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doc
《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2004年1月16日鲁政字2004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同意,现就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一、规划是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要按照“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全省生态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各市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较
2、重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三、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编制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治理工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建设,按照“以人为本”、“非工程措施为主和易避则避、易治则治”的原则,启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对规划的实施要责任到人,定期检查督促,确保完成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省国土资源厅、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对规
3、划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和指导。规划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印发。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前言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山东省纯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数量和规模在全国虽不属于严重的省份,但因既是一个经济大省(全国3个国内生产总值跨万亿元的省份之一),又是一个资源大省,社会经济、人类工程特别是矿业活动强烈。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却较频繁,加之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仅1998年以来发生的较
4、大地质灾害就有163起,造成人员伤亡132人,其中死亡30人,毁坏房屋2500余间,良田43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而且,近年来由地质灾害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更是很难恢复,严重恶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地质灾害已经成为阻碍我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张高丽同志在2003年6月4日省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1000亿元,年均增长9%。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2000亿元,人均超过50
5、00美元,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确保实现上述各阶段目标的前提下,要争取更快更好发展,特别是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上述各阶段目标,对资源的需求、开发和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将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也将随之增多。为有效地对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决定编制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依据是: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79号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张高丽2003年6月4
6、日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山东现代化建设步伐;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2年,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一、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一)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山东省地貌条件较复杂(见图1)、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又是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加之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其它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导致鲁西、北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沿海地区的海(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和鲁东低山丘陵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山前平原、山间盆地、谷地的地面塌
7、陷和地裂缝频繁发生。截止目前,我省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塌陷(又分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第四系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其中,除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既有自然因素形成、又有人为活动诱发外,其它类型地质灾害基本均由人为活动诱发。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开发和其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必然会迅速增加,由此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也将会呈进一步加剧之势。1.地面塌陷.我省的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最为突出,尤以采矿引发的采空塌陷最为严重, 其次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岩溶塌陷。第四系塌陷仅在鲁西南平原零散分布。采空塌陷是由于地下矿体被采出,悬空的地表岩层
8、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乃至陷落的现象。我省以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塌陷(包括沉陷)最为突出,几乎所有大小煤矿都有发生,以济宁、枣庄、泰安、龙口、临沂、淄博和坊子七大煤矿区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因采矿而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已达537平方公里,且以每年3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其中塌陷面积超过327平方公里,最大中心塌陷深度达12.5米,仅常年积水面积即超过48平方公里。据预测,我省采煤地面塌陷面积将以年均20.4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2005年和2010年的塌陷面积将分别达430和532平方公里。由于我省煤炭资源大多集中分布于山前及山间平原,该区不仅是重要的农业高产区,而且大中型工矿企业和村镇集中
9、、人口稠密,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带。故塌陷所造成的损失也特别巨大。铁矿采空塌陷虽然发生较少,但突发性强,设防困难。如1987年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突发塌陷,使8户民房陷入塌坑,另100余间民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死、伤各12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泰安、枣庄、莱芜、临沂等近城区的岩溶水源地范围内。泰安市自70年代中期,在城区附近的旧镇铁路三角区、訾灌庄等近10平方公里范围内均有发生,曾影响京沪铁路洪沟段列车正常运行,至今仍时有发生;近年来旧县水源地范围内也因岩溶塌陷造成良田被毁,许多村庄民房开裂甚至倒塌。2003年5-7月,泰山区羊娄地区先后发生9处岩溶塌陷,其中最大一个呈3527米椭圆形
10、,深29.6米。共造成5个村庄、401户(1156名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其中256户成为危房急需搬迁易地安家。枣庄市十里泉水源地已造成1100余间房屋开裂,300余间成为危房。还造成多处地表污水回灌污染地下水源,有多处渔塘、农田被毁。目前全省已发现岩溶塌陷坑600余处,造成4000余间房屋破坏,影响大量农田耕作,同时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会不断增大,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塌陷强度会有增无减,范围将会扩展到其它隐伏灰岩分布区。以矿山排水为主导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莱芜铁矿谷家台和叶庄两矿区。目前己发现塌陷点140处,已先后有10个自然村
11、的328户村民被迫搬迁。第四系塌陷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而诱发的地表土层塌陷。主要发生在菏泽的东明县、牡丹区、单县等地。1972年以来先后发生9处,形成大小塌坑百余个。仅单县高韦庄乡赵集村即造成23处民房、桥梁开裂。2.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区,虽发生数量不多,但损失却较惨重。1963年泰安境内徂徕山太平顶南侧泥石流,冲毁土地350公顷,民房820间,造成8人死亡;1994年沂源县三岔乡泥石流造成5人死亡,冲毁土地9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2000年泰安岱岳区下港乡及黄前镇中北部山区特大型泥石流,导致10个村庄受灾,死亡19人,伤101人,直
12、接经济损失1.37亿元。因矿渣不合理堆放引发泥(渣)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亦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有记载的煤矿及金矿矿渣失稳致灾8次,其中渣石流4次,崩塌、滑坡各4次,死亡20人。3.滑坡.我省所发生的滑坡虽多为中、小型,但其危害也较严重。1957年沂源县石桥乡牛郎官庄村沂河南岸的山体滑坡,因堵塞河道致村庄淹没,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1960年沂南县鲁家乡树仁村东山坡岩体滑坡,造成6人死亡;济南历城区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开挖,诱发11万方山体滑动,已投入110万元治理费用,现仍进行监测;1994年济南历城区西营镇积米峪南山坡突然滑动,造成5间民房倒塌,道路被挤弯
13、变窄无法通行,引起居民恐慌。4.崩塌.我省崩塌一般规模较小,但发生频繁。1990年淄博黑旺附近发生的陡崖坠石,曾造成列车停车事故;济南的灵岩寺、大佛头以及埠村南石屋的公路傍山崖下都有人员伤亡的记录;1994年淄博市夏庄矿矸石堆发生滑塌,造成三层居民楼的一个单元报废;莱州市柞村镇及夏丘的黄山北麓和西侧山坡的黄山大理石开采区,崩塌掉块频发,其中一次即导致5人死亡;1999年济南南郊金鸡岭因修路挖坡,诱发坡上碎石垮塌,导致2人死亡。5.海(咸)水入侵.我省的海(咸)水入侵问题闻名全国。主要是因地下淡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过度下降,引起海(咸)水反向补给淡水区造成的。主要发生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和
14、广饶县境内。自70年代中期发现至今,沿莱州湾已形成了一条从广饶至龙口的入侵带;一些入海河流的河口地带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海水入侵。目前入侵总面积已达1173.55平方公里。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为7.25亿元。除此之外还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地方病发病率增高等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和社会影响。6.地面沉降.主要指巨厚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在上部重力和自重作用下,土体空隙被压缩变密,造成地面垂直下降的地质现象。我省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鲁北、鲁西南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较大、地表建筑集中的德州、滨州、东营、济宁、菏泽等平原城市的中心城区。据监测,德州市地面沉降影响面积已
15、达2037.5平方公里,累计沉降量150387毫米,沉降中心在300387毫米之间,年均沉降量2532.25毫米。预测2005和2010年沉降量将达494和644毫米。济宁市自1989年至今已累计沉降208.9毫米,沉降量大于60毫米的面积已近90平方公里,中心最大沉降速率每年达48.8毫米,预计2005和2010年沉降量将达343.18和431毫米。另据有关资料,滨州、菏泽、东营、惠民、临邑等城区亦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地面沉降。给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城市供排水系统及防洪等构成较大威胁。7.地裂缝.我省已发现45处较大规模地裂缝,其中构造裂缝7处,非构造裂缝38处。构造地裂缝分布于我国著名的郯庐
16、大断裂带上的五莲和莒县境内,在于里管帅汪湖一带近25公里长的范围内,就有5000余间房屋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非构造地裂缝主要由抽取地下水和地下采矿活动引发。1999年平邑县保太镇安太石膏矿区三平巷上部发生地裂缝,导致2公顷农作物受损。1988年鱼台县老寨乡东里、仁和和西城村发生几十条地裂缝,造成700余间民房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百万元;1998年临邑县临盘镇西十二里庄村内发生地裂喷(石)油并引发火灾,造成45户村民受灾,至今矿地纠纷仍未彻底解决。(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1988年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
17、和监督管理”职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使我省为防治地质灾害而开展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法制建设有了一定进展.1998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以鲁政办发199840号文向各市(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大企业转发了原省地矿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报告。1998年8月14日,山东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颁布施行,其中的第二十条、二十一条和三十五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做了明确规定。2001年,山东省“十五”重大灾害防治规划(鲁政发2001123号)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其内容之一。同年,省政府鲁政字200117
18、0号批复同意向各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200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鲁国土资发2001140号。2002年,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向各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200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2003年7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同年9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有关地质环境共涉及三大方面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即为其中之一。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预防、治理、监督等责任、措施和制度等,以法规的形式给予了明确。这将是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里程碑。此外,有关市、县(市、区)政府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2.地质灾害防治机构
19、和制度建设得到重视.目前,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已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或办事机构,形成了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靠上抓、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而且,全省初步形成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17个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骨干的地质灾害监测、调查机构。每年汛前积极协助各级政府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汛期则进行巡查和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则协助各级政府进行应急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对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已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灾害速报、险情巡查、汛期值班和汛后总结
20、等制度。3.基础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止2002年,已先后完成了山东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报告和14个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或较严重县(市、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当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和危险点(区),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对重要危险点则及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防灾预案。4.治理工作已经启动.目前,已对莱城区鹏山不稳定斜坡、岱岳区下木营泥石流采取了工程治理;对历城区西营镇枣林滑坡采取了搬迁避让;对枣庄市岩溶塌陷开展勘查;并对多处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等重大隐患区实施了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5.科普宣传工作初见成效.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环境特别是突发性地质
21、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受灾害威胁地区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减灾效果初显。(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不够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具体负责,其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但目前这一责任制尚没有落到实处。2.基础调查工作滞后.山东在全国不属地质灾害强发育省份,但通过前期14个县(市、区)的专项调查与区划,发现了许多重大隐患,而为数众多的县(市、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全省也未系统、全面地进行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无疑尚有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被发现,其分布状况和危害
22、程度尚难以查清。3.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监测手段落后.目前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全省17市监测站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给全省规范统一、协调一致的监测、预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现有的群测群防网络运行不够规范;一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达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专业化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体系,如航天遥感技术、现代物探高分辩率地震技术和现代化仪器设备、信息快速传递和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没有引进;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体系难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预测预报水平较低。4.防治资金缺乏.由于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不仅基础调查工作难以进行,必要的监测仪器、信息传输设备缺乏,甚至监测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一些危害严重又
23、急需治理的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治理,影响社会安定的灾害点无法进行勘察认定。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治理经费亟待解决。5.防灾意识仍待提高.一些地方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仍缺乏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防灾意识淡漠,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主动和行之有效的自救与互救仍显不足,应急防治能力不强。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结合我省实际,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地质灾害 防治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