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接触网作业指导书.doc
《工程接触网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接触网作业指导书.doc(4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XX供电车间 2010年4月 目录 1 XX腕臂等支持结构的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 2 XX定位器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4 3 XX接触网吊弦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7 4 XX接触网中心锚结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9 5 XX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2 6 XX承力索电连接线夹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4 7 XX张力补偿装置的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6 8 XX线岔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20 9 XX锚段关节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10 XX分段绝缘器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25 11 XX附加悬挂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29 12 XX隧道刚性悬挂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33 13 附表一:刚性悬挂紧固力矩 41 14 附表二:接触网连接螺栓紧固力矩标准 42 1 XX腕臂等支持结构的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接触网腕臂底座及支持结构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XX正线接触网底座及支持结构检查、检测、检修。 1.2 检查项目 1.2.1 上、下部腕臂底座棒式绝缘子的检查 上、下部腕臂底座棒式绝缘子是否清洁、完整、有无裂纹,是否有烧伤变色现象,漏水孔位置是否垂直与地面。合成棒式绝缘子的选用:跨线建筑物下、跨线建筑物两侧、无柱雨棚区段的腕臂柱。 1.2.2 腕臂底座的检查 旋转腕臂的底座有无开口销,销钉方向是否安装正确。 安装高度:单底座按支柱预留孔安装。双、三底座安装以支柱上轨面红线为准,京九正线车站及区间、麻武线车站双上底座为7775mm、双下底座为6025mm,麻武线区间双上底座为7325mm、双下底座为5575mm。 道岔柱、非绝缘关节转换柱、中心柱双上底座及双下底座采用1200型;绝缘关节转换柱、中心柱上下底座采用1600型。 孔内安装的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 孔外安装的上下底座, 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水平。 侧面限界大于3.5m的腕臂柱, 应采用大限界框架。 1.2.3 腕臂、定位管、定位环、套管双耳、腕臂支撑、管帽等检查 腕臂上配件紧固,有紧固力矩要求的零件,按零件图中规定力矩数值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 不得用其它扳手过量紧固, 导致气温变化时断裂, 或紧固力矩不够引起松动。 腕臂上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棒式绝缘子铁帽上有排水孔朝下安装。顶端管帽应封堵良好,管帽顶紧螺栓位于腕臂正下方。 腕臂安装后,水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为0-30mm。承力索应在接触线的正上方,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腕臂上下底座安装应端正,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螺栓统一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 腕臂承载后, 与分段、分相相邻的悬挂点、锚段关节处及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均应在同一铅垂面, 施工偏差为±30mm, 平腕臂和斜腕臂长度是否合适。 旋转腕臂应根据安装曲线和安装时的气温确定其偏移量。 腕臂支撑安装时,平腕臂与斜腕臂的连接:正定位时,连接腕臂支撑的60型支撑卡子在定位环的上方。反定位时,连接腕臂支撑的60型支撑卡子在定位环的下方。 定位管吊线采用单根∮6.0不锈钢丝绳,计算长度后两端采用压接方式进行预制,压接工艺按厂家使用说明书执行。 上下行间绝缘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0mm。 一般正线上都安装防风拉线,具体以腕臂安装图肆化(07)1024为准,防风拉线定位环安装方向从中心锚结往下锚方向。防风拉线短环在定位器侧,长环在防风拉线定位环侧。 水平线路安装的销钉、螺栓等,下行线统一由北京穿向九龙侧、上行线统一由九龙穿向北京侧安装(即与行车方向一样);水平横线路安装的销钉、螺栓等统一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竖直安装的销钉、螺栓等必须由上向下穿出。但有受力方向要求和特殊安装要求的零配件的销钉、螺栓等不在此列。对于腕臂上承力索座、套管双耳、定位环、定位管卡子的螺栓穿向:上行九龙穿向北京、下行北京穿向九龙。 对防风拉线固定环的外观整体检查,用力矩扳手检查螺栓是否紧固,垫片是否压平, 紧固螺帽是否缺失;由于定位管的型号不同,防风拉线固定环螺栓按直径分为 70/ 80; 按照“U型”螺栓的直径分可分为M16和 M12,紧固力矩分别为M=70Nm、 M=35Nm; 观察防风拉线安装状态是否有卡制现象,测量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下锚侧,与水平方向呈45°角,短环回头100mm,长环回头250mm。 1.3 检修项目 1.3.1 上下部腕臂底座的检修范围 检查上、下部腕臂底座角钢安装是否水平、有无变形、锈蚀等现象;上、下部腕臂底座穿钉是否按力矩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有无副帽,M16的紧固力矩为:M=70Nm。 1.3.2 上、下部腕臂底座棒式绝缘子顶部铁锚压板安装是否正确,是否按力矩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M12的紧固力矩为:M=44Nm; 检修方法和工具:目测,力矩扳手 1.3.3 腕臂、承力索支座、定位管、定位环、套管双耳、腕臂支撑、管帽等检修范围 水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为0-30mm。不水平的进行调整。 定位管吊线采用单根∮6.0不锈钢丝绳压接,压接应牢靠,不得有抽脱。对不牢靠的暂用双股或三股软钛不锈钢线替代。 对承力索支座、定位环、套管双耳、腕臂支撑、管帽等进行检查。弹簧垫片是否压平,有无副帽,是否缺少,缺少的进行补装,按要求的紧固力矩进行紧固。 1.3.4 对防风拉线的检修范围 防风拉线不得卡滞,如有卡滞进行调整。 接触网检修紧固位置示意图 2 XX定位器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使用定位器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检查、检测和检修的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XX全线范围内的定位器。 2.2 检查项目 2.2.1 定位器的状态检查 ①矩形定位器管;②定位器限位钩 ;③定位销钉套筒 ;④铆钉 ;⑤定位线夹 目测定位器的外观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需立即更换。用手上下移动定位器,观察定位器上下活动是否灵活,有无卡制现象。 2.2.2 定位线夹检查 观察定位线夹是否完全安装在接触线的槽内,U型穿销是否向上掰成60°。螺帽、垫片是否齐全。 2.2.3 定位器尾部电连接线检查 (35x133) 观察并用手触摸定位器尾部电连接线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有无松动的现象。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 2.3 检测项目 2.3.1 止钉间隙的检测 利用异径塞棒测量定位器止钉间隙,异性塞棒粗端用于测量1150mm定位器止钉间隙,细端用于测量1250mm定位器止钉间隙,间隙大于塞棒直径1-2mm为合格。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异径塞棒1把、钢卷尺1把。 2.3.2 定位器防风拉线的检测 观察防风拉线安装状态是否有卡制现象,测量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下锚侧,与水平方向呈45°角,短环回头100mm,长环回头250mm。 2.3.3 定位吊线压接压痕检测 压接允许稍有偏斜,利用压接模具检查,压接线夹偏斜程度不超过压接模具的宽度的1/3,如有超出此范围的拍照记录,并及时更换;两块模具的结合缝隙宽度测量做好记录。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钢卷尺1把、游标卡尺1把。 2.4 检修项目 2.4.1 定位线夹检修 观察U型穿销是否向上掰成60°,如未达到60°用专用管钳工具向上掰成60°。如果螺栓松动,定位线夹螺栓紧固力矩25N·m。缺少螺帽、垫片者补加。 2.4.2 定位器尾部电连接线螺栓检修 观察并用手触摸定位器尾部电连接线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有无松动的现象。如未紧固到位利用17mm套筒头力矩扳手25N·m力矩紧固。 检修方法和工具:目测,力矩扳手1把、专用管钳1把。 3 XX接触网吊弦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接触网吊弦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XX正线接触网吊弦。 3.2 检查项目 3.2.1 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线夹检查 外观状态检查线夹本体及螺栓有无损伤、变形、裂纹、烧伤或其他不良状态,止动垫片是否缺失、安装不正确。 3.2.2 吊弦检查 外观状态检查,有无损伤、变形、断股、烧伤或其他不良状态;吊弦与鸡心环接触是否密贴;压接是否按要求本线及载流辅线一道压接成W型且一个压槽在主线上,两个压槽在辅线上。吊弦承力索线夹U型卡环是否变形超力矩紧固,吊弦螺栓是否安装止松垫片。 全线采用可调式整体吊弦,分正、侧线两种(THJ95、THJ70)。每根吊弦可调范围为±300mm。中心柱处选用特殊长度1900mm吊弦,当最短吊弦长度≤300mm时采用滑动吊弦。 吊弦安装时必须注意承力索吊弦线夹垫片的齿口朝外,不允许朝向整体吊弦的铜线以免压伤铜线。各类垫片不得缺少,铜线应顺直不得扭劲。 吊弦安装调整完成,应将铜线末端放入“S”型夹片并用电工钳捏紧并保证本线顺直。 承力索端吊弦安装好后,将吊弦线头理顺,并到卡线槽内,吊弦安装后应顺直,处于受力状态,吊弦线不得有弯曲、散股等现象。 接触线吊弦线夹应端正,不得歪斜,线夹倾斜角度小于15°时,线鼻子(1)应安装在螺栓头(2)侧,详见下图。 3.2.3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 3.3 检测项目 接触线吊弦线夹检测:接触线吊弦线夹与接触线沟槽密贴入槽;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接触线线面扭偏造成线夹偏斜不宜过大。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不打弓,无需工具 3.4 检修项目 必要时调整止动垫片安装正确,止动片与本体及螺帽密贴,能有效发挥止动作用,并确保垫片安装到位后不会打弓;必要时补装开口销或将开口销调整正确安装; 检修方法和工具:目测,平口螺丝刀、检测锤,接触线校正扳手 4 XX接触网中心锚结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4.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接触网中心锚结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XX正线接触网中心锚结。 正线中心锚结采用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站线采用两跨式防串中心锚结,跨股道延长下锚时在经过的悬挂点增加悬吊滑轮及相应零件进行悬挂。软横跨正线中锚采用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 上图: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 上图:站线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 4.2 检查项目 4.2.1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检查 外观状态检查:线夹本体及螺栓、销钉有无损伤、变形、裂纹、烧伤或其他不良状态。;开口销是否缺失、安装不正确。 4.2.2 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检查 外观状态检查:辅助绳有无损伤、变形、断股、烧伤或其他不良状态;辅助绳与鸡心环接触是否密贴;压接是否按要求二道压接。 4.2.3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检查 外观状态检查:线夹本体及螺栓有无损伤、变形、裂纹、烧伤或其他不良状态;双联止动垫片是否缺失、安装不正确。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 4.3 检测项目 4.3.1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检测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沟槽密贴入槽。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穿向互穿,循环拧紧,紧固力矩为44 Nm.达标后,将止动垫片揋到位。 4.3.2 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检测 辅助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20mm;辅助绳在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外露长度不小于50mm; 4.3.3 压接质量检测 压接模具压合检测完全密贴,但允许两片模具错位1∕3;检测方法和工具:用专用压接模具进行压合比对;两块模具的结合缝隙宽度测量做好记录。 4.3.4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检测 正线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中心锚结线夹螺栓从线路侧穿向田野侧,螺栓循环拧紧,紧固力矩为44 Nm。 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应安装在靠近支柱一侧的槽内,承力索在另一槽内,承力索和中心锚结绳均应按设计要求加预铰丝。 测量螺栓外露尺寸,进行纵向(同零件螺栓)、横向(其他位置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对比; 检测方法和工具: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螺栓外露尺寸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钢卷尺 4.4 检修项目 用力矩扳手(19MM头子)紧固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先外后内两侧交替进行紧固,紧固力矩44Nm;必要时补装开口销或将开口销调整正确安装; 检修方法和工具:目测,力矩扳手 5 XX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5.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使用全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检查、检测和检修的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XX全线范围内的全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 5.2 检查项目 5.2.1 线夹下部螺纹卡子的平行度 与线槽契合的卡子必须保证平行压接于线槽内,不得出现一支或者全部两支跳出接触线的线槽。出现任一支跳出接触线的线槽即为不合格,应予以更换。 5.2.2 裂纹 压接后的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不得出现裂纹。一旦发现有零件裂纹应立即组织更换。 5.2.3 夹杂物 电连接线与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孔内不允许存在塑料胶皮等影响电气性能的夹杂物。施工单位应确认压接孔内未压入(裹入)塑料胶皮,如果发现有塑料胶皮压入(裹入)线夹压接孔内,应立即组织予以更换。 5.2.4 接触线扭面情况 接触线扭面会导致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偏斜,严重时会造成线夹打弓事故。所以应保证接触线中心面与轨面连线的垂直,左右偏斜不得大于15°。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 5.3 检测项目 5.3.1 卡子插入的深度 每套电连接线夹的螺纹卡子均应保证卡子从一端插入后,在另一端露头1~3mm,但不得大于3mm。卡子不出头或插入过深(露头大于3mm)即为不合格,应予以更换。 5.3.2 压接偏斜程度 压接允许稍有偏斜。利用压接模具检查,压接线夹偏斜程度不超过压接模具的宽度的1/3,如有超出此范围的拍照记录,并及时更换;两块模具的结合缝隙宽度测量做好记录。 压偏的电连接线夹在线夹底部会出现单侧窄小直面,此直面的高度不得大于2mm,大于2mm的会影响线夹机械性能,应及时更换。 5.3.3 压接后的线夹尺寸检查 高度: 120mm2接触线时为39~42mm,85mm2接触线时为37~40mm。 宽度:压接后的线夹最大宽度为26.5~29.5mm。 不符合尺寸的应予以更换。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数显式游标卡尺一把。 5.4 检修项目 5.4.1 全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是免维护零件。 5.4.2 线夹本体线路侧粘贴测温片,当温度超过80℃时测温片显示为红色,实时监控线夹是否有过热现象。 5.4.3 除运营前仔细检查确认压接状况外,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维修。但应定期巡查,观察产品使用情况。 5.4.4 一旦发生弓网事故或其它意外损伤时,应采用专用拆除工具彻底拆除整套电连接装置,重新更换、安装包括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在内的一组电连接装置。拆下的电连接线夹不能再使用。 5.4.5 线路大修时的检修按照大修计划要求进行,更换接触线、承力索或设计变更引起电连接不适应时,应采用专用拆除工具彻底拆除整套电连接装置,重新更换、安装包括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在内的一组电连接装置。拆下的电连接线夹不能再使用。 6 XX承力索电连接线夹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6.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使用全压接式承力索电连接线夹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检查、检测和检修的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XX全线范围内的全压接式承力索电连接线夹。 6.2 检查项目 6.2.1 状态检查 目测压接后的承力索电连接线夹的受力、安装状态。外观检查不得出现裂纹。一旦发现有零件裂纹应立即组织更换。 6.2.2 线夹内中压板的安装方向检查 中压板安装时应保证中压板处于线夹的中间位置,同时保证斜面角度较小的一侧在内,斜面角度大的一侧向外。 6.2.3 承力索放置位置检查,及电连接位置检查。 中压板(衬板)一面有牙,一面光滑,应保证中压板圆弧内有牙的一侧在承力索一侧。软铜绞线外露20mm左右。 6.2.4 压接偏斜程度 压接允许稍有偏斜,利用压接模具检查,压接线夹偏斜程度不超过压接模具的宽度的1/3,如有超出此范围的拍照记录,并及时更换;两块模具的结合缝隙宽度测量做好记录。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 6.3 检修项目 6.3.1 全压接式承力索电连接线夹是免维护零件。 6.3.2 除运营前仔细检查确认压接状况外,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维修。但应定期巡查,观察产品使用情况。 6.3.3 一旦发生弓网事故或其它意外损伤时,应采用专用拆除工具彻底拆除整套电连接装置,重新更换、安装包括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在内的一组电连接装置。拆下的电连接线夹不能再使用。 6.3.4 线路大修时的检修按照大修计划要求进行,更换接触线、承力索或设计变更引起电连接不适应时, 应采用专用拆除工具彻底拆除整套电连接装置,重新更换、安装包括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在内的一组电连接装置。拆下的电连接线夹不能再使用。 7 XX张力补偿装置的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7.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使用张力补偿装置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检查、检测和检修的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XX张力补偿装置的。 7.2 检查项目 7.2.1 下锚补偿及补偿绳 带补偿的下锚拉线,承锚角钢在H93支柱采用孔内安装形式,其它杆型采用孔外安装。线锚角钢都为孔外安装。承锚补偿绳不得磨线锚双环杆。补偿绳不得有断股。 7.2.2 平衡轮检查 观察平衡轮的偏斜角度,安装偏角超过20°即为不合格。检查平衡轮内部螺栓螺帽,进口零件为一个螺帽,国产的为两个螺帽。观察螺帽的受力状态是否有松动的现象。 7.2.3 坠砣限制架和坠砣的检查 3.0T系(正线)和2. 5T(侧线)系按京九淮向电化施图网-060100进行装配;正线采用3.0T系:承力索JTMH-95+接触线CTAH-120,使用1:3+1:3补偿滑轮组(或棘轮组)、20型坠砣杆、40块25kg坠砣;站线2.5T系:承力索JTMH-70+接触线CTAH-85,使用1:3+1:2补偿滑轮组、20型坠砣杆、40块25kg坠砣。 观察坠砣限制架限制杆是否垂直,是否影响坠砣串自由升降,各部螺栓是否紧固。单个坠砣重量必 须用油漆标明于每个坠砣的两侧,白底黑字(字体、大小相同)。坠砣应完整,表面光洁、平整,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坠砣杆应顺直,承力索坠砣抱箍安装在由下往上数第十一个(接触线抱箍安装在第9个)。限制管应垂直于地面安装,使坠砣抱箍能在限制导管中灵活移动。坠砣限制架底部安装高度为1.1m,并应安装在田野侧。 7.2.4 棘轮角度检查 观察棘轮是否有偏角与补偿绳摩擦。 7.2.5 支柱拉线 拉线应位于接触悬挂下锚支的延长线上(附加导线单独下锚时,应位于下锚支导线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限界。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情况下为45°,最大不得超过60°。 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锚板拉杆与拉线应成一条直线;拉线应采取防腐措施,埋入地下部分的地锚拉杆应涂防腐剂。拉线不得有断股、松股、接头及严重的锈蚀。UT型线夹螺帽外露螺纹长度应有可调余量,UT线夹不得埋入地中。各部螺栓紧固良好并涂油。拉线基础周围不得有积水。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无需工具。 7.3 检测项目 测量棘轮与限制块之间的距离,隧道外补偿为20mm。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数显游标卡尺一把 7.4 检修项目 对坠砣限制架限制杆不垂直影响坠砣串自由升降的进行调整,各部螺栓松动的进行紧固。紧固力矩按附表要求进行。 承锚补偿绳如果磨线锚双环杆,须进行调整下锚角钢位置。 补偿绳如有断股,须更换。 8 XX线岔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8.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线岔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检查、检测和检修的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XX全线范围内的线岔。 8.2 检查及检测项目 8.2.1 交叉点位置 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 安全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8.2.2 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 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160km/h以上区段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安全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 限界值:同安全值。 8.2.3 限制管 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8.2.4 始触区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 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 8.2.5 其它 ⑴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并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 ⑵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00mm。 ⑶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550—600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 ⑷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同一侧。 ⑸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⑹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 8.2.6 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叉点位置。 标准值: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交叉渡线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 安全值: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限制管和始触区等,同单开道岔的线岔要求。 检查方法和工具: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或绝缘测杆、道尺、钢卷尺。 8.2.7 交叉吊弦 交叉吊弦指正线承力索在此处悬吊侧线接触线,侧线承力索交叉悬吊正线接触线。交叉吊弦与其他吊弦的间距仍按正常取值,即6~10m。始触区前安装交叉吊弦1组,安装在站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的550-600mm处。正线与侧线的两根吊弦的间距一般大于600mm。 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入时先接触到的吊弦为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间的吊弦。 8.3 检修项目 8.3.1 对线岔限制管缺失的开口销补装。 8.3.2 对限制管线夹螺栓进行紧固。紧固力矩25Nm。 8.3.3 对交叉点位置进行调整。 8.3.4 对500mm处高差进行调整。 8.3.5 对拉出值进行调整。 9 XX锚段关节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9.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锚段关节的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检查、检测和检修的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XX全线范围内的锚段关节。 9.2 检查及检测项目 9.2.1 电分段锚段关节(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的技术状态 1.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标准值:设计值(垂直550mm,水平450mm)。安全值: 设计值+50mm。限界值:同安全值。 2.中心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⑴垂直距离 标准值:等高(设计值)。安全值:20mm(设计值+50mm)。限界值:20mm(设计值+50mm)。 注: 括号外为接触线的值, 括号内为承力索的值。中心柱两接触线等高,且导线比正常高度高出80mm。 ⑵水平距离:同转换柱。 ⑶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3.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符合运行要求。 4.锚段关节式电分相中性区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不大于190米,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m。 中心柱、转换柱处应保证高支承力索对水平支腕臂的任何部位的绝缘距离≥450mm。 9.2.2 机械分段锚段关节(非绝缘锚段关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50mm以上。 2.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 标准值:设计值(200mm)。安全值:50-250mm。限界值:50-300mm。 3.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 标准值:设计值(450mm)。安全值:设计值±30mm。限界值:同安全值。 4.中心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为设计值(200mm),误差不超过30mm;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误差不大于20mm。中心柱两接触线等高,且导线比正常高度高出80mm。 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符合运行要求。 9.2.3 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 9.2.4 承力索下锚、卡绝缘等各处回头长度300-500mm,采用单股本线绑扎100mm,外露30mm。导线 末端外露200mm,导线大面密贴齿形楔子,尾部应顺线夹揋弯,揋弯角度<45°,尾部朝向下方。 检查方法和工具: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或绝缘测杆、道尺、钢卷尺。目测。 9.3 检修项目 9.3.1 对水平间距进行调整 9.3.2 对垂直间距进行调整 9.3.3 对导线、承力索回头进行处理 9.3.4 对有关零部件进行紧固。 10 XX分段绝缘器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0.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XX分段绝缘器检查、检测、检修。 10.2 检查及检测项目 10.2.1 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器状态 10.2.2 分段绝缘器是否在线路中心 10.2.3 分段绝缘器滑道是否平行于轨面 10.2.4 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是否有规定的负弛度 10.2.5 分段绝缘器导线接头处过渡是否平滑。 10.3 检测方法和工具:目测,水平尺、接触网激光测量仪 10.4 检修项目和方法 10.4.1 对绝缘脏污进行清洗 硅橡胶绝缘子的清洗只能用清水洗,柔软的干净布擦拭,严禁用各种洗涤液或溶剂及硬性材料擦拭。(使用说明书P16:禁止用有机溶剂,否则可能会造成硅橡胶绝缘子绝缘表层损伤。) 10.4.2 对分段绝缘器位置(相对于线路中心位置)进行调整 调整分段绝缘器两端拉出值,使得分段绝缘器工作于受电弓中心部位。 10.4.3 对分段绝缘器相对于轨面的平行调整 调整两端4个花篮螺栓,用水平尺抄平,使之与轨面平行。曲线段用激光检测仪配合调整。 10.4.4 对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的负弛度进行调整 调整两端4个花篮螺栓长度,使之与两侧吊弦点有相对负弛度 10.4.5 对分段绝缘器导线接头线夹平滑度进行调整。 从滑板端部向分段中心量取50mm,把水平尺放在此处,用活扳手紧固调节螺栓,直到水平尺处的导线与滑板在同一水平面内,随后紧固防松螺帽。 10.4.6 对分段绝缘器螺栓零部件进行紧固 10.5 检修工具和紧固力矩 力矩扳手(16\18mm各1套),梅花扳手(16\18mm各2套),活动扳手,水平尺,板锉,干净抹布,清水。 吊弦线夹25Nm,吊弦线夹副螺母为ST型时紧固力矩为40Nm。 接触线接头线夹M12扭矩为55Nm。(副螺母为ST型时紧固力矩为55N.m。) 吊弦支撑所在的并沟线夹螺栓朝向应一致,并沟线夹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在25 N.m以上。 检测用梅花扳手卡住,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10.6 分段绝缘器的技术标准 1.绝缘器的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应及时 更换。 2.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100mm。 3.滑道应平行于轨面,最大误差不超过10mm。 4.绝缘器相对于两侧的吊弦点具有5-15mm的负弛度。 5.绝缘器导线接头处过渡平滑。 10.7 分段绝缘器图样 DXF-(1.6)型 分段绝缘器图样 DXF-(1.6)型 渡线处分段绝缘器安装示意图 交叉渡线处分段绝缘器安装示意图 分段绝缘器中间悬挂处安装示意图 11 XX附加悬挂检查、检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规范XX接触网附加悬挂检查、检测、检修等工作,统一内容、方法和判定标准。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XX正线接触网附加悬挂检查、检测、检修。 类 型 型号及组合 额定工作张力(K N) 回流线 变电所出口处 LBGLJ-240/30 10(最大工作张力) 区 间 LBGLJ-185/25 PW线 变电所出口处 LBGLJ-185/25 10(最大工作张力) 区 间 LBGLJ-120/25 供电线 变电所处 LBGLJ-240/30 10(最大工作张力) 变电所及开闭所处 LBGLJ-185/25 正馈线 区 间 LBGLJ-185/25 10(最大工作张力) 架空地线 LBGLJ-70/10 5.5(最大工作张力) 11.2 检查项目 11.2.1 回流线、正馈线、保护线的弛度及状态,回流线、正馈线、保护线有无散股、断股现象。 11.2.2 绝缘子及金具的检查 绝缘子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和缺釉裂纹等现象,无烧损变色现象,金具表面光滑平整,无锈蚀和锌层剥落等缺陷,零配件齐全。每片悬式绝缘子杵头处是否有弹簧卡子、安装是否正确。 回流线在柱顶安装时悬挂点处均采用LBGLJ-185/25适用的预绞式护线条;回流线采用肩架安装时,采用预绞式绑线条。 柱顶回流线绝缘子安装时,螺杆套入杆内长度不得小于95mm,压线口应朝向田野侧。螺帽应拧紧,保证绝缘子与支柱连接牢靠。 11.2.3 正馈线对向下锚的检查 螺栓型耐张线夹安装前,应在线夹安装处导线上缠绕1×10毫米的铝包带。线夹不得装反,螺栓应循环拧紧,紧固力矩应符合要求。 正馈线接续条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缠绕是否密贴;正馈线接续条中间两接头处安装是否符合技术标准,两接头处标准距离为1.6mm;正馈线接续条或并沟线夹两接头处是否贴有高温变色测温片、涂有导电膏;、正馈线预绞式耐张线夹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缠绕是否密贴,销钉方向是否安装正确,开口销是否缺失。 11.2.4 保护线对向下锚的检查 保护线接续条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缠绕是否密贴;保护线接续条中间两接头处安装是否符合技术标准,两接头处标准距离为1.6mm;保护线接续条两接头处是否贴有高温变色测温片、涂有导电膏;保护线预绞式耐张线夹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缠绕是否密贴,销钉方向是否安装正确,开口销是否缺失。 检查方法和工具:目测,钢板尺、游标卡尺 11.2.5 接地跳线检查 (1)接地跳线采用LJ-70铝绞线,跳线安装时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 (2)在跳线卡箍处用单股本线绑线扎两处,绑线长度50mm,跳线距接地体不得小于100M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75MM。 (3)在跳线肩架与腕臂间接地跳线中间处缠绕直径为80mm弹簧圈3圈,圈距20mm,弹簧圈应在中间位置,弹簧圈不得散股。 (4)接地跳线与回流线在距针式绝缘子0.7m处用一个B-42铝并沟线夹连接并用本线绑扎,接地跳线应连接成一个环绕支柱的半圆,跳线在支柱来车的背方向,即上行线在回流线肩架的北京方向,下行线在回流线肩架的九龙方向;并沟线夹垂直安装,螺栓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距并沟线夹端头100mm处用本线各绑扎100mm,留头30mm。 (5)双腕臂接地跳线由两根组成,一根将4个绝缘子连成一个“门”型结构,另外一根用JB-2并沟线夹与腕臂跳线相连(线头向上)另一端与回流线相连。在两平腕臂棒式中间做3个弹簧圈,圈直 径为80mm。 (6)下锚处接地跳线为LJ-70铝绞线,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之间及承力索与回流线的中间位置做弹簧圈,要求同腕臂支柱。 (7)接地跳线固定板处跳线绑扎两处,绑扎长度50mm,间距50mm,留头50mm。 (8)接地跳线做好后应顺直、圆滑无硬弯。 (9)对锚连线采用两套JB—4并沟线夹,连接处在回流线肩架的来车的背方向,即上行线在回流线肩架的北京方向,下行线在回流线肩架的九龙方向。并沟线夹安装在回流线肩架与耐张线夹中间位置,两线夹间距100mm,两端各留头30mm,不绑扎。 (10)无回流线的地方取消双重绝缘下锚及跳线。 11.3 检修项目 11.3.1 NF线肩架的检修范围 NF线肩架安装高度及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槽钢肩架与角钢肩架安装方向一致,并呈水平状,单侧悬挂肩架,允许抬头30mm。螺栓应从主角钢穿向副角钢。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要求(设计要求力矩值)。 11.3.2 正馈线的检修范围 铝绞线在鞍子内及耐张线夹内应包扎铝绑带,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20毫米。安装是否正确;正馈线悬垂线夹双联碗头挂板有无弹簧销,连接板处是否有垫片、开口销,销钉、螺栓安装方向是否正确;悬垂线夹是否按力矩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 M16的紧固力矩为:M=59Nm。 11.3.3 保护线的检修范围 保护线是否于保护线线夹入槽,入槽处是否绕有铝护线条,压板上部螺栓是否按力矩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M12的紧固力矩为:M=45Nm;保护线线夹与支柱穿钉螺栓是否按力矩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副帽是否丢失,M16的紧固力矩为:M=70Nm。 11.3.4 AP肩架的检修范围 AP肩架安装是否水平,有无低头、变形、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接触 作业 指导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