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oc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oc(14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14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VI引言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一)研究的背景1(二)研究的意义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4(一)国内研究现状4(二)国外研究现状6三、本文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7(一)内容结构7(二)研究方法8四、本文的创新点8第一章失业保险理论概述10一、失业的概念和类型10(一)失业的概念10(二)失业的类型10二、失业保险的概念、功能和类型11(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11(二)失业保险的功能和类型13三、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5(一)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15(二)失业保险的享受资格16(三)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17(四)失业保险的享受期限17(五)失业保
2、险的基金筹集18(六)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18四、失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19(一)经济学理论基础19(二)社会学理论基础22五、失业保险在全球的发展24(一)失业保险项目发展相对滞后24(二)失业保险制度模式多样化26第二章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概述28一、中国失业现状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28(一)中国失业的现状28VII(二)中国失业的原因34(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37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40(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初创40(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41(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42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43(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43(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4
3、4四、中外失业保险比较和借鉴45(一)中外失业保险内容比较45(二)国外失业保险改革与发展趋势47(三)国外失业保险经验和启示51第三章中国失业保险供求分析57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供求分析57(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需求分析57(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供给分析58二、中国失业保险基金供求分析60(一)基金供求分析的基本模型60(二)平均工资分析62(三)失业保险金替代率分析64(四)失业保险缴费率分析66(五)人员变动分析69三、中国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分析77(一)失业保险基金收入77(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及承受能力78(三)假定条件的进一步讨论78第四章中国失业保险发展动态与静态分析80一
4、、中国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80(一)建立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80(二)失业保险描述指标体系的构建81(三)失业保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2(四)失业保险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86二、中国失业保险发展动态分析87(一)单因素分析87(二)多因素综合分析93三、中国失业保险发展地区差异分析98VIII(一)单因素分析98(二)多因素综合分析100第五章中国失业保险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106一、中国失业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分析106(一)失业保险水平发展适度性评价指标106(二)实证分析107二、中国失业保险经济效应分析108(一)失业保险与国内生产总值108(二)失业保险与失业率109三
5、、中国失业保险对再就业影响的分析110(一)失业保险对就业的影响110(二)失业保险水平对失业者求职行为的影响111(三)失业保险对再就业的积极作用112(四)中国失业保险对再就业影响113第六章中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效应评价116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适应性116(一)制度模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116(二)制度功能与转型期形势相适应116(三)制度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17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有效性118(一)完善了社会保险制度体系118(二)维护了转型期的社会稳定119(三)促进就业的功能不足119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121(一)筹资方式对用人单位雇佣成反激励121(二)覆盖面过
6、窄且难以扩大121(三)地区和行业差异显著123(四)劳动者地位不平等124四、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125(一)”新失业群体”的挑战125(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126(三)统筹层次低的挑战127(四)下岗向失业保险并轨的挑战128(五)从业人员素质和规范层次低的挑战129第七章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131一、调整制度目标131(一)国外失业保险的发展趋势131IX(二)中国失业保险的制度目标131二、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132(一)完善职业培训132(二)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134三、逐步拓宽失业保险覆盖范围136(一)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到所有劳动者136(二)建立多元
7、化分类失业保险体系136四、创新失业保险筹资机制138(一)提高失业保险的社会统筹层次138(二)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力度138(三)探索失业保险的费率制度创新138(四)适时开征失业保险税139五、创新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制度139(一)建立隐性就业者的鉴别机制140(二)建立贷款基金140(三)建立有差别的支付制度140六、加强失业保险有效运行配套机制建设140(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140(二)培育市场化的劳动就业制度141(三)加强失业保险机构建设141(四)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和运营142(五)加强失业保险法制化建设142(六)加快健全失业保险信息系统143结语145参考文献146后记
8、151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521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失业问题是21世纪世界性重大难题之一,失业状况不但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稳固、社会秩序的安定。因此,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政治问题,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国甚至是整个世界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转型国家,都备受失业煎熬。1.全球范围内失业问题的普遍性失业现象不是工业社会以来才有的社会现象,更不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伴生物,它不可是一种历史性问题,而且在当今还是一种具
9、有普遍性的全球性问题。 1月22日,国际劳工组织发表全球就业报告指出, 全球失业人数达1.86亿,创历史新高。报告说, 全球总失业率为6.2%,失业人数比 多50万人。报告还指出,当前的就业情况给联合国制定的到 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计划提出了挑战,因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今后 中创造10亿个就业岗位。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同时也是市场机制运作最为健全和完善的国家,其劳动力配置也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失业同样普遍存在,有时还相当尖锐。20世纪以来,失业一直严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迅猛,导致了劳动力的同步猛增,远远超过了劳动力需求。大量的失业者充斥着发展中
10、国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就业形势更为恶化,一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就业危机,公开失业率在12%以上,甚至达到15%,远远超过历史水平。2.中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中国当前失业形势非常严峻。199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仅为38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而 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加了11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太小,实际情况将更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创造了近1.8亿个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
11、企业内部隐性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是九十年代以来,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温家宝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45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422就任时在谈到她最忧心、牵挂和关注的数据时,首先说到:”中国的劳动力有7亿4千万,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亿3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寥寥数语,五方面数据,总理把当今中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扩大就业的紧迫性清晰地揭示出来了。中国失业问题的严
12、峻性以及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镇登记失业、下岗失业和其它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仅就反映冰山一角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从1985年的1.8%上升到 的4.2%。 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9万人,企业下岗职工209.7万人,两者合计达到1048.7万人。另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中心和出中心未就业者仍有200多万,今后3年企业实施关闭破产还有360万职工,辅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安置。第二,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每年达到1000万人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 至 ,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000万人以上,其中 年为最高,达到1272万人。六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
13、共计达到680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35万人。如果按照70%的劳动参与率计算,每年有795万人需要就业,其中城镇267万人。 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约在170O万人左右。因此,当前也是劳动力供给压力最大的时期。第三,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农村就业规模每年减少1OO万左右,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城镇。其次, 劳动力供给将增加1000多万,约有6O%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另外,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有所改进,转移就业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 全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务工人员为
14、9900万人,比上年增加500万人,增长5.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第四,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结构性难题。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O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但高校毕业生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面临”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困难也集中在大专毕业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对乐观,到 9月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达到了70%以上,很多地方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情况。第五,日益凸显的就业质量问题。就业不应该仅仅是获得一个提供收入的岗位,还温家
15、宝政府工作报告N经济日报, -3-17(1)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42,14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G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12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 27周济周济部长在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教育部公报第6号,教育部网站3应该是稳定的、体面的、有质量的就业。就业质量问题不但直接损害了劳工的权益,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而且欧美一些国家已经以社会责任认证的方式,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国内企业以压缩工人的工资福利换取的低成本优势很
16、可能会成为国外竞争对手反倾销的理由。就业质量问题在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为工作安全性差、工作稳定性低、工资水平低,工作强度大、劳动关系缺乏规范、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等。3.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困境中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1999年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实现了由制度象征到有效制度的转变。但现实中失业保险制度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陷入了发展困境,一是失业保险扩面难、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弱甚至入不敷出、失业保险对就业促进作用不明显等,这导致现行失业保险政策对失业人员生活的保障极其有限;二是制度自身也缺失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因此,需要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17、完善,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二)研究的意义失业应对措施能够分为主动的应对措施和被动的应对措施,对于像中国这样既存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又存在城市大量失业人口的经济,特别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而产生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加上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失业,使中国的失业问题异常严重。尽管主动的失业治理措施,像中国的再就业工程,对于减少失业、促进再就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是其效果毕竟是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因此有相当多的失业人员处于无收入的状态,那么被动的失业应对措施,失业保险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经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失业 保险制度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