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doc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doc(6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②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这首词为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随康熙出巡山海关外,途中所作。榆关,即今山海关。②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充分体现了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情真景真,意境天成。 B. “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千帐灯”是虚指,写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 C. 上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下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 D. 词的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 (2)这首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C 解析: (1)C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解析】【分析】(1)C项,“上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下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错误,从词中来看,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中“山水”“灯火”是写所见,写视觉;下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风雪”“聒碎”“无此声”等提示考生,这是写所闻,写听觉。故选C。 (2)“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程”意思是“道路、路程”,“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对从军生活的厌恶,结合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可知,这里还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C; ⑵“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一程”意思可理解成一段路。“山一程,水一程”可以理解成走过一段路又走过一段路,跋山涉水,越走离家越远,可见路途艰难遥远。“一更”,意思可以理解成一阵子。“风一更,雨一更”,可以理解成一阵子风一阵子雨,可见行军路上的艰难和天气的恶劣。为后文“故园无此声”做铺垫,表现了对眼前处境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别州民①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② , 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③ , 与汝救凶年。 【注】①长庆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满。临行,州民送行,作此诗惜别。②周初召伯关怀人民,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审理争讼案件。后来人民对这棵甘棠树加以保护,并作诗歌颂,这就是《诗经·召南·甘棠》。③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闹旱灾,长庆四年春天,白居易发动州民,修筑西湖周围的堤岸。 (1)以下评价适用本诗风格的一项是( ) A. 沉郁顿挫 B. 含蓄隽永 C. 平实质朴 D. 清新俊逸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遮”和“满”两字,描绘百姓送别诗人的盛况。 B. 颔联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自谦自惭。 C. 颈联直接道出百姓受“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 D. 尾联“唯”字,体现诗人能为百姓做一点事的自豪感。 (3)赏析本诗中官员的形象。 答案:C 解析: (1)C (2)D (3)本诗刻画了一位爱民恤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形象。诗歌开篇描绘乡亲送别的盛况,表现乡亲的热情与不舍,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任期间,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接着分别用了典故和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谦自惭,以及官民相惜之情;同时以直白犀利的语言指出了中唐时期百姓遭受在“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暗含着对统治阶层盘剥民众的谴责,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表达自己虽为官吏,只能预防天灾,而对人祸无力的无奈与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中,全诗朴实无华,如“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刻画了一位爱民恤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形象。故本诗的风格应为“平实质朴”。故选C。 (2)D项,“尾联‘唯’字,体现诗人能为百姓做一点事的自豪感”错,本诗最后两句“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意思是: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救救干旱的灾荒。表达了诗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故选D。 (3)本题中,通过通读全诗,可看出:本诗刻画了一位爱民恤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形象。诗歌开篇两句“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意思是: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描绘乡亲送别的盛况,表现乡亲的热情与不舍,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任期间,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接着颔联和颈联“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意思是: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分别用了典故和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谦自惭,以及官民相惜之情;同时以直白犀利的语言指出了中唐时期百姓遭受在“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暗含着对统治阶层盘剥民众的谴责,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意思是: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救救干旱的灾荒。表达自己虽为官吏,只能预防天灾,而对人祸无力的无奈与感慨。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 本诗刻画了一位爱民恤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形象。诗歌开篇描绘乡亲送别的盛况,表现乡亲的热情与不舍,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任期间,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接着分别用了典故和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谦自惭,以及官民相惜之情;同时以直白犀利的语言指出了中唐时期百姓遭受在“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暗含着对统治阶层盘剥民众的谴责,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表达自己虽为官吏,只能预防天灾,而对人祸无力的无奈与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风格的赏析能力,主要平时积累一些总要诗人的作品风格。翻译文本疏通文意,分析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以此推出诗歌的风格。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从诗歌的作者和注释入手。通过理解作者和注释,正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中心主旨,阅读选项和原文分析比较推出答案。 ⑶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形象的赏析能力,注意结合诗歌的主旨作答。理解诗歌的形象,先要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然后分析诗歌中刻画形象的诗句,通过分析诗句中的重点词来组织答案。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 水国春寒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D 解析: (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故选D。 (2)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故答案为:⑴D; ⑵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点评】⑴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⑵此题考核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注意抓诗歌中表达情感的词句。鉴赏诗歌情感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先要阅读诗歌,通过关键词句理清诗歌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组织答案。 表达技巧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客中闻歌 (清)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 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①漂泊,桃根②娇小,独自个思量。 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注释】①杨枝:唐诗人白居易付妾樊素,因善歌《杨柳枝》得名。②桃根:晋代王献之妾桃叶之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人用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新春图,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也是一种别具魅力的美,只是让人在欣喜之余又夹杂一丝遗憾。 C. 词的最后三句与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情和意绪都非常相似。 D. “杨枝”和“桃根”是两位女子的名字,词人在此运用典故,主要目的是点出自己的身不由己、卑微渺小。 (2)本词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了词人的情感? 答案:A 解析: (1)A (2)①反衬(乐景衬哀情);②词的上片用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之景,来与词人的愁绪形成对照;③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身不由己、卑微渺小的愁绪苦闷。 【解析】【分析】(1)A项,“春光明媚、生机勃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错误,从全篇来看,本首词是咏羁旅客愁,情感是伤感郁闷的,而“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传递的是喜悦欢快之感,所以无法“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这是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 (2)“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这里主要是写景,作者抓住“杏花”“燕”来写春光,杏花,燕子飞来飞去忙于筑巢,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画面;再看词中的情感,上片最后说“风凄雨凉”已经透露出情感,“凄”和“凉”不仅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内心的感受,由此可知,前面的春光与此处的凄凉形成对照,这是用乐景来衬托哀情。 故答案为:⑴A; ⑵ ①反衬(乐景衬哀情);②词的上片用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之景,来与词人的愁绪形成对照;③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身不由己、卑微渺小的愁绪苦闷。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阅读选项的内容。阅读选项的内容对诗歌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正确的理解诗歌的内容辨析选项的正误。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内容,注意结合诗歌的主旨来作答。通过翻译疏通诗歌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其表达技巧,节主旨来组织答案。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 ,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 , 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 , 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D 解析: (1)D (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然后词人笔锋一转,由“追亡事,今不见”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神州陆沉的现状。最后抒情:“胡尘未断”和“塞马空肥”,既写出严重的民族危机,又抒发报国无路的悲愤。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写起,表达词人心中对友人不舍的离愁。“更草草离筵”三句,以“更”字领起,纵笔直抒沉恨离愁,充分揭示出别离时的愁苦心境。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于是“安得车轮四角”,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留别苦情;“不堪带减腰围”,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别后相思。综上分析,本篇结构颇为紧凑,可以这样回答本题:上片只有两层意思,其问以“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过渡,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神州陆沉的现状。这样,就使怀古与伤今浑然联成一体,可以全面地表达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片在结构安排上也有相似之处,即从张仲同写起,以“回首处”二句过渡,接写作者的愁怀。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能力。此类题解答,第一步:点明结构技巧的类型名称。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这首词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神州陆沉的现状。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 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B 解析: (1)B (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颈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 故答案为:⑴B; ⑵“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D 解析: (1)D (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②使用叠词。“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④视听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⑤远近高低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另外,“聒聒”“翩翩”叠词的使用,形象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故答案为:⑴D; ⑵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②使用叠词。“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④视听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⑤远近高低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还陕述怀①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②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①这首五言短排是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所作。②旂(qi):古代的一种旗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诗人手抚腰间长剑不禁慨然长叹,直抒胸臆,有力地表明自己出兵平乱的原因。 B. 中间六句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恢宏大气,令人震撼,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C.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过去“戎戈动”,而今“宇宙平”,与首联呼应,语气显得刚毅果绝。 D.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将议论、叙事、抒情巧妙熔为一炉;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D 解析: (1)D (2)①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②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解析】【分析】(1)D项,“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分析错误,本诗语言慷慨激昂,算不得优美。故选D。 (2)①“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②“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③“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写战斗场面。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故答案为:⑴D; ⑵ ①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②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附诗歌赏析】 《还陕述怀》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还陕述怀》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 “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 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 “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D 解析: (1)D (2)【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解析】【分析】(1)D项,“一指玩耍,把玩”错,应该是“奏乐”。故选D。 (2)“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如雪”,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故答案为:⑴D; ⑵【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 律诗 B. 小令 C. 古体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诗歌 鉴赏 测试 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