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研究_李蒙.pdf
《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研究_李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研究_李蒙.pdf(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LOW CARBON WORLD 2022/12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研究李蒙(威宁县生态环境监测站,贵州 毕节 553100)【摘要】从气候变化应对和大气污染防治角度分析法治建设现状,对我国尚未针对气候变化出台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实现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思路。通过完善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立法体系和司法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发展,对今后规范治理温室气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法律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D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2)12-0193-030引言在
2、减污降碳被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仅仅依托政策性文件难以实现社会有效治理。根据美国萨宾中心气候变化诉讼数据库统计结果可知,截至 2020 年末,全球共发生 2 021 起气候变化诉讼案件,美国占70%以上,共计 1 579 起,其他国家和地区共 442 起。在我国的诉讼实践中,尚未出现成功审结的气候变化诉讼案。分析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可知二者拥有相同污染源,因此可通过法律武器实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为温室气体主要来源如图 1 所示。1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治现状1.1立法情况自 1992 年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以来,各国在反复博弈中建立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秩序。例如,美国在
3、 清洁空气法 中将温室气体定义为“大气污染物”,在相同法律框架下实现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统筹治理1。欧盟在 污染防治综合指令 中,明确提出像规制传统大气污染物排放一样控制温室气体,并从 2000 年开始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提出制度指令。2015 年,各国为在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中谋求一席之地,签订了 巴黎协议,各国自主承担减排责任和贡献方案。我国 2016 年加入 巴黎协议,在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的同时,发布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强调实现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与此同时,对 大气污染防治法 进行了修订,增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的条款2。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
4、面尽管形成了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如图 2 所示,但尚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只能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制定阶段性大气污染防法目标,司法部门难以依托具体法规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监管。尽管我国将温室气体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范围,但未清楚界定法律属性,存在立法定性不清的问题,所规定的协同控制也难以落实到社会生活相关领域。1.2司法现状从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执法监管层面来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及地区由于出台了协同监管法规,气候变化诉讼案件数量逐渐增长,甚至出现了国际气候变化诉讼案件,例如,以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及地区为原告的诉讼案,依靠地区间和国际协定条约,通过国际法庭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由于国际法庭在气
5、候变化司法中缺少受理相关案件的权力,因此难以发挥作用,最终多数诉讼被驳回。图2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宪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地方法规、规章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大气环保标准体系图1大气污染物为温室气体主要来源地貌地壳中碳元素减少地质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植被气温升高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大气水大气中增多CO2综合论述193DOI:10.16844/10-1007/tk.2022.12.059LOW CARBON WORLD 2022/12在我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诉讼分为对行政机关不作为和对私人的诉讼,将未能有效管控温室气体引发的
6、气候变化作为理由,原告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主张温室气体具有公害性,属于侵权诉讼,向法院申请行政管制或相关立法。国内尚未出台针对气候变化的诉讼制度,仅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多数为对政府追责的机制,难以取得实效。国内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数量更多,但需核实符合诉讼条件才能立案,如图 3 所示。由于立案流程相对复杂,这类诉讼多由社会组织提起,获得了法院支持,通过诉前程序、和解和判决方法解决,驳回案件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和公民等原告不符合起诉资格。2021 年最高法院印发 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与统计规范(试行),将气候变化应对案列为专门类型,但在缺少判定标准、归责单位的情况下,无法与
7、大气污染防治规范等同3。因此就目前来看,大气污染诉讼多适用于事后救济诉讼制度,但气候变化诉讼多为事前预防性,在缺少协同监管法律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完成相互转化,给司法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图4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程序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监督、审查生态环境部起草大气污染防治法案;制定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省级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行全省范围的监督、审查省级生态环境厅拟定和监督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省级标准市级市级人民代表大会特殊经济区域城市、省级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可以制定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8、;实行全市范围的监督、审查市级生态环境局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大城市可以起草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县级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确保遵守和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县级生态环境分局执行国家、省级、市级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2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建设2.1立法体系建设在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法治工作中,立法作为基石,直接关系到法治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为此,需尽快建立成熟的协同治理法律体系,借鉴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程序,见图 4,将气候变化应对内容纳入现有法治系统中,逐步确定温室气体法律属性,发挥气候变化应对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统领作用,关联相关执法单位,促使执法单位回应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协同 应对 气候变化 防治 大气污染 法律 研究 李蒙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