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歌批评对元代多民族诗人创作特色的总结和提升_刘哲妤.pdf
《元代诗歌批评对元代多民族诗人创作特色的总结和提升_刘哲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诗歌批评对元代多民族诗人创作特色的总结和提升_刘哲妤.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刘哲妤(1995),女,硕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元代诗歌批评对元代多民族诗人创作特色的总结和提升刘哲妤(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宋金南北对峙的百余年间,南北诗歌皆承袭北宋诗发展延续,历久而弊。在对金季宋末诗歌批评、总结、整改的过程中,元代多民族诗人师法唐宋而有所提升,在诗歌发生、创作、形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提出了关乎性情与自然的“本乎情而得其自然之妙”论。元代诗歌批评即从元人主唐论、宗宋论、独创论来总结元代多民族诗人诗歌创作的。这些诗论也影响到多民族诗人的创作,使他们的诗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关键词:诗歌批评;多民族;主唐;宗宋;性情;自然中图分类号
2、: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22)06006507国际DOI编码:10.3969/j.issn.2095-3771.2022.06.014集宁师范学院学报/Nol.2022/No.6自建炎元年(1127)宋室南渡至端平元年(1234)蒙古灭金,宋金南北对峙了百余年。期间,南北诗歌皆承袭北宋诗,至宋末时已“高风雅调,沦亡泯灭,殆无复遗”,诗道不古,亟待复新。至元代一统,则版图阔大、南北合一,又广修道路、交通便利,多民族诗人纷纷畅游国土、沟通南北,拓展视野、培养诗情,广得江山助奇。他们欲革除宋末死气、构建雅正之风,“以淳庞大雅之风,丕变海内。为治日久,山川草木之间,五色
3、成文,八风不奸。”在他们的诗作诗论中显现出“文德远被”的进程,即“积之既久,文轨日同,而子若孙遂皆舍弓马而事诗书。”这一过程包涵学古与革新两方面。元人首先是反思宋代,由宋入唐,再至汉、魏,上溯 风骚。元代诗歌批评不乏记录元人向先贤学习、吸收、借鉴的情况与成就之论,呈现出主唐、宗宋的主流诗学宗尚。而元代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则推动了少数民族诗人的突现与崛起,他们的民族属性、诗学宗尚、风格特色皆受到时人关注。诗论中也有不少讨论多民族诗人诗作及其创作特色的论述,他们笔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诗人诗歌风格万千、各具特色,跨越了时代、地域、族属,但最终又包含于中原文化。多民族诗人诗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民族属性与
4、该诗人对华夏中原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关,反射在诗歌宗尚上就是主唐、宗宋倾向。他们又将学古与实际创作结合起来,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性情论、自然论。由此,继承之论、革新之论是元代诗学的重要内容。元代诗歌批评即从主唐论、宗宋论、独创论来总结元代多民族诗人诗歌创作的。这些诗论也影响到多民族诗人的创作,在诗歌技巧、学问、风神上皆有提升,使他们的诗歌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主唐”论对多民族诗人创作的总结和提升金室南迁后,诗歌取法宗尚由宋转向唐。宋元之际,唐风渐起,元人学习唐诗以救诗弊。延祐年间,诗歌发展益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诗丕变而近于古。”正如杨维桢说:“诗之弊至宋末
5、而极,我朝诗人往往造盛唐之选,不极乎晋魏汉楚不止也。”元人多有主唐之论,方回、柳贯称论李、杜之诗,张伯远、陆文圭、杨维桢论学习李、杜之方法,释英、刘壎、苏天爵、张之翰分论唐代诸家,盖苗、戴良、虞集、贡师泰、赵孟頫、干文传、吴师道论及多民族诗人诗歌创作的情况。元代诗歌批评记载65了如萨都剌、奚漠伯颜、廼贤、马祖常、泰不华、丁鹤年、薛昂夫等多民族诗人在学习、借鉴、接受中原文化的过程中“舍弓马而事诗书”的变化。(一)推学李、杜的诗学倾向元代诗人多有宗唐之论,论盛唐多以李白、杜甫为宗。柳贯高度赞扬李、杜,曰:“唐诗辞之盛,至杜子美兼合比兴,驰突骚雅,前无与让。然方驾齐轨,独以予李太白,而尤高孟浩然、王
6、摩诘之作。”所举杜、李、孟、王皆为盛唐诗人,但他认为王、孟诗成就虽高,而李、杜诗直追 诗 骚,比兴寄托,更胜一筹。牟巘、辛文房皆以观水论诗,认为李、杜之诗浩瀚如海,李诗之清逸、杜诗之重典皆达到高峰,学诗必学李、杜,集大成而自成一家。干文传曾为西域诗人萨都剌 雁门集 作序,对其诗作给予了较高评价,曰“周人忠厚之意具,乃以一扫往宋委靡之弊矣”,并总结其诗歌风格为“豪放若天风海涛”“险劲如泰华云门”,奇彩而有高格,刚健清丽有李白之风。萨都剌 过竹林寺 诗: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枝生白烟。江近玉龙埋碧草,月明黄鹤下芝田。树衔宿雨啼山鹧,花落春风老杜鹃。何日来分云半榻,故人不用买山钱。首联以“一”对照“
7、无数”,写出人烟稀少而竹林细密的景况,颔联“玉龙”“芝田”意指所游之地是非凡之所,颈联使用倒装技法,写风雨过后的细致景象。全篇别开生面又意趣盎然。学杜、尊杜是宗唐的集中体现。元代诗人在宗唐论中多论及杜甫,他们热情于品评、学习杜诗,追慕唐风。方回 瀛奎律髓 选杜诗较多,并明确提出杜诗为唐诗之冠冕。刘壎批评时人随流尊杜而不知其所以,他说:“今人读杜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随群尊慕而已,莫知其所从也。”可见元时尊杜学杜已成风尚。张伯远主张学诗不应拟古,学李、杜而不应蹈袭,不止于相似,而要有超越,他说:“诗之流固尚矣,而世之言诗者,教不近曰李、杜?往往随声而和,逐步而趋。今吾之诗,非不以李、杜为师,
8、然非李非杜,殆吾语而已矣。”11时人学诗亦步亦趋,止步于李、杜之形,不能超越形追其神。但是“非李非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师古方法。元人自有师法杜诗之论,陆文圭 跋周子华诗稿 提到了学杜的核心,他认为:“杜子美为诗家第一,非独以句律之清新,格调之高古,盖其一饮一食,不忘君亲,厚伦纪,忧家国,伤时感事,慷慨兴怀,惓惓不自已。”12诗学杜甫,不仅学杜诗之律精、格高,更重要的是学其亲君爱国、厚伦重纪、忧国忧民之精神。杨维桢钦慕杜甫古体,作 嬉春体五首“遗钱塘诗人学杜者”13,其二 接连三处化用唐人诗句,“桃花一株人面红”用崔护 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句;“野客正是杜陵翁”“得钱沽酒勿复较”分别用杜
9、甫 醉时歌 诗“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句和“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句。铁崖亦推赞杜甫律诗,在 李仲虞诗序中给出了学习杜甫精神的方法,他说:“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者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14这里将杜诗由浅到深分为律、骚雅、史三层,就学杜而言,学诗律技法只能临杜诗之形。杜诗情感真挚而不恣肆宣泄,承骚之抒真情和雅之发正声,以一己之音发家国之叹。得杜诗之神需要观察并总结其比兴寄托、儒家涵养、爱国忧民是如何在诗歌中运用和体现的。戴良以为丁鹤年五七言律旨意深沉、诗法精妙,其中“忧国爱君之心,闵乱思治之意”15尤见杜诗精神。其
10、汩汩 诗以“羁怀不暂开”“病将颜玉去”之羁旅、多病为愁,以“招隐惭高蹈,扶颠乏大才”之人才归隐、扶危无助为哀,痛家国之痛,伤己之无力。(二)师法诸家的诗学倾向元诗宗唐并非局限于李、杜,而是师法诸家。苏天爵认为唐诗无论盛、中、晚期皆有可学之处,他说:“夫自汉魏以降,言诗者莫盛于唐。方其盛时,李、杜擅其宗,其它则韦、柳之冲和,元、白之平易,温、李之新,郊、岛之苦,亦各能自名其家,卓然一代文人之制作矣。”16汉魏之后,唐诗最盛,名家辈出而各具特色,都可以是元人师法的对象。又如释英所说:“谪仙势飘逸,许浑语工致。郊岛事寒瘦,元白极伟丽。专门各宗尚,家法非一致。”17刘壎尤推杜甫、刘长卿、许浑、李频四家
11、诗,赞曰:“意旨高骞,音节遒丽。”18张之翰则肯定了元初东南诗人取法晚唐的倾向,他说:“近时东南诗学,问其所宗,不曰晚唐,必曰四灵;不曰四灵,必曰江湖。”19诗歌属于韵文写作,本就是汉文化的传承。元代少数民族诗人作诗论诗,推学唐宋,已是接66受中原文化。由此,在他们的诗作中才有文德元被的影子。“主唐”论记载了多民族诗人在学习、借鉴、接受中原文化的过程中“舍弓马而事诗书”的变化。他们的民族属性和独特性与其对华夏中原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关。色目雍古诗人马祖常“先世已事华学,至公始大以肆”,被称为中原硕儒,“尤致力于诗,凌轹古作”,高追汉、唐,其“古诗似汉魏,律句入盛唐”,馆阁酬唱之间有盛世之音。畏兀儿
12、诗人高克恭诗学王维,柳贯赞其“如王摩诘在辋川庄,李伯时泊皖口舟中”20,神韵超凡,天然奇秀。葛逻禄诗人廼贤将辽东风气纳入清峻之中,其 送太尉掾潘奉先之和林 诗,“潘郎作掾独未还,腰弓却度居庸关”以谐趣之语寓潘奉先急切报国之心,后接“马上长歌一回首,关南树色青云间”,言奉先北上之势急,将紧迫之感消解在清远的景色中。廼贤感受于“圣人之化,仁义渐被,诗书礼乐之教”而“独有中和之气”。贡师泰发现其师贤的多重因素,即“五言类谢朓、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21盖苗则认为廼贤诗近乐天而有超越,其“新乡媪 一首词质而婉,丰而不浮,其旨盖将归于讥谏云尔。
13、昔唐白居易为乐府百余篇,以规讽时政易之他诗,若 西曹郎 颍州老翁 等篇,其关乎政治,视居易可以无愧,而藻绘之工,殆过之矣。”22赵孟頫对西域回鹘诗人薛昂夫的评价颇高,看到了中原文化在他身上所起之作用。昂夫本为西域贵族,自有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服旃裘,食潼酪,居逐水草,驰骋猎射,饱肉勇决”23,然其“发而为诗、乐府,皆激越慷慨,流丽闲婉”,则是因“读书属文,学为儒生”,以中华传统学问为提升、改变个人气质之利刃。二、“宗宋”论对多民族诗人创作的总结和提升元代诗坛上,宗宋倾向虽不占主流,但它在元诗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元人清楚地认识到宋末诗弊,也肯定了北宋诗和南宋乾淳诗的价值成就。方回、刘
14、壎、袁桷、吴澄尤推举苏轼、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等北宋诸家。宗宋诗论为元代诗人指出了师古的首要方向。他们在宋诗中吸取经验,师其诗篇结构之诗法,得其劲瘦、雅洁之风神,见其粗率、委靡之短处。学宋而知宋之优缺,才能在客观、冷静的审视中提出批评,寻找新的出路。“宗宋”论总结了多民族诗人受宋诗影响而喜好用典、涵养学问的创作特色,使其诗歌贴近生活而富有理趣、平淡而不失于枯涩。方回首先为宋诗张目,七律首推杜甫、黄庭坚,五律首推陈师道,对宋末晚唐体诗尤为不喜。瀛奎律髓 卷一收录陈与义 与大光同登封州小阁,方回在诗后对唐宋五、七言律诗作出整体评价,并简要分析诗歌风格,他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
15、,黄、陈学老杜者也。嗣黄、陈而恢张悲壮者,陈简斋也。流动圆活者,吕居仁也。清劲洁雅者,曾茶山也。七言律,他人皆不敢望此六公矣。若五言律诗者,则唐人之工者无数。宋人当以梅圣俞为第一,平淡而丰腴。舍是,则又有陈后山耳。”24唐宋七言律诗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六人诗为最优;宋代五言律诗以梅尧臣、陈师道诗为优。其中,杜、黄、二陈为江西诗派之“一祖三宗”,吕本中、曾几是诗派的中坚诗人。方回所举唐宋律诗之大成者,江西诗派占大数,实为江西诗派张目。刘壎推崇唐诗,亦力主宋诗,尤推黄庭坚,他说:“至 三百篇 以来,跨汉魏,历晋唐,以讫于宋,以诗名家者,亡虑千百。其正派单传,上接风雅,下逮汉
16、唐宋,惟涪翁集厥大成,冠冕千古,而渊深广博,自成一家。呜呼!至是而后可言诗之极致矣。”25虽夸大了山谷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但也反映出宗宋学黄的倾向。陆文圭肯定了南宋诗,在 跋苔石翁诗卷 中提到:“南渡初,诚斋、放翁、后村号三大家数。其余江湖诗人,一联半句,虽是小家数,亦有过人者。”26袁桷提出宋诗“三宗”说,推尊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家。王安石为临川之宗,其诗“律正不拘,语腴意赡”;苏轼为眉山之宗,其诗“气盛而力夸,穷抉变化,浩浩焉沧海之夹碣石”;黄庭坚为江西之宗,其诗“神清骨爽,声振金石,有穿云裂竹之势。”27吴澄论宋诗推崇陈与义和苏轼,他说:“宋参政简斋陈公,于诗超然悟入。吾尝窥其际
17、,盖古体自东坡氏,近体自后山氏,而神化之妙,简斋自简斋也。近世往往尊其诗,得其门者或寡矣。”28当时学陈、苏者不在少数。吴澄也提到近人宗宋而不得其门的状况,是因为时人学宋多有模拟、蹈袭之弊,只有诗形之似,不见古人精神,所以他认为67学古应“超然悟入”。他肯定并赞扬皮昭德学宋出入诸家而有所成,他说:“清江皮潜,才优而学赡。其为诗也,语工而句健,盖诸家无不览,而守涪翁法严甚,余深喜之。”29耶律楚材诗学白居易、苏轼、黄庭坚。孟攀鳞与其交好,为其 湛然居士文集 作序,给出较高评价,所言“挥洒如龙蛇之肆,波澜若江海之放,其力雄豪足以排山岳”30,便抓住了耶律楚材诗作雄奇的特点。王邻曾称赞其诗曰:“温雅
18、平淡,文以润金石;其飘逸雄,又以薄云天”,31则指出其诗兼具平易、雄奇的特点。见其 阴山 诗: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诗人以观山的视觉效果开篇,呈现出一幅空间感强烈的立体画面,山体纵向通达苍穹、直揽明月,横向勾连东西、杳无边际,又以夸张的笔触将高、低、远、近的界点无限放大,气势豪纵,足见雄奇。马祖常虽推崇盛唐诗,得其情韵和雅丽,亦受宋诗影响,如 五言六首 其三,首联“好去春山路,骑驴罨画中”用李洞 过贾浪仙旧地 诗“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句。颔联“徜徉紫芝客,憔悴鹿皮翁”所提“紫芝
19、客”和“鹿皮翁”皆为隐者,则一曰“徜徉”一曰“憔悴”,前者借李白 商山四皓诗意赞誉四皓功成身退的做法,后者借杜甫耳聋 诗意言隐居生活清苦。全篇连用数典而不僵涩。除用典外,在诗歌声韵上,马祖常或受黄庭坚诗的影响,“其音格矫健类山谷老人”。西域诗人泰不华 衡门有余乐 诗,用 诗经 陈风 衡门 典,“朝食园中葵,莫撷涧底芳。所愿不在饱,颔顑亦何伤。”33以示其秉持清气、不为利动、归隐而自得其乐之旨。高昌回鹘诗人偰哲笃赠墨士 诗“鱼胞万杵成玄玉,应是柯仙得妙传”用苏轼 孙莘老寄墨 诗“鱼胞熟万杵,犀角盘双龙”句,机警有趣。三、元人独创论元代诗歌批评不限对元诗宗唐或宗宋的讨论,更有独创之处。有不少诗论家
20、认为元之盛气肇自西北。少数民族诗人独特的生长生活环境、血脉传承的民俗风俗习惯培育了他们坦率直爽的个性和自由洒脱的追求。汉人则经历了由宋入元的坠崖式打击,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政治地位的缺失使他们自己成为了诗歌的核心。随性写生活、诗文以自娱,便是他们排遣苦楚的方式。所以,发性情、写自然是元代多民族诗人的共同追求。他们在诗歌的发生、创作、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体悟,提出“本乎情而得其自然之妙”这一独创论,发展了“性情”(或“情性”)论和“自然”论。元人新论是随着对金宋末期诗弊的批评、总结、整改而展开的,即首先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江湖诗派和江西末流。(一)对江湖诗派和江西末流的批评元人对江湖诗派多有批评,方
21、回、赵文、刘将孙、牟巘从人格和诗品两方面论其弊端。赵文批评江湖诗人和江湖诗曰:“江湖者,富贵利达之求而饥寒之务去,役役而不休者也。其形不全而神伤矣,而又拘拘于声韵,规规于格体,雕锼以为工,勾怪以为奇,诗未成而诗之天去矣。”34认为江湖诗人人格卑下,以诗作为寻求富贵的手段;诗品亦是不高,求工求奇而刻意为诗,均不得要领。牟巘对江湖派也抱有否定态度,他说:“世之为晚唐者,不锻炼以为工,则糟粕以为淡。刻鹄不成,诗道日替。”35江湖诗派师法晚唐而失其真,枯槁寡淡,诗歌发展每况愈下。吾衍和虞集在批评宋末江西末流时,都认为其诗僵化、陈腐。吾衍说:“晚宋作诗者多谬句,出游必云策杖,门户必曰柴扉,结句多以梅花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代 诗歌 批评 民族 诗人 创作 特色 总结 提升 刘哲妤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