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5--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教学.pptx
《单元5--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教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5--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教学.pptx(6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单元5 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5.1基础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5.2基坑工程事故5.3基础孔洞错位事故5.4基础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5.5基坑工程事故5.6基础孔洞错位事故学习描述 教学要求:了解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及修补方法,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法,钢筋工程事故原因,钢筋工程施工要点,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的主要原因;掌握混凝土构件的常用加固方法;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实践环节:根据法规、规范及行业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现场检测。单元5 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 5.1.1 5.1.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5.1 混凝土裂缝事故1.1.静止裂缝静止裂缝 静止裂缝是指形态、尺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的裂缝。修补时,仅需依裂缝粗细选择修补材料和方法。5.1 混凝土裂缝事故2.2.活动裂缝活动裂缝 活动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在现行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始终不能保持稳定,易随着结构构件的受力、变形或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时张、时闭的裂缝。修补时,应先消除其成因,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已稳定后,再确定处理方法进行修补;若不能完全消除其成因,但确认对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可使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补。5.1 混凝土裂缝事故3.3.尚在发展的裂缝尚在发展的裂缝 尚在发展的裂缝是指裂缝的长度、宽度或数量还在发展,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将会终止的裂缝。对此类裂缝应待其停止发展后,再进行修补或加固。5.1.2 5.1.2 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5.1 混凝土裂缝事故1.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2.建筑设计失误3.结构设计失误4.地基变形5.施工工艺不当或质量差6.温度影响7.混凝土收缩8.其他 5.1.3 5.1.3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1.1.表面封闭法表面封闭法 表面封闭法是指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0.2 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黏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来封闭裂缝通道的修补方法。对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的部位,还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注射法是指以一定的压力将低黏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的修补方法。此方法适用于0.1 mm1.5 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注射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2.2.注射法注射法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压力注浆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的修补方法。此法适于处理大型结构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3.3.压力注浆法压力注浆法5.1 混凝土裂缝事故4.4.填充密封法填充密封法 填充密封法是指在构件表面沿裂缝向内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 mm和15 mm的U形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充填,并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封闭其表面的修补方法。此法适于处理0.5 mm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填充完毕后,其表面应做防护层。需要注意的是,当为活动裂缝时,槽宽应按不小于15 mm5t确定(t为裂缝最大宽度)。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1)改性环氧树脂类、改性丙烯酸酯类、改性聚氨酯类等的修补胶液(包括配套的打底胶和修补胶)和聚合物注浆料等的合成树脂类修补材料,适用于裂缝的封闭或补强,可采用表面封闭法、注射法或压力注浆法进行修补。(2)无流动性的有机硅酮、聚硫橡胶、改性丙烯酸酯、聚氨酯等柔性的嵌缝密封胶类修补材料,适用于活动裂缝的修补,以及混凝土与其他材料接缝界面干缩性裂隙的封堵。5.1.4 5.1.4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1)混凝土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膨胀或收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这种变形对于一般简支类的构件或约束较小的结构来讲,不会导致裂缝的发生,但对于长度较长、面积较大、支座约束较大的结构和构件来说,则容易出现温度裂缝。预防这类结构构件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有设置伸缩缝,采用滑动支座,适当增加构造钢筋,以及通过保温、隔热等途径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构件的影响等。5.1.5 5.1.5 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聚硫橡胶:由二卤代烷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多硫化物缩聚而得的合成橡胶。其具有优异的耐油和耐溶剂性,但强度不高,耐老化性能不佳,加工性能不好,有臭味,多与丁腈橡胶并用。工业产品有固体聚硫橡胶、液态聚硫橡胶和聚硫胶乳。1929年,美国聚硫橡胶公司首先开始生产工业用聚硫橡胶。1955年,中国锦西化工进行中间试验,产量可满足当时国内的需要。苏联、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都曾生产过聚硫橡胶。目前仅德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有生产。答疑解惑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3)超细无收缩水泥注浆料、改性聚合物水泥注浆料,以及不回缩微膨胀水泥等的无机胶凝材料类修补材料,适用于1 mm的静止裂缝的修补。(4)E玻璃或S玻璃纤维织物、碳纤维织物的纤维复合材料及与其适配的胶黏剂,适用于裂缝表面的封护与增强。5.1 混凝土裂缝事故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2)大体积混凝土在早期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凝土因水化热而引起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导致结构构件的严重开裂。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裂缝,可采取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通过掺用外加剂、利用混凝土60 d或90 d后期强度等减少水泥用量;通过用冰冷水搅拌混凝土等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采取分层、分块方案;适当增加钢筋配置和通过养护控制内外温差等技术措施。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3)混凝土的受力裂缝,主要指的是由于结构、构件尚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而承受各种过大荷载,或者是施工荷载超过了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荷载,以及由于承重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强度过低承受不了其自重等原因,引起结构和构件的开裂。另外,设计计算的错误导致结构、构件强度的先天不足,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等,也都是混凝土出现受力裂缝时不可忽视的原因。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结构或构件的整体强度不足,轻则会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会造成结构、构件的破坏和倒塌。(1)材料及配合比不符合要求。例如,采用劣质水泥或级配不良、配料过程计量不准、水泥用量不足、含泥量过高的砂石料,用水过多、某些外加剂用量过多等都会严重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2)搅拌不均、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实,致使结构实体的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遇到雨天,模板内、基坑底积水和浇捣完后遇高温、干燥天气或寒冷天气而没有采取相应养护措施等,都会造成混凝土中水分过多、脱水或受冻,导致强度不足。5.2.1 5.2.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5.2.2 5.2.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法和选择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法和选择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1.1.利用混凝土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后期强度6.6.拆除重建拆除重建2.2.测定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的实际强度3.3.减小结构荷载减小结构荷载4.4.结构加固结构加固5.5.分析验算挖分析验算挖掘潜力掘潜力 【案例5-1】混凝土强度低、均质性差事故。【事故概况】混凝土强度偏低、均质性差的具体表现如下。(1)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0.85或0.90设计强度等级。(2)同批混凝土中最低一组试块的强度值低于0.90设计强度等级。(3)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的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4)冬期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冬施方案预期的拆模,或拆除保温时的强度要求。5.2.3 5.2.3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案例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案例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案例5-2】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事故概况】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具体表现如下。(1)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2)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3)混凝土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4)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混凝土,蜂窝特别大。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案例5-3】托梁换柱事故。【事故概况】某工程为五层框架,施工到第三层时,发现6根柱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可以较容易地从柱上剥下混凝土块,经检测2个月龄期混凝土强度不足10 N/mm2。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了无出厂证明的水泥配置混凝土,使得水泥安定性和强度方面都存在问题,致使柱子基本丧失了承载能力。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案例5-4】薄腹梁的加固。【事故概况】卸载和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薄腹梁:某工程共有10 m跨度薄腹梁19根,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浇筑30 d后的强度为1020 N/mm2,回弹仪实测强度为1017.4 N/mm2。按照当时的设计规范验算,正截面抗弯和抗剪强度都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此外,原设计的刚度也偏低,因此需要加固。由于混凝土强度仅为10 N/mm2,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也很低,因而钢筋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梁端易产生斜裂缝,容易导致梁端主筋撕裂,所以这类构件加固后能否确保安全使用,还应通过结构荷载试验确认。5.3.1 5.3.1 钢筋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钢筋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5.3 钢筋工程事故 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识图能力较差;在操作检查验收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的参加;或检查人员不带图纸、资料,仅凭一般经验;或操作、检查人员仅参照相邻构件的钢筋配置情况,而忽视部分构件、节点的特殊要求等,均是导致钢筋错放、漏放的最主要原因。也有因事先配料不足或漏配;钢筋密集处、特殊形状的钢筋难以穿插,施工人员随意少放、漏放,而检查中又未看出的情况。产生钢筋位移的主要原因有柱、墙竖向钢筋搭接处引测定位不准;钢筋绑扎固定不牢,受到模板支装和混凝土浇捣过程的碰撞、踩踏;施工人员缺乏结构受力基本知识,有意加大钢筋保护层等。5.3 钢筋工程事故 钢筋工程施工时要进行质量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操作,工序完成后要仔细进行复核。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等是防止出现错放、漏放和位移的根本措施。钢筋的错放、漏放和位移,轻则会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构件较早出现受力裂缝;重则会出现结构、构件破坏而导致结构坍塌。5.3.2 5.3.2 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5.3 钢筋工程事故 (1)钢筋冷拉速度不宜过快,待拉到规定长度或控制应力后,应稍停,然后再进行放松。预应力钢筋应先对焊后冷拉。钢筋经冷拉后,要注意冷拉钢筋的防锈工作。(2)钢筋表面结成的氧化铁(铁锈),如呈黄色,除在冷拔或焊接处附近必须清除干净外,一般可不予处理;如呈红褐色,用锤击有锈粉或表皮剥落的铁锈时,则必须清除干净。(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级钢筋的冷拉率应控制在4%以内;、级钢筋的冷拉率应控制在1%以内;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擦伤。擦伤是指钢丝在调直筒模内通过时,被模块划伤呈螺旋纹的线。5.3 钢筋工程事故 (4)钢筋的弯曲成型,应根据结构构件配筋详图,结合对保护层厚度、接头形式、弯钩及弯折的弯曲直径等要求,计算下料尺寸,绘制翻样图,才能进行。弯曲成型后的钢筋,不得粘油、粘漆或粘泥土等。(5)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由承担焊接任务的焊工按实际操作条件进行试焊,以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制定焊接注意事项。此项试焊应多做几次,直到按检查方法试验合格后,才可正式成批焊接。成批焊接前,应按规定提前试焊,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行施焊。(6)钢筋绑扎要求。5.3 钢筋工程事故 (7)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规定,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相互错开,并不得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8)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检查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如有变形、松脱和开焊现象,应及时修理完好。(9)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在竖向钢筋外侧和水平钢筋下与模板的间隙处垫以水泥浆垫块或塑料卡,不得用石子胡乱填塞,也不得采用边浇混凝土边提拉钢筋的方法。5.3.3 5.3.3 钢筋工程的常见质量事故类型钢筋工程的常见质量事故类型5.3 钢筋工程事故 1.钢筋同截面接头过多 1)事故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时,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的接头过多,其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2)原因分析 (1)在钢筋配料时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忽略了某些构件中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2)施工人员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的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3)施工人员分不清钢筋处在受压区还是受拉区。5.3 钢筋工程事故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画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时要加文字说明。(2)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3)在钢筋骨架已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的方法来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5.3 钢筋工程事故 1)事故现象 构件制作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位置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3)预防措施 (1)放置这类构件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2)钢筋网主、副钢筋位置放反,但已浇筑混凝土,则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后,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2.2.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5.3 钢筋工程事故 1)事故现象 接头处产生弯折,折角超过规定,或接头处偏心,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 mm。2)原因分析 (1)钢筋端头歪斜。(2)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焊机夹具晃动太大。(3)操作不认真。3.3.钢筋焊接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焊接接头弯折或偏心5.3 钢筋工程事故 3)预防措施 (1)钢筋端头弯曲,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2)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3)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5.4 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 5.4.1 5.4.1 结构使用、改建不当的主要表现及处理结构使用、改建不当的主要表现及处理1.结构使用、改建不当的主要表现1)使用中任意加大荷载2)工业厂房屋面积灰过厚3)加层不当4)维修改造不当5.4 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 (1)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必须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装饰装修方案的使用安全进行审定。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房屋装饰装修申请之日起20 d内决定是否予以批准。(2)房屋装饰装修申请人持批准书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手续,并领取施工许可证。2.2.结构使用、改建不当的处理结构使用、改建不当的处理5.4 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 (3)对未按规定申请批准、未进行房屋安全性能鉴定、擅自拆改房屋结构或明显加大荷载,对原有房屋进行装饰装修的,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修复或赔偿,并给予行政处罚。(4)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因装饰装修损坏毗连房屋的,应负责修复或赔偿。5.4 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 5.4.2 5.4.2 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案例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案例【案例5-5】百货大楼改建不当引起倒塌。【事故概况】某百货大楼由两栋对称的大楼并排组成,地下四层,地上五层,中间在三层处由一个走廊将两楼连接起来,钢筋混凝土柱、无梁楼盖,共计建筑面积达7.4104 m2。某日傍晚,百货大楼正值营业高峰期,大楼突然坍塌,因地下室煤气管道破裂,引发大火。事故发生后50多辆消防车到达现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救助。救助工作持续20多天,经统计,本次事故共造成450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该楼从交付使用到倒塌已有四年多时间。在四年中曾多次改建。从倒塌的现场看,混凝土质量不是很高,而且一塌到底。事故发生后,组成了专门委员会,对事故责任人予以拘捕,追究法律责任。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的加固。采用本方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同时要确保原构件与新增混凝土的可靠连接,使之能够协同工作,以保证力的可靠传递,从而收到良好的加固效果。5.5.1 5.5.1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5.5.2 5.5.2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能否在承重结构中得到应用,关键在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处理效果是否能达到可以采用协同工作假定的程度。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当置换部位的结合面处理已使旧混凝土露出坚实的结构层,且具有粗糙而洁净的表面时,新浇混凝土的水泥胶体便能在微膨胀剂的预压应力促进下渗入其中,并在水泥水化过程中,黏合成一体。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5.5.3 5.5.3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适用面很广,预应力施加方法也很多,主要用于下列场合的梁、板、柱和桁架的加固。(1)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2)原构件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3)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的荷载。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外粘型钢(角钢或槽钢)加固法的适用面很广,但加固费用较高。为了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一般多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5.5.4 5.5.4 外粘型钢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 5.5.5 5.5.5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1 1纤维复合材的种类纤维复合材的种类 纤维复合材的种类很多,自玻璃纤维与有机树脂复合的玻璃钢问世以来,碳纤维、陶瓷纤维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研制成功,性能不断得到改进。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2 2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适用范围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适用范围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轴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不推荐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因为纤维增强复合材仅适合于承受拉应力的作用,而且小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达不到屈服强度,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将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所以,对小偏心受压构件,建议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固。此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3.3.纤维复合材的防护纤维复合材的防护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的纤维增强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阳光或有害介质中。为此,应对其表进行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应对纤维及胶黏剂无害,且应与胶黏剂有可靠的黏结强度及相互协调的变形性能。对表面进行防护处理,可以防止其长期受阳光照射或介质腐蚀,从而起到延缓材料老化、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粘贴碳纤维补强加固4.4.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适用范围31542 围束加固受弯加固受剪加固碳纤维布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粘贴钢板补强加固 5.5.6 5.5.6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5.5.7 5.5.7 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于对外观和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网架等的加固。此外,还经常用于抢险工程。尽管这种方法的缺点很突出,但由于它具有简便、可靠和易拆卸的优点,因此一直是结构加固不可或缺的方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5.5.8 5.5.8 植筋技术植筋技术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于对外观和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网架等的加固。此外,还经常用于抢险工程。尽管这种方法的缺点很突出,但由于它具有简便、可靠和易拆卸的优点,因此一直是结构加固不可或缺的方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植筋技术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适用于素混凝土结构和过低配筋率的情况,因为这项技术主要用于连接原结构构件与新增构件,只有当原构件混凝土具有正常的配筋率和足够的钢筋时,这种连接才是有效而可靠的。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这种连接承载的安全性,还必须按充分利用钢筋强度和延性的破坏模式进行试算。但这对素混凝土构件来说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植筋锚固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于对外观和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网架等的加固。此外,还经常用于抢险工程。尽管这种方法的缺点很突出,但由于它具有简便、可靠和易拆卸的优点,因此一直是结构加固不可或缺的方法。5.5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 【案例5-6】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事故概况】某高层住宅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混凝土强度为C30。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第11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经钻芯取样试压,强度最高值小于C20,个别部位强度仅达到8.5 MPa,混凝土浇筑已经6个多月,其后期强度增长余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经过研究,决定对该层剪力墙进行加固处理,而此时工程已经施工到第25层。5.5.9 5.5.9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事故案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事故案例 5.6.1 5.6.1 混凝土裂缝及蜂窝面积的检测混凝土裂缝及蜂窝面积的检测1.1.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混凝土裂缝的检测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裂缝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1)裂缝的部位、数量和分布状态。(2)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3)裂缝的形状,如上宽下窄、下宽上窄、中间宽两边窄、八字形、网状形、集中宽缝形等。(4)裂缝的走向,如斜向、纵向、沿钢筋方向,是否还在发展等。(5)裂缝是否贯通,是否有析出物,是否引起混凝土剥落等。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裂缝宽度检测2.2.蜂窝面积的测定蜂窝面积的测定 蜂窝处砂浆少、石子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蜂窝面积可用钢尺、直尺或百格网进行测定,以蜂窝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计。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于对外观和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网架等的加固。此外,还经常用于抢险工程。尽管这种方法的缺点很突出,但由于它具有简便、可靠和易拆卸的优点,因此一直是结构加固不可或缺的方法。混凝土的非破损检验法是通过测定混凝土的有关物理参数,利用该物理参数与混凝土强度存在的一定关系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而这种物理参数与混凝土强度的相关关系是通过对相同混凝土强度的标准试块进行检验,在得到大量数据后经回归分析求得的,一般用测强曲线或强度方程来表示。5.6.2 5.6.2 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1.1.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1 1)回弹法的原理回弹法的原理3)回弹值测量2)回弹仪应符合标准状态的要求4 4)混凝土强混凝土强度的推测度的推测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2.2.超声脉冲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超声脉冲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超声检测原理 超声脉冲法是根据超声脉冲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与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关系的原理,通过测定超声脉冲的参数(如传播速度或脉冲衰减值)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3.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由于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比较多,超声法和回弹法的精度受各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用单一方法测定往往有较大的误差,因此可将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以提高检测的精度,消除一些不利影响。例如,测得声速为v a,回弹值为Ra,则强度公式为f cu=a(v a)b(Ra)c 式中,f cu为混凝土强度值(M Pa);v a为声速(km/s);Ra为回弹值,已经过修正;a、b、c为系数,由试验值回归确定。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于对外观和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网架等的加固。此外,还经常用于抢险工程。尽管这种方法的缺点很突出,但由于它具有简便、可靠和易拆卸的优点,因此一直是结构加固不可或缺的方法。钻芯法是使用专门的钻芯机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取圆柱形芯样,经过适当加工后在压力试验机上直接测定其抗压强度的一种局部破损检测方法。用于这种方法非常直观、可靠,在事故质量评判中能令人信服,因而受到重视。以前钻芯机靠外国进口,现在我国已有多个厂家生产钻芯机,钻孔最大孔径可达160200 mm,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目前钻芯测强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取芯数量不能很多,因而这种方法也常结合非破损方法一起使用,它可修正非破损方法的精度,取芯数目可适当减少。5.6.3 5.6.3 混凝土强度的局部破损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局部破损法检测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1.1.钻芯法钻芯法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2.2.拔出法拔出法拔出法 拔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中埋一锚杆(可以预置,也可后装),将锚杆拔出时连带拉脱部分混凝土。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1)试验取件2)试验步骤3)强度推断 5.6.4 5.6.4 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1.1.缺陷部位及其位置的检测缺陷部位及其位置的检测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探测主要是根据声时、声速、声波衰减量、声频变化等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评判的。对于内部缺陷部位的判断,由于无外露痕迹,如采用普遍搜索,则非常费工,效率也不高。因此,一般应首先判断对质量有怀疑的部位,即以较大的间距(如300 mm)画出网格(称为第一级网格),测定网格交叉点处的声时值。然后在声速变化较大的区域,以较小的间距(如100 mm)画出第二级网格,再测定网格交叉点处的声速。最后,将具有数值较大声速的点(或异常点)连接起来,则形成的区域即可初步定为缺陷区。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用超声波法测内部缺陷时的网格布置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内部孔洞尺寸探测法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2.2.裂缝深度的测定裂缝深度的测定 对于开口而又垂直于构件表面的裂缝,可按图5-14(a)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测试时首先将探头放在同一构件无裂缝的位置C处,测得其声时值t0,然后将探头置于裂缝两边的位置D处,测出其声时值t1,测t0及t1时应保持探头A、B间的距离L相同。裂缝深度h可按式(5-8)计算。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如为开口斜裂缝,则可按图5-14(b)所示的方法进行布置。测试时首先在裂缝附近测得混凝土的平均声速v;然后将一探头置于A,另一探头跨过裂缝,先置于D,量得AD=L1,测得ABD的声时为t2;再置于E,量得AE=L2,测得ABE的声时为t1;E离裂缝边的距离为L3。则有如下方程。5.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裂缝深度探测谢谢观看!谢谢观看!PPT模板下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钢筋混凝土 工程 事故 处理 建筑工程 质量事故 分析 教学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