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0"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span>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古为今用,哪些东西能为我们今天所用,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就是管制、兵制和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朝是争议的王朝,我们是认为有夏朝,港台同胞则不认为有夏朝,《中华文明传真》它第一个王朝讲商朝,因为商朝才有文字,夏朝是传说时期的王朝,因为现在也没有挖出东西来,即使挖出来了也不能证明就是夏朝的。用碳14测定4000年了,商朝以前。没准是黄帝尧舜禹,都说不准。夏朝到底有没有,不知道。只能根据史集的记载说有,但是你没法印证,用文物印证。历史学上,掌握历史,了解历史,就靠两种东西,一是文字,二是文物。哪个更可信?物证,文物更可信。字可能有胡写的,吹牛的。要是两个能印证是最好。夏朝的制度,我们能了解的就是王位世袭制。以前叫禅(shan)让制。部落联盟推举的原始民主。王位世袭制,就是父传子,有两种方式,今天的世界上很明显的能看到这两种方式,一种是父死子继,爹死了儿子继承,比如社会主义的朝鲜。还有一种王位世袭制叫兄终弟及,哥哥亡了弟弟继承,比如社会主义古巴。这种传,在中国一直传到清朝完,传到1912年2月12号,宣统帝下诏退位。这个时候王位世袭,后来叫帝位世袭,这种制度才算是完结。到了商朝,中央有相、卿、士来辅佐商王。在地方,内、外服、封国制度,就是有封过、侯国、伯国。西周原来就是伯国。神权色彩非常的明显。(内服就是首都周围,除此之外都叫外服)古汉语的中国和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不是一个地域,古汉语讲的中国特指中原王朝。比如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曹操劝降孙权投降“你以江东山岳湖海之地,已抗中国。”孙权那地就是不是中国。中国是什么意思?中国=郭=城。中国就是中间的那个城,那是哪?哪个城在中间?首都嘛。实际上最早的中国的概念就指哪?指首都。首都以外的不叫中国了。所以说,首都是内服,周围是外服,拱卫首都。周朝,周指的是西周,周分西周和东周。中国历史上西东周、西东汉、西东晋、北南宋,四个两段。一定是西北在前,东南在后。这是根据他们首都的位置,国度在西边就西什么,国度在北边就是北什么。这说明古代的政治中心从西北向东南迁移。基本上中国古代是政治中心东移,经济中心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宋朝。政治中心肯定跟着经济中心走,因为那地方发达。为什么不把都城搁乌鲁木齐为什么搁北京啊,为什么靠海啊。因为它基本上就是西北向东南迁移的过程。先说西周,西周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封制,封邦建国,另外还有宗法制度,我们大家知道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然后中国开始统一了。为什么在周朝不像秦始皇哪样?我皇上一人说了算多好,我一个国家多好,我弄那么多国家干嘛,我累不累。为什么那个时候不这样做?说穿了就是生产力水平低,所以造成了很多不方便。比方那会要是从西周的都城镐京(陕西西安)要来北京,有可能得走好几年,为什么呢?没有路啊。走这过不去了,沼泽。走着走着一原始森林,进不去了,现开路。走一半车散了,再修车。那个时候在西周,中国就是让欧洲人无法想象啊,欧洲跟中国一边大吧,咱们是960,欧洲好像是1016。咱一个国家,它45个国家。咱历史上就是一个国家,它历史上就是一堆国家。像莒南县这么大的就属于巨型国家了,城邦嘛。人口超过10万,就了不得了。斯巴达9000户吗,一户按5口人算,4万5千人,就已经不得了了。周朝多少?150万平方公里,1千万人。欧洲人当时想象都想象不到在遥远的东方有这么一个国家。150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欧洲人想象不出。1千万人又是什么概念?当然你别和中国比人了,人口世界第一的记录保持1万8千年了。从北京山顶洞人时代,全世界300万人,中国50万,占六分之一。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怎么统治?没法直接统治,没法直接统治怎么办?所以就开始封建?封建封建,什么是封建?就是封邦建国。所以现在不提封建社会这词了,因为这是用的欧洲的概念。欧洲的中世纪是封邦建国的,欧洲中世纪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相似。我们从西周开始封邦建国了。封邦建国有同姓和异姓诸侯,同姓诸侯就是姬姓诸侯,跟天子一个姓,天子姓姬,所以诸侯国也姓姬,据说武王最早分封是71国,姬姓诸侯有说40国,有说53国。反正是占了绝对的多数,剩下的就是功臣,以前圣人的后代,黄帝尧舜禹的后代,姜子牙封齐国去了,包括千代贵族,像商纣王的叔叔封宋国去做国君,作为统战对象嘛。宗法制,就是规定什么人可以继位?嫡长子。嫡长子也是傻子也没办法,也是他。没关系,大家抢就乱了套了。解决不了中国混蛋多的情况。中国皇帝最好的皇帝集中在清朝。清朝没有混蛋皇帝,可能就同治皇帝稍微混蛋点。但是他没有来得及太混蛋就死了。19岁就死了。光绪皇帝你说他懦弱,你看他聪明就不用说了,想救国的抱负。清朝没有混蛋皇帝,因为他那皇帝都是争来的,不好好表现怎么能轮到你呢。只有老皇帝死了,才知道轮到谁。所以这样才避免了出现把国家交给傻子或者不贤的人,但是在西周,肯定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的嫡长子被立为太子。诸侯的嫡长子被立为世子。太子和世子只能有一个。在这样的制度下,天子把土地和百姓分封给你,这东西是你的吗?不是你的,你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就是说你有这个的国家的使用权,但是你没有所有权。你的土地和人口是分封来的,所以你要对天子承担义务。哪些义务呢。朝见、打仗、进贡。最起码的朝见。拜老大去。不拜老大怎么办?一不朝削其爵,一次不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往下降。二不朝剥其地,二次不来,就削减你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第三次叫你来,你还不来,不过一般也没有这样的,你现在看不是作死嘛,六师移之,天子要率军队打你去。当时周朝规定,天子将兵14个师,一个师是2500人,现在的西安8个师2万人,洛阳为了监视商朝的移民,是6师15000人,天子是指挥3万5千军队。然后大国3师,大的国家7500人,中国2师,下国1师。小国只能养1师,也未必能养的起,那时候生产力太低,他那军队也不是脱产的,平时种地,打仗的时候轮棒子就上去了。基本上全是农民。宋朝以前,军队都是农民。打仗你的自备服装。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都得自备。国家分给你地了,国家就不管这个了。武器也得自备,没有武器的话就拿木头棒子去吧。木头棒子有个很美的词啊,叫殳(shu) “伯也持殳 为王前驱”说穿就是木头棒子。或者叫杵(chu),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就是血流的,木头棒子都能漂起来。你想想金属的它能漂起来吗。棒子上再钉点钉,有钱人钉点钉,狼牙棒就是这么来的。你不朝见的罪过就大了,你不听令就更不行。结果到了西周末年这种情况被打破了。准确的说是东周,周幽王失国之后,平王东迁落地,诸侯不朝。主要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恒王讨伐郑国,结果被郑国一个大将一箭射中肩膀,箭中王肩,搁过去是大逆不道,可是在那个时候没人管,天子六师移至,亲率大军讨伐一个诸侯国,结果被诸侯国给射伤了,所以那以后天子的地位就更一落万丈。后来齐桓公称霸,光齐国常备军就3万人,天子那时候估计都养不起3万5千人的军队了。这样以来,等于这个时期的政治上的一个特点,就是诸侯纷纷称王。王这个字是最古老的汉字,咱班有姓王的同学吧。三横一竖,甲骨文就这么写,那三横代表什么天地人,中间一竖相沟通。所以说天子才能称王。各国的国君称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你像宋国是公爵国,宋国的国君是公爵,齐国是侯爵,燕国也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楚国是男爵最低了。尤其是到了战国时期,这帮诸侯全都称王了。都跟天子平起平坐了。楚国是最早称王的,在西周时候就称王了。因为它本来不是中原华夏民族,是南蛮,蛮夷,天子风它男爵,觉得很对得起它了,可它很生气。这么看不起我,给我个最低的,我自己称王。周昭王南征楚国,楚国南遁,昭王没有打击到楚国主力,北归的时候渡过汉水,乘船被楚国人做了手脚,船在江中解体,周昭王去讨伐它,结果淹死在了汉水。楚国是很特殊的,所以你看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就楚国称王。到了战国大家都称王,就表示天子的威严荡然无存了,没人再拿天子当回事了。这个时候的地方管制,这些分封的诸侯国已经开始由分封向中央集权转化。原来跟中央一样,天子把土地分封下去,诸侯把土地继续往下分封,诸侯分封给大夫,大夫给卿,卿分给士,一级一级再往下分封。你们看最明显的体现等级森严的,你看皇上的大朝服,一出来脑袋上顶着一搓板,挂一排算盘珠子,冕旒冠,皇上的冕有多长,是有规定的,一尺六寸。算盘珠子挂多少,十二串,诸侯九串,大夫六串,卿三串,士光板。老百姓就不能带这个了。那个搓板也是不断的在缩短的。所以你看皇上他是一年四季穿那身衣服吗?累死他,好几十斤顶脑袋上,让你你好受啊。皇帝那种大朝服的话,到清朝就根本没有了,都是那种顶戴花翎。就是明朝皇帝穿那衣服,一年穿不了几回。自个根本穿不上得别人帮着穿。平时不穿,太累,明显体现等级制度。韩国一帮愤青,一天到晚的吹牛,韩国这么伟大那么伟大,你看他们拍的古装剧还是比较真实的,他拍的历史剧他的王一出来,尤其是继位的时候穿的衣服一出来,我就诚心数,他的王就是九串,那个冕旒冠,韩国国王就是九串,他不敢带十二串的,带十二串的六师移至,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了。所以他只能带九串。因为他必须中国皇帝册封,他只能称王,不能称帝。从春秋战国时候开始,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化。整个这个时期,他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度,从夏一直到春秋都叫世卿世禄制度,说穿了就是世袭。他不但王位是世袭的,官职也是世袭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直到什么时候才被打破呢,秦,具体说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奖励什么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斩首一枚,爵位升一级,所以这脑袋为什么叫首级,砍下来升一级,砍下来升一级。所以说这个官爵一共是20级,当然你全凭砍脑袋升只能升8级,民爵是8级,官爵上面还有12级,那你就不能光靠杀人了,你得想办法给国家立什么大功,光靠战场杀人是不行了,但是你在战场上砍下8颗脑袋,就能升到民爵的最高级了,所以你想那秦军士兵,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啊。你想想你跟秦国兵打仗,你那脑袋是脑袋吗?你脖子上顶的是什么啊,是地是房子,是钱。你头上顶的那玩意,砍一个想俩,砍俩想三,奖励军功,所以到这个时候世卿世禄制度就没有了。你看啊,这个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在哪啊,就是中国古代凡是有爵位的,包括秦以后,有爵位的都是什么人?除了外戚,就是武将。文官没有爵位,你发现没有?为什么呢。爵位就是奖励军功的,文官要有爵位的话,一定是因为文官打仗了。中国古代文官打仗的很多嘛,比如像大家都知道的,曾国藩、李鸿章他们都应该属于文官。但他们平定了太平天国,平定了捻军。长毛捻匪全是靠他们平定的。他当然有爵位了。领兵才有爵位,否则的话文官是没有爵位的。按军功授爵是从秦朝开始,清朝唯一一次例外是编《康熙字典》的张廷玉,他是因为编书授伯爵,三等伯爵,十年之后就割了。所以他后来也没有爵位了。不立军功没有爵位。原来就是世卿世禄,那就是说,从春秋战国,从战国开始再往下,主要是到汉朝,主要就是按军功授爵了。下面我们来看秦朝的制度,从秦朝开始确立了皇帝制度,夏商周三代统治者称王,从秦朝开始确立了皇帝制度,秦始皇让群臣下议其号,说三代统治者都称王,我现在如果也称王,那我跟他们没有却别啊。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你们说我要叫什么好。三皇五帝各取一个字,不是三五,是皇帝。皇帝自称朕,秦始皇以前谁都可以称朕,屈原的楚辞里都是朕怎么着朕怎么着。从秦朝开始,只有他朕,你朕,你就全家都朕了。皇帝的名字是不能叫的,是要避讳的,你叫皇上名字会怎么着?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嘛。所以你看故宫,故宫的北门叫玄武门,玄武门之变吗,为什么改名叫神武门?康熙爷叫玄烨。明朝啊,清朝啊这两个朝代皇上还不错,尤其是明朝皇上,在这一点上挺好,就是皇上的名起的都是你不认识的字。你不常用嘛。皇帝的名字不能随便叫的,国家的所有的事都有皇帝决定。所以一部中国历史,王朝更迭,朝代更替,充满血腥暴力,为什么?秦始皇那个制度可以讲是最糟糕的制度。因为他这个所有的权利都由他一个人掌握,那真的是一人兴邦一人丧邦。中国古代460多个皇帝,混蛋的应该占绝大多数,为什么呢?清朝皇帝还好,因为他是职业皇帝。开国之君应该还算可以,第二代一般就出生在皇宫内院了,妇人之手,周围全是宦官,不了解民间疾苦。你想他能是好人吗?再往下,那一代不如一代。而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定,你想这事能好得了吗?秦始皇一开始还是比较勤政的,勤政到什么程度呢?他每天要看600斤奏章。因为那会奏章是写竹简上。很薄的竹片,不像我们以为的那种厚木板,每天看,他那卧室里搁一秤,每天我600斤必须看够了,不看够了不休息。到最后的话,就说这手翻这个奏章都软了,翻不动了,吊着翻,很勤政,但他后来他不这样了。后天他整天想着长生不老了,炼丹,整天想这个。到了他儿子秦二世,整天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国家就乱了。这种制度不好。另外呢,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太尉(管军事)相当于今天的军委主席、丞相(行政)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御史大夫(监察)他不但负责监察还相当于副丞相,还负责掌管百官的奏章。他这个职位比较复杂,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中纪委或者最高检检察长,还有国家信访办。他一个人全管。这三位被称为三公,这个三公是国家的最高一级的官员,这个最高一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品级啊,咱们说这个九品十八级,中国古代从正一品到从(zong)九品。靠什么来分官大官小呢?看工资。看谁工资高,谁官就大。那工资当时是什么东西呢?发粮食,发小米,那会他没有货币嘛。丞相和太尉是万石(dan),一年一万石。一石是150斤。一年给150万斤小米。御史大夫是五千石。我一年享受一万石的工资谁知道啊?怎么能看出我官大官小呢?清朝是看顶子,顶子上的珠和胸前的补子。他那时候是看什么呢?一个是身上的绶带,胸前捶的这个绶带,再一个是腰里挂的印。秦汉的时候印章都很小,就这么点(手比划)。那个时候印章干什么使呢?那会我们都知道那个字是写在竹木简上,比如我给你写封信,写竹木简上,写完我一捆,来给我送去,我怎么知道送信的人拆开看没有?我没法知道他拆开看没有,怎么办呢?我就在系扣的疙瘩那地方砸上一块胶泥,就是所谓的封泥,用这个印一盖。国外是拿蜡用戒指一盖。现在出土的不但有印,还有很多封泥出土。封泥更珍贵啊,都是已经石化了的。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所以后来的王朝不用再发银和绶带了,但是仍然把金紫银青当作一种荣誉。比如说宋朝,他就有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幅这样的勋位。指的就是原来的绶带。三公之下是诸卿,一般说是九卿,诸卿是什么呢?他是铜印黄授,再往下就是木印黑授。工资一般是两千石。这是中央,地方上是郡,再往下是县,再往下是乡,再往下是里。但是乡跟里不是国家正式官员,是属于地方自治性质,老百姓选出来的。国家的官到县一级就停止了。像这个郡一级的长官,称为郡守。在这个秦朝一开始是36郡,后来是44郡,汉朝就发展到50多个郡了。郡守的工资是2000石,跟诸卿的级别是平级的,县的长官呢,他有区分,这个县如果上万户了,长官叫县令,千石。不上万的长官叫县长,600石。这样一来的话,这样一来的话等于,秦朝就形成了一套,三公、诸卿、郡县制度。地方是郡县乡里,中央是三公诸卿,这么一套政治制度。秦朝之后的王朝是汉朝,汉承秦制,基本上跟秦朝差不多,三公诸卿郡县制,有所损益。有什么损益呢?主要是表现在地方官制上,第一个就是郡国并行,就是既有郡县,又有封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就是汉高祖刘邦把秦灭亡的原因给总结错了。大家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呢?一开始就是博士淳于越,他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他就跟秦始皇讲,攻击反对郡县制,你搞这个郡县制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就是说,你拥有四海,但你的子弟是什么呢?是匹夫就是老百姓。因为他没有封地吗。他没有封地他就没有军权,没有财权,他就什么都没有。“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万一有像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底下的人造反,“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你的子弟都是匹夫,没有人去救你,怎么办?所以说你要搞郡县,还应该去搞分封。这本来就是一场学术争论嘛。秦国用法家治国,结果淳于越是儒家代表。“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你干什么事不学古代,这事能干成的,我还没有听说过。这一下把李斯给惹火了,李斯是法家代表,法家就认为古代不可学,现代最好。当即反驳“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李斯就建议秦始皇焚书,后来坑儒。所以刘邦建汉朝之后,他认为秦朝为什么这么短就灭亡,淳于越说的对,不搞分封不行,必须搞分封,他搞分封的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他绝不分封外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最后他死的时候,要大臣们斩白马盟誓嘛。中国古代最水平的会盟、发誓就是杀白马吗。马都很难得,何况白马。所以他地方上既有郡县又有封国。诸侯王实际上跟割据政权就没有区别了。比方说诸侯王也可以养兵,可以自行委任官吏,可以自己铸钱。那时候的钱是铜钱,也没有防伪标志。只要我的境内有铜矿,我就可以开出来铸钱,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我比中央还有钱。这样一来就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异姓王被分封,他要早饭他要掂量掂量,天子姓刘,我姓张,我要造反这不篡权了吗。同姓没有这个顾忌。我还是皇上他叔叔啊,我还没有当,凭什么他当。我哥死了该轮我了,凭什么轮他呢,我还没死呢。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搞推恩令,才算把这些事解决。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开始推行刺史制度。刺史制度是怎么回事呢。刺史是皇帝派出来的。干嘛呢,监督地方官。相当于中央特派员,巡视组。他把天下划成13个州,每州设刺史1人负责监察,刺史多大呢?600石。他监督的地方官多大呢?2000石。这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特殊的一点,小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管。什么叫内朝官呢?就是皇上身边的人。这个内朝官不是太监,当然也有宦官专权的。不是说都是太监。监督本来是起这么个作用,这个制度挺好吧。但是到了后来,就不光是监督了,还有了兵权和用人的权利。到了东汉末年,这个州刺史就变成了一级行政机构。就变成了州、郡、县三级了。郡守想造反是太难了,但是13个州跟战国七雄也差不了太多了。每个州跟战国那7国都差不多大,因为疆域要广。这13个州的州牧,《出师表》都记得吧“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楚国就占了一州,原来就一个荆州,后来让人夺回去了。就这么一个州就可以立国了嘛。所以它对中央集权又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东汉末年就乱了,军阀割据。一直乱了400多年直到隋朝统一。跟汉朝的地方州牧权利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国演义》都看过吧,在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之前,势力最大的是袁绍嘛,袁绍为什么势力这么大?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全国13个,他一个人占了四个州。占了三分之一了嘛。那个时候东汉刺史就不叫刺史了,叫州牧。刘备三顾茅庐,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这个时候中央的权利又下降了。等于地方的权利就大了。汉朝的时候在中央设立尚书令、师中等官职。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上都是说有个分权的,但是这个分权的对向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管制里面分权,分的是臣子的权利,特别是宰相的权利。人家外国分权分最高的权利,避免独裁,中国古代分权是为了加强独裁,是为了独裁而分权,所以特别要分相权。根据《汉书·职官表》说,丞相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什么事都有丞相来管,丞相有“封驳谏诤”之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皇帝的圣旨起草了之后,当然不是皇帝本人起草,就是他身边的这些尚书们起草,起草完了圣旨,这个圣旨能发布吗?不能。得有丞相过目,得审,审完了才能发布。所以他当时等于君臣共治,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如果丞相觉得你这个圣旨写的不行,丞相就可以把圣旨封起来驳回去,把自己的意见写里面。照我这个改。皇帝跟丞相谁的权利大?看两个人的个性了,如果皇帝懦弱,丞相权就大。如果皇上很横,秦皇汉武,那还是皇权大。丞相上殿的时候给皇上行礼,皇上要起来还礼的。皇帝跟丞相在大街上碰上了,俩人的车出来碰上了,都得下来行礼。互相行礼。不是说丞相一看到马上开车门下去给皇上磕头,不是那意思。等于相权对皇权就构成了威胁。就说汉朝吧,建立汉朝功劳最大的是萧何,所以高祖赐给萧何三项特权,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见君不趋,皇上在那里坐着呢,你进了殿门应该一溜小跑过来跪那里磕头,他可以慢慢悠悠走过来。爷来了。称臣不名,在中国古代,你叫人家名字是很不礼貌的事,跟叫外号一样,你看烂电视剧一叫都叫人名字,谁才能叫人名字?父母才能叫名字。没有说叫名字的。司马懿叫诸葛亮,孔明如何如何?这证明你这个的素质。马超给皇上上表,孟德杀我全家,他把人全家都杀了,你也得叫人孟德,叫曹操,素质太低了。你不能直呼其名。不能叫名,只能叫字。所以一般称名,就表示我比你低。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如何如何。”臣亮如何如何。剑履上殿,因为那时候中国人是席地而坐,宋朝才有桌椅板凳,日本韩国,这不学的中国嘛。进门都得脱鞋,那会估计汗脚比较少。你上朝的时候应该是脱了鞋,然后上朝。都坐地上嘛。另外见皇上不能佩戴武器,而萧何例外。你可以带着宝剑,穿着鞋,进去。满地踩没关系。表示对他的尊重。所以以后的权臣基本上都享有这些特权。在今天看来觉得很可笑,叫自己名字怎么了,叫外号都行,随便叫。当年不行。古人是很讲究这个的。所以这样以来呢,等于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太大。那么皇帝怎么样削减相权呢?小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官。所以皇帝身边的人去做尚书做诗中。这些人600石,宰相是万石,没法比,地位上没法比,但是皇上有什么事都跟他们商量,就把宰相给架空了。到了东汉,宰相就变成了一个有点跟虚衔差不多了,真正领实权的人物叫大将军录尚书升士,他就成了实事上的宰相。但是呢,宰相在这个时候也只有一个,大将军录尚书升士也只有一个人。宰相是被架空了,大将军录尚书升士只有一个,他还是能对皇权造成威胁。所以到了唐朝就进一步想着,我把宰相给分了。唐朝的中央官制,他是这样,中央设三省六部制,皇帝之下设立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准确的说这个制度应该是隋朝开创的。以前相权对皇权威胁过大,所以他开始分散相权。他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从隋朝开始呢?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篡位的权臣是相当的多,这个人如果做了宰相还不篡位,老百姓都替他着急。你都当丞相了,怎么还不篡位。隋文帝杨坚就这么篡的位嘛。他就是丞相嘛,篡位了。他建立了隋,他建立了隋他就非常害怕这种事发生他子孙身上。宰相不是权利过大嘛。我把你由一个变成一窝,由独相变群相。怎么变?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原来一个人干的活,现在仨人干。尚书省为具体的执行机关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种六部的设置一直到清末,三省后来在明朝就废了。这里面吏部负责什么?管官的,官吏的考核任免。他这个主要指的是文官,武将归兵部。户部负责民政和财政。一看就知道这是最有油水的衙门,和珅为什么这么多钱,20多年担任户部尚书。管国库的。礼部负责礼仪、教育,甚至承担一部分外交职能。兵部管军政。军令他不负责,指挥打仗的事他不管,相当于国防部。刑部负责司法、刑狱,工部负责建设。这样的一来的话,相权就被分散了。你注意啊,他这个三省六部啊,这个宰相啊不是就仨,他是三省的正副长官都是宰相,三省正副长官有多少呢,一正两副。中书、尚书两省的长官叫令,中书令、尚书令,副长官叫仆射(ye)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左仆射,中书右仆射。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副长官叫侍郎。门下左侍郎,门下右侍郎。所以他这个三省的长官一正两副都相当于宰相,当然他不是每一个皇帝在位时候这9个长官都满编,因为这个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从他以后唐朝就没有人再担任这个官职了,因为当年皇上担任过这个官,你在担任这个官就不行了。表示一种尊重。这一般情况下,这宰相也得6-7个吧,由独相变群相,你这个宰相再想造反还有可能吗?后面皇上更绝的地方怎么着呢?把这个宰相啊由正式给你变临时了。怎么变呢?给你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时候你明显能看出来,这个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三品。上面还有一品和二品。每品还正纵两级,每级还分上下两阶。我现在不管你是多大的官,我只要看重你,我就给你加上这么一个衔——同中书门下三品,你就相当于丞相了。你就可以进政事堂议事,等于丞相就有这个正式的变临时的了。所以后来三省的长官大多数就不任命了,空缺着。比如说,中书令告老还乡了,咱还任命新中书令吗?不任命,干嘛任命啊。到最后就是任命,你也就变成个虚衔了。真正起宰相作用的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而这个衔还是临时的。比方有个县长,皇上只要一看重你,给加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不就副丞相了吗?但是哪天皇上看不中了呢?把你官一撸,回去接着当你的县长去。如果你要正式任免丞相这手续可就麻烦的多了。这样皇权就进一步加强,相权就被削弱。中国在这个清朝以前啊,官员的级别从服装上能够看出来。一二三品的大员他的衣服是紫的,四五品是红的,六七品是青绿有点蓝的那种颜色,八九品是绿的。老百姓只能穿这些颜色以外的。咱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满门朱紫,听说过这个词吗?满门朱紫,他们家满门朱紫,他们家除了穿紫的就是穿红的,说明他们家全是大官嘛,贾宝玉贾府,他们家满门朱紫,全是大官。所以说,你现在是一个小官,穿一个青袍的,皇上看中了你,把你提升为宰相了,你也可以换宰相的服色,穿宰相的衣服,然后你可以干宰相的事,但你拿你原来的工资,就这个意思。那天皇上看不中了,你就回去该干嘛干嘛去。这样一来呢,相权就等于进一步被削弱了。地方上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原来啊,咱讲过,他这个军队啊,不是职业军人。唐朝他施行的是府兵制,什么叫府兵制呢,府兵制再往前是世兵制,世兵制就是你们家世世代代当兵,户口分军户和民户之分,你要是军户的话,你们就世世代代当兵,他想让国家有一只常备军。不用为国家缴税,就是为国家当兵。所以就赶上花木兰他们家就是军户,结果呢,“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他爸爸老了,他没哥哥,木兰代父从征。你要赶上军户全是花木兰这仗怎么打?到了唐朝军民户就不分了,都有为国家当兵的义务,这个兵叫做府兵,每1800人设一个折冲府,由一名折冲都尉管辖,一打仗,朝廷临时选派将领出征,唐朝军队的总司令一共有12个,设立了12个卫。每一个卫,大将军一人。一打仗,临时调兵,比如,大将军指挥10个折冲府去打去。打完仗之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于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不会对国家造成威胁。下一次再打仗,可能还是这些兵,但是将可能就换了。可能还是这个将,但是这个兵换了。所以,这样的部队不会对国家造成威胁,问题是他战斗力太低。因为他平时就是种地,他一年拿锄头的时间比拿刀枪的时间多多了,所以再跟北方少数民族作战的过程当中,就看出来了。中原王朝,咱们汉民族要跟少数民族打仗想打赢了,太难了。你打不赢人家。为什么呢?少数民族干嘛的?骑马、射箭。三岁孩子能骑马,五岁孩子能拉弓,“只识弯弓射大雕”天上鸟一箭一个,地上人一箭几个?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会事啊,平时干的事就是打仗的事嘛。咱们可不行,平时种地的,你把抡锄头的变成拿刀枪的,这得多久才能训练成啊。所以少数民族的武装,人家全民皆兵。汉朝跟匈奴打仗多费劲啊。为什么啊?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军队最少的时候30万,一般40-50万军队,俩三人里就一兵,全民皆兵。汉朝人口最多的时候6000万,军队最多60万,100人里出一个兵,所以你没法跟人家比。少数民族是骑兵,骑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想进几个进几个。骑兵打步兵那不跟玩似的吗。你冲冲不上去,逃你逃不回来。少数民族的士兵打仗不需要后勤,咱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不需要。草,马随便啃。带粮食干嘛啊,就地取材,天上飞过来什么一箭射下来,一烤就完了嘛。每个战士三匹马,三匹马全是母马,渴了喝马奶,即解饱又解渴。人家打咱们,从北边往南边打,越打越暖和,扒了打呗。咱们往北打,越打越冷。南方人都没有见过下雪,越大越冷,刀也握不住了,弓也拉不开了。怎么跟人作战。他文化落后、经济落后、人也比我们少,一打一瞪眼。为什么?古代战争跟国力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府兵制不行了。你自己招募军队吧,招募的军队就变成了职业军人,这帮人一天到晚就是练兵打仗,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是上来了,可是造成了一个什么结果呢?这个部队是谁招的?节度使。节度使招的部队他听命于谁?节度使。原来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在兵将一体,同生共死,只效忠于将而不效忠于国家了。等于国家的军队就变成了私人武装。所以出现了这种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大家都知道。唐朝节度使一共是10个,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范阳就是北京,河东就是太原,平卢就是辽宁。他一个人管河北、山西、辽宁三省。麾下精兵18万,唐朝中央军是12万,藩镇手里的军队是49万,光安禄山就18万,你想他起兵造反不是势如破竹嘛。这样以来就对中央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汉朝的选官制度全称应该叫征辟察举制,征辟察举制是三种选官的模式,征、辟和察举。征是指什么呢?就是皇帝征召。大家听说过一句成语叫“覆水难收”吧,一般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西汉有个读书人叫朱买臣,这哥们真穷啊,穷的裤子都穿不上了。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不会做买卖又不会种地,就会念书,媳妇看不上他,你这一天到晚的,干点有用的不行吗,炸油条、摊煎饼。你的养活我啊。整天念书管什么用啊。那会也没有科举,他媳妇跟他离婚了。结果人朱买臣走了大运了。皇上听说他贤啊,征了他了,2000石,郡守。衣锦还乡,他媳妇一听说,就找他来了。当初跟你开玩笑呢,咱俩复婚吧。我激励你一下嘛。朱买臣命人马前泼水,收回去,咱俩就复婚。水一到地上不就渗了嘛。覆水难收。当然像朱买臣这样被皇上征的人,太少了。你那那么好,你贤到连皇上都听说你。那会也没有网络。辟是指什么呢?辟是指官员把你辟为僚属。比如说丞相听说你了,或者说郡守听说你了。但是这两种途径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察举。自下而上推举人才。那么推举人才看什么?看孝廉。问题是孝和廉为什么不好衡量。孝和廉是德还是才?是德。德你怎么衡量。缺不缺德怎么看?没法衡量。到后来就变成什么了呢。什么样的人肯定孝廉?世代为官的人。他们家老是当官的,他们家一定孝廉。要不人家怎么老当官。所以这样一来的话,举孝廉几乎就变成了世袭了。袁绍,四世三公。显然这种制度能选拔有用的人才吗?于是从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这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制度。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的科举制被介绍到了欧洲,就形成了今天欧美国家的近代文官制度,然后又传回到中国,我们叫国家公务员考试。实际上就是当年的科举。科举是没有错的,到后来废了科举。考试是没有错的,错是错在考什么。就在现在很多人恶毒的攻击高考制度,高考是没有错的,错是错在考什么。你说现在要是废除高考,凭推荐入学,谁有把握自己的孩子就能一定推举进好大学,好专业。你想到时候那些好大学就变成什么了?就变成举孝廉了。学校看什么录取?谁捐款最多,谁家里官大。谁舍己救人,你不能天天遇上这舍己救人的事啊。天天遇上火灾,除非你放。天天水里捞人,你推进去的?所以还得考,考试是相对最公平的。这个制度本身是很完善的。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立的呢?隋唐的时候。而且这个科举制有个什么最大的好处呢。你要是对朝廷不满的话,你就干嘛?念书,考试。考试你干嘛?做官。知识改变命运。你不用干嘛去?不用造反去嘛。你造反掉脑袋,危险性多大。十年寒窗是苦,有掉脑袋苦吗。所以唐太宗最爱干的事是巡查考场。到考场一看,天下举子熙熙攘攘全来了,考完后垂头丧气的全回去了,三年后又来,垂头丧气又回去。又来又回去。眼瞅着黑头发考成了白头发,还在那考呢。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都掉我圈套了,你们就考吧。这辈子你也考不上。每年天下上千人来考,录取三四十呢,哪那么好轮着你啊。但是这帮人都有一线希望,考考考,考不上。你这一辈子用来干嘛?考试了。你不琢磨怎么造反。知识分子不造反,剩下农民造反管什么用。给你卖了还帮人数钱呢。唐朝人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英雄都考试去了。这种制度好,国家就相对稳定。这是从唐朝开始的选官制度,他一直延续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到现在才100多年的历史。</p>-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11 腾飞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