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技术练习题.docx
《数据库应用技术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应用技术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关系运算练习 设有三个关系: S(S#,SNAME,AGE,SEX)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1) 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 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3) 检索学号为S3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任课教师名。 (4) 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的姓名。 (5) 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号。 (6) 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7) 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号与学生学号。 (8) 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 设有三个关系: S(S#,SNAME,AGE,SEX)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πC#, CNAME(σTEACHER='LIU'(C))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πS#, SNAME(σAGE>'23'∧SEX='男'(S)) (3)检索学号为S3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任课教师名。 πCNAME, TEACHER(σS#=‘S3’∧SC.C#=C.C# (SC×C)) (4)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的姓名。 πSNAME(σSEX='女'∧TEACHER='LIU' (S×SC×C)) (5)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号。 πC#(C)-πC#(σSNAME='WANG'∧S.S#=SC.S#(S×SC)) 设有三个关系: S(S#,SNAME,AGE,SEX)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6)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1=4∧2≠5(SC ×SC)) (7)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学生学号。 πC#, S#(SC×(πS#,C#(SC)÷πS#(S))) (8)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TEACHER='LIU'(S×SC×C))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Ø 创建表 CREATE TABLE 工作( 工作编号 char(8) PRIMARY KEY, 最低工资 int , 最高工资 int, CHECK ( 最低工资 <= 最高工资 ) ) CREATE TABLE 雇员 ( 雇员编号 char(7) PRIMARY KEY, 雇员名 char(10), 工作编号 char(8) REFERENCES 工作 ( 工作编号 ), 工资 int DEFAULT 1000 CHECK ( 工资 >= 500 ), 电话号码 char(8) not null UNIQUE ) Ø 修改表 Ø 例:对雇员表和工作表分别添加主码约束。 ALTER TABLE 雇员表 ADD CONSTRAINT PK_EMP PRIMARY KEY (雇员编号) ALTER TABLE 工作表 ADD CONSTRAINT PK_JOB PRIMARY KEY (工作编号) Ø 例.为雇员表的“电话号码”列添加UNIQUE约束。 ALTER TABLE 雇员表 ADD CONSTRAINT UK_SID UNIQUE(电话号码) Ø UNIQUE 约束确保在非主键列中不输入重复值。 Ø 应用在客观具有唯一性质的列上,如身份证号、社会保险号等。 Ø 例.为雇员表的工作编号添加外码引用约束,此列引用工作表的工作编号列。 ALTER TABLE 雇员 ADD CONSTRAINT FK_job_id FOREIGN KEY (工作编号) REFERENCES 工作表 (工作编号) Ø 例.定义雇员表的工资的默认值为1000。 ALTER TABLE 雇员 ADD CONSTRAINT DF_SALARY DEFAULT 1000 FOR 工资 Ø 有条件修改表 Ø 例1.在雇员表中,添加限制雇员的工资必须大于等于500的约束。 ALTER TABLE 雇员 ADD CONSTRAINT CHK_Salary CHECK ( 工资 >= 500 ) Ø 例2.添加限制工资表的最低工资小于等于最高工资的约束。 ALTER TABLE 工作 ADD CONSTRAINT CHK_Job_Salary CHECK ( 最低工资 <= 最高工资 ) Ø 查询表 Ø 查询表中用户感兴趣的部分属性列。 Ø 例1: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Ø 例2: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所在系。 SELECT Sname,Sno,Sdept FROM Student Ø 例3.查询全体学生的记录 SELECT Sno,Sname,Ssex, Sage, Sdept FROM Student Ø 等价于: SELECT * FROM Student Ø 例4.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及其出生年份。 SELECT Sname,2011 - Sage FROM Student Ø 例5.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和出生年份所在系,并在出生年份列前加入一个列,此列的每行数据均为‘出生年份’常量值。 SELECT Sname,‘出生年份’, 2011-Sage FROM Student Ø 例6.在修课表中查询有哪些学生修了课程,要求列出学生的学号。 SELECT Sno FROM SC 结果中有重复的行。 Ø 用DISTINCT关键字可以去掉结果中的重复行。 DISTINCT关键字放在SELECT词的后边、目标列名序列的前边。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Ø 例7.查询计算机系全体学生的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计算机系' Ø 例8.查询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的姓名及年龄。 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 20 Ø 例9.查询考试成绩有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 < 60 Ø 例10.查询年龄在20~23岁之间的学生的姓名、所在系和年龄。 SELECT Sname, Sdep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BETWEEN 20 AND 23 Ø 例11.查询年龄不在20~23之间的学生姓名、所在系和年龄。 SELECT Sname, Sdep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NOT BETWEEN 20 AND 23 Ø 例12.查询信息系、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 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信息系', '数学系', '计算机系') Ø 例13.查询既不是信息系、数学系,也不是计算机系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 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NOT IN ('信息系', '数学系', '计算机系') Ø 例14.查询姓‘张’的学生的详细信息。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张%' Ø 例15.查询学生表中姓‘张’、‘李’和‘刘’的学生的情况。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 [张李刘]%' Ø 例16.查询名字中第2个字为‘小’或‘大’的学生的姓名和学号。 SELECT Sname,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_[小大]%' Ø 例17.查询所有不姓“刘”的学生。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NOT LIKE '刘%’ Ø 例18.查询学号的最后一位不是2、3、5的学生情况。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 LIKE '%[^235]' Ø 例19.查询无考试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相应的课程号。 SELECT Sno, 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Ø 例20.查询所有有考试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 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OT NULL Ø 多重条件查询 Ø 例21.查询计算机系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CS' AND Sage < 20 Ø 例22.将学生按年龄的升序排序。 SELECT * FROM Student ORDER BY Sage Ø 例23.查询选修了‘c02’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成绩,查询结果按成绩降序排列。 SELECT Sno, Grade FROM SC WHERE Cno='c02' ORDER BY Grade DESC Ø 例24.查询全体学生的信息,查询结果按所在系的系名升序排列,同一系的学生按年龄降序排列。 SELECT * FROM Student ORDER BY Sdept ASC, Sage DESC Ø 例25.统计学生总人数。 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 Ø 例26.统计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人数。 SELECT COUNT (DISTINCT Sno) FROM SC Ø 例27.计算9512101号学生的考试总成绩之和。 SELECT SUM(Grade) FROM SC WHERE Sno = '9512101' Ø 例28.计算’C01’号课程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 SELECT AVG(Grade) FROM SC WHERE Cno='C01' Ø 例29.查询选修了’C01’号课程的学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SELECT MAX(Grade) , MIN(Grade) FROM SC WHERE Cno='C01' Ø 注意:计算函数不能出现在WHERE子句中 Ø 使用GROUP BY Ø 例30.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列出课程号和人数。 SELECT Cno as 课程号, COUNT(Sno) as 选课人数 FROM SC GROUP BY Cno Ø 对查询结果按Cno的值分组,所有具有相同Cno值的元组为一组,然后再对每一组使用COUNT计算,求得每组的学生人数。 Ø 例31.查询每名学生的选课门数和平均成绩。 SELECT Sno as 学号, COUNT(*) as 选课门数, AVG(Grade) as 平均成绩 FROM SC GROUP BY Sno Ø 使用HAVING Ø 例32.查询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 > 3 Ø Ø 例33.查询修课门数等于或大于4门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和选课门数。 SELECT Sno, AVG(Grade) AS平均成绩, COUNT(*) AS修课门数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 >= 4 Ø 数据更改功能 Ø 插入数据 Ø 例1.将新生记录(95020,陈冬,男,信息系,18岁)插入到Student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9521105', '陈冬', '男', 18, '信息系') Ø 例2.在SC表中插入一新记录,成绩暂缺。 INSERT INTO SC(Sno, Cno, XKLB) VALUES(‘9521105’, ‘c01’, ‘必修') 实际插入的值为: (‘9521105’, ‘c01’ ,NULL ,‘必修') Ø 更新数据 Ø 例1. 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加1。 UPDATE Student SET Sage = Sage + 1 Ø 例2. 将‘9512101’学生的年龄改为21岁 UPDATE Student SET Sage = 21 WHERE Sno = '9512101' Ø 删除数据 Ø 例1. 删除所有学生的选课记录。 DELETE FROM SC Ø 例2.删除所有不及格学生的修课记录。 DELETE FROM SC WHERE Grade < 60 Ø 例3.删除计算机系不及格学生的修课记录。 Ø (1)用子查询实现 DELETE FROM SC WHERE Grade < 60 AND Sno IN (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计算机系’ ) Ø (2)用多表连接实现 DELETE FROM SC FROM SC JOIN Student ON SC.Sno = Student.Sno WHERE Sdept = ‘计算机系’AND Grade < 60 Ø 视图 Ø 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信息系' Ø 定义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 CREATE VIEW BT_S(Sno, Sname, Sbirth) AS SELECT Sno, Sname, 2005-Sage FROM Student Ø 定义一个存放每个学生的学号及平均成绩的视图。 CREATE VIEW S_G(Sno, AverageGrade) AS SELECT Sno, AVG(Grade) FROM SC Ø GROUP BY Sno 视图的查询 Ø 例 利用IS_Student视图,查询信息系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信息系'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 < 20 Ø 转换成的实际查询为: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信息系' AND Sage < 20 Ø Ø 例 利用S_G视图,查询平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和平均成绩。 SELECT * FROM S_G WHERE AverageGrade > 90 Ø 转换语句是: SELECT Sno, 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AVG(Grade) > 90 选择题练习 第一组: 1. 三级模式间存在两种映射,它们是( C )。 A.模式与子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B.子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内模式间 C.外模式与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D.模式与内模式间,模式与模式间 2. SQL Server系统中的所有系统级信息存储于master数据库( A )。 A.master(数据库设计、定义、系统级信息存储地) B.model(成型模型/例子) C.tempdb(临时数据库、无权限限制) D.msdb(相关参数类信息、配置数据) 3. 下面关于tempdb数据库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一个临时数据库 B.属于全局资源 C.没有权限限制 D.是用户建立新数据库的模板(model数据库) 4. 在数据库技术中,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一种结构模型( B )。 A.概念模型——ER图 B.结构模型 C.物理模型——存储在哪个位置 D.形象模型 5.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 B )。 A.网状、关系和语义 B.层次、关系和网状 C.环状、层次和关系 D.网状、链状和层次 6. 用户看到的数据表,属于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中的模式( D )。 A.外模式(用户视图) B.内模式(存储结构) C.子模式 D.模式 7. 对数据的插入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操纵的功能。 A.数据定义(create) B.数据操纵 C.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D.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8. 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运行管理的功能。 A.数据定义 B.数据操纵 C.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D.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9.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组系统软件。 A.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 一组硬件 C. 一组系统软件 D. 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10.根据关系模式的完整性规则,一个关系中的主码不允许为空(数据完整性),可以多个。 A. 不能有两个 B. 不能成为另一个关系的外码 C. 不允许为空 D. 可以取值 11. 下述关于索引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撤销索引会同时撤销数据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 B.建立索引后,会影响基本表的插入速度 C.基本表的记录数量越多,越不应该建立索引 D.基本表的记录越长,越不应该建立索引 12. 下述关于视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视图仅由一个基本表导出(视图可由多个基本表导出) B.执行视图比在客户端直接执行SELECT语句的速度要慢 C.在SQL Server中,可以像基本表一样对视图进行查询操作,且速度更快 D.视图存储在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数据库只存储基本表) 13.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C A.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E-R图是关系数据库) B.E-R图是用来表示过程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C.E-R图可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D.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只是概念模型,不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14. 下列SQL语句中,能够完成求某列最大值的是( B )。 A.SELECT AVG(Age) FROM Student B.SELECT MAX(Age) FROM Student C.SELECT MIN(Age) FROM Student D.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 第二组: 1.如果希望从学生表中查询出所有姓“李”的同学,那么条件语句应该是:Where 姓名 LIKE ‘李%’。 A、Where 姓名 % ‘李’ B、Where 姓名 LIKE ‘李%’ C、Where 姓名 % ‘LIKE李’ D、Where 姓名 LIKE ‘李’ 2.在一个教师关系中,能够成为主关键字(或称主码)的属性是(B)。 A、教师姓名 B、教师编号 C、教师年龄 D、教师性别 3.从最终用户应用程序的视角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C)。 A、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B、内模式、外模式和模式 C、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D、外模式、内模式和模式 4.在一个学生关系中,能够成为主关键字(或称主码)的属性是(C)。 A、性别 B、年龄 C、学号 D、班级 5.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A)。 A、关系模型 B、网状模型 C、层次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6.下列关于索引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 A、索引必须创建在主关键字之上 B、索引与基本表分开存储 C、索引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而创建的 D、索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删改操作的效率 7. 下面对于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D A. 关系中的每个属性是不可分解的 B. 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C. 任意的一个二维表都是一个关系 D. 每一个关系只有一种记录类型 8. 设关系R和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20和100,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则T的元组个数是________。C A. 120 B. 400 C. 2000 D. 10000 9. 设关系R与关系S具有相同的目(或称度),且相对应的属性的值取自同一个域,则R -(R - S)等于R∩S。(B) A. R∪S B. R∩S C. R╳S D. R-S 10.下列SQL Server语句中出现语法错误的是________。D A.DECLARE @MyCount INT B.SELECT * FROM Employees C.CREATE DATABASE Employees D.DELETE * FROM Employees ( DELETE FROM Employees ) 11.在T-SQL(事务处理过程)语言中,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D A. CREATE TABLE B. CREATE DATABASE ABOUT C. CREATE TABLEBASE D. CREATE DATABASE 13.下面对于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D A. 关系中的每个属性是不可分解的 B. 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C. 任意的一个二维表都是一个关系 D. 每一个关系只有一种记录类型 14.已知在某公司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有多名职工,而每位职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则职工与部门两个记录型之间是多对一。(D)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一 填空题练习: 1. 从软件的角度考虑,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关系模式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规则组成的。\ 数据操作:增减、查询、插入… 完整性规则:主码不能为空、不重复… 3. SQL语言的数据定义功能主要包括定义数据库、定义基本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 4. 数据仓库(非原始数据)主要的作用是供企业做出决策分析,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包括数据查询,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数据修改。 5.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大致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等不同发展阶段。 6. 数据库系统由( 外模式 )、( 模式 )和( 内模式 )三级抽象模式构成。 7.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定义 )、( 数据操纵 )、(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 8. 关系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 )、( 关系操作集合 )和( 关系的完整性 )。 9. 数据文件的后缀是( mdf )。事务日志文件的后缀是( ldf )。 10. SQL Server数据库分为 ( 系统数据库 )和( 用户数据库 )两种类型。 11. SQL数据定义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创建存储数据的结构; 数据操纵语言的主要作用则是向数据库中填写数据,具体包括 增加、删除、修改 等操作。 12. 当需要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时,可以指定其排序方式,字段后使用 ASC 表示升序, DESC 表示降序。 13. “实体一联系”方法是描述数据库概念模型的主要方法,一般称这种方法E-R图方法。 14. 用户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时,一般需要经过两个安全性阶段:身份验证和权限认证。 15. 数据与信息相比,数据是现象,而信息更能反映本质。(信息是对数据的反映) 16. 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包括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 17. 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而二维表格结构中的表头一行代表关系模式。 18. 传统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9. 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包括外模式、模式与内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20. 若事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使得事务未运行到正常终止点就被撤销(roll back),这种情况称为事务故障。 知识点: 1.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以被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是一种位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其组成涉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应用系统、数据库三个层次。数据库系统就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系统,也是一个为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 、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2.基本表和视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基本表:基本表的定义指建立基本关系模式。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通过视图定义语句所描述的映射关系导出的表。视图可从基本表、视图中产生。 视图与基本表联系: 视图是在基本表之上建立的表,它的结构(即所定义的列)和内容(即所有数据行)都来自基本表,它依据基本表存在而存在。一个视图对应一/多个基本表。视图是基本表的抽象和在逻辑意义上建立的新关系。 视图与基本表区别: 操作:视图适合于多表连接浏览用,不适合增删改。 空间:表-物理空间;视图-逻辑存在,虚拟表 修改:表可及时修改;视图只由创建语句修改. 本质:视图是查看数据表的一种方法(SQL语句的集合) 区别: 1) 表是内容,视图是窗口; 2) 视图没有实际的物理记录。而表有。 3) 表占用物理空间而视图不占用物理空间; 4) 表属于全局模式中的表,是实表;视图属于局部模式的表,是虚表。 5) 表是模式,视图是外模式; 6) 表可以及时进行修改,但视图只是逻辑概念的存在,视图只能由创建的语句来修改; 7) 视图是已经编译好的sql语句。而表不是; 8) 视图是查看数据表的一种方法,可以查询数据表中某些字段构成的数据,只是一些SQL语句的集合。从安全的角度说,视图可以不给用户接触数据表,从而不知道表结构。 9) 视图的建立和删除只影响视图本身,不影响对应的基本表。 2.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246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对于数据库设计目的,谈谈你的理解(硬件,软件环境,满足用户需求… (1) 用户需求分析 (2) 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3) 数据库实现 (4) 数据库运行维护 设计目的理解: 数据库设计的目的即设计目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存取,从细化及技术上来说, 一个优秀的数据库设计必须要最终实现用户对于数据共享的具体要求, 满足用户对数据管理的功能需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基础),为某一用户组织的数据管理应用需求构造出最优的数据库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必须要在满足于用户的数据存取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数据的关联性及优化, 必须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及可移植性,以保证用户数据能够简单的进行移植, 必须要实现数据库的可扩容性结构以保证数据库对于用户未来数据要求的兼容性等等。。硬件,软件环境... 3. 数据库安全机制。 数据库安全控制的核心是提供对数据库信息的安全存取服务,即系在向授权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服务的同时,又拒绝非授权用户对数据的存取访问请求,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而保证所有合法数据库用户的合法权益。 数据库系统安全模型: 用户标识与鉴别 存取控制(DBMS) 操作系统安全保护(OS) 数据密码存储安全保护(DB) 4.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生命周期8个阶段4个时期246页(设计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运行与维护)(4个时期:规划、设计、实施、维护),具体包括哪些阶段和时期。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1)用户需求分析 (2) 数据库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3)数据库实现 (4)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⑴ 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⑵ 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⑶ 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⑷ 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⑸ 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⑹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参照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原理,DBAS的生命周期由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部署、运行管理与维护等5个基本活动组成; 5.事务的特性。 事务的特性:(ACID特性) (1) 原子性: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什么都没做。一个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 (2) 一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总能保持在正确的状态。 (3) 隔离性: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互不影响。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系统总能保证与这些事务一次单独执行时的结果一样。 (4) 永久性: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后,提交结果,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改变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即使以后系统发生故障,也应保留这个事务执行的结果。 5. 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 自然联接与等值联接的区别: 当两个关系R和S有相同属性时,自然联接与等值联接都是判断在相同属性上的值是否相等。但结果关系中,自然联接的公共属性只出现一次,而等值联接的公共属性则要重复出现; 当关系R和S无公共属性时,R与S的自然联接即为R与S的广义笛卡儿乘积。 6. 实体之间三种联系。 实体:存在于用户组织中的抽象但有意义的事物,是用户组织中独立的客体。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7. UML中用例图、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的主要功能。 UML中主要的图有:Use case diagram(用例图)、Class diagram(类图)、Sequence diagram(时序图)、Activity diagram(活动图)。 功能如下: (1) 用例图:说明的是谁要使用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可以做些什么。UML9种图中一个用例图包含了多个模型元素,如系统、参与者和用例,并且显示了这些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泛化、关联和依赖。用例图描述了系统提供的一个功能单元。用例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基于基本流程的"角色"(actors,也就是与系统交互的其他实体)关系,以及系统内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图一般表示出用例的组织关系--要么是整个系统的全部用例,要么是完成具有功能(例如,所有安全管理相关的用例)的一组用例。用例图通常用于表达系统或者系统范畴的高级功能。 (2) 类图:类图是一种模型类型,确切的说,是一种静态模型类型。一个类图根据系统中的类以及各个类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静态视图。类图表示不同的实体(人、事物和数据)如何彼此相关;换句话说,它显示了系统的静态结构。类图可用于表示逻辑类,逻辑类通常就是业务人员所谈及的事物种类 (3) 时序图:用来展示对象之间是如何进行交互的。时序图将显示的重点放在消息序列上,即消息是如何在对象之间被发送和接收的。序列图显示具体用例(或者是用例的一部分)的详细流程。它几乎是自描述的,并且显示了流程中中不同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同时还可以很详细地显示对不同对象的不同调用。 序列图有两个维度:垂直维度以发生的时间顺序显示消息/调用的序列;水平维度显示消息被发送到的对象实例。 (4) 活动图:活动图能够演示出系统中哪些地方存在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系统中其他组件的功能如何共同满足前面使用用例图建模的商务需求。活动图表示在处理某个活动时,两个或者更多类对象之间的过程控制流。活动图可用于在业务单元的级别上对更高级别的业务过程进行建模,或者对低级别的内部类操作进行建模。 8.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实体之间联系的实现方法。 层次模型:树状结构(有向树) 网状模型:网状结构 关系模型:二维表(关系) 1)层次模型(一对多) 层次模型是以记录型为结点的有向树。用树形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现实世界中许多实体之间的联系就呈现出一种很自然的层次关系,如:行政机构、家庭关系等。 层次模型中,每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只能是父子联系。 层次模型中,任何一个给定的记录值,只有按其路径查看时,才能显示出它的完整意义。没有一个子女记录值能够脱离双亲记录值而独立存在。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树结点表示“实体”,即一条记录,树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联系”。 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按数据结构中对树的操作,实现结点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层次模型的数据约束——一个模型一个根,根以外的结点只有一个双亲结点,一对多关系。 2)网状模型(Net Data Model) 网状模型允许结点有多个双亲结点。可比层次模型更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是层次模型的泛化。 数据结构——用有向图描述,图顶点表示实体,边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数据操作——实现对图中顶点的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 数据约束——没有约束。 3)关系模型:一种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用于表示数据及数据与数据之间联系的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和联系。每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 表中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表中每一列则代表实体的属性。二维表既反映了实体本身,也反映了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数据结构——表中的行表示实体,表和表之间的相同属性反映实体间的联系。 数据操作——按行可以增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库 应用技术 练习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