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6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1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 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 2、完在此处键入公式。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3、完成练一练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一、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二、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三、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教学反思: 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第8-9页)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第10页 2、3 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教学反思: 第 6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教学反思: 第 7 课时: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一练 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 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 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第 8 课时: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第 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作业:第 20页 1、2 教学反思: 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第 10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3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前六排的规律,依此类推,第七排的数是:0.1 0.6 1.5 2.0 0.6 0.1;第八排的数是:0.1 0.7 2.1 3.5 3.5 2.1 0.7 0.1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作业:自主互动练习 第 11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答案:(1)10.35元; (2 ) 5.35元 (3)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书包,需要48.20元,付了50元,应找回1.8元,因此不对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 作业:自主互动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3、 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 通过四变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课时:10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一些图形的特征。 2、对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一些图形的特征。对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二、总结。 1、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 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4、 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第26页)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三、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第27-2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 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教学反思 : 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 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 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º。 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º呢? 小组活动探索方法。 5、得出结论。 三、试一试: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º,求出第3个角的度数。 四、练一练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 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难点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 一、创设问题情境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四、总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4、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 6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 2、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教学反思: 第 7 课时: [教学内容] 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1、 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 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4、、 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第 8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办? 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 3、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 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 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得到的。 三、试一试: 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高的过程。 四、练一练: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 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第 9 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欣赏(第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教学反思: 第 10 课时: [教学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第39页) [教学目标]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 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 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可以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正方形有5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 三、练一练: 第3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个;共有16个。 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 四、数学游戏: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 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2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二、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三、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 ; 也可以这样想 :6×2=12, 6×0.5=3,12+3=15。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试一试: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二、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板书设计 小数的乘法 0.2×4=---------(元) 0.2+0.2+0.2+0.2=0.8(元)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0.2×4=0.8(元) 教学反思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应加以简单的总结和概括。小组交流要充分落实合作的成果。不能简单的形式化。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有趣的小数点(一)(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