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doc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doc(8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 八年级 地理下册 2018年最新 教案全 授 课 进 度 安 排 表 章 节 内 容 课时 周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差异显著 2、四大地理区域 2 1 第六章 北方地区 1、自然特征与农业 2 2 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2 3 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2 4 4、祖国的首都——北京 2 5 5、单元回顾及检测 1 6 第七章 南方地区 1、自然特征与农业 2 6-7 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2 7-8 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 8-9 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2 9-10 5、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0 第八章 西北地区 1、自然特征与农业 2 11 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2 12 3、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3 第九章 青藏地区 1、自然特征与农业 2 13-14 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2 14-15 3、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5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2、做负责任的大国 2 16 期 末 复 习 全册教材整理与复习 2 17 期 末 测 评 考 试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 [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 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2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我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 学生: [讲授新课] 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越来越具体了,增城区内也存在页很大的差异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归纳: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展示: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 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 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小组成果。 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 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 板书: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表格完成。 提问: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 学生:纬度因素。 3 提问: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 学生: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提问: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地形因素影响的。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拓展学习:下面看看大家对四大区域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呢完成《区域地理导学》P4综合题2,并思考原因。 学生:完成练习并汇报答案以及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给予引导。 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今天您的收获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学反思: 4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B C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5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北方的概况 1、 范围: 2、 地形: 3、 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 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 学生:举手发言。 归纳并板书: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6 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 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 问题:春旱 3、 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概况 1、 范围: 2、 地形: 3、 气候: 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学反思: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7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 3. 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 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 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 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 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8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 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 3.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下面来看屏幕,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 课堂活动:通过大家小组的探讨以及汇报,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归纳,相信大家基本对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有了深刻了解,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完成16页活动题: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教师: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 学生:观察地图,根据活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提问: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基本能掌握,下面我们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穿、住等特点。 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分享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地形与河流: 3.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9 第二课时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 板书: 1. 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 2.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 3. 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10 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 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 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 讲述: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对我国奉献甚大 ,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于这样的“东北现象”, 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板书: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振兴?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 课堂活动: 1、对于“活动”第1题,首先告诉学生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 题,要引导学生从铁路、水路两方面分析。总结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 2、对于“活动”第2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 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对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表甲、乙修建铁路的可能原因。 11 3、对于“活动”第3题,分析的思路首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然后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教师先选择其中一个城市为案例讲解,剩下的城市由学生完成。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相关练习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或者你可以分享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学生:分享收获或提出疑问。(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或给予解疑)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教学反思: 12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 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的成因;2.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演示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巡堂并检查学生讨论情况,适当给予指导。 13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低秦岭 2.地形:高原 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 了解,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我们通过25页的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 色的民风民俗,看看这些“黄土风情”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展示图片并请学生举例分析。 学生: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一起的探究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都清楚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大家知道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都有个人的看法,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可靠的。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 板书: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 14 学生:阅读教材26页“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 课堂活动:通过阅读,请同学们继续来完成27页活动题第1题。 学生: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教师:好,通过阅读理解,“风成说”对黄土高原中黄土的来历这样一种解释,大家认同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下去。 过渡: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来阅读图6.29,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板书: 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 3.形成过程: 展示:展示图6.29,为学生解释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我们一起学习,黄土高原的历史文明以及环境特征都基本了解了,重点把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及“风成说”的看法,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知识框架把握重难点,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希望同学们预习。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低秦岭 2.地形:高原 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15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材29页活动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阅读图6.34说出水土流失于地表植被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初步了解植被覆盖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生:判断 [讲授新课] 讲述: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通过活动分析和判断,我们简单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原因,下面我们来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阅读教材28页,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请同学们小组内完成阅读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并反馈。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板书: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过渡: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相信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要探讨,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引导学生归纳水土流失的后果并板书。 板书: 2.后果:①带走肥沃的土壤 ②破坏农田、村庄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河流含沙量上升,淤塞河床等 过渡: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环境问题一定要寻找解决措施,请同学们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献策略,下面看哪个小组想到的策略最多。 学生:思考、整理小组想法,教师巡堂并给予指导与肯定。 教师:请小组发表看法,并归纳板书。 板书: 四、水土保持 1.方法: 16 活动:同学们的看法非常好,下面我们来阅读3、31 页活动题,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生:阅读理解 教师:凡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长期进行,相信一定有效果的,我们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 小结:同学们的学习也一样,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努力奋发,相信一定有收获。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学习到这里,通过板书,我们能清楚今天的知识框架,重点把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措施。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四、水土保持 1.方法: ※教学反思 : 17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副板书) 18 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副板书: 1. 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总结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现有人口1961.9万人(2010年)。 板书: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板书) 纬度位置上,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违约,居于内陆,但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位置上,海路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2.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西北角。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3.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候特征文字)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4.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完成35页活动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9 2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二. 政治文化中心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40、6.41,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位于 平原北部边缘。 (2)北京属典型的 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 。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 高, 低。 、 、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 平原。 2.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3.选择 (1)北京西隔 山就到 高原( ) A.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B.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 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 (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20 A.钢铁工业中心 B.经济发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1.(1)华北 (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冬夏长、春秋短 (3)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华北 2.(1)× (2)× (3)× (4)× 3.(1)C (2)CD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暖温带、半湿润区 海陆位置:居于内陆、但距离海洋较近 2.地形地势: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向东南倾斜。 3.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 4.河流:海河水系:最终流入渤海。 二. 政治文化中心 1.全国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等。 2.全国文化中心:北大、清大、科学院等。 3.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等。 21 第六章 第一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地理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