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特征意蕴与路径选择_詹国辉.pdf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特征意蕴与路径选择_詹国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特征意蕴与路径选择_詹国辉.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特征意蕴与路径选择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同时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而存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植根于本土化场域所内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显现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维特征意蕴。应基于党建、政治、经济、法治、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安全等多维现代化视角,构建可行路径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关键词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DOI编号10.14180/ki.1004-0544.2023.04.002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2、004-0544(2023)04-0017-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社会治理中的 数字官僚主义 及其治理机制研究”(22CGL036)。作者简介:詹国辉(1989),男,南京财经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啸宇(1993),女,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詹国辉,王啸宇一、研究缘起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现代化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近现代的工业社会之阶段,二是由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向现代的信息社会之阶段。前个阶段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的历程;后个阶段则是肇始于20
3、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处于“方兴未艾”之境,呈现出不断加速演进之势。21世纪的信息时代,现代化显著表征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逐渐进驻到人类生活之中。换言之,正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嵌入,引发了人类社会的一次次变革,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总之,现代化既是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后工业社会困境而形塑出的驱动机制,亦是后发国家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稀缺性机遇。事实上,现代化正是一个常常被应用于刻画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的历史图景与演化逻辑1(p5)。纵观当下现代化进程会发现,以数字技术革命为先导,以智能化为内核的社会性变革,此中涉及多维度内容,成为新时代文
4、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由此可见,现代化概念的本质兼具了社会性和历史性。因而,在异质化的历史阶段以及社会环境中,现代化本身所呈现出的特征和内涵自然显现阶段性。历史地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多重阶2023.04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017段。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无数志士不断地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尽最大可能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出路。但是,这些探索和尝试最终都陷于失败的境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出路最终寄托于中国共产党,寄托于新生的人民政权。换言之,正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构,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制度基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国家在社会主
5、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为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p3)。基于此,本研究得以立论,主要尝试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显现出何种特征意蕴?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又应该选择何种策略?或者说,如上系列的追问,恰恰构成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之所在。二、中国式现代化: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将何去何从?人类文明将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如上设问已经被摆在全人类面前,甚至可以说是当今的世界之问和当下的时代之问。以唯物史观审视过去以西方文明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世界文明秩序,不难发现其正逐渐迈进现代化困境之中,这足以表明西方现代化正面临
6、着现代性反掣难题,步入新的发展陷阱。而植根于中国场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正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深思与新探索,可以直面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为世界场域中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提供更为多元的中国化智慧方案。客观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具体的、历史的中国化实践为基础,破除人类文明发展藩篱,创生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发展与治理实践的创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成果。世界历史发展逻辑已然证明,现代意义中的人类发展并非独以西方现代化为模板。中国式现代化正在解构传统意蕴下的“现代化=西方化”的自我迷思,描绘出有别于西方现代化之新图景,呈
7、现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承继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而在本质上全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世界层面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了优秀的文化基因。正所谓,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社会观、发展观等蕴含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对外交往方式,丰富了世界场域空间中人类文明发展的内涵。以历史视角观之,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都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的精彩之笔。言而总之,
8、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既显现出中国特色,又极具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立于新时代,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不但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功,更需言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何以能继续成功。如上思考,就必然要深刻认识、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的,“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3(p380)。由此可见,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才能更具有持久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需要植根于中国国情和文化底蕴,
9、还需要映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应表征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还应当映射中国化场景的独特规律和显著优势。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整体视角看,自然的社会是个体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之总和,因而个体人的发展自然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契合,并呈现出相互统一。反过来看,社会整体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每一个个体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既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就需要从微观意蕴下体现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依照此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018仅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的基础之上,还应极大地丰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从而提升其内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10、。由此可见,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但要促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应当致力于社会的整体性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应当在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整体推进,促成个体能力的广泛提升,实现每一个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实上,在世界场域空间中,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不存在现代化发展的普适模式。那么,如何更好地诠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命题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植根于中国场域空间,构建出契合于中国情景的现代化发
11、展图景。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同时,也有效回应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夯实了基础。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体推进的现代化。从世界历史视角来看,西方场域下的现代化之路,正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推进。无论是国情、资源禀赋以及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发展阶段的固有差异,建立在中国场景下的现代化不可能重复西方情景下的“串联发展”模式,而应当建立植根于中国场域,整体性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先行性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4(p44)。在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时,需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扎实
1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行动中,一则是通过形塑全局性思维,构建“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格局,旨在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二则是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突破点,力求能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而实现全局性发展。其次,要处理好整体谋划与久久为功的关系。面对中国广阔的治理疆域,要促成十几亿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难度必定是艰巨的,而且其持续阶段必然又是长远的。因而,从这个意义来说,必然要做好整体性谋划。同时,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显现出的就是各项系统协同的整体工程。当然,在强调整体性特征的同时,亦需要凸显其内在的开放性特征。这意味着这一系统工程是动态的,因而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地推
13、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最后,要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与狠抓落实的关系。诚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系列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然意义下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工程的顶层设计,强调各项子系统工程之间的可行性与关联性,力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实践领域之间的互促与优化,实现各领域之间的深度互构。为此,要坚持苦干实干,力戒空谈,有效促成党中央的各项远景规划落实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实践提供助力。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唯物史观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史,其内在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植根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历史性认知。一是社会文明形态更替发展的复杂性。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14、家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对独特而复杂的世界新形势,这无疑映射出社会文明形态更替的复杂性。二是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是各个民族、国家、地区乃至联盟体的共同目标,但其发展道路必定会显现出多样性的差异。由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与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存有显著的异质性,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也会存有差异。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自主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之一,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伟大实践。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强化自我革命与改革开放,谋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客观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为当今世界场域空间中的国家现
15、代化理论范式做出了新的阐释和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探索。其以高度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植根于中国场景和中国化实践的客观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得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换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019为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指引方向和新的战略行动要旨。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意蕴事实上,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普遍追求,然就目前而言,仅有少数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和宏伟道路。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兼具了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实践的本土化特色理论与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16、“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5(p22)那么,在此就需要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特征意蕴,具体而言:(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能让一个达到14亿多人口规模的国家整体迈入现代化,其所应对的复杂风险的艰巨性前所未有。纵观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开启世界现代化的初始征程,那时的英国人口仅是千万级的;当时间更迭至20世纪后,美国成为现代化的领跑者,彼时人口是上亿级的。反观中国,其国家场域空间中内蕴的人口规模巨大,当然亦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国家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人口 1
17、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8万人。而对于世界场域而言,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地区)的人口规模尚未达到 10亿人。我国 2021年人均 GDP 为 80976 元,虽然突破人均 8 万元大关,但是仍然未达到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水平。这足以反映出,中国在较长一个时期仍然是全世界场域空间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6(p27)。一旦促成中国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整体性迈进现代化阶段,会彻底解构当下的现代化的世界版图,现代化世界的新图景将得以重构。那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将会成为亘古未有的大事件。因此,从这点来看,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必然要走上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
18、发展道路。事实上,“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对于国家建设与发展而言,既是压力与考验,亦反证出其内蕴的发展优势与红利。因此,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要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旋律,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性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一个个创新性进展,一项项突破性成果,其宗旨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7(p1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5(p22)。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仅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内涵,更进一步彰显了以人民为
19、中心的价值理念。事实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正是植根于人民至上的立场,摒弃资本至上的立场。基于历史观的审视会发现,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正是一部资本至上的对外掠夺、发展与扩张的历史。即使以“普世利益”外衣来遮蔽,但是其本质仍然是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的掠夺式行动,更非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现代化。那么对于中国场域而言,植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基准点,才可能从整体层面上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既然要促成全体人民的全面现代化,就必然需要以“全体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来替代“两极分化(Polarization)”的现代化。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
20、代化的现实能指,当然这已然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显著性标志之一。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情境下,资本与劳动本身就显现出二元对立的矛盾关系,这就决定了西方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榨取剩余价值。那么可见的图景是:不管在大工业生产时代,还是在当下的数字化生产时代,社会财富的流向更多时候会从劳动者流向资本家,形成社会财富值的两极分化流动径向。更有甚者,数字化生产力越是发展,两极化的贫富差距就越深重。从这个意义来看,满足最广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行动能指,更是社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020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性要求。当然,中国式
21、现代化视角下的共同富裕的行动主体为全体人民,关键点在于“共同”,而非“平均主义”,注重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三次分配的协同配置,将更多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整体性惠及全体人民。(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推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发展,不但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来支持,而且还应当培育出强大的内生精神力量。那么,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推动物质文明累积的基础之上最大可能地升华精神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映射于文明的现代化,客观维度上显现出“两个文明”的相互协调与发展。在强调“两个文明”相互协调发展的同时,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够同步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
22、活的向往应当呈现为全方位且多层次。观察现实会发现,人民群众不单单是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其他维度(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提出了应有的需求。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之,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应是相互协调的,进一步来说,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更应当呈现出互构与共生。新时代如何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亦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命题。这一现实命题从客观维度上要求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更全面地把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气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在地化实践8(p1-9)。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精神生活的富足,更为重要的是,促
23、成更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为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生互构行动恰恰形塑为因果、相得益彰的二元辩证关系。从这个意义来看,“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彰显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本体性内涵与要求。(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类社会的本源是自然,人类与自然本质上属于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者之间呈现互为影响、互构共生的关系。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社会最为基本的关系。纵观人类发展历程会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发展史。当人类积极而又友好地保护自然之时,自然就会给予慷慨的回报;反之,人类就可能会自食恶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本质 内涵 特征 意蕴 路径 选择 詹国辉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