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docx
《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XX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20xx年11月 前 言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新形势下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生产安全水平、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工作,陈润儿省长在20xx年初安全生产工作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刘伟副省长对推进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多次研究部署。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先行推进化工和非煤矿山行业双预防试点建设,要求企业坚持“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原则,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实施工艺严治、设备严防、人员严管和过程严控。实践验证,通过开展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使得职工的安全责任更加明确,安全意识更加巩固,安全技能显著增强,作业行为愈加规范,风险管控更加到位,隐患治理更加及时,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XX省深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为服务企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XX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借鉴国内的先进经验及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XX省企业安全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 《指导手册》内容主要包括: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附件等四部分。由于双重预防体系涵盖行业领域广泛,所涉及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较多,加之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指导手册》的编制得到了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xx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4 术语和定义 2 1.5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内容 4 1.6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原则 4 第二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 6 2.1 策划和准备 8 2.1.1 建立工作机构 8 2.1.2 人员培训 9 2.1.3 资料收集 9 2.2 风险辨识评估 10 2.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10 2.2.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 10 2.2.3 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评估方法 13 2.2.4 发生事故后危险源及其风险的重新辨识评估 14 2.2.5 重大危险源辨识 14 2.2.6 风险分析评估 17 2.2.7 风险分级及四色标注 17 2.2.8 风险告知 18 2.3 风险分级管控 19 2.3.1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19 2.3.2 风险管控 20 2.4 隐患排查 21 2.4.1 具体要求 21 2.4.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21 2.4.3 实施隐患排查 22 2.5 隐患治理及验收 23 2.5.1 隐患治理 23 2.5.2 隐患治理验收 23 2.5.3 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24 2.6 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 24 第三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 26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 26 3.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27 3.3 企业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示例 32 3.4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34 3.5 重大风险告知栏 35 3.6 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38 3.7 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 39 3.8 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 40 3.9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0 3.10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示例 43 3.11 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44 附件: 45 附件1: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46 附件2:安全检查表法(SCL) 48 附件3:风险矩阵法(LS) 50 附件4: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52 附件5:部分行业领域企业危险源辨识建议清单(示例) 54 附件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表格 108 附件7:GB641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10 第一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 1.1 编制目的 构建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为帮助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系统理解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的相关知识、系统内容、建设程序,实现企业“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在全省高质高效推进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制定本手册。 1.2 适用范围 本指导手册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先进经验方法,结合XX省实际情况编制。 本指导手册规定了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方法,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也可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制定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手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手册。 (1)风险(危险) 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与“危险”为同义词。意思相同,可以通用互用。 (2)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可接受风险 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4)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5)风险辨识 识别系统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风险特性的过程。风险类型常用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表达。例如:火灾风险、爆炸风险等。 (6)风险分析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7)风险评估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8)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9)风险管控 通过实施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 (10)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 (11)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例如:违规操作、燃气泄漏等。 1.5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内容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工作内容,并形成相关文件: (1)建立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3)建立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建立风险辨识管控清单;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6)绘制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分布平面图; (7)绘制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红橙黄蓝)柱状图; (8)设置企业重大风险公告栏; (9)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10)制作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以上简称“3223”体系,既“3制度、2清单、2张图、3告知”。 1.6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原则 (1)“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 企业应依据本指导手册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 “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 双重预防体系是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企业创建中应确保“有效控制风险、有效治理隐患、有效消除事故”,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风险隐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第二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全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风险管控岗位责任清单(台账);排查隐患;治理隐患;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见下图1。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人员培训 资料收集 策划和准备 确定风险点和风险辨识范围 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评估 后果严重程度分析 可能性分析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方案 动态评估、持续改进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实施隐患排查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排查治理 图1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 2.1 策划和准备 2.1.1 建立工作机构 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制度,是落实我国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建立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风险分级管控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2.1.2 人员培训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 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的能力。 2.1.3 资料收集 开展风险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1)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3)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4)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5)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6)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7)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8)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9)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10)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11)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12)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2.2 风险辨识评估 2.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2)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2.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 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险类别。 一种危险源可能有一种或多种风险。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同时具有火灾、爆炸、中毒三种风险。 不同地方的多个危险源可能具有相同种类风险。例如不同地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都有触电和机械伤害的风险。 为方便风险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 风险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见下表1。 表1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风险)类型 能量源 能量载体 1 物体打击 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 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 2 车辆伤害 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 运动的车辆 3 机械伤害 机械的驱动装置 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 4 起重伤害 起重、提升机械 被吊起的重物 5 触电 电源装置 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 6 灼烫 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 高温物体、高温物质 7 淹溺 江、河、湖、海、池塘、洪水、储水容器 水 8 火灾 可燃物 火焰、烟气 9 高处坠落 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装置 人体 10 坍塌 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 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 11 冒顶片帮 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 顶板、两帮围岩 12 透水 地下水、地表水 13 放炮 炸药 14 火药爆炸 炸药 15 瓦斯爆炸 瓦斯 16 锅炉爆炸 锅炉 蒸汽 17 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 内容物 18 其他爆炸 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 19 中毒和窒息 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 有毒有害物质 20 其他伤害 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雷电 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筑物、人体 生产系统的风险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状态、超载运行状态、紧急停止状态、维修维护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变化、地质条件变化、气象条件变化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 风险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即隐患见下表2。 表2 常见隐患(事故原因)描述 序号 隐患类别 隐患(事故原因)描述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 不安全装束; (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14) 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 (15) 其他。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 设备或工具布局问题; (4)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5) 其他。 3 不良环境 (1) 照明光线不良; (2) 通风不良; (3) 作业场所狭窄; (4) 作业场地杂乱; (5)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 地面滑; (8) 贮存方法不安全; (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10) 其他。 4 管理缺陷 (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 劳动组织不合理; (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 其他。 (1)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2)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3)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4)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2.2.3 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评估方法 (1)作业活动危险源及其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1。 (2)设备设施危险源及其风险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2。 (3)对于复杂的工艺企业可委托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等方法进行评估。 2.2.4 发生事故后危险源及其风险的重新辨识评估 在以往的经验和科学推断得知,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尤其是轻微事故、未遂事故中获取的危险源信息对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如果在发生未遂事故或轻微事故后,能够及时找到根本原因,消除事故隐患,就可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中发现危险源是对我们进行事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有效补充。因为危险源是动态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企业应当明确事故定义、事故报告流程,并对员工充分培训,确保员工能及时报告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作为危险源获取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新的危险源,对其进行重新风险辨识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达到最终事故预防的目的。 2.2.5 重大危险源辨识 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要求,针对重大危险源开展辨识评估,企业不具备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能力时应聘请专家团队与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图,见图2。 岗位人员 管理人员 管理系统 维修、变更 检测、检查 质量保证 可靠性维护 培训、演练 巡检、监控 检测、监测 报备、程序 规程、预案 变更管理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评估 审核 图2 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 通过多种方法辨识,彻底掌握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底数,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形成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见下表3),每年进行定期更新完善,实现危险源的动态识别。 表3 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 序号 场所/设备/活动 风险描述 事故风险类型 风险评估 管控措施 管控责任主体 可能性大小(L) 暴露频繁程度(E) 结果严重程度(C) 风险值(D) 风险等级 标志颜色 强化管控层级 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变配电室 雨、雪及小动物进入室内破坏绝缘层或绝缘不良, 导致触电或火灾事故。 火灾触电 较大风险 橙色 配电室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内地面应采用防滑、不起尘的耐火材料;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阻挡设施。 长度大于 7m 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门应为防火门,且向外开;金属门或包铁皮门应作保护接地。 部门级 水电部 XXX 2 砂轮机 砂轮有裂纹或防护罩缺损,导致破碎的砂轮飞出伤人。 物体打击 一般风险 黄色 砂轮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如发现砂轮有裂纹或其他损伤严禁使用。 砂轮防护罩应将砂轮、砂轮卡盘和砂轮主轴端部罩住, 防护罩钢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砂轮与卡盘压紧面之间应衬以柔性材料的衬垫。 班组级 维修班 XXX 2.2.6 风险分析评估 风险分析是根据危险源可能诱发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行业已经建立风险分析标准或方法的,按其执行。未建立风险分析标准和方法的,可选用适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本实施指导手册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一是风险矩阵法(LS),具体参见附件3;二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具体参见附件4。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 2.2.7 风险分级及四色标注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所选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厂区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见图3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示例)。当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应用风险管控清单予以说明。如技术可行,企业可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品运输等作业活动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应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岗位风险值,采取柱状图绘制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图4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示例)。 2.2.8 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1)企业区域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平面分布图 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作业场所、生产设施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企业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外来人员公示企业风险分布情况。 (2)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红橙黄蓝)图 对于难以在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平面分布图、地理坐标图中表示标注风险等级的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物品运输等)应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作业岗位风险值,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采用柱状图表示出来。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车间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员工进行公告。 (3)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等信息。 (4)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5)重大风险告知栏 企业应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2.3 风险分级管控 2.3.1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监管,风险点所在车间总体管控,班组、岗位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危险源管控;三级风险点可由车间级监管,班组、车间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 (2)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3)重大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 (4)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5)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企业应结合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2.3.2 风险管控 (1)一般风险管控 企业应建立《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风险点、所在位置或设备号、潜在事故类型、风险等级、预警色、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清单表格样式见(表3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风险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应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2)重大风险管控 对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应加强监控,必须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以岗位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2.4 隐患排查 2.4.1 具体要求 (1)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2)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2.4.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1)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 (2)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 2.4.3 实施隐患排查 (1)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 (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 (4)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5)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 2.5 隐患治理及验收 2.5.1 隐患治理 (1)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2)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 (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5.2 隐患治理验收 (1)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 (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2.5.3 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1)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 (2)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 (3)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6 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 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 (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 (2)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3)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 (4)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 (6)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7)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 (8)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 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 一、认真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护他人意识。 二、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组织搞好安全活动,开好安全班前会,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对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和作业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或向上级主管报告。 三、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做好班组自检工作。不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对上级的违章指挥应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执行。严格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作业,认真接受安全人员的检查监督。 四、遇到有不安全的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检查(或暂停作业进行检查)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查明情况、确定无隐患后才能继续作业。 五、严格控制班组人员带病上岗,疲劳作业和单人承担风险。 六、当遇有施工需要,必须临时拆除某些拉、撑杆件以及需对技术措施做某些变动时,必须报告有关人员批准并采取安全弥补措施,不得擅自决定。 七、发生安全伤亡和未遂事故时,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不准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 八、开展好班组的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注意发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并纳入评比内容。 责任人: 201X- XX –XX 3.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XX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安全 风险 隐患 双重 预防 体系 建设 指导 手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