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笔记(00054).doc
《管理学原理笔记(000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笔记(00054).doc(5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篇 基础篇——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本教材共五篇,十三章 第一篇:基础篇,包括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二篇:计划篇,包括第五章决策;第六章计划; 第三篇:组织篇,包括第七章组织;第八章人员配备;第九章组织变革; 第四篇:领导篇,包括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十二章沟通; 第五篇:控制篇,包括第十三章控制; 管理学原理课程重点: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管理、管理者、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原理。 重要的章节: 基础篇在考试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试重点在:第二篇计划和决策;第三篇组织和变革;第四篇领导、激励和沟通。 第五篇:控制经常在考试中会出现案例。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管理产生的原因,明确有关管理及管理者的基本内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层次、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的区别,熟悉管理学的特点及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 (一)管理的产生 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管理的概念: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在泰勒看来,管理就是要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他们认为,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求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是各类企业中各级主管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 斯蒂芬·罗宾斯的观点为:“管理是指通过其他人或者与其他人一起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将事情完成的过程。”罗宾斯强调管理者离不开被管理者,强调过程、有效率和有效果。 国内的学者们也有各自的观点。 对管理的表述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百家之长,本书认为: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所谓有效,就是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果。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体现在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成果产出。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管理要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组织目的不断提升这一对矛盾,因此,就需要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与组织间关系的协调、组织与组织间关系的协调、人与物关系的协调、物与物关系的协调等。 三、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人类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 1.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是人类物质和文化活动本身。 2.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 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 (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 (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 (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如果管理者参与作业工作,可以促进与下属的沟通和理解。但是,如果一位管理者把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作业工作而不是管理工作,那么他就忘记了自己管理者的角色,本末倒置。 (二)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管理者一方面要学习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实践中锻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三)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四、管理的职能 管理基本职能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一)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任何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制定计划。如果一个组织连起码的计划都没有,那么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计划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研究组织活动的内外条件、制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及战术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组织职能要完成下述工作:设计组织,包括设计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人员配备,将适当人员安置在组织结构的适当岗位上;运行组织,向配备人员发布指令,提供必要条件;变革组织,即根据变化的环境对组织进行调整。 (三)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领导要具备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善于激励和沟通,这样,组织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四)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偏离计划的情况,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识别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现。 管理职能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关系: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一)效率 所谓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例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成本等,这些是对组织效率的具体衡量。 (二)效果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效果的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利润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是衡量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有效率无效果与有效果无效率都是不可取的。管理的有效性既追求效率更追求效果。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效果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第二节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 (一)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简单地说,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管理活动的筹划者、执行者。离开了管理者,也就不存在管理。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二)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有权分配组织中的一切资源,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的成败负有最终责任。高层管理者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经理人员等。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他们在高层与基层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并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高层。中层管理者通常拥有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头衔。 (3)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指示和计划,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和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基层管理者所关心的主要是具体的战术性工作。 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1)综合管理者 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综合管理人员应当是管理的全才,是全能管理者。 (2)专业管理者 专业管理是指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管理者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时便扮演这种角色,具体又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当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等,他们都在扮演挂名首脑角色;当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他们扮演着领导者角色;当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他们在扮演联络者角色。 (二)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管理者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中心,他们不断从内外部获得各种信息,同时又向内外部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具体又包括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当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组织和环境时,他们便扮演监听者角色;当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时,他们便扮演传播者角色;当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等,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他们便扮演发言人角色。 (三)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管理者是组织重要的决策者,在决策制定方面承担重要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具体包括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他们便扮演企业家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他们便扮演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他们便扮演资源分配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他们在扮演谈判者角色。 三、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有效管理者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激励人们使其融合为一个团结一致的团队。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能感知和发现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权衡不同方案的优劣和内在风险。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则不太重要。 四、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美国组织行为学专家弗雷德·卢森斯对450多位管理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传统管理(包括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包括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包括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但是,不同的管理者花费在这四项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显著不同。由此,他把工作数量多、质量好以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理者”;把在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 卢森斯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网络联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 (2)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网络联系的贡献最小。 (3)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 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对千百年来人类管理经验,智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学习管理的主要途径。 1911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实践者泰勒出版了他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 二、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 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说,管理学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是吸收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不精确性 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学科可以称为精确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管理缺乏精确科学中的严密性和唯一性,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很多因素难以定量,而且管理主要是与人打交道,有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虽然如此,管理所形成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仍然可以指导实践。 (三)实践性 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由于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及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导致管理知识在运用时具有很大的艺术性,需要管理者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管理的实践性也决定了管理者必须在实践中锻炼,积累管理的经验。只有实践,才能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四)历史性 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五)发展性 管理学还是一门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管理学也必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三、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学习管理学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法 学习管理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三)系统方法 学习管理学要用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系统的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具有整体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动态的观点等。 第一篇 基础篇——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够描述管理及管理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了解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掌握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熟悉管理理论的前沿动态及当代管理活动的特点。 第一节 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9世纪末管理理论产生之前,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管理实践产生了影响的一系列思想,它散见于政治、军事、社会、文学等各种著作中。这些思想为后来管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人类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时间先后,我们把它分为两大阶段,即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一)早期的管理实践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抵御来自大自然中动物、恶劣气候和饥饿的侵袭,创立了氏族组织,共同劳动和生活。在氏族组织中,人们有着一定的分工,被推选出来的首领负责安排活动,协调人们的分工劳动,这构成了原始的管理活动,它奠定了人类管理的最基本形态。氏族内部的分工、协作、指挥、分配等管理实践活动一直延续到以后的各种组织中,并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 古代管理实践的发展,突出反映在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方面。在原始社会,最初是处理部落事务、组织狩猎、进行生产、指挥战争、分配劳动成果和战利品等,管理方式主要是简单低级的民主管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私有制和国家的出现,人类管理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体来讲,古代管理实践偏重于宏观行政组织管理,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并且对早期的管理观念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早期的管理思想 在人类早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孕育出了诸多的管理思想,出现了众多的管理思想家,他们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管理主张。我们可以从中外两个角度对这些思想进行概述。 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反映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尧典》、《孙子兵法》、《周礼》、《管子》、《货殖列传》、《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在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国家管理、市场管理、经营理论、用人之道、领导艺术等各种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蕴含了丰富深邃的战略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已成为当今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法家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与儒家正好相反。与儒家思想在人性问题上截然相反的主张是法家理论。法家是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为核心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是荀子、韩非子。法治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之上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利害关系,人是好利自私的动物。 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在经营和财政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就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兼巨商范蠡。范蠡提出了很多经营原则,这些原则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启示。如“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物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2.外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它们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在文化、艺术、哲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等方面对人类做出了辉煌贡献。 古希腊人则在发展民主政治及处理繁杂事务时所必需的管理技能方面有所专长。希腊人提出为市政府成立“波立斯”制,即自由交换意见、公开研讨的政策,还提出用音乐控制大批量生产的管理观念。 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在其《共和国》一书中提出专业化和分工原理。另一著名学者苏格拉底深刻而生动地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和管理者的互换性原理。 二、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1723—1790)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他发表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著作在论述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同时,也提出了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包括:(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主要依靠提高效率来完成,而效率的提高依靠分工,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所以,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形成总的社会利益。个人追求利益的动机和行为有利于发展生产、调动积极性,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的共同利益。斯密“经济人”的观点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査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他的代表作是1832年出版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他在开创与发展把科学方法应用到管理研究方面有过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技术发明家,他接触了制造业的管理问题,并以极大的兴趣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深化了劳动分工原理,认为分工除提高效率外,还可节省工资支出。 二是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劳动强度进行界定,将其作为付酬的依据,同时还对比工人的效益与企业的成功按比例付给工人奖金。 三是提出了“管理的机械原则”,即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工人工作量、原材料及利用情况,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些都是巴贝奇对管理思想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也为以后古典管理理论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依据。 (三)罗伯特·欧文: 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名企业管理改革家,被人们誉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驱。欧文提出了著名的管理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他把这种思想应用到企业中,并对此进行了管理实验。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一、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了管理实践在微观方面——企业生产组织方面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起始于英国后在欧美各国接踵而来的“工业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发展了专业化协作。这种变化迫切需要管理跟上来。 但是,在工业革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仍是停滞在工场手工业时代的经验式传统管理上,它是以作坊所有者为中心,凭个人经验和单纯依靠计件工资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而进行的,这种管理状况已不能适应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所代表的大工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求进行科学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开始萌芽。 另外,由于管理落后,生产率不高,存在着大量人财物浪费的现象。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一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由三个理论学派构成,即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题思想就是抛弃了根据经验和习惯或主观想象与假设来管理的做法,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工作,制定各种标准操作方法和制度,并用此方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制度又被称为泰勒制,其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经济大饼”做大,使追求利益的劳资双方所占份额同时增加,避免一方多得而另一方少得。为此,泰勒特别强调劳资双方要来一场“心理革命”,把目光从争夺盈余转向提高盈余,通过共同协作来提高生产率,泰勒认为这场“心理革命”构成科学管理的实质。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工作定额原理。 第二,标准化原理。 第三,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这里所谓“第一流工人”是指适合于所干工作而又有进取心的工人,而不是什么“超人”。 第四,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有科学依据的定额为标准,采用差别计件制,以刺激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又称为刺激性付酬制度。这一制度是根据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取不同工资率的付酬制度。 第五,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提出把计划职能同执行(实施操作)职能分开,管理人员也要专业化分工。 第六,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管理,还必须应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事项)的决定权。 (二)一般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派别是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有人也称之为经营组织理论。其特点是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的协调等问题,探求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等。 亨利·法约尔(1841—1925)出生于法国,他长期担任一家煤矿大企业的总经理,使他得以从最高层次探索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问题。所以,人们称他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从“办公桌的总经理”开始的,这也是他与泰勒研究管理视角不同的主要原因。法约尔的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他被尊称为“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中,其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它的内涵比管理更为广泛,管理仅仅是经营的一项活动。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概括为六大类: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4)安全活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会计活动——存活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这六种活动需要六种不同的能力。这六种能力企业中的各个层次都应具备,只是侧重点不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是随着层次的提高而增强的。 2.管理的五要素 法约尔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组成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他认为,计划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组织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指挥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是注意一切是否按照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法约尔提出了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 (1)劳动分工。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的目的是用同样的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因为工人总是做同一部件,领导人经常处理同一事务,就可以达到熟练程度,有自信心,从而提高效率。 (2)权力与责任。法约尔认为,如果要一个人对某项工作的结果负责,就应当赋予确保工作成功的应有的权力,因为权责是互相对应的。 (3)纪律。纪律的实质就是遵守公司各方达成的协议。严明的纪律是企业顺利经营的保障。 (4)统一指挥。统一指挥强调一个下属只能听命于一个领导者。违背这个原则,就会使权力和纪律受到严重的破坏。 (5)统一领导。这一条与统一指挥不同,统一领导是指一个集团为了同样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要由一位领导根据计划开展,这是统一行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的重要条件。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法约尔认为,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一个组织谋求实现总目标比实现个人目标更为重要。协调这两方面利益的关键是领导层要有坚定性和做出良好榜样。协调要尽可能公正,并经常进行监督 (7)人员的报酬要公正。法约尔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指出人员的报酬是其服务的价格,所以,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报酬制度,尽量使雇主与雇员满意。 (8)集中与分散。合理的集中与分散可以使组织各部分运动起来,尽可能发挥所有才能,集中分散的程度应当视企业的规模、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而定。 (9)等级链。法约尔认为,对于保证统一指挥,那种从最高权威者到最低管理者的等级系列是必要的,但在紧急情况下,平级之间跨越权力而进行的横向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法约尔设计了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即“法约尔跳板”,亦称“法约尔桥”。 (10)秩序。秩序即人和物必须各尽所能。理想的秩序是指有地方安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都放在了该放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了应该安排的职位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1)公平。即以亲切、友好、公正的态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即“做事公平有理智,有经验,有善良的性格”。雇员们受到公平的对待后,会以忠诚和献身的精神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12)人员稳定。法约尔认为,成功的企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职工队伍,因此,高层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长期为公司服务。 (13)首创精神。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其领导要富有首创精神,其全体人员都需要具有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职工的融洽、团结可以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力量。为此,要保持与维护集体中团结、协作、融洽的关系。 (三)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又一个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1864—1920)。韦伯出生于德国,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广泛的兴趣,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是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集权制”又被译为“官僚集权模式”,它是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理体系。在这套体系中,韦伯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即理想的组织形态、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1.理想的組织形态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基础,组织才会始终朝着目标前进并实现目标。韦伯在其管理理论中指出,世上有三种权力,与之对应的有三种组织形态。 (1)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超凡权力即个别“超凡人物”具有超自然、超人的权力,所谓的救世主、先知、政治领袖就属于这类人物。建立在这种权力基础上的组织一旦出现超凡人物死亡,组织往往就会走向分裂或死亡。可见,这种“神秘化组织”的基础是不稳固的。 (2)传统权力——传统组织。传统权力即是按照传统或继承沿袭而拥有的权力,领导人不是按能力来挑选的,其管理也就相对比较单纯,由此,其运行效率在三种组织形态中也是最差的。 (3)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法定权力即领导者是按技术资格或其他既定的标准挑选出来,其权力是组织赋予的。建立在该种权力基础上的组织是一个按规则或程序来行使正式职能的持续性组织,组织中的决定、规则都以制度形式规定与记载。其优点是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形态是建立在法理、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形态。这是韦伯所极力推崇的理想的组织形态。 2.理想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韦伯对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构想,提出了如下十条准则:(1)组织中的官员在人身上是自由的,只是在官方职责方面从属于上级的权力;(2)官员们按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3)每一职务均有明确的职权范围;(4)职务通过自由契约关系来承担;(5)官员以技术资格从候选人中挑选出来;(6)官员们有固定的薪金报酬,并享有养老金;(7)这一职务是任职者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工作;(8)职务已形成一种职业,有较完善的法理化升迁制度;(9)官员没有组织财产的所有权,并且不能滥用职权;(10)官员在司职时,受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与监督。 3.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在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中,韦伯把理想组织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如图: 韦伯的理想行政集权制理论总结了大型组织中的实践经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稳定、严密、高效、合乎理性的管理体系理论,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三、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综合古典管理阶段管理理论与实践,可看出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因为这一时期制约企业管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效率的低下,所以管理理论主要解决的就是效率问题。泰勒等人从事的一系列科学研究,都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 (2)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无论是泰勒、法约尔,还是其他管理学者,都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泰勒进行了著名的“搬运铁块试验”、“金属切削试验”等。 (3)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泰勒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个人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所以,泰勒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试验和研究,都是以个人为对象的,这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泰勒等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管理的方法,如劳动定额、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化、奖励工资、职能分工等,主张把科学管理的方法纳入企业规章制度,要求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并对执行的好与坏给予一定的赏罚。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 一、行为科学产生的必然 泰勒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完成了使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的转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劳资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因此,泰勒以“劳资合作互利”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资本家运用科学管理,加重了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怠工、罢工现象大量涌现。另外,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普遍推广,使得古典理论的重要支柱——时间动作研究的效益下降,无潜力可挖。由于操作大为简化,使得劳动单调乏味,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以致工人的工作兴趣下降,因此,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学者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提倡金钱刺激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有效地管理工人。 另外,人们通过实践古典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管理职能专业化,也逐渐意识到管理是必须“通过别人来做工作”,因此,如何了解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等问题,日益成为管理实践所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理论的发展,为管理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准备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二、梅奥的“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的形成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初期,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了长达9年(1924—1932年)的一系列的实验,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这些试验包括: (1)1924—1927年的照明试验。该试验从变换车间的照明开始,计划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2)1927—1932年的继电器装配室试验。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影响效果的因素,研究人员决定从工人中选择一小部分职工来研究他们的行为。 (3)1928—1931年的访问职工试验。在上述试验基础上,梅奥等人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访谈调查,涉及的对象约2万人次。最初他们采用直接提问式的调查,也就是列表调查员工对公司、监督、保险计划以及工资等的态度,结果发现员工对此不感兴趣,答非所问。后来,他们改变了提问方式,允许职工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话题,结果却得到大量有关职工态度的第一手资料。 (4)1931—1932年的布线观察室试验。研究人员选择了接线板小组做试验,以研究职工在工作中的群体行为,即了解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等著作,书中对人的看法以及对待人群关系方面,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霍桑实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第一,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 第二,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士气”,而这又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古典管理理论则认为“士气”只是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所影响的。 第三,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在感情与理智之间,人们的思想会更多地受感情支配。企业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对生产率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古典管理理论仅注意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不够的。 第四,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开辟了管理学发展的新领域,奠定了以后行为科学发展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继霍桑实验后,西方从事人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大量涌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次跨学科的科学讨论会正式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后,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并快速发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一)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这是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因此,动机激励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如何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 笔记 00054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