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怎样才能省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 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 ⑵比比谁的力气大? 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的力气大。 ⑶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5、拓展活动:动手制作一个垃圾箱。 【说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学参考书》。 2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杠杆能省力吗? 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 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P6) 4、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 (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 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省力杠杆 不省力杠杆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3、轮子的妙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提问: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揭示课题:汽车方向盘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或看电视画面,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轮上小孔的大小一定要与轴的粗细相吻合。)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轴上的物重(牛) 小轮上的拉力(牛) 大轮上的拉力(牛)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三、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4、填写表格。 器械的名称 轴的部分 轮的部分 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 (自行车修理时用扳手拧螺丝、螺丝刀、磨房里的水车、自行车的车把、打蛋器、游船上的明轮……) 四、课外实践操作。 4斜坡的科学 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 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3、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用具:圆筒、层板、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在家都上过缙云山吧?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 (如: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 3、定义: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 (并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 (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1) 斜面的状况 A B C D E 使用力的大小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四、我的自行车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五、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5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自行车构造上的各组成部分;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了解自行车各个部件的功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各个部件工作的原理; ●能够针对新型的自行车结构设计和动力传递方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实验、查找资料等认识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资料写一篇关于自行车的研究报告。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行车的结构与组成; ●知道自行车的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收集、交流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从细微处入手,养成善于从熟悉的现象中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的习惯;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轻便自行车、其他小型机器(玩具赛车、缝纫机等)、卷尺、粉笔、实验记录纸、工作手套、洗手液、自行车各部件图片、名称等。 2、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如带有齿轮和变速档并且正在正常使用的自行车更好)、垫自行车的抹布、擦手的毛巾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主题,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谈话:你平时上学用什么交通工具?对自行车有哪些了解?(板书:自行车) 2、提问:你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 ⑴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8页上的内容,再利用电教课件动态展示自行车的发展史。 ⑵游戏:按自行车的发展历史给这些车子的图片排队。 ⑶讨论:从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谈话:自行车是如何工作的?它包含有哪几种简单机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自行车。(补充课题,读题) 二、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自行车!(在方便学生观察的高度出示一辆自行车,为方便观察运动的状态,自行车最好倒置) 1、了解自行车部件的名称。 ⑴谈话:谁能上台来介绍一下自行车各部件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介绍即时板书自行车部件的名称或者张贴相关图片资料。) ⑵同学补充修正。 ⑶活动:慢速转动脚踏板,找出所有能转动的部件。 (车轮、脚踏板、车链和齿轮、车把、刹车等) 3、讨论:这些可以转动的部件在自行车运行时的作用是什么? 可转动的部件 车轮 脚踏板 车链和齿轮 车把 刹车 作用 4、讲解:根据自行车各个部件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 作业:将自行车的主要部件按所起的作用填写在结构示意图内。 (控制部分:车把、刹车;动力部分:脚踏板;传动部分:车链和齿轮;工作部分:车轮。) 5、小组讨论:这些可以转动的部件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6、揭示: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较复杂的机械。它是由若干个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7、活动:找一找自行车上有哪些简单机械,并写出它的名称。 (车把——轮轴;刹车——杠杆;脚踏板——轮轴;螺丝钉——螺旋;齿轮、链条——链条传动……) 8、指导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获得的信息制作有关自行车结构的“我的概念图”。 ⑴将与自行车运行相关的所有部件都列出来; ⑵把这些部件的名称都写在小纸片上; ⑶在一张纸的中央写上“自行车”三个字; ⑷将写有各部件名称的小纸片按照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摆放到“自行车”三个字周围; ⑸在相关的词语之间画上连线。 三、关于自行车的研究。 1、讨论:关于自行车,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2、各组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分组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例: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 ⑴将自行车的车座、车把朝下倒置过来。 ⑵转动脚踏板,仔细观察围绕前齿轮转动的链条。前齿轮转动的方向与脚踏板转动的方向一致吗? ⑶观察与链条连接的后齿轮,它与自行车的后轮有什么关系?它转动时后轮是否转动? 而后轮转动时,后齿轮是否也跟着转动? ⑷在后齿轮上各选定一个位置,用纸做好记号,慢慢转动脚踏板。每转动一圈脚踏板,后齿轮能转动几圈,后轮能跟着转动几圈? ⑸量一量自行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多少米?我们没转动一圈脚踏板能推动自行车多少米? 3、学生交流实验收获。 4、科学论坛:假设有人从来没有见过自行车,请你用几分钟的发言向他说明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例如:骑自行车的时候坐在哪里?转动脚踏板时,自行车会怎么样?为什么自行车上装有齿轮?链条的作用是什么…… 四、巩固和延伸:继续研究自行车的其他问题。 1、为什么把带两个前齿轮,5个后齿轮的自行车称作“十速自行车”? 2、变速自行车是如何达到变速目的的? 3、想对自行车作哪些修改?希望自行车具有哪些新的功能? 4、设计一些自行车的附件或活动。 6小鸟和小猫 过程与方法 ●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了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它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1、谈话:同学们,动物有很多繁殖后代的方法,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学生回答。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板书课题) 二、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 1、学生讨论。 2、谈话: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繁殖的情况,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繁殖的知识。 3、播放多媒体资料。 4、谈话:动物繁殖确实也是不同的,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5、学生思考、汇报。 6、教师择要板书。 7、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告诉学生卵生、胎生的概念) 三、讨论鲫鱼和猫狗羊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 1、谈话:鲫鱼是怎样生小鱼的?你见过猫、狗或羊生孩子吗? 2、提问:为什么鲫鱼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羊生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3、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4、教师小结。 四、科学交流会。 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谁愿意来说说? 2、学生回答。 3、谈话;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关于动物的科普书,也有这么多电脑,里面老师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网站的链接,下面我们分组去查阅一些关于动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看哪些小组找到的资料最有趣。 4、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 五、总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 7落地生根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 ●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 ●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 ●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 4、谈话: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8.相似与差异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观察找出自己与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处,并分门别类的列在表里 ●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同种动物的相似点。 知识与技能 ●体验到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下才能完成 ●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实例或自己的话说明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能举例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的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调查的情况。 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 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刚才,大家都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4、讨论交流。 5、小结:是的,我们大家出生前都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生长大约10个月,通过这10个月的成长,我们在出生时就长成了人的样子了。出生以后我们主要吃妈妈的奶汁长大,几个月后我们就开始会吃东西了,慢慢学会了走路、说话…… 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 2、学生介绍。 3、谈话: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对吗?你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4、学生讨论。 5、谈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特别是有一天,他们老了,你会怎样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6、学生发言。 四、举办展览会,总结全课。 这里主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各方面与家人的不同之处。 9.克隆羊——多莉 过程与方法 ●会迅速查阅资料; ●引导学生对克隆人问题进行比较、评价。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克隆技术; ●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反对克隆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一套电脑网页课件、复印一些有关克隆技术、反对克隆人的资料。 学生也可自由收集一些关于克隆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蚜虫、水螅、海葵的繁殖方式。 1、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了解了一些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其实啊,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也有它们所特有的繁殖后代的本领,想了解一下吗? 2、利用挂图或课件向学生展示蚜虫、水螅、海葵的繁殖方式。 3、提问:这些动物的繁殖方式跟人类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用经过雌雄体的结合,也就是无性繁殖。) 4、提问:据你所知,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无性繁殖的? 二、了解克隆技术,感受克隆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1、谈话:谁来说一说有关多利的事情? 2、学生回答。 3、播放课件第一部分,介绍多利是怎么出生的。 4、提问:多利和一般的羊有什么区别? 5、讨论汇报。 6、讲解:一般的羊要经过公羊与母羊交配,通过卵和精子结合以后繁殖出来的,而多利只是利用了母羊的细胞就培育出来的,换句话说,多利是个没有父亲和母亲的孩子。 7、总结:它跟上面提到的蚜虫、水螅、海葵等动物的繁殖方式非常相似,不过由于多利是人类利用生物技术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出来的,所以这种技术就叫做克隆。 三、学生交流对克隆技术的体会和感受。 1、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结合教师分发的关于克隆技术的资料,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 3、教师提问: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拔几根猴毛就能变出几个孙悟空来,现在人类已经初步掌握了克隆技术,那么你认为克隆人类自己行不行?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有没有可能造成一些问题?) 4、学生辩论活动。 四、机动部分:了解克隆技术发展史。 主要是阅读课文中的资料,时间充裕的话让学生自行阅读。 10生命从哪里来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 2、能有根据的判断哪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3、能用科学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外星是否存在问题的看法。 二、情感态度目标 能正确看待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三、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四、教学准备: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 1、 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导入: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是在地球上产生的?是由神创造的?请同学谈谈自己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有代表性的有关生命起源观点的资料。 指导学生用教材中的表格对资料进行整理。对学生填写的内容不要强行统一,只要概括出大意即可。 学生填完资料后进行讨论,看学生到底有哪些想法,对有争议的进一步讨论。 2、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整理自己的资料卡片。然后指导收集更多的资料,整理成资料卡片,最后根据自己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写一篇科学短文。 指导阅读科学在线,学生可以说出对外星生命探索的最新成果。 小结: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能通过收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探究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1、寻找进化的证据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提出多种关于生物进化的假设。 2、能根据自己设计制定的分类标准对各种化石进行分类。 3、能根据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推测化石的形成过程。 4、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建立档案水平的整理。 5、能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对假设说出几条理由。 6、能举例说明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的。 科学知识:1、能举实例说明“化石”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问题的作用。 情感态度:1、能将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够做到不迷信书本,敢于提出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观点。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制作、解释和推测等开放性较强的活动,更加关注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化石;沙子、粘土、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 2、有关恐龙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已有所了解,那么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后,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发展出形态各异的生物,并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生物进化过程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寻找进化的证据》。 二、科学探究 1、谈谈对化石的认识。 2、化石的定义。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可直接告诉学生) 3、观察化石(化石及插图)。 4、把化石分类并进行交流。 5、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结合讨论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6、模拟化石形成实验。 7、利用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中化石形成的过程。(教师可启发学生按实验步骤想象和自然界相对应的现象。) 三、小结并延伸 1、本节课的收获。 2、恐龙是两亿多年前的古代生物,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恐龙资料交流。 二、制作并展示恐龙档案卡。 三、思考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 四、阅读科学家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灭绝的资料。 五、根据资料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作出推测并填写表格。 对灭绝原因的推测 依据的事实 六、交流自己的推测。 七、小结评价。(根据学生制作的恐龙档案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12 课《生物进化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平衡的关系。 2、能够应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和桦尺蠖等生物的进化原因做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1、能明确说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表书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1、能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 2、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3、敢于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具体事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简要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 1、 达尔文的照片、相关资料。 2、 有关长颈鹿的图片、多媒体资料。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50多万种。我们现在看到的生物与远古时期的生物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2、那么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呢? 二、 活动一:达尔文的故事 1、 阅读有关达尔文的资料。(课本51页内容) 2、交流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尊重事实、坚忍不拔的精神,关注科学史的发展) 3、启发学生进一步收集一些有关达尔文的学习资料。 三、 活动二: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那样长?(古代的长颈鹿脖子并不是那么长) 2、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想法。 3、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观点进行解释。 (教师可联系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鼓励学生分析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明确长颈鹿进化到现在的样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4、选择一种动物解释它们是怎样进化的。 四、知识巩固、延伸 1、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 英国的曼彻斯特1850年以前,灰色桦尺蠖比黑色桦尺蠖多;1900年黑色桦尺蠖比灰色桦尺蠖多;现在灰色桦尺蠖又比黑色桦尺蠖多。解释其中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阅读科学在线《金鱼的来历》。 五、课后盘点 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与同学进行交流。 13 山脉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探究目标: 1、 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2、 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3、 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4、 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各种风蚀地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5、 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层岩石的变化。 三、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教学准备: 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山脉图片和视频资料;蘑菇石图片、细沙、玉米面、不规则的石头。 教学重点: 1、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2、 什么是风化作用。 3、 风蚀地貌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活动一: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活动目标: 1、 能有根据的推测出“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2、 能大胆的有根据的想象引起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 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某一种假设是否成立。 4、 能用本组和其他组的模拟实验结果解释造成岩石破碎的原因。 5、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师:组织观看一些不同形态的山脉照片或视频资料。 生:观察,感性认识“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特点。 二、 学习活动: (1) 师:询问看后的感受:不同山脉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生:幼年山脉险峻陡峭,老年山脉起伏平缓等。 师:大家能结合我村山脉形态,说说其属于幼年山脉还是老年山脉吗? (2) 师:设疑: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生:尽可能多的列举有可能影响到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力量。 师: 1、组织学生逐渐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2、认真倾听和细致观察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 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a、玻璃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师:引导分析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对应关系:玻璃----岩石,酒精灯----热环境,冷水----冷环境 生: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 b、 石膏模拟结冰对岩石的破碎作用 师: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想象和结果。 生:记录使岩石发生变化的自然力量。 拓展活动: 认识蘑菇石 活动目标: 1、 能大胆的有根据的想象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2、 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师:激趣,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蘑菇石图片。 二、学习活动: (1)、组织活动: 师:介绍各种蘑菇石图片。 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其形成原因提出自己的解释。 (2)实验验证: 学生借鉴上一活动的经验,设计自己的实验报告。 (3)讨论: 蘑菇石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三、归纳小结: (1)、组织全班同学介绍上面的内容。 A、 可说可写 B、 可以用简笔画画一幅幻想作品。 (2)、谈谈活动后的感受。 14 课《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探究目标: 1、 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运到下游的假设。 2、 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能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四、其他目标: 能有针对性的提出 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准备: 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沙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重点: 1、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运到下游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活动: 沙洲的形成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测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 能大胆的有根据的想象引起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 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某一种假设是否成立。 4、 能用本组和其他组的模拟实验结果解释造成岩石破碎的原因。 5、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