值
16、诉求,这容易消解人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情感2 8.(3)偏离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实际.学界常用的理论大多源自西方.西方的理论框架虽然能发挥一定作用,却无法把东方文化元素全部纳入其中,框架与文化的亲和性也存疑.换言之,一些研究者存在“强行”用借鉴的理论范式去整理事实(素材)或仅仅机械填充素材的问题2 9.究其根本,实为东西方文化天然存在的差异,且部分研究者没有将西方理论进行“本土化”.(4)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性后续研究.很多研究进行到策略提出、体系构建这一步后便戛然而止,得出的研究成果究竟效力如何、之后该如何优化等,却无人关心,相关的后续研究非常少见.2.3 研究中的实践工具较为单一学者们在研究民俗
17、体育时运用了多种理论去解释民俗体育文化,也运用了各种方法去辅助研究,但总体表现出实践工具单一的特点.(1)理论与方法过于集中.学界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数量虽多,却普遍集中于少数几个学科,相对于民俗体育文化这一复杂的研究领域而言显得有些单薄,同时也过于集中于西方学界,对东方文化的解释力有限,亟须引入和构建新的理论与方法.(2)研究内容的取向稍显片面.目前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局部研究丰富且深入,但整体性的研究成果却十分缺乏.民俗体育是人类心理层面的产物,源自人类祭祀、祈福等精神需求,但在实际研究中,对文化载体和文化情境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精神层面的内涵还有挖掘空间1 3,研究存在一定片面性.(3)研究成果
18、的关联机制缺乏.目前研究成果散落各处,缺乏共同构建文化体系的关联机制,导致现有研究成果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总体看,民俗体育401第4期杨 艺,等: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庞杂,无法被简单地表浅地剖析.但反观实际的研究现状,理论与研究方法反复使用,且过于集中,整体性研究不足,研究成果分散不成体系,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工作呈现微观集中、中观全面和宏观整合上的实践工具均略显单一和不成熟的特点.2.4 理论范式不够严谨无论是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不同的研究范式均遵循不同的研究规则,有着不同的内容.郑国华等3 0发现不同的研究范式规定着不同的研究问题与
19、假设、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每个研究范式都存在一套相对具体而详细的规范,它们相互之间除建构主义和解释主义比较难以区分外,均有较大差别.而在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若从研究规范的细节处去审视民俗体育相关的论文的研究范式,会发现其研究范式并不明朗,研究中存在各式各类的问题.(1)研究方法不严谨.如一些对策研究,有学者运用个案研究法提出一系列对策,希望将对策推而广之,但研究却忽略了个案的普遍适用性,过度夸大了研究方法的作用.以中小学开展民俗体育教育来说,选择城区学校作为个案,其实是忽略了广大乡镇中小学的现实条件.(2)研究视角不清晰,研究范式彼此矛盾.如一些学者选择某一范式的理论
20、作为研究视角,但纵观全文进行分析,却发现研究者是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判与重构,以反思的角度去进行研究.(3)缺乏独立的研究范式.目前学界常用的研究范式大多是西方研究范式,不仅缺少对范式的修正,更缺少本土独立的研究范式.3 破解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困境的优化路径3.1 构建科学合理治理指标体系一个好的治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对当前治理现状的评估与总结,更是能够运用到实际,助力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治理.因此,在治理指标选取与治理体系构建时,就应兼顾科学性与合理性.(1)构建之初应该有理论支撑.“文化治理”暂时还没有统一定义3 1,因此在构建前,可以了解文化治理的理论渊源,把握其源头与流变.对治理
21、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更加明晰后,根据所研究的议题搭建合适的理论框架,而后进行体系构建.(2)构建之时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构建.目前,学界已经发展并改进了许多适宜进行治理体系构建领域的研究方法,如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治理指标体系的构建.(3)构建之后应该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出的治理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必须经得住检验,也必须进行检验.研究者可以先小范围试点,再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优化.总体来说,治理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都需要严谨.在进行治理体系构建时,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的运用,都要依据现实情况进行修正,切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民俗 体育 文化 研究 实践 困境 路径 优化 杨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