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题.doc
《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名词解释: 思想史:是指经过相当理论化思考的社会观念史,它是社会史与哲学史之间的概念。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正式使用了“学术思想史”一词。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的精英思想和一般民众观念研究。传统精英思想研究以侯外庐为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史“侧重于中国社会方面”,或者侧重于大众思想,排除讨论宇宙心性的纯正哲学。思想史的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籍文献资料、考古实物资料、民俗歌谣戏曲。 皇帝: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上古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周天子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史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简称“皇”或“帝”。 王: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神圣。本义:天子、君主。指因为自身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进而被天下所有人推举为最高管理者的人,称之为王。三横一竖即表示天地人的贯通。能够让人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即称之为王。后世由于人不在注重道德,任用手段成为最高统治者,仍然沿用”王“称,故而变成后来独裁统治的代表。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称人殉为厚葬,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巫:象形字。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从字形上来讲,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一种本源论(本体论)。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古人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本源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可以说五行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有“元素论五行”和“德性论五行”之分。元素论五行包括水、火、金、木、土,德性论五行包括仁、义、礼、智、信。 生成数:一种天数理论,包括生数和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为土地十成之。 阴阳数:阴阳之数:15。我们知道数字可能是无限的,但是数字再多,实际它只有两种性质的数字,一种是奇数,一种是偶数。在古人看来,这种现象和世界万物可以用阴阳两种概念去平分它,去分配它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古人就建立起来了奇数就是阳数,偶数就是阴数这样一种思想。同时,阳数也就是天数,而阴数也就是地数,那么凡是奇数就都是阳数,凡是偶数就都是阴数。只有这两类数字,这个阴阳数,也就是奇偶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转换的,也就是说,奇数如果加上一,它就可以变成偶数,偶数如果加上一,它也可以变成奇数。而这种转换也就恰恰可以表示为阴阳的转换,可以用来说明阴阳的转换,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数字和阴阳一种结合的观念,这种思想实际就是中国易学的一个思想基础。 中和思想:中和,“中”即中正,“和”即合作与和谐。出自于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狭义的“中和思想”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承认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学会包容,善于合作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中和思想”是一种利于人类团结的思想,是一种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是应该加以提倡与发展的思想。 观物取象:中国古代对于文化艺术起源的一种解释。第一,“观物取象”说明了“象”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再现。这种再现,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的模拟,而且更着重于表现万物内在的特性,表现宇宙的深奥微妙的道理。第二,“象”的产生,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创造过程。“观”是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直接感受。“取”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第三,“观物取象”的方式——仰观俯察。 观物既不能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度,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孤立的事物。既要“仰观”,又要“俯察”,既观于大,又观于小,既观于远,又观于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天地之道,万物之情。 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 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 天人感应:其涵义:天与人相通,天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从总体上看,这种思想理论有神学色彩。西汉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人的行为(主要指帝王的行为、措施和宗教仪式)能够使天改变原来的安排。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对它作了从来没有的系统论证,并加以发挥目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长治久安。 谶纬:即通过隐语、符、图、物等形式来预言人事的吉凶祸福,并得到验证的一种历史神学思想。谶纬是古代汉族民间的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汉族民间发展为在庙宇或道观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二:思考题: 1、你对思想史之名是怎样理解的? 思想史就是指经过相当理论化思考的社会观念史,它是社会史与哲学史之间的概念。思想史脚踏着社会问题坚实的大地,头顶着哲学普遍价值的天空,它从社会史和哲学史两边左右渗透,汲取问题和价值的养料。 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正式使用了“学术思想史”一词。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的精英思想和一般民众观念研究。传统精英思想研究以侯外庐为代表,其开端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成绩卓著者是侯外庐——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 中国思想史“侧重于中国社会方面”,或者侧重于大众思想,排除讨论宇宙心性的纯正哲学。 2、你看过几部思想史方面的书籍?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 钱穆《中国思想史》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3、你认为哪些资料可以作为思想史研究的资料? 思想史的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籍文献资料、考古实物资料、民俗歌谣戏曲 1)从社会生活史领域拓展思想史的新资源 (1)生活,是思想史观念之源 (2)服食器用,自古以来是思想家重视的社会命题 (3)社会史的成果改写思想史的某些观念 2)文物考古扩大思想史研究视野 (1)青铜器改写中国思想史 (2)竹简与中国思想史 (3)石刻与思想史 (4)古地图与思想史 4、“灵魂观念”是怎样产生的。你怎样理解“万物有灵、人物相通”。 生存与死亡——灵魂观念的产生 灵,巫也。以玉事神。以舞导引神者。——《说文》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说文》 魂,阳气也。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魂者,精气也。——《说文》 魄,阴神也。人之精气曰魂,形体曰之魄。——《说文》 “灵魂” ——“灵魂不死不灭”—— “叫魂” 山顶洞人 半坡人 良渚玉琮 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 灵魂、心身问题,是原始先民最先思考的哲学问题,它先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而提出。大概从人类有了理性思维的余暇,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的时候起,人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死?死后有无续存?——便开始困扰先民们混沌初开的心灵。关于自身生死问题的思考,酝酿出了原始人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据考古发现的物证,这种信仰流传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约数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中国人老祖宗——山顶洞人,埋葬死人已有一定规矩:死者身旁撒有赤铁矿粉粒,随葬品除燧石、石器等生活用具外,还有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品。红色,象征血和火,以红色赤铁矿粉粒洒在尸体旁,可能是表示希望死者永生的祝愿,随葬器具,则分明表示供死者灵魂使用。到了仰韶文化时代,葬仪进一步复杂化,陕西华县元君庙墓中发现的童尸,盛放于特制陶瓮内,口上盖陶盆钵,其底部钻有小孔,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这种风俗在云南某些少数民族中尚有遗留。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地球上现存的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后进民族,几乎都有灵魂不死的信仰和相应的葬仪。先进民族中,也多残存着上古原始的灵魂观念和有关葬仪的残迹。这说明,死而不亡或灵魂不死,是人类智慧初开期对于生死之谜的普遍的、共同的解答。 万物有灵且可交相沟通(“人物相通”) 原始人,语言不发达,不善于用概念逻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原始人的大脑生理结构并不简单,和现代人并无多大区别。在与大自然接触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也并不少,所经历的事物也并不简单贫乏。原始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丰富的。原始人的无意识中,隐藏了一个丰富的、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内在世界。它是无意识的意识,是比现代人无意识能量强大得多的无意识。这无意识一旦作为辐射场而投射于外在自然界,便形成一种神秘的、万物有灵的世界。 5、古人用什么方法自觉地趋吉避凶。 骨卜及龟卜——从“万物有灵、人物相通”观念到自觉地进行趋吉避凶 人物沟通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 6、从考古发现中哪些遗物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世界。 至今发现的上古遗物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 其次,是古人死时殉葬的物品或在他们埋葬时所陈设的物品。 再次,是古人在祭祀仪式上使用的。 青铜器 竹简 石刻、墓志 古地图 7、从上古神话解释古人的原始思维的特点。 上古神话:盘古开辟天地、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战风、精卫填海 原始思维的特点: 一是实用的混沌思维 二是简单的因果思维 三是寻根思维 8、对比商周人的思想世界。 1)殷商“帝祖合一”观念 一元神 神的世界“上”——上帝 现实世界的“下”——王 2)周人”以德配天”思想 上帝和祖先神分离 “天子”一词出现 “以德配天” 孝的产生 周礼的概念 9、举例说明汉字中的思想世界。 1)巫——天——无無——舞——卍 無:没有 无:巫的求雨之舞,与舞通用。 卍:右旋──卍 左旋──卐 《左传》:商羊(天帝的雨使) 孔子: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卍:屈一足而舞 2)羽——雨——需——儒 风(凤):上帝的使者 雨:上帝的圣灵 清 章太炎解释“需”字:“需者雨上于天。” 通天地之人曰儒。——《说文》 10、古代社会王权的基础是什么? 中国王权归根结底是小农父权的放大和集中体现,因此,它不仅意味着一种统治权术,而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王权的基础,天文学是小农经济的基础,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是有限的,而且大抵是个常数。正是这个常数,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独特的、一乱一治的社会周期性震荡模式,也由此形成了中国王权的特质,即:王权天授与以民为本辩证统一的统治思想;专制集权与孝治天下辩证统一的管理模式;伦理等差与均平权衡辩证统一的分配原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11、举例说明古代天文与人文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也就是最古老的科学,只有三种,这就是天文学,数学和力学。因为它们都和古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是一种实用的科学。人们需要居住,就要建设自己的房屋,因此力学就发展起来了。人们为了适时地从事农业的生产,为了适时地去举行祭祀和庆典,因此需要观象授时,所以天文学就发展起来了。天文学以及力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需要精确化,因此数学就发展起来了。在中国古代,人们从传统认识考虑,数学更侧重于和天文学的关系,因此在中国古代天数是不分的。 我们知道当人类开始摆脱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而进入到农业文明的时候,掌握天象知识,掌握天文学的知识,就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想像一个没有任何天文学知识的民族,可以创造出发达的农业文明。因此,天文学的起源事实上是和农业的起源息息相关的,那么天文学的起源,天文学对于农业的作用,首先就表现在它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因为农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农民都知道,在一年中,适合播种和收割的这个时间实际上只有短短的几天,因此我们经常会说抢农时,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物候的一些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但是这个时间反映的是粗疏的,它不可能满足古人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在没有任何计时设备的古代,观测天象规律就是决定时间的惟一准确的标志。 12、什么是生成数理论?阴阳数理论?(天数理论) 《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五行之数有4组: 天地之数;万物生成之数;阴阳之数;大衍之数 《汉书·五行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 天地之数:55 生成之数:1、2、3、4、5生数;6、7、8、9、10成数 阴阳之数:15 大衍之数:50 五行之数: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生成数理论:“生”就是基本的,“成”就是完成。这样一种生成数理论,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比较早的进位制的思想。这个最基本、最朴素的理论,没有成为主流,只是作为预测学术一些理论的辅助。 阴阳数理论:我们知道数字可能是无限的,但是数字再多,实际它只有两种性质的数字,一种是奇数,一种是偶数。在古人看来,这种现象和世界万物可以用阴阳两种概念去平分它,去分配它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古人就建立起来了奇数就是阳数,偶数就是阴数这样一种思想。同时,阳数也就是天数,而阴数也就是地数,凡是奇数就都是阳数,凡是偶数就都是阴数。只有这两类数字,这个阴阳数,也就是奇偶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转换的,也就是说,奇数如果加上一,它就可以变成偶数,偶数如果加上一,它也可以变成奇数。而这种转换也就恰恰可以表示为阴阳的转换,可以用来说明阴阳的转换,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数字和阴阳一种结合的观念,这种思想实际就是中国易学的一个思想基础,后世的预测学术全部都是依据此理论推演发展开来的。 13、你认为《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包括几部分?《易传》十篇是何时产生的?其宏大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周易》是中华思想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周易》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变易法则的书,它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将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切事物无不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宇宙奔流不息,生生无穷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万物的无穷变化的根源,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周易》: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周易》:《经》与《传》 《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以及《杂卦传》10篇文字。又称之为“十翼”。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三个历史阶段: 伏羲所处的远古时代(“上古”) 周文王所处的西周时期(“中古”)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近古”) 哲学思想:“信”是《易经》哲学思想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事物是曲线发展的;矛盾的转化;按规律办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的。 14、你对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怎样理解的? 1)宇宙是“气”的世界。 2)天地是万物的“大父母”或“总父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3)阴阳大化,生生不息。天在上,地在下,天的“阳气”下降,地的“阴气”上升,二“气”相互交感,就化育出了万事万物。 4)古人的远大理想 (1)“三才之位说”与“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九五天尊”、“位登九五” (2)人在宇宙“大家庭”中的位置 三才鼎立、人是真正的“万物之灵” (3)人的神圣使命 “万物之灵”: 开创人类自身的文明 (4)修身立德,提升境界 其一,唤醒“仁”的意识 其二,唤醒“礼”的意识 其三,讲“义” 其四,树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15、为什么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举例说明你在处理某一问题时,就是运用了《周易》的思维方式。 《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 《周易》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深层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之中。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中和思维。 取象思维。取象思维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它是我国原始先民认识外部世界、把握自然规律以服务于自身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始。由《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一句浓缩而成的“仰观俯察”这一成语,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辩证思维。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辩证思维传统,而《周易》应该是其最初源头。《易经》试图用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这是以理性思维方式掌握世界的开始,其中就包含着许多朴素的辩证思维因素。《易传》则把潜藏于《易经》中朴素的辩证思维因素揭示出来,孕育成了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雏形。源自《周易》的许多成语都蕴涵着这种辩证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例如,“否极泰来”、 “居安思危”等成语,把“否”和“泰”、 “安”和“危”等互相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指出了对立面的互相转化。这就是从自然变迁和人类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哲理智慧。 中和思维。“中”即中正、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和洽。中和思维,是指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和谐、平衡状态,不偏执、不过激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同样发端于《周易》。《周易》中有许多成语就蕴涵着中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平衡的向往与维护。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继续发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四)“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五)“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研究《周易》成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6、为什么说《周易》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活水,是中华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源头?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中国思维方式的活水,是中华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不仅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特点,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里,而且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比如说莱布尼兹关于“二进制”的思想,就得到了《周易》的启发;同时,它也开启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周易》以乾卦为首卦,开启了伏羲到孔子这样一个儒家的思想路线,《归藏》以坤卦为首卦,开启了黄老道家系统,《连山》是以艮卦为首卦,则开启了墨家的系统。当然其他各家也都受到了“易”的影响。 易道广大,乾坤并建,阴阳消长,与时偕行。它的三句真言可以这样概括:一、生生之谓易;二、保合太和;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一、生生之谓易: 什么叫“生生”?《周易》上讲“天地之大德曰生”,意谓天地最大的品德就是“生”。《周易》各卦产生的过程就体现了“生”的品格。这种思想就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思维方式。只有变易才能生生,生生才能富有,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富有,还有精神财富的富有。一个人道德的缺失,可能会使他整个的财富化为乌有。生生和富有另一层涵义是“日新”。 “日新”就是“日日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不断地创新。如果没有不断地创新,就不可能“富有”,也不可能“生生不息”。 第二、保合太和: “和”的思想得到后来儒家、道家、墨家等的阐发,成为中国思想上一个核心的范畴和首要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内政外交。具体表现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和为贵”、“和以处众”;在国家、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在人与人关系上讲“仁者爱人”,和衷共济;在不同文明间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人的心灵上讲平心静气、和气长寿;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经商上讲“和气生财”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格言。 第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句话被看作是《周易》中的“易道”。“易”有“三义”,一曰变易,二曰不易,三曰简易。“不易”讲的是“易道”,“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不易之道。这里提出了三个概念:“理”、“性”、“命”。 “穷理”就是穷“易道”。 “穷理”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事务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何谓“尽性”?首先,“性”就是我们说的人性,对“性”的本性的探讨。其次,“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即认识我们的“本心”是什么。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命”可以理解为“天命”和“命运”。“命”和“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命”是“天”赋予的、不可改变的必然性,那么“运”则是可以自己掌握的。人可以在“性”和“命”的互动中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说我们只要“穷理尽性”就可以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掌握它,孔子就说:“五十而知天命”,从这个意义上看,《周易》上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以说开启了后来的宋明理学以及儒家的理性命话题。 17、中国人常用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1)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 (1).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时间关系) (2).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空间关系) 2)用“中”讲“和”的思维方式; 3)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4)阴阳的思维方式;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6)生生不息的精神; 7)“日新之为盛德”的日新精神。 18、对于中国人的“中”“和”思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中和,“中”即中正,“和”即合作与和谐。出自于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狭义的“中和思想”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承认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学会包容,善于合作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中和思想”是一种利于人类团结的思想,是一种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是应该加以提倡与发展的思想。 “和”具体表现: 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 人与社会关系:和为贵、和以处众 国家、民族关系:和亲善邻、协和万邦 人与人关系:和衷共济 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人的心灵:和气长寿 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 经商:和气生财 19、什么是“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第一,“观物取象”说明了“象”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再现。这种再现,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的模拟,而且更着重于表现万物内在的特性,表现宇宙的深奥微妙的道理。第二,“象”的产生,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创造过程。“观”是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直接感受。“取”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第三,“观物取象”的方式——仰观俯察。 观物既不能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度,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孤立的事物。既要“仰观”,又要“俯察”,既观于大,又观于小,既观于远,又观于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天地之道,万物之情。 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 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 20、举例说明中国人的“大团圆思想(乐感思想)”,“应变”思想。 (1)抵消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易传·系辞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形成“应变”习惯 “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21、什么是谶纬?为什么谶纬之事盛行在两汉时期?对《三国演义》中有如此多的谶纬之事,你是怎样理解的? 谶纬:即通过隐语、符、图、物等形式来预言人事的吉凶祸福,并得到验证的一种历史神学思想。谶纬是古代汉族民间的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汉族民间发展为在庙宇或道观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原因: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被抬到崇高的地位。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影响下,神化孔子和经书的谶纬于此时兴起并发展起来。哀帝、平帝之世,阶级及政治矛盾相当尖锐,豪强、宗室以及后党、外戚为争夺政权,展开了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谶纬作为各种势力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在此时泛滥成灾。王莽、刘秀称帝,都利用了谶纬,他们在建立政权后,发布诏令、施政用人也都利用谶纬。谶纬实际上超过了经书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演义》里的谶纬之事: 1.察地物 第69回,孔明正欲出祁山伐魏,忽一阵大风把庭前松树吹倒,孔明占云:此风主损一大将。忽报赵云病故。 2.观星象 第57回,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3.折谶谣(童谣) 《演义》第9回董卓被杀前,长安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4.占梦兆 第34回:建安十二年春,刘备甘夫人在新野生刘禅,是夜有白鹤飞县衙屋上,高鸣40余声望西北飞去;甘夫人先前曾梦仰吞北斗而怀孕,生子后取乳名为阿斗。 22、“天人感应”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天人感应”又是如何运用的?后人对此又是如何评说的? 董仲舒借阴阳五行学说发挥或者说是发展《春秋》天人感应思想,其说固然奇伟怪谲,难以思议,但决非无中生有,而是本于《春秋》穷天人之变的精神。天人感应最早是我国汉朝董仲舒提出来的。“天人感应”的基本内容是把天人格化,把人比附于天,天有什么人有什么,天和人是相通的,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的旨意,是上天有目的安排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神学论。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二个重要内容:阴阳之气,同类相感;五行之气“比相生而间相胜”。 五行感应分三步:第一步:将自然界不正常现象,归结为五行的某种关系。第二步,将五行关系变成社会问题,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第三步,给王者出路,让君主有挽救的机会。 司马相如《封禅文》、刘向《洪范五行传》、扬雄《剧秦美新》、班彪《王命论》、班固《典引》均讲“符瑞之应”。 23、你认为“天灾”是“人祸”所为吗?目前有学者提出应对全体公民进行“天命论”的教育,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分为二的看待。“天”运行有其客观规律,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力度加大。人们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屡禁不止,大量存在。所以“天灾”的发生也有人为的因素。关键是人们要加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用实际行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天命论”是一种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的思想观念,其中包含人类最早的环境观,它产生和盛行于古代社会。认为自然变化、社会运行和人的命运被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主宰,人必须而且只能屈服和顺从它。这种思想根源于古代生产力落后和认识能力低下。人们对自然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的作用找不到科学的理解,只能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并强调对自然环境的绝对服从。所以,我认为不应该进行“天命论”的教育,而应该进行现代科学知识的讲解,使人们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4、谈谈你所了解的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学说是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总结。 阴阳学说: ①阴阳的概念是对具有相对属性的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如天与地、日与月、昼与夜、春夏与秋冬、明与暗、寒凉与温热、上与下、升与降、动与静、南与北、东与西、水与火、润与燥…… ②阴阳的变化规律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属性特点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互根互用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矛盾方面各以其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基础的运动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互相制约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各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矛盾方面此强则彼弱、此弱则彼强的运动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矛盾方面可以互相转化的运动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无限可分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矛盾方面之中又都包含着无限可分的矛盾方面的运动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五行学说: 1、木、火、土、金、水是四季五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的抽象; 2、五行相生是对五时气候、物候运转规律的抽象; 3、五行相克是对自然气候制胜规律的抽象; 4、五行的乘侮是对自然气候异常相胜规律的抽象; 5、事物的五行归类,是根据事物与五时和六气盛衰的紧密联系而划分的; 6、五行互藏是对五时气候各有五方之异,五时气候各有五气盛衰之特点的抽象总结。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都是抽象升华了古人对天地自然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这两种学说优势互补,互相为用,就构成了古人用以解释自然、探索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思想可谓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它认为自然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对象,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而是与人息息相通。人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抗衡,而是与自然融合为一。人类本身是自然界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顺着自然规律,从根本上与自然相合,这就是“天人合一”。只有天人合一,才谈得上宇宙的整体性。在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都是主张“天人合一”的,尽管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但他们都认为人和自然是一气相通的。人在自然中成长,和自然是同态对应的,人在宇宙整体中,既是主动的,追求与天道(自然规律)相一致,又是被动的,为宇宙的整体性所规定,所制约。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又在大自然中生活,当然与自然界有着统一性。 25、你认为人的神圣使命是什么?人怎样生活也是最幸福的? 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的很空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其实我们要的很简单,我们要的只是幸福。幸福是什么,他没有具体的概念,也许是一种感觉,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物质,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少,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但是,精神上的富有,显得更重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意念是神奇的,只有精神富有,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要有物质追求,生活的质量才有保障,但不可以为物质所迷惑,物质的背后是对理想的执著。我们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活的洒脱点,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时刻追备着,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为我们深爱的和深爱我们的人好好活着。 一个人幸福并不代表是否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所要拥有的东西,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你发现快乐的眼睛,缺少的是你感到幸福的心灵。也许你并不富有,但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许你没有超人的地位,但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也许你并不出名,但你有宁静而不受干扰的生活。或许你正享受着这种幸福,只是没有发觉。一些人只是刻意追求所谓的快乐,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仍然感觉一无所有,因为他违背了幸福的含义。所以说,幸福的感觉与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幸福代表你对生活的态度、理解。 幸福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幸福快乐由你自己决定。 懂得幸福快乐、善于幸福快乐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思想史 期末 复习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