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筑设计标准(BGH设计室).doc
《实验室建筑设计标准(BGH设计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建筑设计标准(BGH设计室).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实验室建筑设计标准 第1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 术 语 第2。0.1条 科学实验建筑: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建筑。一般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等用房. 第2.0.2条 实验用房:直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用房。包括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 第2.0.3条 辅助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用房.包括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动物房、温室、标本室、附属加工厂、器材库等。 第2。0.4条 公用设施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所需环境及其它条件保证的用房。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给水、排水、软化水、煤气、特殊气体、压缩空气、真空、照明、供配电、电讯等设施的用房. 第2.0。5条 通用实验室:适用于多学科的以实验台规模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实验室。 第2。0。6条 专用实验室:有特定环境要求(如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或以精密、大型、特殊实验装置为主(如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天平、谱仪等)的实验室。 第2.0.7条 研究工作室:用于科研实验人员从事理论研究、准备实验资料、查阅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编写成果报告等的用房。 第2.0。8条 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为保证实验用房具有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即从当前和长远科学实验工作内容、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发展变化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实验用房的三维空间尺寸、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建筑结构选型、公用设施供应方式等。对于框架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系指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对于混合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相当于框架结构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 第2.0。9条 生物培养室: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用房。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光照、空气、水分、酸碱度等及灭菌消毒等措施。常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摇床、培养箱等。 第2。0.10条 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1~0。01mg天平的房间.天平可设置在较简单的防振天平台上 第2。0.11条 高精度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002~0。001mg的微量天平的房间,要求恒温、恒湿、防振、防风、防尘、防腐蚀性气体、防阳光直射等环境条件. 第2.0。12条 前室:也称为缓冲间或过渡间,并可兼作更衣换鞋间。 第2。0。13条 准备间:某些专用实验室的配套房间,供实验人员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2。0。14条 防生物危害实验室:也称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从事有害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工作的房间,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是维持房间的负压。 第2。0。15条 管道井: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立管的竖向井道。 第2.0.16条 管道走廊: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立管及水平管道的空间。 第2.0。17条 管道技术层: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水平管道的空间。 第2。0.18条 应急喷淋:为保证实验人员在实验工作中受到化学及生物危害时的安全,多在靠近该类实验室的公共走道处设置带有自动或人控开关的喷淋设备,以备实验人员一旦被药品污染时,能及时进行喷淋救护. 第2。0。19条 反应池:指排水系统排出的污(废)水中含某些有害物质时,在建筑物内或附近设置排出污水处理的构筑物,用物理、化学方法予以处理,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2.0。20条 实验室工作接地:为保证要求接地的仪器设备稳定工作而设置的接地。 第2.0。21条 供电电源工作接地:为交流和直流电源系统提供的接地. 第2。0.22条 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第2。0.23条 特殊防护接地:为静电防护、电磁屏蔽防护等提供的接地。 第2.0.24条 防雷接地:为保证建筑物防雷装置可靠工作而设置的接地。 第3章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3.1 基地选择 第3。1.1条 基地选择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应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 第3.1.2条 基地应满足科学实验工作的要求,并应具有水源、能源、信息交换和协作条件,交通方便。 第3.1。3条 基地选择应满足建筑用地、实验用地、绿化用地和环境净化的需要,并应留有发展用地。 第3。1。4条 基地与易燃、易爆品生产及储存区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3。1。5条 基地应避开噪声、振动、电磁干扰和其它污染源,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科学实验工作自身产生的上述危害,亦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3.1.6条 基地应有相应的安全消防保障条件及措施。 3。2 总平面设计 第3。2.1条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科学实验工作的要求,规划面积指标应按《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执行。 第3。2。2条 总平面设计应包括各类用房、室外实验场地和道路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公用设施管网的综合设计及环境设计等. 第3。2。3条 总平面设计应合理利用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地物、水面和空间以及现有的公用设施等。 第3.2。4条 各类用房宜集中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且留有发展余地。 第3.2.5条 住宅不宜建在科学实验区内。当建在同一区域内时,则应相互分隔,另设出入口,并应符合防止污染及干扰的有关规定。 第3。2.6条 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和污染性物质的独立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符合有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 第3.2。7条 公用设施用房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符合节能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变配电室、冷冻站等宜设置在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且靠近使用负荷中心处。当科学实验工作有隔振要求时,应根据其防振距离要求进行布置,在无法保证防振距离时,应采取必要的隔振措施. 第3.2.8条 各类公用设施管网应综合布置,并与室外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和维护,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3.2。9条 环境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绿化要求,且宜适当提高绿化率。绿化植物品种的选用应有利于净化空气、防止污染。 第4章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第4。1.1条 科学实验建筑应由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用房等组成.其设计应合理安排各类用房,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第4.1.2条 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及研究工作室宜采用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其结构选型及荷载确定应使建筑物具有使用的适应性。 第4。1.3条 窗 第4.1。3。1条 设置采暖及空气调节的科学实验建筑,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外窗面积.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及隔热性,且宜设不少于窗面积1/3的可开启窗扇。 第4。1.3。2条 底层、半地下室及地下室的外窗应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 第4.1.4条 门 第4.1。4。1条 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10m。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第4.1.4。2条 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门洞尺寸应按具体情况确定。 第4。1.4。3条 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 第4.1。4。4条 外门应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 第4.1。5条 走道 第4。1.5。1条 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4。1。5.1的规定。 • 走道最小净宽(m)表4.1.5.1 走道形式 走道最小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单走道 1.30 1.60 双走道或多走道 1.30 1。50 第4。1。5。2条 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第4。1.6条 楼梯 第4.1.6。1条 楼梯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4.1.6。2条 科研实验人员经常通行的楼梯,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7m。 第4.1.7条 四层及以上的科学实验建筑宜设电梯。 第4。1。8条 厕所 第4.1.8.1条 厕所距最远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第4。1。8.2条 厕所应设前室,并配备洗手盆及镜箱。 第4.1。8.3条 男厕所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25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0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且大便器和小便各不宜少于两具.女厕所每15人设大便器一具,且不宜少于两具。 第4。1。9条 科学实验建筑内应设卫生用具间,可独立设置或与厕所结合设置,其内应设拖布池及拖布吊挂设施和地漏. 第4。1。10条 更衣间 第4.1.10.1条 科学实验建筑宜设更衣间,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60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第4。1。10。2条 更衣间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布置方式。 第4.1。11条 采光 第4。1。11。1条 通用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宜利用天然采光,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 第4.1.11.2条 利用天然采光的阅览室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5. 第4.1.12条 隔声 第4.1.12。1条 通用实验室、学术活动室允许噪声级不宜大于55dB(A声级);研究工作室、阅览室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声级) . 第4。1.12.2条 产生噪声的公用设施等用房不宜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学术活动室及阅览室贴邻,否则应采取隔声及消声措施. 第4.1。13条 隔振 第4。1.13.1条 产生振动的公用设施等用房不宜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学术活动室及阅览室贴邻,且宜设在底层或地下室内,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4.1.13。2条 设在楼层或顶层的空调机房、排风机房等,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4。1。14条 室内净高 第4.1.14.1条 通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的室内净高:当不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宜低于2。80m;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应低于2。40m. 第4。1。14。2条 专用实验室的室内净高应按实验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 第4。1。14。3条 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 第4。1。15条 室内装修 第4。1.15.1条 实验用房、走道的地面及楼梯面层,应坚实耐磨、防水防滑、不起尘、不积尘;墙面应光洁、无眩光、防潮、不起尘、不积尘;顶棚应光洁、无眩光、不起尘、不积尘. 第4。1.15。2条 使用强酸、强碱的实验室地面应具有耐酸、碱腐蚀的性能;用水量较多的实验室地面应设地漏。 第4。1。15.3条 需要定期清洗、消毒或防尘要求高的实验室,其地面、墙面和顶棚应做整体式防水饰面。墙面与墙面之间,墙面与地面之间、墙面与顶棚之间宜做成半径不小于0。05m的半圆角.室内应减少突出的建筑构配件及明露管道。 第4.1。15。4条 通用实验室不宜设吊顶。 第4。1。15。5条 需设吊顶且无严格密封要求的空间,宜采用活动板块式吊顶. 4.2 通用实验室 第4。2.1条 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与通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以及管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 第4.2.2条 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应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不宜小于6.60m. 第4。2。3条 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应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0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0m。 第4。2。4条 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一侧墙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另一侧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 第4.2.5条 由一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与房间中间布置的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侧墙或房间中间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岛式实验台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6.60m。 第4.2.6条 按第4。2。4条和第4。2。5条规定布置的通用实验室,如一侧墙或两侧墙靠近外墙部位开设通向其它空间的门时,其相应的净距应增加0。10m。 第4.2.7条 由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实验台之间或实验台与实验仪器设备之间的净距应符合第4。2.4条、第4.2。5条和第4.2。6条的规定。当连续布置两台及以上岛式实验台时,其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 第4。2。8条 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不宜与外窗平行布置。必须与外窗平行布置时,其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30m。 第4。2。9条 不宜贴靠有窗外墙布置边实验台,不应贴靠有窗外墙布置需要公用设施供应的边实验台。 第4。2。10条 靠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20m。中央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当实验室设置向室内退进的门斗时,则实验台端部与退进门斗的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第4。2。11条 当通风柜的操作面与实验台端部相对布置时,其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第4。2。12条 通用实验室宜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 第4.2.13条 通用实验室宜集中靠建筑物外墙布置。设置空气调节的通用实验室宜布置在北向。 4。3 专用实验室 第4.3.1条 由标准单元组成的专用实验室,其开间和进深应按实验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维护检修的要求确定。布置通风柜和实验台时,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第4。2。11条的相应规定. 第4.3.2条 对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专用实验室,建筑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4。3.3条 生物培养室 第4.3.3。1条 生物培养室由前室、准备间、生物培养间、器械消毒及清洗间组成.前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m2,前室内应设家庭服和工作服分开的更衣柜和换鞋柜。 第4。3。3。2条 由几个生物培养室组成的生物培养区,亦可在入口处设置集中式更衣换鞋柜。 第4.3。3.3条 生物培养室应防止人流交叉感染。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尽端,不宜开设外窗。有外窗时,应做双层密闭窗及遮光百叶。 第4。3.3。4条 生物培养室或生物培养区与非生物培养区之间,应设置实体砖墙。生物培养室各功能房间之间,宜采用密封的玻璃隔断墙分隔。玻璃隔断墙的骨架宜采用不易变形及耐清洗的材料制作。 第4.3.3。5条 生物培养室与各功能房间玻璃隔断墙上的门,宜采用推拉门. 第4。3。3.6条 生物培养室宜留有设置灭菌器的位置。 第4.3。4条 天平室 第4。3.4.1条 天平室应设置面积不小于6m2的前室,并可兼作更衣换鞋间。天平室宜布置在北向,外窗宜做双层密闭窗并设窗帘。 第4。3。4。2条 天平室与前室之间应采用密封的玻璃隔断墙分隔,并宜采用推拉门。 第4。3.4.3条 天平台台面和台座,应做隔振处理.天平台沿墙布置时,应与墙脱开,台面宜采用平整、光洁、有足够刚度的台板,并不得采用木制工作台。设在楼层上的天平台基座,应设在靠墙及梁柱等刚度大的区域。 第4。3。4.4条 高精度天平室除满足上述天平室的要求外,应布置在实验楼底层北向,天平台基应设独立基座(不宜设在地下室楼板上面).外窗应做双层密闭窗。 第4.3.4.5条 高精度天平室其天平台独立基座的允许振动限值,应按制造部门提供的数据选用,无资料时应符合现行的《机器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承重结构的振动计算和隔振设计规程》的规定。 第4.3.5条 电子显微镜室 第4.3。5.1条 电子显微镜室应按所用设备的允许振动速度和防磁要求,远离振动源及磁场干扰源布置,且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第4。3.5.2条 电子显微镜室由电镜间、过渡间、准备间、切片间、涂膜间及暗室组成。过渡间面积不应小于6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第4.3。5。3条 电镜间不宜设外窗. 第4。3.5。4条 电镜间的室内净高应按设备高度及检修要求确定。 第4。3.5.5条 电镜基座应采取隔振措施。与电镜配套使用的有振动的辅助设备及室内空气调节设备等,应设隔振装置。 第4。3.5.6条 电镜间、切片间及涂膜间的空气应过滤。人员出入口必须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第4。3。6条 谱仪分析室 第4。3。6.1条 谱仪分析室应远离振动源布置,且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必须布置在楼层时,应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 • 第4.3.6.2条 谱仪分析室由谱仪间、过渡间、样品制备间、化学处理间、暗室、数据处理间及工作间组成。过渡间面积不应小于6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第4。3.6。3条 谱仪间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通风柜.光源区应设排风罩. 第4.3。6。4条 谱仪间内不宜设水盆。 第4。3.7条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第4。3。7。1条 本节规定适用于科研用第三类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及属于第二类放射医疗单位的乙、丙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和密封型放射源辐照实验室的建筑设计. 第4.3。7.2条 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1)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按其所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各类工作单位的等效年用量应符合现行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规定。 (2)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按其所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即甲、乙和丙级。各级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应符合现行的《辐射防护规定》的规定。 (3)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按其所属类别,在其周围应划出防护监测区。防护监测区的范围应符合现行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规定。 (4)第三类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及属于第二类的放射医疗单位,可设在市区内. (5)第三类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及属于第二类的放射医疗单位的乙、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设在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同一层或一端,与非放射工作场所隔开. (6)布置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时,应根据污染情况,可将其分成若干区域: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三区,即设白区、绿区和红区。 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二区,即设白区和绿区。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小于丙级实验室(或工作场所)规定的下限值时,可不分区。白区、绿区和红区的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的规定。 (7)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各区的布置,应按白区绿区红区布置.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应按白区绿区布置。乙级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白区与绿区之间应设卫生出入口。卫生出入口内应设家庭服衣柜、专用工作服衣柜和淋浴设备,并配以表面污染监测仪器。丙级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白区与绿区之间,应设换鞋、更衣、洗手和表面污染监测用的过渡间,过渡间面积不应小于6m2。卫生出入口的规模,应根据进入绿区的总人数确定。淋浴器按最大班人数每5~8人设一具。 (8)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布置,白区与白区、绿区与绿区应相对集中,避免相互穿插.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排列,原则上以放射性 活度的低、中、高依次排列。 (9)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绿区应设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间。暂存间的室内装修标准不应低于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10)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室内装修力求简洁,应防止积尘和积聚放射性物质。各种管线宜暗敷,灯具宜采用嵌入式。地 面、墙面、顶棚的阴角应做成半径不小于0.05m的半圆角. (11)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门、窗应便于清洗和去污。绿区应设密闭窗,少设开启窗扇. (12)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室内装修材料应表面光滑,对放射性物质吸附性差,易于去污,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腐 蚀和耐辐照性能.宜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卷材整体式地面及踢脚板,其接缝应采用热焊,踢脚板高度不应低于0。25m。墙面和顶棚应涂以油漆。 (13)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室内装修标准可适当降低。可采用现制水磨石地面,但必须打蜡,局部加塑料覆面。并可 采用油漆墙面及不起尘的涂料顶棚。 (14)有关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工艺设计、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辐射屏蔽设计、辐射监测设计及放射性三废处理等应合现行 的《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4。3。7。3条 密封型放射源辐照实验室 (1)有关密封型放射源辐照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可参照现行的《60Co辐照站的辐射安全防护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2)密封型放射源辐照实验室可设于市区。实验室的辐照装置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并应使周围公众所受的照射不超过现行的《辐射防护规定》的相应剂量当量限值。 (3)密封型放射源辐照实验室的围护墙、顶棚和门、观察窗洞口等均应符合防护要求。有关60Co辐照站的辐射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的《60Co辐照站的辐射安全防护设计规范》的规定。 (4)密封型放射源的贮存室必须符合防护要求,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贮存放射源容器的贮源坑应防止地下水渗入,并应保持干燥.贮存室应设有防火、防盗及报警装置等设施。 4。4 研究工作室、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 第4。4.1条 研究工作室 第4.4。1。1条 研究工作室设置数量应按使用要求确定,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 第4.4.1.2条 研究工作室应靠近实验室或与实验室结合布置。 第4.4。2条 学术活动室 第4.4。2。1条 学术交流展示厅的使用面积应按使用要求确定.该场所宜与公共交通空间连通,并应留有布置坐椅或沙发的空间。 第4.4.2。2条 小型学术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40m2;中型学术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m2。中、小型学术活动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m2;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m2。 第4.4.2.3条 学术报告厅的规模应按使用要求确定,并宜设讲台、书写板、幕布,并留有放置放映设备的空间。容纳人数超过180人时, 宜采用台阶式地面,台阶高度应按不遮挡视线的要求确定。宜设固定坐椅及记录台板.当坐椅自带记录台板时,排距不应小于 0.95m;当设独立式记录台板时,排距不应小于1m。 第4.4.3条 图书资料室 第4。4.3。1条 图书资料室应由藏书部分、采编部分、阅览部分、出纳及目录部分等组成。 第4。4.3。2条 图书资料室应布置在环境安静并与实验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第4.4。3。3条 图书资料室宜采用开架阅览室。 4.5 公用设施用房及管道空间 第4.5.1条 公用设施用房 第4。5.1。1条 公用设施用房包括制冷机房、空调机房、排风机房、给排水及水处理用房、变配电室、电讯室、气体供应室等。 第4.5。1。2条 公用设施用房宜靠近相应的使用负荷中心布置. 第4。5。1。3条 公用设施用房布置于地下室时,应采取防潮、防水及 通风等措施。 第4.5。2条 管道空间 第4。5.2.1条 管道空间分为管道井、管道走廊和管道技术层三种,其尺寸及位置应按建筑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公用设施系统设计、安装及维护检修的要求确定。 第4.5.2。2条 建筑物内管道不多时,宜采用管道井.集中式管道井应设检修门;分散式管道井设检修门有困难时,应在管道阀门部位设检修口。 第4.5.2.3条 建筑物内管道多且设管道井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管道走廊或管道技术层,并均应设检修门. 4.6 实验室建筑设备 第4。6。1条 通风柜 第4.6.1.1条 通风柜宜采用标准设计产品. 第4。6.1。2条 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宜采用节能型通风柜. 第4.6.1.3条 通风柜内衬板及工作台面,按使用性质不同应具有相应的耐腐、耐火、耐高温及防水等性能。应采用盘式工作台面并应设杯式排水斗。通风柜外壳应具有耐腐、耐火及防水等性能. 第4。6。1.4条 通风柜内的公用设施管线应暗敷,向柜内伸出的龙头配件应具有耐腐及耐火性能。各种公用设施的开闭阀、电源插座及开关等应设于通风柜外壳上或柜体以外易操作处。 第4.6.1.5条 通风柜柜口窗扇以及其它玻璃配件,应采用透明安全玻璃。 第4。6.1。6条 通风柜的选择及布置应与建筑标准单元组合设计紧密结合. 第4.6.1。7条 通风柜应贴邻或靠近管道井或管道走廊布置,并应避开主要人流及主要出入口。不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通风柜应远离外窗布置;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通风柜应远离室内送风口布置。当两者矛盾时,应调整室内送风口的位置. 第4。6。2条 实验台 第4.6.2。1条 实验台宜采用标准设计产品. 第4.6。2.2条 实验台台面按使用性质不同应具有相应的耐磨、耐腐、耐火、耐高温、防水及易清洗等性能。 第4.6.2。3条 各种公用设施管线及龙头、电源插座及开关等配件,宜与实验台体的公用设施支架或与实验台体靠近的独立公用设施支架或管槽结合在一起。实验用水盆亦宜与实验台体结合在一起. 第4.6。2.4条 实验台的选择及布置应与建筑标准单元组合设计紧密结合。 第4.6.3条 物品柜(架) 第4。6。3。1条 通用实验室的内墙上宜设置嵌墙式或挂墙式物品柜(架)。物品柜(架)底距地面不应小于1.20m. 第4。6。3.2条 物品柜(架)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应与墙体牢固连接,物品柜(架)横隔板应上下位置可移动. 第5章 安全和防护 5.1 一般规定 第5。1。1条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安全、卫生、辐射防护、环境保护法规和规定。 第5。1.2条 科学实验建筑底层的门、窗宜采取安全防盗措施。 第5.1.3条 放射性物质贮存场所,应设置防盗门、防盗窗及报警装置等设施. 第5.1.4条 对限制人员进入的实验区或室应在其明显部位或门上设置警告装置或标志.对放射源的贮存室除应设置警告装置或标志外,还应设有防火、防盗及报警装置等设施。 5。2 防火与疏散 第5.2.1条 科学实验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尚应符合韵鹿娑ǎ?/P> 第5。2.1.1条 有贵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 第5。2.1。2条 由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的安全出口不宜少于两个。 第5。2。1.3条 易发生火灾、爆炸、化学品伤害等事故的实验室的门宜向疏散方向开启. 5。3 防化学危害 第5。3。1条 凡进行对人体有害气体、蒸汽、气味、烟雾、挥发物质等实验工作的实验室,应设置通风柜。 第5。3。2条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3.7条的规定。 第5。3.3条 含汞的实验室应设置特制的通风柜。该类实验室的地面、楼面、墙面、顶棚、实验台、门、窗等均应采用不开裂、不吸附、不渗漏的材料,并应设有集汞槽、沟、瓶等设施。地面、楼面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地沟、地漏应具有收集散失汞的功能,室内下部应设排风口. 第5。3.4条 凡经常使用强酸、强碱、有化学品烧伤危险的实验室,在出口就近处宜设置应急喷淋器及应急眼睛冲洗器。 第5.3.5条 必须存放少量日常使用的化学危险品的实验室,应设置24h持续通风的专用化学品贮存柜或通风柜. 第5.3。6条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处理及处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5.4 防生物危害 第5.4。1条 按现行有害微生物及病毒的4等分类(见附录A),防生物危害实验室相应分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及生物安全1级实验室。 第5.4.2条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第5.4。2。1条 4级实验室用于从事高度危害性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宜设计成独立建筑物。需与其它实验用房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必须 有明确分区及隔离。 第5.4.2。2条 实验室内必须维持负压,向室外排风必须经特殊过滤。 第5.4.2.3条 必须为工作人员出入提供以下流程的房间:过渡间家庭服室淋浴间实验服室实验室。从过渡间至实验室应维持依次递降20~30Pa的压差。 第5。4.2.4条 必须为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出入提供消毒设施。 第5。4。2。5条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Ⅱ级及Ⅲ级生物安全柜及双门高压蒸汽消毒锅。 第5.4。2。6条 实验室内应减少突出的建筑构配件及明露管线. 第5。4.2。7条 实验室的地面、墙面、顶棚、观察窗及管道穿洞必须严格密封。 第5.4.2。8条 实验室内不应采用固定式实验台及其它固定设施。 第5.4。2.9条 实验室不得开设外窗。 第5。4。2。10条 实验室出入口处必须设置洗手盆并应采用光电式龙头开关。 第5.4。2。11条 实验区入口处必须设置危害性标志、安全告示及工作状况标志灯。 第5。4。3条 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 第5.4.3.1条 3级实验室用于从事中度危害性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可与其它科研用房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但其与公共区或其它用房之间必须设过渡间。 第5.4.3.2条 实验室内必须维持负压。从公共区或其它用房至实验室应维持依次递降10~20Pa的压差,向室外排风必须经特殊过滤。 第5。4。3。3条 应为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出入提供消毒设施. 第5.4.3。4条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及双门高压蒸汽消毒锅。 第5.4.3.5条 实验室内应减少突出的建筑构配件及明露管线。 实验室内应减少突出的建筑构配件及明露管线. 第5.4。3.6条 实验室的地面、墙面、顶棚、窗及管道穿洞必须严格密封。 第5.4.3.7条 实验室内不应采用固定式实验台及其它固定设施。 第5.4。3.8条 实验室出入口处必须设置洗手盆并应采用光电式龙头开关. 第5.4。3.9条 实验区入口处必须设置危害性标志、安全告示及工作状况标志灯。 第5.4.4条 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 第5。4.4.1条 2级实验室用于从事低度危害性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实验室区内宜配备Ⅰ级或Ⅱ级生物安全柜及消毒锅。 第5.4.4。2条 实验室的地面、墙面应便于清洗。 第5。4.4。3条 实验室内不宜采用固定式实验台及其他固定设施. 第5。4。4。4条 实验室内应设洗手盆。 第5。4。5条 生物安全Ⅰ级实验室用于从事微度危害性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其设计要求与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基本相同,但可不配备生物安全柜及消毒锅。 第6章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 6.1 一般规定 第6。1。1条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计除应按现行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6。1.2条 防火、防烟和排烟设计除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6.1.3条 空气净化设计应符合现行的《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规定。 6.2 采暖 第6。2。1条 采暖地区通用实验室的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为18~20℃。 第6.2.2条 采暖系统宜按南北朝向分开环路设置. 第6.2。3条 采暖系统的散热器宜按每个自然开间的采暖热负荷进行设置。 第6。2.4条 采暖系统的散热器其散热量宜有调节的可能性,但布置在更衣间、淋浴间以及热媒有冻结危险场所的散热器除外. 第6。2.5条 采暖系统应在每个环路回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建筑设计 标准 BGH 设计室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