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
《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结构专业 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2012.03.27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 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及设计依据(根据工程不同增减内容)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地质勘查报告》中间资料 二、 主要参数取值、工程概况、超长处理措施: 1. 工程项目所在地: 城阳区 2. 此项目没有安评报告 。 3. 工程总体信息: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 二 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 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 乙 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 标准设防 类。 4. 《抗震规范》 抗震设防烈度: 6 地震加速度 : 0.05g 分组: 第三组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多遇0.04 罕遇0.28 Tg=0.45 (场地土类别:二类) 5. 风荷载: 0.6 KN/m2 体型系数:1.4(高层); 地面粗糙度: B类, 高层:建筑高度不大于57米时风荷载W0按50年考虑;建筑高度大于57米时位移等整体指标计算风荷载按0.6 KN/m2计算, 承载力配筋计算按1.1WO计算。 5. 雪荷载:0.20 KN/m2。基本雪压按n=50年考虑。 6.特殊部位恒荷载和活荷载:注意屋顶水箱间/网点楼梯等荷载取值。 7.建筑场地简单描述:场地土为 Ⅱ 类建筑场地 ,特征周期为0.45s 8.各单体概况: 设计人 楼号 结构形式 地上层数/地下室层数 网点层数 高度 建筑物标准层 长度 抗震等级 0.000=黄海高程 1# 剪力墙结构 四级 2# 剪力墙结构 四级 3# 剪力墙结构 四级 4# 剪力墙结构 四级 5# 框支剪力墙 6# 剪力墙结构 四级 7# 剪力墙结构 四级 8# 剪力墙结构 四级 9# 剪力墙结构 四级 10# 剪力墙结构 三级 11# 剪力墙结构 三级 12# 框支剪力墙 车库 板柱-剪力墙结构 11.结构超长处理措施: 单体建筑超长处理措施: 1) 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加厚幅度为原建筑设计计算厚度的1.5倍。 2) 设置施工后浇带,间隔30米左右。设置位置为受力较小部位和跨度较小位置,宜为跨度1/3处。 3) 端开间楼板配筋宜双排双向。板顶不宜小于8-150,板底不小于8-200。(防裂措施是否满足?) 地下室超长处理措施: 1) 加强屋面保温措施,当板顶有覆土时可采用板顶双排双向配筋 2) 沿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设置施工后浇带,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40m. 3) 加强地下室外墙水平配筋,单侧水平配筋率不宜低于0.25%。 4) 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部分: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地下水腐蚀情况、耐久性要求及上部荷载情况综合确定。 墙柱混凝土等级为C25~C4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5.(控制轴压比不大于0.6) 多层混凝土结构构件最低强度等级可选C20,但应同时满足有关规范最低规范要求。 1.1本工程基础(含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混凝土等级为C30,不宜高于C35,不应高于C40. 本工程地上各层混凝土标号按竖向构件轴压比、配筋综合确定。 2.钢筋部分:墙柱、基础、梁板受力主筋优先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400级钢筋(6≤d≤12,d≥14,fy=360N/mm2);箍筋优先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400级钢筋(6≤d≤14,fy=360N/mm2)具体应用范围如下: 2.1剪力墙部分(含暗柱) 建筑地上层数在18层及以下时: 暗柱纵筋:(a)HRB400级钢筋 暗柱箍筋:(a)采用HRB400级钢筋; 墙体分布钢筋:(a)HRB400级钢筋; 转换结构或建筑地上层数在18层以上时: 暗柱纵筋:(a)HRB400级钢筋; 暗柱箍筋:(a)采用HRB400级钢筋; 墙体分布钢筋:(a)HRB400级钢筋; 2.2 结构梁部分 纵筋:采用(a)HRB400级钢筋(受力较大时优先选用); 剪力墙部分框梁及连梁通长筋根据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尽量采用较小直径(建议14.) 箍筋:(a)采用HRB400级钢筋; 注:同一张梁配筋图纸中,箍筋同时使用一级钢和二或三级刚时,图纸必须加以说明,避免引起误读。 2.3框架柱部分 纵筋: HRB400级钢筋; 箍筋:(a)HRB400级钢筋 2.4框支梁、柱部分 纵筋:(a)HRB400级钢筋; 箍筋:(a)HRB400级钢筋 2.5楼板、楼梯部分: 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6~12) 4、梁、墙上填充墙恒荷载见填充墙墙荷载统计表,砌体线荷载按以下原则计算:(线荷载按此标准) 梁上砌体线荷载 = {砌体面荷载×(墙长L×墙高H-洞口面积A)+门窗面荷载×洞口面积A} 墙长L 注:(1)墙体高度为层高扣除梁高和建筑面层高度(若洞口很小时可不考虑扣减洞口) (2)门窗荷载按0.5KN/M2 选用 (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容重(清水墙)住宅按8KN/M3考虑,总说明中砌块容重应取不大于6.0KN/M3,不小于5.0KN/M3.采用A3.5,180厚砌块。 (4)对于无门窗,因模型中剪力墙开洞形成的结构洞,按以上要求统计荷载并在模型中“墙荷”栏输入。 (6)阁楼层及其它层高大于标准层层高的部位按此标准自行统计。 墙、板面恒荷载见附件。 三、活荷载标准值(kN/m2) L1 应用范围 做法编号 序 号 项 目 标准值 序 号 项 目 标准值 1 住宅卧室、厅 2.0 11 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 2.5 2 住宅厨房 2.0 12 楼梯、前室、门厅 3.5 3 住宅卫生间(无浴缸) 2.0 13 微机电子计算机房 3.0 4 住宅卫生间(有浴缸) 4.0 14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储藏室 5.0 5 住宅阳台 2.5 15 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水泵房 10 6 住宅内走廊 2.0 16 通风机房、 8.0(8号风机) 7 住宅室外走廊、公共走廊 3.5 6.0(5号风机) 8 网点楼面 3.5 17 电梯机房、水箱间 7.0 9 网点卫生间(不带分隔) 2.5 18 纯车库地下室顶板(非消防车道位置) 5.0 10 公共卫生间(有分割的蹲厕) 8.0(含填料隔墙) 19 地下室侧墙计算时地面活载 10.0 20 纯车库顶(有消防车) 20.0或35.0 26 21 住宅地下室顶施工荷载 5.0 27 22 车库顶板覆土按1.0m考虑 20 28 23 29 24 30 25 31 备 注 1、消防车荷载见荷载规范,覆土较厚时可考虑荷载折减。 2、消防车道荷载与人防荷载不同时考虑。 3、主梁、基础:按柱网、覆土厚折算 4、次梁、板:按板跨、覆土厚折算 5、消防车道荷载原则上仅在消防车道以及消防回车场部分考虑并在图纸标示消防车道考虑范围,无建设方要求、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增加布置范围。 6.基础设计时对于消防车道位置的活荷载按5KN/M2计算,仅顶盖梁板及墙柱按消防车道荷载计算。 五、 结构计算控制原则 5.1、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进行整体计算。 (多层采用 SATWE-8进行设计) 5.2、SATWE整体计算主要参数: SAT参数设定标准 S1 总 信 息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0 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容重 27(剪力墙) 26(框架) 结构体系 复杂高层结构(框支) 剪力墙结构(落地) 框架结构(纯网点) 板柱剪力墙结构(纯车库) 钢材容重 78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见备注 裙房层数 按实计入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 转换层所在层号 *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地下室层数 按实计入 结构所在地区 全国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1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见备注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 备 注 1.“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是(用于总信息中位移比的计算 );否(用于正式的结构内力计算)。 2.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一般采用模拟施工加载3,对于框支、框剪结构的基础计算采用模拟施工加载2,对于纯车库、纯网点及桁架等需考虑上层共同受力的结构采用一次性加载。框支结构应设定施工次序。 3.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选取“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对于高烈度区按规范规定确定是否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S2 风 荷 载 信 息 地面粗糙程度类别 C 水平风体形系数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0.6 体型分段数 1 X向结构基本周期 T1(周期计算值) 第一段 最高层号 按实际输入 体形系数 见备注 Y向结构基本周期 T2(周期计算值) 第二段 最高层号 体形系数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5 第三段 最高层号 体形系数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见备注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 0.20(10年)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 2 考虑风振影响 是 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形系数 0.5 备 注 1.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房屋高度≥57m时,取1.1; <57m时,取1.0; 2.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均按设计使用年限填写; 3. 体型系数,按各楼座的平面形状查《荷载规范》或《高规》进行填写;高层均不小于1.4.,多层根据平面形状查荷载规范取值。 4. T1,T2需根据整体计算数值填入,不可采用软件默认值 5.特殊风体型系数,按SATWE手册相关资料填写; S3 地 震 信 息 结构规则性信息 不规则(纯网点) 不规则(纯车库) 不规则(其它) 考虑偶然偏心 是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三组 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位移比≥1.2时) 否(位移比<1.2时) X向相对偶然偏心 0.05 y向相对偶然偏心 0.05 抗震设防烈度 6(0.05g) 计算振型个数 ≥15(框支) ≥18(框支、多塔) ≥15(落地) ≥9(纯网点) ≥9(纯车库) 场地类别 Ⅱ类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0.5 砼框架抗震等级 见备注 周期折减系数 0.9(0.75)见备注 剪力墙抗震等级 见备注 结构的阻尼比 (%) 5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特征周期Tg 0.45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不改变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4 中震(或大震)设计 不考虑 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28 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 0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 0.08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见备注 相应角度 见备注 备 注 1.“抗震等级”:按抗规、高规选定。注意总高度要求及特殊构件应单独定义。 2.“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0(周期计算结果中最大地震作用方向≤15度时);1(周期计算结果中最大地震作用方向>15度时)。 3.“相应角度”: *°(对应上条填1时,将最大地震作用方向值按此格式填入,上条为0时不填此项)。 4. 计算振型数应保证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5.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9,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75。 6.错层处墙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S4 活 荷 载 信 息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减系数如右(纯住宅) 网点折减系数各层均为0.9 1 1.0 2---3 0.85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减(纯住宅) 网点折减系数各层均为0.9 4---5 0.70 6---8 0.65 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不考虑 9---20 0.6 20层以上 0.55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 备 注 S5 调 整 信 息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0.85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0.7(地震作用控制)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1.05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 梁扭矩折减系数 0.4 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是 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1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1.15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1.25 框支柱调整上限 5 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否 0.2V0调整上限 2 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 (剪重比验算) 是 弱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 XI1 = 强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 XI2 = 周期值<TG时填0,周期值在TG~5TG之间时填0.5,周期值大于5TG时填1.0,仅在剪重比不足时使用。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高规》表3.9.3、表3.9.4) 否(落地住宅) 是(框支结构) 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见备注 各薄弱层层号 空白 指定的加强层个数 0 各加强层层号 空白 地震作用调整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1 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 0 放大系数 1 0.2V0分段调整 0.2V0/0.25V0调整分段数 0 0.2V0/0.25V0调整起始层号 0 0.2V0/0.25V0调整终止层号 0 备 注 1.“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剪重比个别楼层计算不满足要求时增大此数直至剪重比计算值满足要求。 2.连梁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构件进行调整,但应经项目负责人同意。 3.梁刚度放大系数Bk与2010规范取值两个选项只能选一项,本工程选按新规范。 4.对框支等转换层强制指定为薄弱层。 5.对于剪力墙结构仅阳台等部位布置极少框柱的情况,将框柱抗震等级提高一个抗震等级(较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 S6 设 计 信 息 考虑 P-Delt 效应 是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是 梁保护层厚度 20见备注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是(高层) 多层不勾选 柱保护层厚度 20见备注 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是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0.5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 见备注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否 指定的过渡层个数 (仅用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 0 各过渡层层号(以逗号或空格分开)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 备 注 1.“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本项目所有单体框架柱均按角柱定义。 2. 《高规》7.2.16-4条是指“连体结构、错层结构、B级高度高层建筑”。仅用于错层处构件。 3.梁柱保护层厚度,对于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均取25.如大量采用28,32的钢筋时,可选为30或35复核个别有较大配筋的梁柱,对于剪力墙结构,均取20。 S7 配 筋 信 息 箍筋强度 梁箍筋强度(设计值) 360 箍筋间距 梁箍筋间距(mm) 100 柱箍筋强度(设计值) 360 柱箍筋间距(mm) 100 墙分布筋强度(设计值) 360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 200 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360 墙竖向筋分布配筋率(%) 0.25(一~三级) 0.20(四级)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见备注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见备注 备 注 1、主筋级别可在建模程序中逐层指定(楼层定义→本层信息);箍筋级别在建模程序中全楼指定(设计参数→材料信息);梁柱箍筋间距固定取为100,对非100的间距,可对箍筋结果进行折算。 2、底部单独指定配筋率:当为框支结构时,按《高规》第10.2.19条执行。 S8 荷 载 组 合 恒载分项系数 1.20 风荷载分项系数 1.40 活载分项系数 1.40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0.60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0.70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1.30 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0.50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0.50 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 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备 注 S9 地 下 室 信 息 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 10 按松散填土考虑 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 50 扣除地下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 0 备 注 1.“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对于单层地下室,建议按松散填土考虑; 对多层地下室,如嵌固端以下某层无水平位移时,可考虑填写为-*,*为嵌固端以下无水平位移的层数。此项慎用。 S10 SAT计算控制参数 忽略数检警告信息 否(第一次) 核对无误后 是 剪切刚度 用于确定地下室顶能否做嵌固端 刚心坐标、层刚度比计算 是 层刚比计算 形成总刚并分解 是 剪弯刚度 用于确定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比是否满足 结构地震作用计算 是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1.用于确定楼层层间侧向刚度比是否满足要求 2.用于结构计算及配筋 结构位移计算 是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侧刚分析法 全楼构件内力计算 是 总刚分析法 是 吊车荷载计算 线性方程组解法 VSS向量稀疏求解器 是 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是 LDLT三角分解 构件配筋及验算 是 位移输出方式 简化输出 是 配筋起始层 1 详细输出 仅查找单构件实际位移值时勾选 配筋终止层 实际建模层数 备 注 在方案计算确定总信息各项参数是否合适时不需勾选“构件配筋及验算”及“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六、 结构计算控制要求(模型校对时必校项目) 注:本工程单体地下室顶作为嵌固端考虑! 1) 位移比、位移角控制要求: A) 位移比要求: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5 (《高规》3.4.5),当1.2<位移比≤1.5时应考虑双向地震。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B) 位移角限值(不考虑偶然偏心):框架结构 1/550;框剪、板柱剪力墙:1/800;剪力墙及复杂高层中转换层:1/1000 2) 周期比控制要求:高层: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比 Tt/T1不应大于0.9,B级高度建筑及复杂高层不应大于0.85(《高规》3.4.5)。 3) 侧向刚度(软弱层)控制要求: A)框架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3.5.2-1)。即计算中Ratx1、Raty1不宜小于1.0,如小于1.0则此层为结构薄弱层。(《高规》3.5.8) B)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90%;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底部嵌固端,该比值不宜小于1.5 .(《高规》3.5.2-2)。即计算中Ratx2、Raty2不宜小于1.0,如小于1.0则此层为结构薄弱层(《高规》3.5.8);对于结构底部嵌固,嵌固端上一层与嵌固端所在层的楼层侧向刚度比值不大于0.5时方可作为嵌固端考虑,即计算中Ratx、Raty不宜大于0.5. (《高规》5.3.7) 4) 楼层抗剪承载力(薄弱层)控制要求: 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本层与相邻上一层的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不宜小于80% ,不应小于0.65,否则应定义为结构薄弱层 (《高规》3.5.3,3.5.8)。 对于第(3)、(4)条判定为结构薄弱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注:结构布置中尽量避免出现结构薄弱层,因结构形式及建筑要求无法避免情况除外。 结构布置中应避免同时出现结构软弱层和薄弱层,如出现,应调整结构布置 5) 剪重比控制要求:剪重比应不小于0.08(《高规》4.3.12,《抗规》5.2.5) 6) 整体稳定验算及重力二阶效应计算控制要求:(《高规》5.4.4,5.4.1,5.4.2) A)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满足整体稳定性验算要求的刚重比不得小于1.4; 1.4<刚重比<2.7时,弹性计算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刚重比不小于2.7时,弹性计算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B)框架结构 满足整体稳定性验算要求的刚重比不得小于10; 10<刚重比<20时,弹性计算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刚重比不小于20时,弹性计算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7) 楼层质量控制要求: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层楼层质量的1.5倍。(《高规》3.5.6) 8) 剪力墙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宜控制在1/1000~1/1200之间,框架结构位移角宜控制在1/550~-1/700之间。 9) 梁配筋结果不宜太大,支座宜在0.9~1.5之间,跨中宜在0.5~1.5之间。如果梁配筋普遍偏大,应重新调整结构整体刚度或调整梁截面。 10) 尽量采用长墙肢,减少剪力墙小墙垛的数量和长度。 七、楼板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与当地审图办核实是否执行当地的住宅裂缝控制措施,如执行,需同时满足当地具体措施要求) 1.楼板厚度及配筋构造: 1) 双向板楼板厚度大于等于楼板净跨的1/40,一般为1/30~1/40,且不小于100mm; 单向板楼板厚度大于等于楼板净跨的1/40,一般为1/30~1/40,且不小于100mm; a、楼层板(非嵌固端层,非卫生间) 矩形板短向跨度≤3.6m时,h=100, 3.6m<L≤4.0m时,h=110, 4.0m<L≤4.2m时,h=120, 4.2m<L≤4.8m,h=130 大于4.8m按L/30~L/35选取板厚。 b、屋面板厚最小取120mm厚。 2) 悬挑板楼板厚度不得小于外挑长度的1/10~15,外挑长度大于1.2m或荷载较大时从严。 3) 高层单层地下室:非嵌固端地下室顶板厚度为160mm厚;嵌固端地下室顶或转换层楼板厚度为180mm厚;与转换层相邻房间楼板及板内管线较多部位楼板适当加厚, 方案评审时提出确定。 4) 高层的多层地下室:嵌固端地下室顶楼板厚度为180,嵌固端以下一层地下室顶板板厚为150, 2.板的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计算原则: (1) 弹性板计算时板长边和短边之比≤2,按双向板计算 (2) 弹性板计算时 2<板长边和短边之比<3,按双向板计算;注意两向均需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 (3) 板长边和短边之比不小于3,按单向板计算,长向布置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15%。 (4) 双向楼板配筋较大时可按塑性算法进行设计(不包括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屋面板); (5) 对于车库顶的消防车道位置应按相应板跨及覆土厚度选取相应的活荷载后进行配筋。 配筋方案: 楼板配筋尽量选用小直径小间距方案,除满足以下要求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局部不够时可附加钢筋。支座与跨中配筋由计算确定时,配筋按计算面积确定。 (6) 双向板楼板配筋采用分离式配筋,负筋的配筋长度构造配置时宜为1/4楼板短边净跨,大小板跨相邻处按计算确定负筋长度。 (7) 屋面板:构造配筋:板顶筋 8@150双向 板底筋 8@180双向,同时应满足计算要求。 局部跨度较大,配筋较大处可适当加厚或增加附加钢筋,但应经项目专业负责人和室主任同意。 (8) 卫生间:板跨不大于2.1米可双层双向 8@200,板跨大于2.1米采用分离式配筋,因超长或其它原因加强配筋处除外。 (9) 对纯地下室顶板(非嵌固端)板厚为160,配筋宜为双层双向10@200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局部不够时附加钢筋。 (10) 对纯地下室顶板(嵌固端)板厚为180,配筋宜为双层双向10@150~10@170,建筑物不超长时取10@170,建筑物超长时为10@150。 (11) 对车库顶板根据楼盖形式满足相应的配筋要求。板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考虑间距为100mm、130mm、150mm、180mm、200mm。 (12) 转换层楼板配筋双层双向10@150,局部不够时附加钢筋。 (13) 楼板采用HRB400级钢筋,其最小配筋为(最小直径为8):8@200,并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6) (14) 当采用空心楼板时各项参数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5条要求。 注:(1)、异形板应采用理正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复核配筋,阴阳角处配筋构造应按统一做法。对阴阳角处配筋有异议时,方案评审时提出,另行确定 (2)、悬挑板配筋应经计算确定并提供计算书,当相邻板厚不同时取两侧较大的弯矩值并取较小板厚计算配筋;负筋内伸长度应按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板外挑长度。 (3)、房间内的板跨不宜太小,建议能不布梁尽量不布(即使有降板或有隔墙),要充分发挥楼板作用和钢筋强度。有隔墙而未设梁时,可在总说明中统一采取加强措施,但在板配筋计算中要按等效荷载法考虑这部分荷载。 八、梁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 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截面高度取(1/10~1/18)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宜大于1/4梁的净跨;住宅楼框梁一般可取400~500mm(考虑净高要求);次梁可取300~500mm,网点层框架梁截面根据跨度、荷载、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综合确定。 2) 框架梁支座不满足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0.4LabE时,计算时将支座设为铰接点或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 3) 框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最少各配两根纵向钢筋,直径及面积应满足《抗规》中6.3.4条要求。 4) 主梁顶部贯通筋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不够时在支座处附加;连续框架(非框架)梁各跨底筋尽量采用相同直径和不同根数配置. 框架梁要满足拉通钢筋的截面面积等构造要求(《抗规》6.3.3-2、6.3.4-1)(例:2Ф25替换为3Ф20,其中2Ф20各跨拉通),底筋应尽量减少钢筋排数,以与计算钢筋排数相符。 钢筋排数大于两排时应注意因有效高度的减小需增加实配钢筋。 5) 次梁箍筋无加密区,但当支座处计算配箍较大,现有间距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局部加密的方式处理。 6) 当次梁长大于4 米时,梁上部纵筋可采用通长架立钢筋12与支座处较大直径筋搭接;边梁、跨度较小的梁及需增强抗扭刚度的梁,梁上部纵筋不设架立筋搭接,通长配置。(本条仅用于网点中多跨次梁) 7) 多跨梁的各跨不全部是框架梁时,图纸中应注明或示意以下要求: ① 一端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交时,梁编号为L, 靠近框架柱或剪力墙一端配筋按照框架梁采取构造措施,另一端均应按照非框架梁采取构造措施。 8) 模型输入时按以下原则: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按剪力墙上开洞口输入, 2.5<连梁跨高比<5时,按墙上开洞建模;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 按框梁输入。模型计算时应注意按此要求修改连梁和框梁定义。对于连梁应在构造上满足水平筋直锚长度。 9) 配筋时应区别连梁与框架梁,跨高比<5时,按连梁,其它情况一般按框架梁定义(节约箍筋和腰筋)。连梁跨高比<2.5时或连梁高>700时,腰筋直径及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10) 楼层暗梁需按框架梁计算最小配筋率,连梁按框架梁计算最小配筋率。 11) 框架梁梁宽大于等于350时,当采用四肢箍时,跨中采用两根主筋(角部筋)+架立钢筋(212)的配筋形式。 12) 主次梁交接处确有必要设置吊筋时,必须根据计算结果配置,不得随意增大。 13) 单体梁配筋根据计算结果,高层建议按楼层2-3层分层配筋以节约钢筋。当为多层时,应每层单独配筋。 14) 当框支梁不满足抗剪要求时,优先提高砼强度等级或水平加腋的方法处理,不宜采用全长加高截面的方法,并与建筑协商。 15) 框梁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宜只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200mm。 16) 梁箍筋需加密时应跨内分示,不应全长加密。 17) 悬挑梁配筋适当加强;大跨悬挑时应按挠度裂缝复核配筋;悬挑梁计算除满足受力计算外,尚应满足裂缝不超过0.25要求控制,并应提供计算书。 其他特殊部位的梁配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强。 七、 剪力墙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a)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b) 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应小于160且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且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注:无端柱或翼墙指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或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 c) 当墙厚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高规附录D计算墙体稳定性,由验算结果确定剪力墙厚度。 一般墙厚 地下室内墙 >=200(由墙体稳定性计算结果控制) 地下室外墙 >=300(由计算结果、裂缝控制) 小高层、8层住宅: 底部加强区 >=180(落地剪力墙) 250( 错层处剪力墙) 其余各层 180(小于19层),200(19层及以上高层) 底部加强区处有短肢墙时,取200 4,5层住宅: 外墙处剪力墙及短肢墙 180 ,内墙剪力墙 160 错层处剪力墙250 2) 底部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按以下要求确定: a、 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根据新抗规2010版第6.1.10条)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10二者较大值。 其它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米时,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较大值;房屋高度小于等于24米按多层考虑,可取底部一层。 (注: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应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b、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部位及要求:(根据新抗规2010版第6.4.5条)设置部位: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配筋要求见抗规2010版表6.4.5-3。 抗震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表6.4.5-1 抗震等级或烈度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三级 轴压比 0.1 0.2 0.3 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及配筋要求 表6.4.5-3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8度) 二、三级 λ≤0.2 λ>0.2 λ≤0.3 λ>0.3 λ≤0.4 λ>0.4 Lc(暗柱) 0.20hw 0.25hw 0.15hw 0.20hw 0.15hw 0.20hw Lc(翼墙或端柱) 0.15hw 0.20hw 0.10hw 0.15hw 0.10hw 0.15hw λν 0.12 0.20 0.12 0.20 0.12 0.20 纵向钢筋(取大值) 0.012Ac,8¢16 0.012Ac,8¢16 0.010Ac,6¢16(三级6¢14) 箍箍或拉筋沿竖向间距 100mm 100mm 150 (注:体积配箍率ρν=λνfc/fy; fc为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小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c、 构造边缘构件设计部位及要求:(根据新抗规2010版第6.4.5条)设置部位: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要求见抗规2010版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表6.4.5-1 抗震等级 底部加强部位 其它部位 纵向钢筋最小量(取大值) 箍筋 纵向钢筋最小量(取大值) 最小直径(mm) 拉筋 最小直径(mm) 沿竖向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沿竖向最大间距 一 0.010Ac,6¢16 8 100 0.008Ac,6¢14 8 150 二 0.008Ac,6¢14 8 150 0.006Ac,6¢12 8 200 三 0.006Ac,6¢12 6 150 0.005Ac,4¢12 6 200 四 0.005Ac,4¢12 6 200 0.004Ac,4¢12 6 250 3)剪力墙墙身构造配筋: 抗震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一、二、三级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四级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 高度小于24米且剪压比很小(剪力/轴压<0.02)的四级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可按0.15%考虑。 高规7.2.19: 房屋顶层剪力墙-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宅 结构设计 统一 技术措施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