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doc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注】①弭mǐ:耷拉。②曩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 ②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 ③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_______ ④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养;醒悟;大概;于是 (2)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⑴养;醒悟;大概;于是 ⑵ 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⑶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⑷ 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附参考译文】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2.文言文阅读 与程 秀才① 【北宋】苏轼 某启。去岁僧舍②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③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④。襁褓泡幻⑤,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⑥,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⑦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⑧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⑨,听其运转,流行坎止⑩,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②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的家居之地。③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④侍下:代指父母。爱子之戚:指程夭侔之子新亡。⑤泡幻:指死亡。⑥悉数:全部说完。⑦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⑧不赀(zī):不可计量。⑨造物:造物者,指天帝。⑩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亦未易悉数/然则何时而乐耶 B. 故人知之,免忧/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C. 聚散忧乐 , 如反覆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 (3)请补写下面句子省略的内容。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①躬泥水之役,②愧之不可言也 (4)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 B. 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 C.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 D. 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 (5)结合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答案】 (1)D (2)仆 离 惠 州 后 /大 儿 房 下 亦 失 一 男 孙/ 亦 悲 怆 久 之/ 今 则 已 矣。 (3)①学生;②仆(我、吾) (4)C (5)苏轼到海南后,列举“食无肉”等“六无”以至数不尽的“无”,可见其遭遇相比之前在黄州、惠州更差,再没有可以提起生活兴趣的事了。║但是,苏轼却以一“无”殿后:“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且再加上“惟有一幸”,苏轼之奇,尽在其中,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解析】【分析】(1)A然而;既然这样。B老朋友;因此。C快乐;快乐。D只有;只有。 (2)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离开惠州后,大儿子那一房也失去了一个孙子,我也非常的悲痛,但现在好多了。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仆 离 惠 州 后 /大 儿 房 下 亦 失 一 男 孙/ 亦 悲 怆 久 之/ 今 则 已 矣。 (3)结合语境理解,苏轼被贬到海南后,盖了几间茅屋居住。这些房屋是依靠几十个学生帮忙盖的,哪些学生亲自劳动。让苏轼感到惭愧。据此答题即可。 (4)ABD理解正确。C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但苏轼并不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而是非常达观,庆幸自己还有健康的身体。 (5)首先要理解“无”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其表达了苏轼什么样感情。“无”没有。结合句意分析,苏轼到海南后,吃饭没有肉,生病没有药,居住没有房屋,出门在外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炭火,夏天没有寒泉,这里列举“六无”以至数不尽的“无”,可见其在海南的生活之苦。但是,苏轼却庆幸自己有一幸,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苏轼能在不幸中看到幸运的地方,看到生活中好的方面,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故答案为:⑴ CD; ⑵ 仆 离 惠 州 后 /大 儿 房 下 亦 失 一 男 孙/ 亦 悲 怆 久 之/ 今 则 已 矣。 ⑶ ①学生;②仆(我、吾) ⑷ C; ⑸ 苏轼到海南后,列举“食无肉”等“六无”以至数不尽的“无”,可见其遭遇相比之前在黄州、惠州更差,再没有可以提起生活兴趣的事了。║但是,苏轼却以一“无”殿后:“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且再加上“惟有一幸”,苏轼之奇,尽在其中,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⑵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只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即可知省略的内容。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⑸此题考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3.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① ,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② , 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③ , 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释】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 ①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________ ②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仁足以示天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其施虽在越 其仁足以示天下 D.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5)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 【答案】 (1)谨慎;稍微 (2)A (3)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4)(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5)本文:赵公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分析】(1)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谨:谨慎。“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少:稍微。 (2)A.前者“足以”连用,完全可以;后者“因为”。B.都是表递进,“而且”。C.都是代词,“他,他的”之意。D.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A。 (3)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译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粟”:代指粮食。“半”:领一半。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本文可分析“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等句,可概括为赵工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 故答案为:⑴谨慎;稍微 ⑵A ⑶(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⑷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⑸本文:赵公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民同乐的思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常用虚词的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要结合现代语法,注意停顿。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赏析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主旨的赏析情感,要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他的德政虽然只有在越州推行,但他对人民的仁爱却完全可以作天下的示范。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 (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神弗福也________ ②彼竭我盈________ ③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 ④元帝异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具以东渡意告之。 (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哪种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赐福、保佑;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为什么;对……感到惊奇 (2)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②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3)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4)语言描写;机智、聪颖、机敏、聪明、随机应变。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福”“异”属于此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②具:详细。意:意图。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3)结合鲁庄公的语言、行动进行分析,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从鲁庄公在尽职尽责,政治上做到了取信于民,这是鲁国得以取胜的重要条件;战争中,听从曹刿的指挥,可以看出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当战争胜利后,鲁庄公虚心向曹刿请教战术,可以可从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等,这些都说明鲁庄公不鄙。 (4)【甲】文主要是描写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乙】文主要是客、晋明帝、晋元帝的对话,因此这两篇短文都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结合晋明帝的语言进行分析,晋明帝当时只有几岁,当被大人问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这个问题时,他第一次回答说是长安远,而且理由非常充分,这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聪颖,他不仅聪明,还会随机应变,这从他第二次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看出来,两次同样的问题,答案却迥然不同,但都让人很信服。 故答案为:⑴①赐福、保佑;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③为什么;④对……感到惊奇 ⑵ 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②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⑶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⑷ 语言描写;机智、聪颖、机敏、聪明、随机应变。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附参考译文】 【乙】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__) (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 (3)翻译句子。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 (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 (2)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 (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公退之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被鹤氅(披着鹤氅)/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远,远眺。吞,望见。具,详细的。状,描述。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结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等句子,看出,范仲淹借赞扬先辈在表明自己的胸怀和抱负,忧国忧民的抱负。【乙】结合“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可知本文详细描写了小竹楼里所感受到的自然的情趣,从“亦谪居之胜概也”看出作者在谪居中有一种自在闲适的心态,表现了王禹偶的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故答案为:⑴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 ⑵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 ⑶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⑷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一 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式。 B. 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 C. 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得前后矛盾。 D.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答案】 (1)撑(船);哪;尽力 (2)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3)C 【解析】【分析】(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故“拏”的意思是撑(船)。第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故“焉”的意思是哪。第三句话的大意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故“强”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焉,哪;更,还。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惟,只;痕,痕迹。 (3)C项,前后说法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故选C。 故答案为:⑴撑(船);哪;尽力 ⑵ 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 ③伛偻提携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答案】 (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②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3)B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洌”“伛偻”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得”:领会。“寓”:寄托。还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判断句的翻译。“醒能述以文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B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被贬谪后痛苦抑郁”错。本文通过描写滁州的山水美景、太守与民同乐一起游玩的乐趣,表达了醉翁醉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⑵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②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详细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