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韶》为代表的西周乐舞政教功能辨析_郭瀚繁.pdf
《以《韶》为代表的西周乐舞政教功能辨析_郭瀚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韶》为代表的西周乐舞政教功能辨析_郭瀚繁.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舞蹈学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以韶为代表的西周乐舞政教功能辨析郭瀚繁 摘 要 以西周为代表的先秦艺术受其社会意识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由于“礼”的规范,乐舞在艺术性之外承担着远大于本体的功利目的和象征意义。以 韶 为代表的“六乐”是西周“制礼作乐”下极具代表性的产物,其不仅本身呈现出“尽善尽美”的最高审美典范,且作为“六乐”之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高于艺术本身的社会功能。本文以西周“六乐”中代表性乐舞 韶 为研究对象,对先秦儒家所尊崇的西周乐舞政教功能进行辨析,探究西周乐舞“审乐以知政”“与政通矣”的政治寓意,以及“德治”下“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西周乐舞的政教性,是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灵的双重作用,
2、乐舞在纪功德、成教化、助人伦、美德操、易风俗的政教性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词 西周乐舞韶 政治寓意 教化功能 政教性西周由于“礼”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思想等受到制约,乐舞也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并未脱离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承担着远大于艺术本体的功利目的和象征意义 政治寓意的表达、教化功能的展现、伦理等级对形式的规定等,种种因素使乐舞具备庄严、肃穆的等级规范,构成西周乐舞审美意识的生成机制。以 韶 为代表的“六乐”是西周“制礼作乐”体制下极具代表性的产物,其不仅本身呈现出“尽善尽美”的最高审美典范,且与其他五个乐舞一起,呈现出高于艺术本身的社会功能,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政教功能。因此,本文对于
3、韶 探讨,不仅局限于其艺术本身,而是契合中国早期艺术与社会文化浑融、驳杂的历史现状,对其功能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未局限于音乐这一领域,而是紧扣“乐”的综合性特质,从乐舞的呈现方式上论述 韶 的文化形态及其社会功能。一、西周礼仪乐舞之目的:“审乐以知政”“与政通矣”“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西周乐舞的文化形态与社会功能也必然带有统治阶级烙印。政教性作为西周宫廷文化的鲜明反映,其内涵影响着乐舞的审美意识与审美风格。在那个凡谈“艺”必涉及“内容”“寓意”“功能”的时代,政教性在乐舞中表现为:目的 政治特性,以及功能 教化特性。西周是先秦儒家关于政治的最高理
4、想典型,现在看来,儒家对回到西周“制礼作乐”的愿望虽为易碎的乌托邦梦,但却由此显示出那个“礼未崩,乐未坏”时代所成就的礼乐政治有何其强大的作用与影响。西周政治是在“礼”的作用下,以“乐”调和的礼乐政治,乐舞的政治性是宫廷艺术存在的主要目的,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特性对乐舞的作用,即“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 功 大 者,其 乐 备,其 治 辩 者,其 礼具”。所谓“功成作乐”,即统治阶级根据“功”的大小、多少来创制乐舞,据孔颖达疏,“功成”即以天子为核心的统治阶级之功绩达成;所谓“作”,即“动用”之意,“乐者阳也,动作倡始,故言作也”。因此,“功成作乐”意为“王者先王之功,由民所乐,
5、故功成命而作乐,以应民所乐之心。”可见,“作乐”的前提是“功成”,“功成”为“作乐”的重要动因。西周以统治阶级的功绩成果、政治举措、典礼仪式来DOI:10.16230/ki.yyxb.2022.04.02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干预“乐”的创制,这些附着在艺术之上的寓意与其相互纠葛,致使其乐舞艺术无法取得独立形式,而成为统治阶级宣扬政治特性的工具。由于“功成”的创制目的,乐舞艺术在内容、风格、意识上表现出政治性,此为艺术的政治化。二是乐舞反作用于政治,西周乐舞的目的为实现政治的象征性、隐喻性表达。“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所谓“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根据郑玄注“
6、听乐而知政之得失,则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礼也。”“乐”因为“功”的干预和影响,从思想内容和风格形式上反映出政治特性,那么相反,通过“审乐”,可观该社会的“政”是安定清明还是秽乱倾颓,由“审乐”来“观政”,以此判定“治道”是否“备”矣,国家是否达到“政善乐和”。西周乐舞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艺术性与审美性囊括进政治寓意中,乐舞整体首先要符合形式上的“礼制”与内容上的政治寓意,其次才可探及艺术的内在本体。所以说,乐舞在所谓政治寓意的“干预”下,所呈现出的特质恰恰反过来又为政治来进行隐喻表达,此为政治艺术化。西周乐舞正是在这样一种紧密联系里不断发展,很难将艺术与政治完全割裂开来。政治作为手段作用着
7、“乐”的生成,而“乐”的形成反过来又成为政治寓意的象征体。乐记 中有一段话可以佐证这种交织复杂的关系,“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治世”下“安以乐”,继而“其政和”,即在太平盛世之下的音乐,必然显现出安静、祥和、愉快、欢乐,与之对应的政治亦必然是宽和的。“乱世”下的音乐表现为“怨以怒”,继而“其政乖”,祸乱时期的音乐必然是怨恨与愤怒的,对应乖僻的政治情形。最后,国之将亡,音乐则变得悲哀与惆怅,而国不在,政亦不存,剩下的,只有百姓黎民的流离困苦。该表述较全面地阐释了“乐”与政治的交织关系:首先,“治世”“乱世”“亡国”为
8、政治环境与政治前提,在这一前提下,“乐”表现出对应政治环境“干预”下的风格特性,即“安以乐”“怨以怒”“哀以思”,这是政治性对“乐”的作用。正因为“安以乐”“怨以怒”“哀以思”的风格特性,由此对应产生对政治的隐喻,即“其政和”“其政乖”“其民困”。在此,环境:“治世”“乱世”“亡国”,乐舞表现:“安以乐”“怨以怒”“哀以思”,所致结果:“其政和”“其政乖”“其民困”一一对应。西周已深刻意识到“乐”与政治的紧密对应关系,并以此得出结论:“与政通矣”。这便是西周乐舞艺术创作、存在、表现之目的:在“礼”的作用下“与政通”。二、以 韶 为代表的西周乐舞政治寓意西周的政治环境赋予了乐舞超越本体的意义,造
9、就其在政治功用中的特殊作用,乐舞的本体让位于内容,乐音或肢体并未成为主体,而是透过内容表达“象功”之寓意。班固 白虎通义礼乐 云:“歌者在堂上,舞者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杜佑 通典乐序 云:“舞也者动其容,象其事。表兴王之盛烈。”可见,古人对宫廷乐舞象功寓意的认同。以 韶 为代表的西周宫廷乐舞政治特性,大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韶 功能寓意的丰富与转化西周将前代五个代表性乐舞:云门 大章大韶 大夏 大濩 进行归类整理,加之自己创作的 大武,组成“六乐”,借此宣扬统治者的政绩功德、实施乐教功能。从“六乐”整理编创的过程可知,其一,它是西周经过系统化、体系化整理,并实施到统治的各个方面,
10、由此成为西周礼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由对前代乐舞的吸收整理看到,乐舞的政治寓意与“象功”目的贯穿了前代,只是到西周才有明确定性。以 韶 产生为例,韶 的创制者为舜,相传舜是一位仁德孝廉的首领,以二十三弦瑟对前代的 九招 六列 六英 进行增修,“以明帝德”,同时还创制乐舞 大韶,据 帝王世纪 中 大韶 的描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为服,以六律五声协治乃作 大韶 之乐,箫韶 九 成,凤 凰 来 仪,击 石 拊 石,百 兽 率舞。”尚书舜典 对 韶 的乐舞场景亦总结为:“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由以上记载可知,韶 表现出音乐、舞蹈相和的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呈现形式。据孔颖达正义,在八
11、音中,唯以石磬之音最清,故 韶 以磬鸣之,至于击磬的力度有大小,击为重击,拊为轻击,韶 即通过击打石磬的强弱轻重来制造美妙的乐音,是为“击石拊石”。而“百兽率舞”据孔颖达言,意即“以作动物”“鸟兽跄跄”,人、神对乐音(艺术)的感知较为容易,但鸟兽却相对困难,而韶 的艺术性能达到鸟兽皆能感知,并“相率而舞”,可见是何等人、神、鸟兽合一之场景。“百兽率舞”虽有比喻、夸张之意,但也以此表明 韶 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另从政治寓意角度看,也侧面说明了帝舜的仁德涉及到鸟兽(“言帝德及鸟兽也”)。大韶 为西周“六乐”中“文舞”的代表作,众学者大家推崇备至,孔子观完后“三月不知肉味”,季札观了后认为“观止矣”。
12、可见,大韶 深刻的内容与完备的形式。早在 云门 伊始,人们便有为首领“表功德”的意识,云门 大咸 大韶 大夏大濩 大武 六个乐舞的创制目的即为表示统治者“功成作乐”。周礼春官大司乐 认为“六乐”的创制寓意为:云门: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咸池:言其德无所不施。大韶:言其德能韶尧之道也。大夏: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大濩: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子得其所也。大武:武王伐纣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由“大司乐”论述可知,六个乐舞以歌颂对应时期统治者的仁德功绩或杀伐武功为主要内容。“功成作乐”之“功”代表“功绩”,包括仁德清明与伐戮果决,根据“功”之具体内容来“作”不同风格形
13、态的“乐”,可以说,“功成作乐”代表了先秦乐舞的创作形态。如果说西周以前,统治阶级乐舞是“功成作乐”的话,那么到了西周,在“功成作乐”的基础上加入了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制礼作乐”。乐舞在“象功”的政治寓意中有了“礼”的规范与限制。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对“六大舞”有明确规定:乃奏黄钟,歌大吕,舞 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太簇,歌应钟,舞 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 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 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 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 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云门 咸池 大韶 大夏 大濩 大武 六乐舞,配合黄钟、太簇、姑洗
14、、蕤宾、夷则、无射六律的演奏,以及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六吕的乐歌,以舞颂祖,以舞祭成王业。由此可见,以 大韶 为代表的“六乐”经过西周的吸收、容纳、改造之后,寓意目的和服务对象已发生改变。寓意目的方面,在西周以前,韶 主要歌颂氏族首领和统治阶级之德行,而到了西周,韶 作为“六乐”组成部分,成为“制礼作乐”的产物。它依旧具备原先寓意目的,然除此之外,还因其祭祀功能而具有祈祷周之福祸的宗教寓意。就服务对象上,西周以前,韶 的服务对象为对应时期的帝舜,而到了西周被编进“六乐”之后,虽然在主体内容上依旧有对帝王的歌颂与纪念,但服务的对象主体也变为西周王室。乐记 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
15、礼。”从“功成作乐”到“制礼作乐”其实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由帝舜的 韶 发展为“六乐”的 韶,其已由纯粹的纪功舞蹈变为整套雅舞,具备体系化、系统化,成为日后历代“功成作乐”的规定内容。因此,韶 的服务对象、目的寓意发生转变,但归根结底,政治寓意的表达与政治特性的展现却是一如既往的。易而言之,自先秦以来,乐舞内在寓意的表现均以政治纪功相关,而西周对韶 的收集整理,使该特性愈加明确,以此达到其最终目的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二)不同侧面的政治特性西周不仅对以 韶 为代表的“六乐”进行加工、
16、吸收、整理,且看到因统治方式不同而影响到乐舞本身的风格表现。因此,西周根据统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治者治理天下的方式,将“六大舞”分为“文舞”“武舞”。乐府诗集 曰:“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黄帝之 云门,尧之 大咸,舜之 大韶,禹之 大夏,文舞也。殷之 大濩,周之 大武,武舞也。”凡统治者以文德治天下的,乐舞归为“文舞”,凡统治者以武力征伐天下的,则乐舞归为“武舞”。“六大舞”内容表达决定相应风格形式,“文舞”者手持羽龠,体态谦恭揖让,文质彬彬,而相反,“武舞”者手持干戚,刚劲勇猛,气震山河。大韶 与 大武 被誉为“文舞”“武舞”代表,季札对两者的评价“见舞 大武 者,
17、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 韶箾 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另有孔子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无论是“观止矣”还是“尽善尽美”,均表现出 韶 艺术性与政治性的完美融合。以 大韶 大武 为代表的“文舞”“武舞”,在祭祀、教化中各自有明确分工,两者从内容、形式、内在寓意上皆呈现出不同风格,并对后世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直至宋代宫廷雅舞中,依然保留文、武舞的风格类型划分。我们可从 宋史 对其描绘中看到两者风格的差别。宋史 所载,文、武舞表演时,“文舞”者身着冠服,左手执籥,右
18、手执翟,以八佾舞蹈,步伐进退安徐,双手随步伐的相进合于身前两两相对作揖。“武舞”者身披巾武服,左手执干,右手执戚,舞前应先击鼓,之后舞蹈,动作疾迅刚毅,发扬韬厉,并随步伐的演进以戈盾击刺,一次击刺为一伐,四伐为一回合。虽然后世雅舞除了依然遵循“武舞”舞干戚,“文舞”舞籥翟的形式外,乐舞内容、表现手法、规模阵仗等已不具备周时面貌,但仍可感知文、武舞在舞者服装、手持道具、以及队形变换、形式呈现等方面,因所要表达之政治寓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最终呈现两类相异的风格特色。左传成公十三年 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与“戎”的政治活动共同构筑了西周的政治体系,而这恰好决定了为其服务的雅乐舞形成两种形
19、式 “祀”为“文舞”,“戎”为“武舞”。文、武舞作为构建西周礼乐政治的重要部分,以谦恭揖让与发扬蹈厉之风格特点表现了统治者在仁德平和与好战杀伐上的不同政治态度。因此,“六大舞”以文、武舞作为功能区分,但其乐舞本身的风格特点反过来又能印证社会政治特性的不同侧面。三、乐舞教化本质:“德治”思想下的“移风易俗”西周遵循“政学合一”“政教合一”,政与教不可分割且各自发挥职能与作用。西周乐舞的内容架构与形式展现皆表现出政治寓意,其实质是政治艺术化与艺术政治化,而“教”的存在与实施是为西周乐舞的功能化。西周重视“教化”,尤其重视“化”,毛诗序 言:“美教化,移风俗。”礼记经解 言:“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
20、也于未形。”西周不言“教育”,而言“教化”,表明于统治阶级而言,“教”的实施并不以“育人”为目的,而是通过“教”的方式,达到“化”人心,从而实现“德治”下的“移风易俗”,最终构筑“礼”的伦理体系,达到“天下大治”之目的。由此可知,“化”的内涵特质比“育”要深刻、复杂得多,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以“教”为手段,以“化”为目的,从而实现乐舞文化的功能寓意,此为统治者施行教化的最终旨归。既然如此,那最能表现“以化为教”的方式必然为乐教,诗、乐、舞的怡情养性有“化”的能力,无论是“德治”的感化,还是“无为而不为”的自然、天道之“化”,均可以“乐”来施行,因此,乐教是为“化”的具体手段,“化”则表现
21、出乐教的功能特性。乐教通过“六艺”实现教化。周礼地官保氏 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可见,“六艺”既作为教化国子的必要科目,也作为乐教的具体实施手段。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西周“艺”的概念旨征比现今“艺术”的概念更为宽泛,内容涉及礼教、乐教、射箭技能、赶车技法、造字方法、数学计算方法等众多科目,其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中“乐教”的概念更贴近于现今的“艺术教育”。因此,西周的教化体系并不仅限于乐教,因此谈到教化,并不能以“艺术”一门学科一言以蔽之,其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其二,“礼、乐、射、驭、书、数”作为“六艺
22、”之科目课程,统治者将乐教置于礼教之后,足见对乐教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从 乐记 中观乐教的文化意义,从周礼 及 礼记 的其他篇章中观乐教的实施方式。乐记 言:德胜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诚如 乐记 所言,先王 统治阶级尤为“著其教焉”,圣人“以乐声化民”,因为乐教有“调善民心”“感动人深”“使恶风移改,弊俗变易”的功用,因此先王“以其乐功如此,故先王立乐官,以乐教化焉”。这无疑肯定了艺术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另外,乐记 尤其重视通过施行乐教来实现“德治”
23、,两者结合,可“德胜而教尊”,于社会来说,可行道有德,政教昌隆,于民来说,可调节抑制情欲的泛滥,引导人们向着理性方向发展。因此,“乐以成其教”,即通过乐教的推行,可将宽广仁义之道理于乐中表现出来,使得人们从中观之、习之。乐记对于乐教的论述,是建立在“礼教”基础上,离不开礼乐关系。(一)乐教功能性动因分析为何统治者如此重视乐教?为何统治阶级认定“乐”这一艺术形式会具有如此大的作用,通过它的教化能够对政治体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所助益?从乐教的内在性质看,缘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乐教具有教化万民的功用,有着内容与形式的双重表达。“乐教在上古的重要地位,在于它不仅本身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又转
24、化为其他教育内容的形式。”从形式上看,“乐”作为一种听觉化和视觉化结合的艺术形式,可更为明确、直观地传达政治、礼制之寓意,尤其是乐舞这一视觉性的表现形式可使寓意内涵视觉化、具象化、形态化。从内容上看,由前文可知,“乐”承载的内容为统治阶级“功成作乐”“制礼作乐”。无论从内容寓意还是外在形式,乐教均符合阶级统治目的,内外因子共同作用,承担教化万民之功能。其二,苏珊朗格言:“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一个忽视艺术教育的社会就等于是使自己的情感陷入无形式的混乱状态,而一个生产低劣艺术的社会就等于使自己的情感解体,这恰好是统治者和政客们所要利用的一个主要的非理性因素。”正如上文所言,乐教作为“化”的具体手
25、段,艺术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符合“化”的特质。以西周为代表的先秦时期,雅颂之声充当着祭祀礼仪、忆颂先祖、功定颂乐之功用,多数时候,因过于强调内容的政治化与形式的规范化,以至于在艺术风格上逐渐典雅、庄严、肃穆,但艺术特有的感染力却是制度典章无法掩盖的。祭祀先祖、功定垂成之所以要施行雅颂乐舞,国子教化之所以要以乐教为主要方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乐这一形式可达到“礼”与“政”所不能达到之境界 召唤人内心深处的血缘情感。宗庙之中,君臣、乡里、长幼、父子、兄弟共同听之观之,使得其沉湎于乐的感染力,进而起到“莫不合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的效果,最终实现“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规整森严的庙堂本给人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表 西周 乐舞 政教 功能 辨析 郭瀚繁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