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答案.doc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答案.doc(4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一、 简答题 ( 以复习资料P6为准) 1、 如何区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这两对范畴? ( 教材P122-126) 答: 所谓决定论, 意味看承认普通的因果联系, 承认世界上识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免于决定的。而非决定论则认为, 并非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有所谓的原因, 否认世界的普通因果联系。在决定论中, 就基本倾向来看, 可分两种不的形式: 强决定论和弱决定论。所谓强决定论, 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 它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并否认事物的因果联系, 但它又认为,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 一定程度的自由仍是可能的。 2、 什么是经验? 什么是理性? 二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作用? ( 教材P146-149) 答: 所谓经验, 在直观的意义上, 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经验大致包括感知, 内省和直觉等几种形式。所谓理性, 在直观的意义上, 主要是指人的理智经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二者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经验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是认识事物中经过对经验材料的分析, 综合和思维加工, 达到事物本质认识的高级阶段和过程。二者应相互储存、 相互渗透, 是不可缺少的两个认识过程或阶段。 二、 论述题 1、 试比较”是”、 ”在”、 ”无”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教材P103-117) 答: 纵观古往今来各派哲学的观点, 什么是存在的问题, 其实能够归结为三种类型: , 这是从”是”、 ”在”、 ”无”三种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存在而导致的结果。 ”是”, 是语言的逻辑界限。从某种角度来说, 所谓本论也能够叫做”是论”。”是”, 是具有形式意义的逻辑联结词, 它在日常语言中的作用, 是使思想送循线形式的规定, 在语言中保持其同一性。语言和思想之因此能够有逻辑, 正是因为我们在用”是”来表示思想。从此意义来说, ”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对于一个事物, 我们能够说它”在”, 也能够说它”是”, 当我们说这个事物”在”的时候, 仅仅是指出了这个事物的自身同一性, 除此以外就不再有别的意思。当我们说一个事物”是”的时候, 情形就有所不同了, 我们其实已经开始认识这个事物, 哪能怕仅仅给主命名, 就已经包含看对这个事物的一定认识了( 说主”是什么”, 也就是否定主”不是什么”) 。而这样一来这个事物就不再是单纯的”在者”, 而变成了”是者”。因此”在”不是逻辑经验性认识的对象, 而是逻辑经验性理解的对象。 ”无”也并非”真无”。无论是”是论”还是”在论”, 都是以存在优于非存在前提的。可是在中国哲学中, 非存在是优先于存在的。中国哲学习惯非存在叫做”无”作为研究对象的本体论, 我们能够叫它”道论”。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 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 但因为它并非”真有”, 因此这种有存在的就不具有绝对性; 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先”和”缝隙”, 但因为这种”缺先”和”缝隙”的重要性, 因此非”真无”。在这里”有”和”无”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所谓”有无相质”是也。 2、 比较分析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党派的异同。( 教材P176-180) 答: 分析哲学的分类, 指照”语言批判”所选择的立场、 观点方法不同, 分析哲学大致可分为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两大类。 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异表现为: 理想语言学派认为, 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的分析。这不但因为哲学研究要自觉地以现肛逻辑的基础, 而且也是因为哲学只有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 从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的命题, 才能得出准确, 可靠的结论。而日常语言学派则认为, 语言的丰富性, 深刻性, 是社会生活赋予的, 这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含看真理。 理想语言学派与日常语言学派的同表现为: 一是, 二者都是围绕对传统哲学问题的反思和清理而展开的, 其任务性明确, 就是对传统哲学进行语言改造, 实现其”语言批判”。二是, 二者经过对”语言”的批判, 对传统哲学的反思,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特别是分析哲学以对知识的解释和分析取代传统认识论有关问题的研究, 适应了认识发展的实际, 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极为重要的影响。三是, 二者都并没有主最初希望那样, 成为能够科学相提并论的学向。 三、 分析题 1、 我们知道, 西方语言属于拼音文学, 汉语属于象形文字, 试从这个角度, 分析一下”是论”, ”在论”和”道论”的区别, 以及这三种本体论对于科学、 宗教和艺术的不同作用。 答: ”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人类的思想是随着语言一起诞生的, 如果说没有语言, 人类就不能思想, 因为”语言是思想外壳。”可是人类的语言还要逻辑, 如果没有逻辑, 思想时是样不能进行。这是因为, 只有依靠逻辑, 人们才能在思想中, 建立”抽象的同一性”。人们经过语言和逻辑进行思想, 第一步指称的各种事物之间关系进行推理。但无论是命题还是推理, 直到语言出现了, 事物才变得可能。换句话说”语言中直到出现了不词”是”, 语言才可能真正地有逻辑。”这是因为, 只有不词”是”才能当具有形式意义上的逻辑联结词, 在日常语言中纯形式地使思想经过语言保持其同一性。这对于科学, 字教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教材P104)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由于西方语言的”是”与”在乃是同一词汇( being) , 人们往往忽略了”是”与”在”的作用。”是”作为语言的逻辑界限, 当然包括了”语言”的内涵。可是在语言的逻辑过程中, 如果逻辑是正确, 但语言不规范, 甚至出现错误, 这也是很难达到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因为语言有自身日等逻辑重要的规范要求。”在”强调的语言规范, 不论是对科学, 艺术和宗教的发展乃起看十份重要的作用。 ”道”将非存在叫做”无”, 并主张”非存在”先于”存在”。由于中国的字是象形文字, 说存在就应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存在。可是没有看得见摸着的地方就应该是”无”。而且是只有先无才能后有, 而有”是”在”无”中生”有”起来的。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点的本体论思想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2《中庸》说: ”自诚明, 谓之性; 自明戾, 谓之数。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请你分析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并谈谈自己的手法。 一、 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是”与”应当”之间的关系? 答: 所谓”是”, 是指实际做什么; 所谓”应当”, 是指应当做什么。二者的关系是: 由于人们实际做什么和她们应当做什么二者之间, 并没有一种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 因此, 在有关人的行为的道德与否问题的判断上, 重要的就不是看人的实际做了些什么, 而是看人们究竟应当做什么。否则, 我们就可能在一些根本性问题的理解上出现矛盾。而为了判断什么是道德的, 什么是不道德的, 我们有必须设立某种道德标准, 这就是”是”与”应当”的关系 2、 义务论和圣谕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表现在哪里? 答: 其共同点: 二者的行为都不计功利, 不讲结果。 其不同点: 义务论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 是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意行为, 纯粹由一种义务感决定的善意行为。圣谕论强调, 无论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 一个人应当做好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 且是上帝旨意的行为, 就是正确的行为, 反之 二、 论述题 1、 如何区分利主义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以怎样的论证最终在理论上取代了利己主义而成为广泛被接受的结果论道德哲学理论的? 功利主义自身又存在着哪些基本的理论弱点? 答: 二者的区别是: 利己主义表示出来的道德主张, 能够归结到人的自我实现来理解。所谓利己, 不过是希望达到自我的实现, 即表现为所有人的欲生的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体现。功利主义是指, 主坚持一种行为如果在道上是正确的, 只有当, 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爱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 而且, 这种结果在任何其它的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 功利主义的论证最终在理论上取代了利己主义而成为广泛被接受结果论道德哲学理论。一是按照行为功利主义的观点, 任何人在行为前, 都要问下自己: 我们的这种行为的结果将会给我自己以及与我的这一行为有关人带来些什么: 我们这种行为的结果将会给我自己以及与我的这一行为有关人带来些什么? 如果一个人不在每一情况下搞清楚。她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行为将会给与这一行为有关人员带来些什么。她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先弄清楚结果给已其有关人员带来什么的情况下再决定行为的。二是从逻辑上, 正确的行为并不是那种在实际中会产生最好的结果的行为, 甚至也不一定是带来最好结果的行为, 而是那种在实际中有可能带来最好结果的行为。因此, 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当时所能得到的最好证据支持的基础上的。三是就行为来谈行为, 对于那些不懂得道德的一般原则的人来说, 意味着她们将永远也不可能获得正确道德上的指导。因此, 这种行为即使是正确的, 但仍不能持之以久。 功利主义自身还存在着不少的理论弱点。基本的有: 一是, 功利主义的原则是否有可能在实践中被贯彻到底。二是对幸福, 快乐, 愉快等功利进行量化是否科学, 很有怀疑。三是理论逻辑上也有模糊不清处。 2.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看待行为道德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你支持义务论的道德主张还是功利主义的理论观点? 试用逻辑和论据说明之。 答: 义务论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 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 即是不计功利、 不讲结果的, 纯粹由一种义务感驱使下决定做的善的行为。功利主义认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 只是当, 或仅当这种行为能移为所有的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才是可能的。 [请学生选择二间自己的选择] 本人谈了选择义务论的主张。 ]支持义务论的道德主张: 理由: ( 教材page221)一是世界上惟一能称得上是善的东西。是我们的善良意志。因为, 善良意志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如果善破与某种条件。结果, 目的性联系起来, 那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善。二是善又表现行为, 行为须体现无功的善, 而这就是所谓的”义务”。对于道德行为来说, 唯一合适的动机就是义务感。三是, 把行善看作是人的义务, 将给社会带来一种物的道德风尚。 功利主义的弱点: 一是选择功利的结果再做出行为判断。这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私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二是先选择结果再选择行为不一定能达到收的结果。导致行为偏移为不道德的轨迹。三是为了结果而选择行为会导致人人都从获得功利而去选择行为。使社会带来道德危机。 当然, 义务论也有缺陷。有三: 一是刻板、 僵化。二是把情感和个性看做是与个人的道德泽价完全无关的东西。三是现实生活道德是复杂的。 三、 分析题: 1。一位男子有很长时间的家庭暴力史。在一次她于酒后滥施暴力的过程中, 她的妻子为了保护自己和两个孩子不受伤害, 用当时随手抄起的一跟擀面杖击打她的头部, 导致她休克死亡。这位女士的行为是道德的吗? 请说明你认为这种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理由? 答: 这位女士的行为是一种自己行为。这种自己行为如果是符合以下条件的话, 我认为是符合道德的。 起要点: 一是自己的原则。 二是自己的条件 三是支持自己的理由。 2。动物权利在当代越来越被认真地看待。真的有动物权利这种东西吗? 你支持还是反对把动物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提并论? 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 答: 不同意把动物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提并论。理由:一是从动物的本性来看, 人性与动物本性是有质的区别的。人是有目的的, 有动机地进行自觉活动; 而动物则是进行的一种本能的盲目活动。因此, 二者的权利不能相提并论。二是动物的生存是一种自然的形态表现的, 而人的生存虽然有自然的因素, 但更多的经过一种社会的形态表现出来, 行为权利。则是特指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所赋予社会中的人的, 而动物无从谈起自己的权利。如果说动物享有某种权利的话, 试向, 哪一中动物能行使这种权利呢? 只有人才能够既有享受权利, 同时也能够自觉地使用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三是为了生态平衡和尊重家养牲畜对有些动物进行保护。不能随意杀害, 这不是动物本生的权利, 而依然属于人的权利的范畴。比如有人将家养的动物杀害了, 这不是能犯了动物的生存权利, 而是犯动物是人洋哪个动物的权利。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 P33-42) 答: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 二是阐明科学的基本形式, 三是捍卫科学的独立性, 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也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二是对学科前提的批判, 三是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P57-58) 答: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 1)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 2)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3) 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三.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 ( P30-32) 答: 抽象作为一种思维活动, 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宗教活动、 艺术活动、 道德活动都是抽象。哲学与哲学抽象活动不同的地方在于,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维性探索活动。 哲学的思想探索特征, 首先表现在它所涉及的对象, 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哲学原则或假定, 既有日常生活意义上的, 又有科学意义上的。哲学的思想探索特征, 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 连续的, 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 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式, 即常识、 科学与哲学。相对于这三个不同的领域, 存在着三类不同性质的问题, 即常识性问题、 科学性问题和哲学性问题。由于思想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 因而哲学性问题也不可能有所谓一劳永逸的证明或结局。 四.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是什么,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 P74-77) 答: 经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对康德哲学关于”科学与价值”二元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主要思潮或理论倾向: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 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 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不但如此, 现代科学理论更是人类知识得以真正确立的典范或摹本。因此,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应当相应地发生根本变化。与科学的实证性、 精确性相比, 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不但在方法上”思辨、 空洞”, 而且妄图”凌驾于科学”之上, 因而这种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必然遭到拒斥。这样, 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 就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 也就是说, 经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 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 诸如逻辑实证主义、 语言分析哲学、 批判理性、 逻辑实用主义、 科学实在论等, 大多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她们认为,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坚持和维护科学的理性传统。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哲学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从总的方面看, 批判、 改造传统理性, 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 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更复杂。总的来说,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 存在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人格主义、 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这些流派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它们都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 把人以及人的发展、 完善、 尊严、 自由、 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的地位。它们普遍认为,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 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基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它们强调, 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经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 来探讨人的存在、 人的价值、 人性、 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现代人本主义的哲学家大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 在上面分别对科学主义思潮及人本主义思潮的介绍过程中, 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 那就是科学主义强调应该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吸收经验, 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 注重精确性, 强调理性, 重视知识论的研究; 而人本主义则主张超越理性, 不但要注重理性, 而且更应该注重”非理性”, 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 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 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 价值进行研究。 五.亚里士多德说过: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 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她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现象, 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 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 例如日月星辰的运动以及宇宙之创生, 做出说明……这样, 显然, 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求智慧; 只因人本自由, 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 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 因此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 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请结合教材的学习,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P2-3, P29-42) 答: 这段文字, 说明了哲学这门知识的几个重要特点: 一是哲学是一种爱智的学问; 二是哲学同其它具体科学相比, 其价值是深层次的, 其作用不是直接的; 第三是哲学探索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自然追求, 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和独立。 一.哲学是一种爱智的学问。哲学一词, 从词源上考虑, 本意是”爱智慧”。因此,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 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 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 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 为学问而学问、 纯粹穷理尽兴的知识和学问。从逻辑上说, 哲学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 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人生方面的那些根本性问题的好奇及沉思。 二.哲学不具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一般的具体科学都以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现象为任务, 经过研究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 寻求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办法, 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来说, 具有明显的价值和直接的用途。哲学则不是这样, 因为哲学是研究智慧的, 是为知识而知识, 为学问而学问的, 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要满足人们解决具体生活问题或生产问题而进行的。另外, 哲学所探讨的问题, 都是具体科学的理论前提或生活信念问题, 不提供具体发*作方法或技巧。因此哲学不具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可是不具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并不就表明哲学毫无用处。哲学的用处, 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问题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 哲学探究有助于确立科学理论前提、 阐明科学基本性质、 维持科学的独立和统一, 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对日常意识进行反思和对学科前提进行批判, 并能促进自由意识。哲学本质上不是一种理论, 而是一种实际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三.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和独立。从起源上看, 哲学并不是因为人们为要解决某一具体实用问题而产生, 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好奇。它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自然追求。因为哲学产生的非功利性, 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比较鲜明的自由和独立性, 再加上哲学是一种思维探索性活动, 它主要是一种意识的内在过程。它经过思辨、 反思、 分析等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 对现实问题的基本前提和信念进行剖析和检验, 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批判性, 任何事物都能够成为哲学批判分析的对象。它作为一门爱智的学问, 具有突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六.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你同意她的这一观点吗? 什么叫”已经检验过的生活”或”未经检验过的生活”? 请概括它们之间的区别, 并举例说明之。( 第1章、 第2章相关章节) 答: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她相信如果我们真地要过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就应该对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和决定进行诘问、 检查和批判。我们大部分人即使在做重大决定时, 几乎很少问自己基于什么原则而如此决定, 或者那些原则是否值得我们的重视与承诺。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批判分析与质问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活, 换句话说, 未经审视的生活昏昏噩噩, 既没有尊严, 也不光荣, 只是日复一日。苏格拉底认为, 要做个真挚完整的人, 每个人就应该把自己的生活与信念交付给自我检视来探测。进一步而言, 只有经过自我检视的过程, 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按照苏格拉底的想法, 事情真相并不像表面所显现的, 我们都知道事物表面的样子与其真实面貌可能存在差异。比如: 一半插在水中一半露在水面的筷子看起来弯曲, 但其实它是笔直的; 太阳在接近地平线时, 看起来远大于日正当中之时, 其实它并未改变大小; 魔术师似乎从你的耳朵里取出一枚硬币, 其实那是从它手里拿出来的。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因此, 某些在我们看来是正确的道理, 可能实际上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依据那些仅仅是看起来正确的道理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行为。 另外, 苏格拉底还认为, 真理不在我们之外的某个地方, 而在我们自己的心里。真正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就在我们内心深处, 惟有无情而批判的自我审视才能将它揭露。因此, 苏格拉底认为, 一个人要想获得生活的幸福, 就必须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或真理去行动, 而这些正确的行为准则或真理, 需要我们在行动中经过批判分析和审视, 才能发现。因此, 只有经过检验的生活才是正确的有价值的生活。 当然, 苏格拉底还采用一种发现真理的方法——俗称”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用于帮助我们从事舞的表面现象中去发现真理。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此处从略。 从上面的介绍能够知道, 在苏格拉底的意见中, 所谓”已经检验的生活”, 就是经过我们自己认真思考核分析过的生活, 而”未经检验的生活”, 就是未经我们自己认真思考和审视的生活。譬如, 当我们择业的时候, 我们如果在做出决定之前, 认真研究过诸如”我为什么应该做出这种选择? ”、 ”这种选择能够使我觉得更加幸福吗? ”、 ”幸福是什么? ”、 ”这份工作有利于促进我的幸福吗? ”、 ”我这种选择符合我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的本性吗? ”等问题, 那么, 我们依据思考结论所作的选择, 就属于”已经检验过的生活”( 之一件事) ; 如果我们只是根据社会的风气, 或者只是一具别人的建议, 作出择业选择, 那么, 我们的选择就属于”未经检验过的生活”( 之一件事) 。 ( 说明: 这道题的内容, 在教材中没有整块内容集中介绍。可是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以及她对真理进行追问的精神, 在哲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同学们要想回答这道问题, 必须具备一定的哲学基础。可是, 从我所接触的同学的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同学不具备西方哲学史的理论基础。因此, 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这道题的答案, 暂共大家参考。如果个别同学对这一问题感兴趣, 建议选读相关哲学史著作。譬如: ( 1) 《哲学概论》罗伯特•保罗•沃尔夫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月第1版; ( 2) 《柏拉图全集》4卷本第1卷, 人民出版社。第1本书形式灵活, 通俗易懂, 非常适合同学们阅读。 作业册上的第2次练习。 一.如何区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这两对范畴? ( P122, P126) 答: 所谓决定论, 意味着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 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免予被决定的; 非决定论认为并非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有所谓原因的。 所谓强决定论, 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 认为人既不可能超脱她的环境, 也不可能控制她的遗传结构, 而只能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和程度来行动、 来活动, 因而从根本上来说, 人是不自由的, 或者说自由不过是一种幻觉; 所谓弱决定论, 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 承认事物的因果联系, 同时也承认自由的可能性。 二.什么是经验? 什么是理性? 二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作用? ( P146-151) 答: 所谓经验, 在直观的意义上, 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所谓理性, 在直观的意义上, 主要是指人的理智经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 人所知道的东西, 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 绝大部分是来自感觉经验的。经验大致能够分为感知、 内省和直观等几种形式。人的感官是人用来感知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窗口, 离开了感知, 我们将无法了解世界; 如果说感知是对外部对象的体验, 那么内省则是对内部情感、 思想、 信念等的体验; 直觉作为一种体验性认识, 既不象逻辑那样复杂, 也不象累积经验那样简单, 直觉能够发挥理性或感觉经验所不具备的认识作用, 它能够突破感知和内省的限制形式形成对对象的直接的、 即时的、 敏捷的认识。 理性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经过抽象或推理的认识活动, 人们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理性使认识活动在经验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而且经过逻辑等思维规则构建知识体系。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试比较”是”、 ”在”、 ”无”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 P103-117) 答: ( 1) ”是”、 ”在”、 ”无”这三个概念, 都是哲学本体论的重要概念。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存在优先于非存在, 因此西方哲学对”是”和”在”都比较重视; 而比较而言,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非存在, 因而对”无”有充分的研究。 ( 2) ”是”本是一个系词, 在判断中充当逻辑连接词, 经过”是”这个词的运用, 人们能够在日常语言中进行顺利地表示和理解, 并建立起纯形式的逻辑系统。语言和思想之因此有逻辑, 正是因为有”是”作为连接词。也就是说, ”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经过”是”, 人们能够运用思维, 并建立起一套知识系统。 ( 3) ”在”强调事物的自身同一性, 与人的思维判断和认知无关, 不在人们的认识范围之内。事物之在是事物本身的事情, 不待人的判断, 即使人类思维不对之进行思维, 事物依然在那里。因此”在”与思维无关, 与逻辑无关, 不在逻辑范围之内。虽然如此, 人们依然能够谈论事物之”在”, 因为事物之”在”虽然不依赖人类的判断而本然存在, 但人依然能够对”在”有一种理解。”在”是理解的对象。既然有对”在”的理解, 当然也能够谈论”在”, 因此, ”在”还没有完全脱离语言。因此, 能够说,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 ”在”和”是”在词源上, 原来都是”being”这一个词, 如果从人类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来看, 那么事物的”being”就是”是”; 如果从事物本然的状态来看, 那么事物的”being”就是”在”。”是”和”在”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前者是事物作为认识对象进入人的思维逻辑系统的”being”, 后者是事物作为自身本然存在的”being”。 ( 4) ”无”强调非存在。中国哲学对”无”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老子的”道”, 就是”无”的一种别名。在老子哲学里, ”无( 或者”道”) ” 是一种绝正确本体, 是万物之母, 既是存在的基础, 也是存在的根据。 总之, ”是”和”在”强调存在, ”是”是存在的判断本体, ”在”是存在的价值本体; ”无”强调非存在, 是存在的根据和基础。 ( 说明: 这道题涉及的三个概念, 对于哲学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来说,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的答案, 基本交待清楚了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 不妨认真阅读教材”本体论”部分, 那里介绍得比较详细。) 四.比较分析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异同? ( P176-178) 答: 理想语言学派强调, 所谓语言分析实际上就是逻辑分析。这不但是因为哲学研究要自觉地以现代逻辑为基础, 而且也是因为哲学只有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 从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的命题, 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理想语言学派哲学家普遍认为, 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 是造成哲学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 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 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经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 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经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目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 语言的丰富性、 深刻性是社会现实所赋予的, 这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含真理, 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 这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重。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普遍反对理想语言学派试图改造日常语言的做法, 认为不但是多此一举, 而且由于理想语言学派制定的经验实证的意义标准过于苛刻, 还造成了认识论上的诸多困难。因此, 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强调经过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建立新的意义理论。 五.我们知道, 西方语言属于拼音文字, 汉语属于象形文字, 试从这个角度, 分析一下”是论”、 ”在论”和”道论”的区别, 以及这三种本体论对于科学、 宗教和艺术的不同作用? ( P103-117) 答: 1•( 1) ”Ontology”( 本体论) 是研究希腊文”On”的学问, 作为名次的”On”是从动词”to On”( 英文to be) 而来的, 西文中”to be”主要有”系词、 存在、 断真”三种用法, 因而名词”being”只能从”to be”中索解, 能够有”是”、 ”在”、 ”等于”以及表示真理等多种意思, 其中”是”是其原始含义。因此, 所谓本体论, 既能够是”是论”, 也能够是”在论”。 ( 2) 人类思想是随语言而诞生的, 思想没有逻辑, 就不能进行, 而”是”则是语言中的连接词, 为逻辑判断提供了逻辑连接中介, 因而思想逻辑的发展, 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是”的作用。这可能正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从希腊哲学开始就十分重视”是论”的原因。”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任何事物, 一旦进入人类的认识范围, 成为认识的对象, 就必然要经过概念得到表述, 各概念之间, 首先需要”是”来连接, 然后才能进行判断。因此, 西方哲学在本体论研究中, 不知不觉迈上这样一条道路: 即把原来是对事物本身的研究, 变成了对事物概念的研究, 也就是变成了思想逻辑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是论”作为逻辑判断的基本内容, 成为本体论的持久话题。而正是在”是论”的长期探讨中, 西方逻辑系统得到空前发展。逻辑系统的发展, 必然导致逻辑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进步, 从而导致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是”是论”在哲学之外的重大成果。 我们知道, ”being”一词除了有”是”之意外, 还含有”在”的意思。由于思想对语言的依赖, 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中, 对”being”的研究走上”是论”一端, 而忽视了”在论”的理路。长期以来, 由于过分重视”是”的研究, 而造成了”在的遗忘”。直到20世纪前期, 海德格尔写作了《存在与时间》等著作, 指明本体论的”在”的方面, 西方哲学才开始发生了存在论的转向。存在论抛开”是论”的一贯观点, 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研究。事物存在既能够作为认识的对象( 是者) , 也能够作为理解的对象( 在者) 。从”在者”的角度研究事物, 就是”在论”。”在论”强调把事物当作物自身来研究。我们能够对事物的存在进行理解。”在论”的这种研究指向, 一方面能够强调了经验体验的重要, 另一方面强调了事物的价值世界。它有两个实际作用: 一是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 以”在者”超越”是者”, 这对于建立更加完整的经验性知识体系具有某种间接的范导作用; 二是面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现实, 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 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 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 3) ”道论”从中国哲学来看, 主要突出了对”非存在”的强调和重视。”道”也叫做”无”。老子哲学强调”无”对于”有”的本体作用, 赋予”道”宇宙本体和规律两重意义, 并由此衍生出人的社会生存规则和精神境界。”道论”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推演出生态哲学, 二是养成了中国人达观逍遥的心态, 三是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在培育中国人超越纷争和是非的达观境界方面有深远意义。 六.《中庸》说: ”自诚明, 谓之性; 自明诚, 谓之教。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请你分析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 P185-189) 答: 中国哲学强调对大道的认识, 认识的途径是”穷理尽性”。穷理尽性实际上包含两种认识途径: 穷理侧重于认识大道的自然方面, 而尽性侧重于认识大道的道德方面。穷理就是”自明诚”, 尽性就是”自诚明”。”诚”是所谓尽性之学所得到的道德, ”明”是穷理之学得到的知识。按照《中庸》的说法, 认识大道有两种途径, 一是经过道德修养”尽性”而知天( 理) , 一是经过穷尽物理而知天( 理) , 前者强调道德修养以获得对终极天理( 道) 的认识, 后者强调经过知识积累达到对天理( 道) 的认识。一是顿悟的途径, 一是渐修的途径。不过, 路经虽然有异, 而结果却是一样的。”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是说, 道德修为达到最高境界, 就自然会获得对真理的认识( 明) ; 同样, 穷尽物理最后也必然达到道德圣境( 诚) 。 儒家这种将道德修养和认知合二为一的主张, 在西方哲学标准看来, 是无法理解的。因为西方哲学强调知识论和伦理学的区分。可是, 从中国哲学系统内部来看, 实际上并不存在困难。因为, 在儒家哲学看来, ”道”也好, ”理”也好, 作为最高的本体, 既是认知对象, 又是道德境界。就是说, 既是大智慧, 又是至善, 既是德性之天, 又是自然之天, 既是道德实践的准则, 又是理性认知的对象, 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把握了道德实践的准则, 自然也就对它有了理性认识; 从理智上把握了它, 自然也就能够从实践上践履。《中庸》关于”诚”和”明”的界定, 为后来哲学家”知行合一”说埋下了伏笔。( 本题要求”谈谈自己的想法”, 因此这里只是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简单地谈了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同学们能够有自己的理解。答案不必求同 ”哲学引论”课程作业讲评( 3) 一.如何理解”是”与”应当”二者之间的关系? ( P198-199) 答: 在伦理学涉及的各种问题中, 最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就是”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因为别人是这样做的, 因此我也能够这样做。”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为自己行为辩解的一种常见方式。其实, ”别人是如何做的”与”我应当怎样做”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 ”是”和”应当”之间, 并没有什么直接或必然的联系, 从事实性的”是”中, 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规范性的”应当”来。人们实际做什么和她们应当做什么这二者之间, 并没有一种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在有关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问题的判断上, 重要的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什么, 而是看人们究竟应当做些什么。 二.义务论和圣谕论的共同点( P217) 与不同点( P221) 表现在哪里? 答: 共同点: 二者都是非结果论道德理论。都认为一种行为的道德与否是取决于实事而非取决于结果, 都把道德看作是一种先天的、 绝正确东西, 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 与人的欲望或功利无关的、 预先规定者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则。 不同点: 圣谕论把道德的根据移于人以外的精神存在, 把道德看作是由某种超自然的至善之物决定的东西; 而义务论则与此相反, 它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 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 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 即是不计功利、 不讲结果的, 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 三.如何区分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 ( P211) 功利主义是以怎样的论证最终在理论上取代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引论 形成 考核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