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1 任务依据 1.1.1本项目设计合同 1.2 设计规范、标准 1.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1.2.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2.6《埋地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材》(QB/T 2783-2006) 1.2.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 1.2.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2.9《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CJ/T270-2007 1.2.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2.11《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2.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 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 1.3.1该片区1:500测量图及地勘资料 1.3.2业主提供本项目及周边道路物探资料 二、工程概况 2.1 概况 本工程为XX路人行道整治和杆线下地工程一期(XX路桥至XX大道)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根据前期方案经规委会通过,主线设计沿道路两侧各布置一条雨水管道,共两条;现状合流管改造为污水管。本次设计总长度约1700m。设计雨水管管径为DN400~DN1000。 根据前期经规委会通过的方案以及业主意见,结合周边排水体系已形成,均为合流制,且近期无法实现雨污分流,同时本项目合流管规模为双侧d600~d1500,能满足近期周边合流制排水需求,最终本次设计的雨水管道主要服务本项目及周边接入道路路面水需求,雨水采取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临近的河流或者永久性沟渠中。部分雨水支管及检查井在不影响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地块开发的需求。 本工程沿线涵洞较少,道路北高南低,地势较为平坦。设计起点处的竹公溪,可作为本次项目的雨水出口;设计起点春华路桥存在一条污水干管,规模为d1000,可作为本次改造合流管排水出口。本次设计雨水排向概况如下: 根据经乐山市规委会通过的前期方案和业主意见,本次设计雨水仅服务春华路道路路面、春华路两侧局部地块及春华路相交道路路面雨水,本项目路面雨水汇水面积为9.8ha,传输周边道路路面水8.5ha,设计起点至设计终点路段,雨水管顺道路坡度缓坡由北向南排入竹公溪,主线设计规模双侧d400~d1000,管道覆土为1.5—2.8米。 2.2片区排水现状 本项目所在地为市中区,排水体制为合流制,道路双侧已建合流管,规模为d400—d1500,周边路网已形成,周边道路与建筑小区排水体系均为合流制。 2.3片区排水规划概况 排水体制:片区现状排水体制均为合流制,待远期实现雨污分流后,各类污水经分流后排入竹公溪污水干管,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排入竹公溪。 三、设计原则 3.1雨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河流作为排洪道,对于远期将要废弃的沟渠不作为排洪道。 3.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的建设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能力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3.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3.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四、 初步设计批复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根据《意见》,针对排水工程部分,主要有以下意见,本次施工图设计执行情况如下: 4.1新建雨水管应考虑两侧小区、单位的雨水排出接口; 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修改,新建雨水管考虑两侧小区、单位的雨水排出接口。但由于两侧小区排水体系已形成,为合流制,且近期无法实现雨污分流。因此,本次设计雨水预留支管仅满足部分远期小区用户雨水服务需求。 4.2横过街管是否考虑为钢管并对壁厚作要求; 执行情况:本次设计采用塑钢缠绕管是由经过规委会通过的前期方案决定的。综合考虑春华路改造实际情况,工期较紧,结合业主意见,最终采用塑钢缠绕管。同时横过街管覆土大于1m的管道采用塑钢缠绕管,覆土小于1m的管道采用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并对进行砼满包。 五、工程设计说明 5.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 5.1.1排水体制 根据规划,近期排水体系已经形成,本项目及周边片区排水体系为合流制,本工程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5.1.2设计规模 雨水量计算按乐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5.1.3基本参数 (1)最大设计流速:塑料管道Vmax=8m/s; (2)最小流速:雨水按满流设计,V min=0.75m/s;污水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3)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N400,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按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设计流速为准。 (4)本工程排水管道尽量采用管顶平接,局部排水条件较差处采用管底或管中平接。 (5)污水:根据前期经乐山市规委会通过的方案及业主意见,本次将现状合流管改造为污水管。 5.2雨水系统 5.2.1雨水量计算 计算公式采用Q=qΨF 式中 Q —雨水设计流量(L/s);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量系数 F —汇水面积 (ha) 1)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乐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管道设计重现期; q-降雨强度(L/s·ha); t-雨水流行时间,(min); t=t1+ mt2; m-折减系数,管道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本项目区域较为平坦,取m=2; t1-地面集水时间:根据距离远近、地形坡度和地面铺装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min,本项目取值为10min; t2-管渠内雨水过流时间,(min)。 2)城市综合径流系数 几种不同性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 几种不同性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 序号 区域性质 综合径流系数 1 城镇建筑密集区 0.60~0.7 2 城镇建筑较密集区 0.45~0.6 3 城镇建筑稀疏区 0.20~0.45 考虑到本次设计道路所处的地段及周边地块的性质,其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3)雨水设计重现期 雨水的设计降雨重现期是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的。根据2011年修订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重现期应采用1~3年。考虑近两年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在雨季易出现极大暴雨,引起路面积水甚至淹没的严重事故,以及乐山实际情况,同时结合以上修订版规范的规定,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周边地形和气候特点以及其重要性,本项目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取P=2年。 5.2.2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路面、周边建筑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 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周边建筑雨水收集的便利性。视具体情况对雨水进行收集后排入河流中。 布置基本情况: 本次设计雨水管道沿道路顺坡由北向南排入竹公溪,位置为距离道路中心线12.5米,规模为双侧DN400-DN1000,覆土为1.5—2.8m。 由于本次项目为改造项目,本道路下已存在燃气、给水以及合流管,且各类管线位置不规整,若局部路段雨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冲突时,可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单位可以合理的调整雨水管平面位置以及雨水支管高程,以避免与现状管线冲突,同时需保证管道覆土不小于1m,若小于1m的管道需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并进行砼满包,但所有管道覆土均不能小于0.5m。。 5.3污水系统 由于本项目及周边片区排水体系已经形成,为合流制,且本项目合流管规模较大,双侧d600~d1500,能满足近期周边合流制排水需求,同时根据经乐山市规委会通过的前期方案以及业主意见,本次设计将春华路现状雨水口废除,将合流管改为污水管。并将设计起点处合流管接入春华路桥污水干管,作为本次改造合流管的排水出口。 5.4管材、基础和接口 为保证本项目按期投入使用,工期紧张,同时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争取必须的工程施工时间,所以本次设计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与钢筋混凝土管道结合。d300雨水口收水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主线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管材粗糙系数0.009),管道环刚度均采用SN12.5,其中覆土大于1m的管道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小于1m的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并进行砼满包。 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0Mpa,刚性基础管道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 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CJ/T270-2007产品标准的规定。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卡箍式弹性连接所用的橡胶套、发泡橡胶板、不锈钢套,应由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生产厂配套供应,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弹性橡胶套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HG/T3091的规定;不锈钢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标准的规定;橡胶套、发泡橡胶板、不锈钢套的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卷褶、破损等缺陷。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电热熔带连接所用的电热熔带,其性能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须符合下列规定: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铺垫砂砾基础层,分两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30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200mm;对软土地基,当基础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期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 管材采用电热熔带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将待连接两根管材接口对齐对靠并尽可能同轴,在管材椭圆度较大时尽可能使两根管材端口长短轴对应;使用支撑机具将电热熔带敷设于两根管材连接处内壁上,电热熔带搭接口及接线柱应位于管材上方,热熔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应尽可能与两管端对接线在同一垂直面上;在电热熔带搭接处,用仿形热熔片将空隙填充;打开支撑机具将电热熔带撑圆并均匀压紧贴合在管材内壁上,机具的所有压板均应整齐无遗漏的覆盖压合在热熔带上;将热熔焊机(电源)与电热熔带电热回路连接,依管材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流、通电时间等焊接工艺参数进行通电加热焊接,通电加热焊接过程中,电流可能有一定的连续稳定降低过程,但不得有升降突变,电热熔带焊接区的表面温度在圆周上应保持相对均匀,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对接头进行详细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焊接完毕后,进行自然冷却(不少于40分钟)冷却过程中不得移动焊接机具,并保证接头不受外力作用,冷却后方可将机具移开。管材的电热熔带连接一般由管材厂家提供技术及机具支持,进行现场指导,直到工程验收合格。 d300雨水进水管及覆土<1m管段,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5.5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 5.5.1检查井 5.5.1.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全部采用混凝土检查井。 5.5.1.2检查井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井盖面应分别有"雨"、"污"标志,施工时不得错盖。道路红线内位于车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面应与设计路面齐平,道路红线外位于绿化带的排水检查井井顶应高出地面15cm。 采用复合材料成品井盖、盖座及踏步。应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绿化带、人行道等禁止机动车驶入的区域选用A15类型井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小车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采用B125类型井盖;住宅小区、背街小巷、仅有轻型机动车或小车行驶的区域,道路两边路缘石开始0.5m以内的区域选用C250类型井盖;城市主路、公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等区域采用D400类型井盖。承载能力应符合标准的规定,宜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检查井盖应选择有加劲肋的产品,井盖通过加劲肋臂卡锁在井盖座限位卡槽内以防止井盖跳离及转动。雨水盖座上应有“雨水”类型标识,污水盖座上应有“污水”标识,都应标注建成年代。对于道路车道范围内检查井井圈周围路面均进行加强,具体做法见现制图。检查井塑钢踏步技术要求采用《井盖及踏步》06MS201-6第16页中塑钢踏步(TG),施工时参照06MS201-6第17页中铸铁及塑钢踏步安装图。 5.5.1.3一般雨水、污水检查井采用标准井,按国标06MS201-3实施; 5.5.1.4在本设计中,一般在道路红线外或绿线内1.0米设支线检查井,如果支线检查井位置与临时边沟冲突,适当调整临时边沟位置。 5.5.2雨水口 5.5.2.1雨水口在有路沿的道路上,采用偏沟式雨水口,其它采用平地式雨水口。如采用复合材料雨水篦,复合材料雨水篦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参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箅》(CJ/T 212-2005)执行。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 5.5.2.2雨水口支管采用d300,i≥0.01,雨水进水井采用国标06MS201-8施工。 5.5.2.3在道路最低点和道路交叉口位置必须设置雨水口,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雨水箅顶部与其相接的道路路面低0.5~2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在新增加道路开口位置,须将雨水口作相应调整,雨水口与预留支管之间的关系见《雨水支管与雨水口关系图》。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 5.6出水口 由于本设计雨水排入河道,因此设置八字式混凝土出水口,采用06MS201-9。对于淹没式出水口加设防潮门以防止倒流。 在出水口施工时应注意与河道排水方向顺流设置,若该处河滩较高,则应对出水口至主河槽之间的河道进行清理,以保证出水能顺利进入河道。 六、管道施工 6.1管道放线 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道路中线坐标、相应桩号及距中线距离严格放线。 6.2现场复核 本工程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6.3沟槽开挖 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在普通路段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5~1.5控制,具体放坡比例需在施工组织方案中详细论证。 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m以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 在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进行排水以保证沟槽开挖的安全。施工排水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 6.4地质详勘报告概况及地基处理要求 据现场勘探及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本工程地基土主要由素填土、粉土、细沙、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以及密实卵石构成。 6.4.1管道基础初步处理意见 根据地勘报告中对各土层特征承载力的描述,卵石土能满足沟槽基底承载力要求;而素填土、细沙承载力则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需作换填处理。其中,小于2.5米的素填土、细沙需全部清除。 对于管道基础承载力不足的一般情况,需超挖60cm后换用砂砾石回填;如基础位于素填土、杂填土上,则需清除全部素填土、杂填土后,下部参照道路回填标准,上部60cm采用砂砾石回填。所有的换填层均需分层夯实,铺管前需进行地基验槽,以现场实测承载力数据为准。 若管道基础位于粉砂土层,且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需进行换填处理后再敷设管道。初步意见如下: (1)如粉砂土厚度小于0.6m,则全部换填; (2)如粉砂土厚度大于0.6m,则换填0.6m, 施工单位应注意超挖后不能扰动原状土,同时做好在施工期间的防水防雨措施,沟槽内应有应急排水通道和措施,防止在下雨时造成粉砂土液化;同时,施工时快挖快填,逐段施工,在每一段换填后施工方需和监理在现场实测槽底承载力,在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开挖出的土方堆放位置不宜离沟槽太近,注意施工安全。 6.4.2管道沟槽回填初步处理意见 根据地勘报告,本段开挖后的粉土不作为管道沟槽的回填材料。 对于填方段及挖方段沟槽,详细分层回填方案见《管道沟槽基础换填及回填处理方式图》。 对于位于红线范围以外(绿带)的管道沟槽,按照管道基础承载力要求做好管道基础后,对其沟槽回填无特殊要求,具体可结合绿化工程方案或道路永久放坡处理的方式执行。 沟槽各区域回填需严格分层夯实,密实度要求参照06MS201-1中总说明5.12,同时还需参照道路回填密实度要求,以两者要求较高者为准。 6.5管道安装 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排水管道安装应从下游往上游进行施工。 管道施工期间应做好降水工作,快挖快填,避免管道发生抗浮破坏。 6.6测试与试验 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须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道上必须标示清楚管材的环刚度,避免安装出错。 污水管道及抽查段雨水管道及相应检查井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即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标准参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第9.3节关于无压力管道严密性试验的标准。 6.7沟槽及构筑物周围回填 沟槽覆土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覆土前必须将槽底杂物如砖块等清理干净。 在密闭性试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管顶以上(不宜小于0.5m)须回填,密闭性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回填过程中,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如果雨季施工排水困难时,应采取随下管连接随回填的措施,为防止漂管,应先回填到管顶(至少0.5m),并夯实。 沟槽回填,应先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与构筑物不产生偏移。 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 管顶0.5m以上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夯实、碾压。 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当管径较大、管顶覆土较高时,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或采用预变性等措施。 管顶0.5m以下范围内沟槽回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度应满足06MS201-2总说明中5.6.3的规定;管顶0.5m以上回填根据地基处理要求执行,结合道路回填材料和要求,密实度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 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 车行道检查井井周0.8m宽范围内路面结构层及加强层以下的回填材料,采用6%水泥稳定碎石。雨水口砌体外的回填,采用合理的级配砂石料回填充实。 6.8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 管道与混凝土检查井连接时,宜采用刚性连接。 当管道已敷设到位,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包封插入井壁的管端。混凝土包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图5.1)。 当管道未敷设,应在井壁上按管道轴线标高和管径开预留洞口。预留洞口内径不宜小于管材外径加100mm。连接时用水泥砂浆填实插入管端与洞口之间缝隙。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不得低于1:2,且砂浆内宜掺入微膨胀剂。 在检查井井壁与插入管端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或填实水泥砂浆时管端圆截面不得出现扭曲变形。当管径较大时,施工时可在管端内部设置临时支撑。采用专用管件与检查井连接时,专用管件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 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完毕后,必须在管端连接部位的内外井壁做防水层,并符合检查井整体抗渗漏的要求。 检查井与上下游管道连接段的管底超挖(挖空)部分,在管道连接完成后必须立即用砂石回填,并按设计土弧基础支承角回填密实。 图5.1 现浇混凝土包封连接 七、验收及质量过程控制 7.1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当地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部分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7.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管材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聚乙烯塑钢缠绕管质量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CJ/T 225-2011),钢筋混凝土管满足GB/T11836-2009的规定,必须具有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管材生产厂应提供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所用原材料牌号等。为保证聚乙烯塑钢缠绕管的施工质量,要求管材厂家派技术人员在所有管道安装和回填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并在所有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验收记录单和闭水试验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八、其它 8.1本项目设计坐标系统采用业主提供的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业主提供的高程系。 8.2由于雨水出水的河流为现状河道,为确保雨水系统运行正常,须对相关河道进行疏通清淤处理。在投入使用后,应定期对雨水系统进行维护、清淤等,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清淤量按实际情况进行计量。 8.3地下水位较高处,施工时应加强排水措施,确保管道施工质量。 8.4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宜按先下游,后上游原则进行。若因其他原因需要分段施工时,应加强内业工作,严格控制管内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 8.5沟槽开挖中,应对适宜回填的土方分别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借土回填。 8.6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对排水接管点高程进行复核,若与设计不一致,应尽快与设计联系,共同协商处理。 8.7施工时遇到管道平面及高程发生矛盾时,应按“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的原则现场调整。各种管道相交时,若垂直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管道须进行局部加强处理。 8.8每节管道施工安装后应及时清理施工残留物,以防管道投入使用后造成堵塞。 8.9图中标注的雨、污水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 8.10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8.11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8.12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检查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 8.13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与其它综合管线施工密切配合,确保所有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 8.14凡接入本工程的污水应在进行了预处理并达到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接入。 8.15管道沟槽开挖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前应摸清地下情况,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坡度、标高,并考虑边坡支护及管沟排水等工作,防止出现沟槽坍塌等问题。 8.16平面图标注管径d表示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管道,DN表示的是塑料排水管道。 8.17未尽事宜按:06MS201各章节总说明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8.18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最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性条例规范实施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在其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对危险路段应加强防护,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8.19降排水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报各方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设计建议采用机井降水,将水位降至管道底部开挖高程以下0.5m~1.0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排水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