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doc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ICS29.2402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forDistributionAutomation2009-12-25发布 2009-12-25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则25 配电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36 配电自动化系统37 信息交互68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79 验收的技术要求810 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8附录A(规范性附录) 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10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多种配电通信方式综合应用的典型案例11编制说明13前 言
2、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指导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作为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导则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在总结以往配电自动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配电自动化量大面广的特点,以及不同规模和不同条件下配电自动化的应用需求,对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本导则是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同期编制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在依据本导则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工作提出了可操作的规范
3、性要求。本导则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本导则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沈兵兵、李卫良、赵江河、张子仲、丁孝华、陆融、彭晖、赵高峰、顾欣欣、付永长、陈国锋、钟晖、马崇伟、朱晓芬。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中压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及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功能以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信息交互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本导则适
4、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配电自动化及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验收和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GB/T1372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DL51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
5、T550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599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634 远动设备及系统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790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DL/T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89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DL/T1080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Q/GDW15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370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IEC60870 TelecontrolEquipmentandSystemsIEC61968 ApplicationIntegrationatElectricUtilities-SystemInter
6、facesforDistributionManagementIEC61970 EnergyManagementSystem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EMS-API)电监安全200634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网调20091162号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生配电2009124号 SG186生产管理系统配网业务需求功能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automation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
7、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3.2配电自动化系统 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可选)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3.3配电SCADA distributionSCADA也称DSCADA,指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务。3.4配电主站 masterstationofd
8、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配电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3.5配电终端 remoteterminalunitof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eederterminalunit(即FTU,馈线终端)、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ransformerterminalunit(即TTU,配变终端)、开关站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distributionterminalunit(即DTU,站所终端)等。3
9、.6配电子站 slavestationof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3.7馈线自动化 feederautomation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间并将故障区间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4 总则4.1 总体要求(1)配电自动化应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根据本地区配电网现状及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2)配电自动化应纳入本地区配
10、电网整体规划,在进行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时,应考虑实施配电自动化的需要;(3)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应统一规划、因地因网制宜,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配电网网架结构、设备现状、负荷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供电可靠性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力求经济、实用、可靠。4.2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原则(1)配电自动化系统应以面向配电调度和配电网的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进行建设,实现对配电网的监视和控制,满足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共享和综合应用需求;(2)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相关国际、行业、企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系统主站设计应满足系统通用性和扩展性要求,减少功能交叉和冗余;(3)配
11、电自动化系统应按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原则,充分利用已有设备资源,综合考虑多种通信方式并合理选用;(4)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5)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要求,并考虑配电网智能化扩展应用。(6)配电调度功能应满足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和总体设计的要求。5 配电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5.1 一次网架和设备要求(1)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网架结构应布局合理、成熟稳定,其接线方式应满足Q/GDW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Q/GDW370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等标准要求;(2)一次设备应满足遥测和(或)遥信要求,需要实现
12、遥控功能的还应具备电动操动机构;(3)实施馈线自动化的线路应满足故障情况下负荷转移的要求,具备负荷转供路径和足够的备用容量。5.2 其它要求(1)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站所应提供适用的配电终端工作电源;(2)配电网电缆通道建设时,应考虑同步建设通信通道。6 配电自动化系统6.1 系统总体架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可选)和通信通道组成(系统构成见图1)。其中,配电主站是数据处理/存储、人机联系和实现各种应用功能的核心;配电终端是安装在一次设备运行现场的自动化装置,根据具体应用对象选择不同的类型;配电子站是主站与终端的中间层设备,一般用于通信汇集,也可根据需要实现区域监控
13、功能;通信通道是连接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和配电子站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信息交互总线,与其它相关应用系统互连,实现更多应用功能。6.2 配电主站配电主站应构建在标准、通用的软硬件基础平台上,具备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安全性,并根据各地区的配电网规模、实际需求和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基础等情况选择和配置软硬件。6.2.1 基本功能(1)配电SCADA:数据采集(支持分层分类召测)、状态监视、远方控制、人机交互、防误闭锁、图形显示、事件告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数据统计、报表打印、配电终端在线管理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2)与上一级电网调度(一般指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14、和生产管理系统(或电网GIS平台)互连,建立完整的配电网拓扑模型。6.2.2 扩展功能(1)馈线故障处理:与配电终端配合,实现故障的识别、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供电;(2)电网分析应用:模型导入/拼接、拓扑分析、解合环潮流、负荷转供、状态估计、网络重构、短路电流计算、电压/无功控制和负荷预测等;(3)智能化功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包括快速仿真、预警分析等)、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的接入及应用、经济优化运行以及与其它智能应用系统的互动等。6.2.3 配置原则(1)硬件配置主要设备应采用双机、双网冗余配置,满足可靠性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具有扩展性、通用性。配电主站应有安全、可靠的供电电
15、源保障。(2)软件配置1) 服务器与工作站宜采用Unix/Linux操作系统;2) 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支撑和应用软件,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3)功能配置1) 配电主站应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扩展功能;2) 在相应区域具备完备的配电网络拓扑的前提下,可配置馈线故障处理功能;3) 在信息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配置电网分析应用功能;4) 在配电主站功能成熟应用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区智能电网工作的开展,合理配置智能化功能。6.3 配电终端6.3.1 应用对象和类型配电终端应用对象主要有: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等。根据
16、应用的对象及功能,配电终端可分为馈线终端(FTU)、站所终端(DTU)、配变终端(TTU)和具备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器等。配电终端功能还可通过远动装置(RTU,remoteterminalunit)、综合自动化装置或重合闸控制器等装置实现。6.3.2 基本要求(1)配电终端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选择相应的类型;(2)配电终端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扩展性;(3)配电终端应具备运行信息采集、事件记录、对时、远程维护和自诊断、数据存贮、通信等功能;(4)除配变终端外,其它终端应能判断线路相间和单相等故障;(5)支持以太网或标准串行接口,与配电主站/子站之间的通信宜采用符合DL/T634远动设备及系统和D
17、L451循环式远动规约标准的101、104通信规约和CDT通信协议。6.4 配电子站6.4.1 子站类型配电子站分为通信汇集型子站和监控功能型子站。通信汇集型子站负责所辖区域内配电终端的数据汇集、处理与转发;监控功能型子站负责所辖区域内配电终端的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及应用。6.4.2 子站基本功能通信汇集型子站:(1)终端数据的汇集、处理与转发;(2)远程通信;(3)终端的通信异常监视与上报;(4)远程维护和自诊断。监控功能型子站:(1)应具备通信汇集型子站的基本功能;(2)在所辖区域内的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子站应具备故障区域自动判断、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能力,并将处理情况上传至配电主站;
18、(3)信息存贮;(4)人机交互。6.5 馈线自动化6.5.1 实施原则馈线自动化功能应在对供电可靠性有进一步要求的区域实施,应具备必要的配电一次网架、设备和通信等基础条件,并与变电站/开闭所出线等保护相配合。6.5.2 实现模式馈线自动化可采取以下实现模式:(1)就地型:不需要配电主站或配电子站控制,通过终端相互通信、保护配合或时序配合,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并上报处理过程及结果。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包括重合器方式、智能分布式等;(2)集中型:借助通信手段,通过配电终端和配电主站/子站的配合,在发生故障时,判断故障区域,并通过遥控或人工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
19、电。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包括半自动方式、全自动方式等。7 信息交互7.1 基本要求信息交互基于消息传输机制,实现实时信息、准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的交换,支持多系统间的业务流转和功能集成,完成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交互宜遵循IEC61968的标准构架和接口方式。信息交互必须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确保各系统及其信息的安全性。7.2 信息交互的内容7.2.1 从相关应用系统获取的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从相关应用系统获取以下信息:(1)从上一级调度(一般指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获取高压配电网(包括35kV、110kV)的网络拓扑、相关设备参数、实时数据和历
20、史数据等;(2)从生产管理系统(PMS)获取中压配电网(包括10kV、20kV)的相关设备参数、配电网设备计划检修信息和计划停电信息等;(3)从生产管理系统(PMS)或电网GIS平台获取中压配电网(包括10kV、20kV)的馈线电气单线图、网络拓扑等;(4)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PMS)获取低压配电网(380V/220V)的网络拓扑、相关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5)从95598系统或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用户故障信息;(6)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低压公变和专变用户相关信息。7.2.2 向相关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向相关应用系统提供配电网图形(系统图、站内图等)、网络拓扑、实时
21、数据、准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分析结果等信息。7.3 信息交互的方式信息交互宜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在实现各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对跨系统业务流程的综合应用提供服务和支持。接口标准宜遵循IEC61968-1中信息交换模型(IEM)的要求。7.4 信息交互的一致性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相关应用系统在信息交互时应采用统一编码,确保各应用系统对同一个对象描述的一致性。电气图形、拓扑模型的来源(如上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电网GIS平台、生产管理系统等)和维护应保证唯一性。8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8.1 基本要求配电通信系统应根据配电自动化的实际需求,结合配电网改造工程较多、网架变
22、动频繁的现状,兼顾其它应用系统的建设,统一规划设计,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利用率。配电通信系统可利用专网或公网,配电主站与配电子站之间的通信通道为骨干层通信网络,配电主站(子站)至配电终端的通信通道为接入层通信网络。其中:(1)骨干层通信网络原则上应采用光纤传输网,在条件不具备的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它专网通信方式作为补充。骨干层网络应具备路由迂回能力和较高的生存性。(2)接入层通信网络应因地制宜,可综合采用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采用多种通信方式时应实现多种方式的统一接入、统一接口规范和统一管理,并支持以太网和标准串行通信接口。8.2 通信方式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电 自动化 技术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