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doc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讲 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第二讲 跨文化交际学 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答: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有以下几个原因: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国的移民。他们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他们在相互交际中难免产生问题,在年上世纪60年代,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争取自己权利与地位的斗争风起云涌,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各少数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逐渐地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民众团体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学者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对于大批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美国学者Edwa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被视作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书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2.在我国为什么是一批外语教师首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 答:在我国首先是一批外语教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的原因有: (1)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在初期,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2)在上世纪80年代学术刊物上讨论文化差异的文章为数不少。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兴趣,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 (3)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在我国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个大学开始设立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书籍也陆续出版。 3.跨文化交际学主要和哪些学科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 答:(1)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它的理论与材料来之于众多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 (2)原因: ①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贡献极为突出。在跨文化交际学正式建立之前,文化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语言交际等都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在跨文化交际学建立的过程中,文化人类学也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是社会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心理学家对于人们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反应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他们一般采取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收集确切的材料和数据,然后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传播学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基地。跨文化交际学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传播学者的努力。他们是举办会议出版刊物的主力。他们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从事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 ④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早期有学者提出在学习外语的同时,需要注意目的语的文化。还有学者提出在比较不同文化时应该采取的理论和方法。 4.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没有大家一致接受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答:由于人们的学术背景不同,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采取的理论与方法有所不同。 (1)人类学家一般采取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的方法,他们收集的材料往往生动而丰富。 (2)心理学家的文章中通常有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因此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3)语言学家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一般都很具体。 (4)传播学家重视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探讨最多。 不少学者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时交叉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跨文化交际学整个领域而论,早期似乎是人类学的影响最大,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人类学得益最多。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的影响次之。 第三讲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1.为什么文化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定义? 答: 文化之所以有这么众多的定义,主要在于: (1)文化涵盖面广。“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2)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够概括一切的定义。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 因此,别的学科的学者无法接受。于是,这些学者又提出自己的定义。结果是定义越来越多。 2.你认为哪几个定义对于你了解文化的内涵有帮助? (1)文化的几个主要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Porter和Samovar:“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当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他们获得的物质的东西和所有物。” David Brown:“文化是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所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文化是群体的多数——假如不是全体的话——所接受的生活的指南。” Edward Taylor:“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概括以上的各种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看法: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文化的定义对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基本性质具有极大的意义。 3. 你同意哪一种定义?为什么? (1)同意《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定义。 (2)原因: ①该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泛指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另一方面又特指文学、艺术、科学等。 ②主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它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 4.文化具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它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②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④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2)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 认识文化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工作。 5. 你同意“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1)同意。 (2)原因:研究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以及如何提高跨文化意识等课题。贯穿这些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因此,可以说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而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就必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 第四讲 交际 1.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 答:(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因此,无论是用“交际”还是“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2.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 答: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 (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和方式不同。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传播学的历史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传播者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答: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①环境监控功能。②社会协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2)在拉斯韦尔概括的三项功能基础上,传播学家赖特在1959年又补充了第四项功能,即“提供娱乐”,并称为“传播的四项基本社会功能”。 (3)施拉姆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大众传播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4.《人民日报》属于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 答:《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 (1)组织传播是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 (2)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这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等。 因此,《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5.你认为传播还可以采取什么别的模式? 答:对于传播的模式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总的说来,早期的看法比较简单,对于干扰因素、反馈以及社会环境等考虑较少,而后期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传播模式不断做出修正,能更准确地反映模式的真实情况。 (1)早期影响最大的传播模式是Harold Lasswell提出的。他的模式通常被称作5W模式,即Who;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 (2)1949年,Claude Shannon和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另一个线性模式,他们的模式把媒介作了分解,同时增加了另一个因素:信号以及干扰因素:噪音。 (3)在上世纪50年代,Chrles Osgood和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把反馈这一重要的概念加入到传播过程中。 (4)之后,社会学家Jack Lyle和M.Lyle把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过程之一,把传播置于总的社会环境中考察,从而涵盖了传播的外部结构。 6.了解传播模式对于我们分析跨文化交际有什么帮助? 答:了解传播模式对于我们分析跨文化交际有重大的意义。 (1)从传播的过程人们可以看出编码和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2)Lyle的传播模式的特点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第五讲 语言交际 1.请你举3个例子说明文化对于汉语的影响。 答: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1)在我国个别地区的亲属称谓中,只有男性称谓,没有女性称谓,爸爸是爸,妈妈也是爸,分别男女的办法只是在前面加“大”或“细”,爸爸是大爸,妈妈是细爸。哥哥叫哥哥,姐姐也叫哥哥,弟弟称老弟,妹妹也称老弟,叔叔是细爷,阿姨也是细爷。 (2)云南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的纳西族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这个地区纳西族的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他们实行一种称作阿注婚姻的对偶婚姻制。其特点是男女相识,彼此有意,互赠礼品就结成阿注关系。与这种婚姻制度相适应的有一些奇特的称谓。母亲的阿注、自己的生父和舅舅用一个词表示,母亲和母亲的直系、旁系的妲妹也只用一个词表示,同样,自己的儿子和兄弟的所有儿子在称谓上没有区别。这种称谓方法反映永宁纳西族母系社会的性质。 (3)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崇尚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大量反映在汉语词语中。汉语中有许多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构成的成语,如:山高水长,同床异梦,水深火热,小题大作,人心向背,自相矛盾等。 2.你同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吗?为什么? (1)不同意。 (2)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内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这种观点由于未经验证,所以称为假说,通常人们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①从那些语言素材难以下结论说,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世界观察不同。 ②很难下结论说,语言使用造成观察上的不同。 ③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学者们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亲属称谓、颜色名称、数词、疾病名称、称呼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企图验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但都无法证实。他们的共同看法可以归纳 为以下三点:语言主要是反映而不是创造价值观念方面的社会文化准则;世界上的语言拥有许多结构上的共同成分,其数量超过人们目前所认识到的;语言与社会行为是平等的成分,不能确定何者为主。 ④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既违反唯物史观,又不符合现实社会生活。 3.“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有何异同? 答: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一种情况是AB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但他们的内涵意义不同。有时A语言的内涵意义大于或小于B语言,有时两种语言的内涵意义截然相反。 (1)相同点:英语中与“牛”相对应的词有bull, cow, calf和ox等,这些词与“牛”有一些相同的意义。 (2)不同点: ①汉语中的“牛” a.中国的牛文化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传说战神蚩尤和神农均为牛首人身,又传大禹治水时还受到一头神牛相助,一次,“牛”在古代总是与现任、神灵有关。 b.“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因此,与英语中的牛多含贬义成鲜明对照的是,汉语中的“牛”多含褒美之义。 例如,“牛”性情温顺,是勤恳和忘我精神的象征。c.此外,“牛”也含有“固执”“倔强”的喻义。例如“牛劲”“牛脾气”等。 d.“牛”还有“愚忠”“愚蠢”等意义。 e.“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所以“牛”可比喻“大”或“多”。 ②英语中的bull是公牛的意思。 a. Bull常指“体壮如牛的人”,同时还有“桀骜不驯”“恃强凌弱”的意义。 b.1712年,英国作家约翰·阿布斯诺特在其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中塑造了主人公“约翰牛”,意在通过这个形象比喻当年英国人的“专横跋扈”。随着岁月的流逝,John Bull的贬义已经逐渐消失,现已成为“英国人”的代名词。 4.在语用规则方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语与汉语的某些差异? 答:(1)尽管称谓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些是英美人不能接受,甚至引起反感的。 (2)在一项对于英语国家在华任教的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女教师的称谓。她的全名是Marcia Vale,学生理应称她为Dr Vale或Marcia,但有的学生直呼她的姓,叫她Vale,这引起了这位英国教师极大的不快。在汉语中“老张”、“小李”、“司徒”、 “欧阳”作为称谓都是可接受的,但是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很少的几种情况,例如,在小学里教师对于学生、教练对于球员、监狱看守对于囚犯等。 5.在语篇结构方面除了本章所讲的以外,你认为英美人与中国人之间还有什么差异? (1)思维模式不同 中国倾向于整体思维,从整体到部分,强调整体定位,整体与部分的 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但英美人则倾向分析思维,从部分到整体,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认识一般从部分开始,从经验入手,经过判断推理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带来语言上的遣词造句、语篇布局的大不相同。 (2)语篇衔接手段不同 英语语法严密,重形合。各个句子、段誉或段落间通常有一定的功能和某些特定的段誉、分局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转折、让步、条件等等。这使得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句法功能一看便知。 而汉语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表面看上去松散混乱,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或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从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几个句子间无连接成分,是句子的意思将其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汉语的意合。 第六讲 非语言交际 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 (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例如,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一边热烈握手。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更容易引起误解。 (1)不同民族的手势意义存在着差异。 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2)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会具有不同意义。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为了顺利地交际,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意义。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 3.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非语言交际并非一成不变。 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 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4.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否很大?请举例说明。 答: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很大的。 在我国,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第七讲 社会交往 1.为什么在汉语的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 答:在汉语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的原因有: (1)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在汉语中,见面语多是与当时情景相关的提问,这一习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当下有显著影响。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强调合作性、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形成宗法为基础的社会,重亲缘关系,自己的邻里朋友都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朋友间也往往接近于亲属关系,所以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因此对隐私的价值观不强,所以,在见面打招呼时,往往直接联系当时情景,以示关心,而没有探听他人隐私的考虑 (2)表示关心。在打招呼时常常问对方在干什么,例如:“上学去?”“回家了?”“做饭呢?”。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语拉近双方关系,对对方表示关心,也是一种礼貌,认为越与交际有关,越亲近。 (3)这种问候方式也因人而异,同时随社会发展变化。对待熟人常采取这种方式。对待陌生人往往点到为止,不会用这一的见面语。文化程度高的人,注重对自己的保护,也较少采用这种方式,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往往用这种方式。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文化的保护,这种方式也在很多情况下被其他方式取代。 2.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 (1)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原因有: 第一,与比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自己与他人之间不出现什么距离,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 第二,我们表示谦虚的方式与西方不同,程度也不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谦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格言中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说法,在近年的教育中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受到恭维时,往往是接受恭维,表示感谢,给予正面的态度回应。 第二,入席时坐席主次的观念比原来更加淡化。 3.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 (1)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是因为: 1.“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说来,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越要贵重,否则“拿不出手”。 2.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之所以重视礼物的价值,与人们的等级观念有关,认为对等级高的人应该送有价值的东西。有的人并不想送贵重礼物,但是出于面子的考虑,还是不惜破费。 (2)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变化。 第一,对长辈。不再以礼品的贵重放在第一位,而是主要从长辈的健康和快乐的角度买一些更有针对性的 礼物。 第二,对领导。不再像以往那样送过于贵重的礼品,礼物轻重更为得当。 4.为什么在我国宴请时喜欢越丰盛越好?国务院对于宴请曾经作过规定,你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内容吗? (1)在我国宴请时喜欢越丰盛越好,原因:在我国,宴请的规格与被宴请客人的身份有关。对于高贵的客人宴请时规格要高一些,对于一般客人宴请可以比较随便。我们一般的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如果是丰盛的宴会,热菜更多。而且越名贵的菜越奇特的菜越能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饭菜一般都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表示主人的好客。席间主人不断向客人劝酒,而酒常常是酒精含量比较高的白酒。啤酒和果酒近年才开始流行。 (2)国务院对于宴请的有关规定: ①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离休、退休人员)在国内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包括上级到下级(含到企业、事业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同级之间、地区之间公务往来、参观学习以及干部工作调动等,严禁用公款搞任何形式的宴请。 ②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外地进行上述公务活动,在住所需要就餐时,应由就餐个人自购餐券就餐,自行交纳伙食费,回单位后按规定报销出差伙食补助费。 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活动,在本埠不能回家或回单位,在外埠不能回住所吃饭的,可在职工食堂就餐或由接待单位供应工作餐。工作餐采用分餐制,一般不得陪餐。工作餐不准上价格昂贵的菜肴,不准用公款购买烟、酒。工作餐的金额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用工作餐的人员需按当地规定标准交纳伙食费等等。 第八讲 人际关系 1.许烺光认为, 美国社会以横的夫妻关系为主轴,中国社会以纵的父子关系为主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1)不同意,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父子关系为主轴向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变化之中。 (2)原因是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在古代社会,土地是唯一的生产资料,由于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男性家长手中。在家庭中,妻子依赖丈夫,子女依赖父亲。同时,男性嫡子往往是家庭财产继承人,父子关系成为维系家族稳定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增加,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女性也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经济独立,家庭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关系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关系。由此也导致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模式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正处于两种社会关系模式的过渡地带。 2.中国传统的“五伦”在现代的社会中有什么改变? (1)中国传统的“五伦”包括: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具体指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讲究信用。 (2) “五伦”在现代社会中有了一定的改变。 ①父子关系中的父权受到了削弱,父亲没有了控制子女一切事情的权力。 ②夫妇关系也由“妇女出家从夫”变为了夫妇平等。 ③君臣关系也随着封建制的消失不再存在。若要演化为上下级关系来说,也发生了变化,人人平等,对上司恭敬不逾矩便可,不需上升到忠义的程度。 ④ “长幼有序”在古代是一种等级观念,侧重点在年长者。在现代长幼间虽无明显的差别,但仍有序。由于受现代化社会的影响,兄弟之间的等级次序没有过去那么严格,联系没有以往那么密切。 ⑤“朋友有信”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一定的冲击。 3.为什么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 答:(1)单位全包的原因 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人们认为有了单位就有了一切,单位不仅管工作,而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管。 我们的单位全包的做法与我们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群体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以往认为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一切由国家全包。 (2)单位全包的益处和缺陷 ①益处:从个人来说,愿意有这么一个机构照顾自己生活的一切方面,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在家里一切事情全由父母管,有了单位一切事情全都交给单位的领导,实际上也是按照家庭的模式处理社会上的问题。我们的感觉是如果单位一切全管,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单位,通常不会感到单位管的太多。 ②缺陷:如果一个西方人生活在我们的单位里,受到那么多的“照顾”,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其他人干预太多。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单位全包的做法在逐步改变。许多单位已经无法做到一切全都管起来。事实上,有不少国营企业由于破产兼并裁员减人,使一部分工人下岗,也就是说已经无法保证所有工人都有工作可做,更不用说其他生活细节了。 4.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对待友谊的态度上有什么异同?试举例说明。 答: (1)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对待友谊的态度上的异同 ①异 a.我们重视老朋友的关系,对于朋友的期望值很高,即使不是桃源结义,也应情同手足,若是交流,最好是无所不谈;若有困难,应该倾囊相助。友谊保持的时间越久,越能显示出友情之深。 b.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一方面,朋友的圈子常常变动。人们一生之中往往需要迁移多次,要保持长久的友谊关系是十分困难的。 另一方面,美国人一般不愿意朋友关系过深带有许多责任和义务。 ②同 在对待友谊上都注重诚实守信。 (2)举例说明 Edward Stewart & Milton Bennet 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 “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的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友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朋友之间变得相互依赖。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之间的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之上。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 5.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孤独,你对这个问题作何分析? 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孤独的原因: (1)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家庭的重要性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中国人难以与陌生人发展个人关系。一般来说,中国人不愿与陌生人接触,不愿与他们交往。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比较难融入外国学生的圈子。由于朋友少,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志不同道不合,并且有些外国学生不是很喜欢中国学生,然后就会觉得孤独。 (2)有可能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上不过关,这样的留学生口语水平仅限于语言学校毕业时的水平,用于日常生活交流还可以,但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则比较困难。 (3)留学生的个人自立能力都不太强,而且当初出国前抱定打造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掉。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能沉浸在这种孤独中,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开心,国外的生活很精彩,一定可以找到使自己开心的方法。 第九讲 经营管理 第十讲 价值观 1.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试举例说明。 答: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首先是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教育,之后在学校中受到正规的教育,同时邻居、朋友、兄弟姐妹也会给予各种影响。 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也时时刻刻施以强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在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价值观一旦形成,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动,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举例略。) 2.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哪一个更难改变? 答:(1)价值观更难改变。 (2)价值观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一般说来,一个人学习异国的语言、习俗和社交规则等虽然不易,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条件 (例如在该国生活和工作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等),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真正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更不用说接受或获得)却是极为困难的。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的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是,仍然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 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加拿大心理学家Michael Bond说:“我来香港已过第15个年头了,但我仍然感到像一个初来乍到、被中国人所包围的外国人。日常社交活动中,有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事,就连在此的老年同行也还时而吃惊,时而高兴,时而愤怒,时而感到困惑。”他举出四个例子,说明他的困惑,而这些例子都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有关。对于一个专门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学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人了。 3.价值观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变化?试举例说明。 答:(1)价值观虽然相对稳定,但却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实际上,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也会随之变化。代与代之间的观念上的差异往往反映年轻的一代在价值观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2)例如心理学家杨国枢曾以生活方式问卷在1964—1965年间对于1389名台湾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他们最喜欢的第一种生活方式是“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二十年后,杨国枢与黄丽莉以同样的 测量工具对969名台湾大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发现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他们喜爱的程度排列如下:①轮流体会欢乐与孤独;②将行动、享乐及沉思加以统合;③在无忧而卫生的享受中生活。而“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却成为台湾大学生喜好程度较低的一种生活方式。 由此,杨国枢与黄丽莉得出结论:“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足以改变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 4.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中国人的时间焦点在过去,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答:(1)不同意。 (2)时间的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交际方式。在历史悠久的国家,人们倾向于根据历史的经验判断现实行为的合理性;具有现在取向的文化更多地表现出享受现在、及时行乐的行为方式;具有未来取向的文化更重视创新和变化。 5.Bond的中国文化小组提出的40项中国文化价值表有没有重要的遗漏?你完全同意吗?你有什么补充? 答:(1)心理学家Michael Bond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一项新的调查。这项调查是由他所组织的中国文化调查小组进行的。他们请几位中国社会学家每人写出10条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然后他们去掉相互重复的部分,共得33条,再加上他们自己从阅读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中得出的7条,总计列出40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中国价值观念调查与Hofctede调查的相关系数,得出结论:儒家工作动力是单独的一条文化价值尺度。他们将这一条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联系,发现凡是儒家工作动力这一项得分高的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都很快。有。 (2)有。 (3)不完全同意。 (4)法制。 第十一讲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第十二讲 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训练 1.在和其他国家的人士接触的过程中,你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答:在中国教师中进行过调查,他们在美国学习或进修过1~2年,在文化方面感到最难适应的与英美教师完全不同: (1)身体接触(包括拥抱、接吻、拍打等)。 (2)与美国人谈话。 (3)衣着。 (4)在社交场合如何处理尴尬的场面。 (5)交朋友 由此可见,对于异文化不适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人们不适应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2.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对异文化的适应方面是否有区别?你认为原因何在? 答:(1)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对异文化的适应方面有区别。 (2)原因 ①解释文化休克的理论中,一种是负面事件理论,认为生活中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会引起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负面影响愈大,时间愈长,所引起的疾病愈严重。正是由于进入另一个文化环境在生活中带来一系列的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因此人们才会感到抑郁、沮丧、消沉,甚至会生病。 ②人们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群对于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教育程度低、收入少的人,年纪大的人,妇女以及未婚者适应能力比较低。 3.除了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文化 交际 概论 课后 习题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