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大全.doc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重点大全.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绪论 1.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2.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李杲)、朱丹溪(朱震亨)。刘完素倡导“火热论”,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固此称之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而正安,”在治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以脾胃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举“相火论”,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的治则,世称“养阴派”。 3.中医学结构体系: 元气论——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方法论 脏腑经络理论——核心 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阴阳的交感相错 “阴阳者,万物之始也”“阴阳相错,而变由生” 2.自然界与人体五行归类简表 自 然 界 五行 人 体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酸 青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苦 赤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甘 黄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咸 黑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3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4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等作用 5相乘:即乘虚而入,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关系。相克与相乘在次序上相 同,但相克是生理功能,相乘是病理改变 6相侮:即恃强凌弱.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 7相生(母子)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 子病犯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第三章 中医的生理观 1.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2.心: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五行属火,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3.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开窍于鼻,在五行属金,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外合皮毛,“相府之官” 4.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 5.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为筋之余),在五行属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主疏泄的功能:调节精神情志,协调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 6.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在五行属水,在志为恐与惊,在液为唾 天癸: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 五脏 开窍 其华 五行 在志 在液 生理功能 心 舌 面 火 喜 汗 主血脉,主神志.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肺 鼻 金 忧 涕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脾 口 唇 土 思 涎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 与四肢. 肝 目 爪 木 怒 泪 藏血.主疏泄.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肾 耳二阴 发 水 恐.惊 唾 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藏精.主骨生髓 7.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8.胃: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 9.小肠:受盛和化物,泌清和降浊 10.大肠:传化糟粕,排出粪便 11.膀胱:贮尿和排尿 12.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13.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 14.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5.元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后天精气的不断化生 16.宗气:来源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结合而成 功能特点: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 17.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气化,肾精的充盛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精能生血,血能养精,精血可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亦称“肝肾同源” 18.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 19.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气为学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第四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 1.六气: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六气太过或不及,致使人体发病时称之为六淫 六淫的致病特点:季节性,外感性,地区性,相间性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3.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桶;寒性收引 4.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头重乳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热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易耗气伤津;热易生风动血;热易扰动心神;热易致肿疡 6.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7.七情致病特点: 直接伤及脏腑: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恐伤肾 忧伤肺 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思则气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8.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为痰;清稀为饮 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之分 9.痰饮的病证特点:阻滞气机、气血;致病多端、无处不在;重浊粘滞缠绵 10.淤血病证的特点: 疼痛: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肿块:固定不移在体内多为癥积(质硬.压痛),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疼痛 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肌肤爪甲失荣:面部口唇爪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舌相:舌质紫暗或瘀斑 脉相:脉涩不畅,见涩、迟、弦、结、代等 第五章 中医的诊法 1.基本原理: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知常达变 2.广义的神:为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是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是脏腑功能,气血的外在的征象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心脏的濡养和心脏的调节 临床一般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3.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的症状 4.哮:呼吸急促,声高断续,喉间喘鸣。哮必兼喘 5.太息:又名叹息,指不自主的时发长吁短叹声,以呼气为主,太息后自觉宽舒,是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之象。 6.自汗:醒时经常出汗,活动尤甚,都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 7.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多属阴虚内热,蒸发阴津而为汗 8.头痛的部位: 头项痛,病在太阳经;两颞侧或太阳穴处痛,病在少阳经; 前额痛或连及眉棱骨,病在阳明经; 头顶痛,病在厥阴经 9.五更泻:黎明前腹痛泄泻多为肾阳虚,又称五更泻 10.寸口脉分候的脏腑分别是: 左手寸候心,关候肝,尺候肾; 右手寸候肺,关候脾,尺候肾(命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11.促脉:数中一止.止无定数 结脉:迟中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迟中一止.止有定数 第六章 中医学的辩证体系 1.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2.同病异治:同一种病有时在不同人身上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其症候不同,辩证治法也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表现出类似的证候,此时病虽不同,但在某一阶段,辩证治法可以不同 3.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 4.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亏虚,无以制阳,不能滋润濡养机体,虚热内生的证候。常由热病伤阴;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火伤精液;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午后低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5.心血瘀阻证:是指淤血阻滞心脉所表现的临床证候。临床表现:心悸怔忪,心胸憋闷或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痛彻背脊,或见舌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代表方剂:丹参饮(丹参、砂仁、檀香) 6.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或易怒,喜叹息,胸闷不舒或胸胁胀痛或窜痛,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咽部有梗阻感,妇女月经失调,痛经或经前乳房胀痛,少腹胀痛,苔薄白,脉弦。 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 1.道地药材:某一地区所生产的质量高、疗效好、素有盛名的某种药材 2.四气五味 寒 热 温 凉 (1)酸:收敛,固涩 (2)苦:燥湿,清泻 (3)甘:补益,和中,缓急 (4)辛:发散,行气,行血 (5)咸:软坚,润下 3.七情 (1)单行:只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人参治疗气虚欲脱证) (2)相须: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大黄与芒硝,人参与灸甘草) (3)相使:辅药提高主药疗效(黄芪主,茯苓辅)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消除(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 (6)相恶: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丧失(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甘草反甘遂) 4.解表药:发散表邪,用以解除表证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温经通阳,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3)生姜:解表散寒,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解半夏、南星、鱼蟹毒 (4)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麻疹,升阳止泻 5.清热药:药性寒凉,清除里热,用于热性病症 (5)石膏:清热泻火,清肺胃热,生肌敛疮,用于气分实热证 (6)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7)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治肝经热盛目赤肿痛 (8)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9)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0)蒲公英:解毒消痈,清肝明目 (11)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12)黄岑: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凉血安胎 (13)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 (14)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滋阴降火,解毒敛湿 比较黄岑、黄连、黄柏的药性、功效 (15)青蒿:退热除蒸,清热解暑,凉血,截疟 (16)地骨皮:清退虚热,清泄肺热,清热凉血 比较青蒿、地骨皮的功效(地骨皮不截疟) 6.祛湿药:祛除湿邪,治疗湿性病证 (17)独活:祛风胜湿,止痛,散寒解表 (18)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9)苍术:燥湿健脾,祛风胜湿,明目,散寒解表 (20)厚朴: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21)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安胎 (22)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7.泻下药:滑利大肠,促使排便,或引起腹泻 (23)大黄: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止血,祛瘀通经,退黄通淋,为积滞便秘之要药 (24)芒硝:通便导滞,润燥软坚,泻火解毒 8.止咳平喘化痰药: (25)桔梗:宣肺祛痰,开音利咽,排脓疗痈,引药上行 (26)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27)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湿诸症。 (28)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解郁散结 9.行气药:疏通气机,消除气滞 (29)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30)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10.活血化瘀药:通畅血脉、消散淤血 (3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治疗头痛之要药,血中之气药 (32)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除烦 11.止血药: (33)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 12.消导药:消化食积,治疗饮食积滞 (34)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消肉食油腻积滞之要药 (35)麦芽:消食和中,回乳消胀,宜于米面薯蓣之积及小儿乳食之积 13.收敛药:收敛固涩,治疗各种滑脱证 (36)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养心安神 (37)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14.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38)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39)天麻: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 (40)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 (41)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15.安神药:安定神智,治疗神志失常 (42)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43)酸枣仁:养心安神,生津敛汗 (44)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16.温里药:温里除寒,治疗里寒证 (45)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46)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47)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引 (48)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17.补益药: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 (49)人参:大补元气,补肺健脾,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50)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51)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52)山药:补脾肺肾,益气养阴,固肾止带 (53)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54)当归:养血补血,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润肠通便 (55)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56)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57)何首乌: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止痒,截疟 (58)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59)麦门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60)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61)石斛: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62)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63)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64)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65)冬虫夏草:助阳益肾,养阴补肺,止血化痰 第九章 方剂学 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风寒之邪束于肌表,肺气失于宣通,治当辛温发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为臣药;佐以杏仁,同麻黄配伍,则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甘草既能调和诸药,又能缓和麻黄相合的峻烈之性,达到汗不伤正,是为佐使药。 桑菊饮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芦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风热上受,肺失清肃。 清热剂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症。头痛目赤,肋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证乃因肝胆经实火上炎或肝胆经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清肝胆经实火,下泻肝胆经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助龙胆草以加强清泻肝胆实火与湿热之效,为臣药。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生地,当归,养阴补血,使祛邪而不伤正;柴胡疏利肝胆之气,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综观全方,清利并用,泻中寓补,使火降热清,湿热尽除,则诸症可愈。 泻下剂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失气频作,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或高热神昏,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或热结旁流而见下利清水,色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病机:实热内结,腑气不通 理气剂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陈皮,川芎,芍药,枳壳,炙甘草,香附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胀痛,胸闷善叹息,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烦燥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温里剂 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功用: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呕吐下利,脘腹冷痛,喜温洗按,不欲饮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用于阳虚失血,小儿慢惊风,因脾胃虚寒所致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者。 补益剂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苔淡白,脉虚弱。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蜜炙),白术 用法:研为粗末,每服9g,加大枣一枚煎服,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方解:本方证乃因肺卫气虚,腠理失固所致。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方中黄芪补益脾肺,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防风温而不燥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与黄芪相伍,益气固表而不留邪,御风祛邪而不伤正,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归脾汤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炙甘草,当归,远志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月经色期,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等。 方解:本方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中人参甘温补气,为补益脾胃之要药,又能补心益智,助养精神;龙眼肉甘温味浓,既能健脾益气,又能补心养血,二药合用,补气生血,益脾养心之功甚佳,共为君药。黄芪,白术助人参补气健脾,当归助龙眼肉补血养心,为臣药。酸枣仁,茯神,远志养血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脾气健,化源足,气旺而能生血, 足则心得所养,神有所舍,如是则诸症自愈。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病机:阴液亏虚,阴虚内热。 第十章 针灸学概要 1.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任脉主胞胎,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环行于腰腹一周。 2.十二经脉名称及分布走行规律 肢体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 (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肢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上肢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上肢后部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肢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下肢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下肢后部 3.手足三阴,三阳经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面部向下走行,经过躯干,下肢,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从足趾沿小腿,大腿,走向腹部,胸部,交手三阴经 头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腹 手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 4.阿是穴: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包括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原穴,洛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腰背部的背俞穴,募穴,以及分布于四肢躯干的八会穴和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5.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自然标志取穴法 (3)手指同身寸法 (4)简便取穴法 6.一夫法: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衡量作为3寸,这种方法称为横指同身寸法,又称“一夫法”。 7.手太阴肺经 尺泽: 微曲肘时,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的桡侧缘 咳嗽,咯血,气喘,咽喉肿痛,胸腹胀满,潮热,小儿惊风,肘臂挛痛,急性吐泻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牙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偏正头痛惊厥,项强 太渊: 掌侧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咳嗽,咳血,气喘,咽喉肿痛,心悸,无脉症 少商: 拇指桡侧,甲角旁0.1寸 心下满,中风昏迷,中暑呕吐,热病,小儿惊风,癫狂。喉痹,咳嗽,气喘,鼻衄,指腕挛急 8.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伸臂仰掌微曲肘取穴 胃痛,急性吐泻,高热,心痛,心悸,肘臂痛 内关: 仰掌,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失眠,癫狂,痫证,郁证,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眩晕,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对心率有双向调整作用 9.手少阴心经 少海: 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內上髁凹陷中 心痛,癫痫,失眠,癔病,瘰疬,手臂麻木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心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痫病,癔病,胸肋痛 10.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缘之中点 双向调整作用:治疗无汗,多汗,鼻衄,齿痛,鼻渊,耳聋,痄腮,咽喉肿痛,失音,牙关紧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胃痛,腹痛,通经活络,口眼歪斜,肩臂痛,半身不遂,滞产,经闭,镇静安神,小儿惊风,疏风解表,发热恶寒,咳嗽,面肿,癮疹,疟疾 曲池: 曲肘九十度,在肘横纹桡侧凹陷处,约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祛风解表,热病,咽喉肿痛,风疹,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肘无力,齿痛,调和气血,月经不调,高血压,清热利湿,疮疥,丹毒,腹痛吐泻,痢疾 迎香: 鼻翼外侧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鼻塞,鼽衄,口喎,面痒,胆道蛔虫症 11.手少阳三焦经 翳风: 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 耳鸣,耳聋,瘰疬,口眼歪斜,口噤 耳门: 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凹陷中,张口取穴 耳鸣,耳聋,齿痛,颈颌痛 12.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握拳,当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赤白肉际处 头痛,项强,急性腰扭伤,热病,癫痫,疟疾,耳聋,耳鸣,盗汗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取穴 耳聋,耳鸣,中耳炎 13.足阳明胃经 承泣: 两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眼睑痉挛,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口眼歪斜 地仓: 承泣直下,口角旁 口角歪斜,流涎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下方一横指处,上下齿咬紧时,咬肌隆起处 牙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牙关紧闭,痄腮 下关: 耳屏前一横指,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牙痛,下颌关节痛,三叉神经痛,耳聋,耳鸣,口眼歪斜 天枢: 脐旁2寸 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水肿,腹痛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痛,下肢麻痹,水肿,脚气,虚劳羸瘦,癫狂,失眠,月经不调,强壮保健穴 丰隆: 外踝高点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处 痰多,哮喘,咳嗽,头晕目眩,头痛,大便难,癫狂痫证,下肢痿痹肿痛 14.足少阳胆经 风池: 项后,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目赤痛,流泪,鼻渊,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肩井: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肩背疼痛,乳腺炎,难产,乳汁不下,中风 环跳: 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下肢痿痹,腰痛 风市: 大腿外侧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直立垂手中指尖处 悬钟: 外踝中点上3寸,腓骨前缘 胸肋痛,落枕,下肢痿痹 15.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目内眦上方0.1寸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视神经萎缩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咳嗽,气喘,胸满,吐血,喉痹,骨蒸潮热,腰脊痛,荨麻疹 肝俞: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胆疾病,胸肋胀痛,目疾,癫狂痫,夜盲,脊背痛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多而稀薄,水肿,耳聋耳鸣,目昏。 委中: 当腘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俯卧屈膝取穴 16.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 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肠鸣腹胀,大便溏泻,完古不化,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健忘,下肢痿痹,脚气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黄疸,膝痛 血海: 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癮疹,湿疹,丹毒,股内侧痛 17.足厥阴肝经 太冲: 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头痛,眩晕肋痛,呃逆,月经不调,疝气,惊痫,遗尿,小便不通,失眠 18.足少阴肾经 涌泉: 足底二三趾间至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的交点 高血压,精神病,昏迷,惊厥,癔病,头痛,呕吐 19. 督脉 命门: 第二腰椎棘突下 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 大椎: 俯卧或正坐低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退热,治疗热病,疟疾,骨蒸潮热,中暑,咳喘,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风疹等。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 上星: 前发际中点直上1寸 头痛,急性结膜炎,鼻窦炎,精神病,发热 20.任脉 中极: 脐下4寸,前正中线上 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 关元: 脐下3寸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弱 神阙: 脐窝正中 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膻中: 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 21.经外奇穴 印堂: 两眉中点 高血压,神经衰弱,鼻炎,惊厥 金津、玉液: 在口腔内,在舌下系带左侧为金津,右侧为玉液 口疮,舌肿,舌强,呕吐 定喘: 大椎旁开0.5寸 咳嗽,喘息 落枕: 手背第二三掌指关节后凹陷 斜方肌痉挛,腱鞘炎,胃炎 22.针灸的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炙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3.处方取穴原则: 远部取穴(循经取穴) 近部取穴 局部取穴 对症取穴 24.得气:得气是指当针刺入机体后所产生的特殊感觉和反应,又称为“针感”。 得气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的感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 25. 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隔姜灸,适用于寒邪导致的腹痛,腹泻和呕吐等病症。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中风脱证。 隔蒜灸,适用于瘰疬,肺痨等。 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早泄等。 26.施灸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背后腹,壮数先少后多,艾柱先小后大。 27.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中经络 风阳上扰 治则:平息内风,滋养肝肾 处方:风池,内关,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 治则:化痰息风,疏通经络 处方: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太冲,丰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重点 大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