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电大本科资料.doc
《哲学引论电大本科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引论电大本科资料.doc(7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一节 哲学的概念 一、 哲学的产生 1、 哲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从逻辑上看, 它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人生方面的那些根本性问题的好奇和沉思。 2、 从人类学、 考古学和神学的材料看, 哲学的产生是宗教和艺术直接作用的结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 3、 哲学是比宗教和艺术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思想形式和文化形式。 二、 哲学与科学 1、 在早期自然主义哲学家, 哲学与科学是一个东西。 2、 苏格拉底之后, 哲学与科学开始分离。 亚里斯多德的划分: 哲学是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论为研究对象, 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 她称为第一原理、 最高原理、 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科学则是以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为研究对象, 是对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进行研究和认识的学问, 她称为物理学或自然科学。 3、 哲学与科学相互作用而推动自身发展。哲学把对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权力让渡给科学, 哲学家和科学家就在为争夺这研究权力的过程中把哲学和科学推向前进。 三、 哲学的演变 1、 早期希腊哲学: 是自然哲学, 主要是研究探索自然和宇宙的本质, 哲学被赋予了纯理论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2、 希腊后期和中世纪早期哲学: 具有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 主要研究道德的、 实践的、 生活, 人生的目的问题。 3、 中世纪哲学: 是经院哲学, 以知识的方式来论证神学教义的宗教哲学,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4、 近代哲学: 经过唯理论与经验的对立开始哲学向认识论的转向。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只有感觉经验是可靠的。唯理论则认为有一种”天赋观念”, 一切知识来源于理智直观, 只有理性直观是可靠的。 5、 现代哲学: 主要是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对立和冲突。科学主义哲学以语言哲学为代表; 人本主义哲学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代表。 四、 哲学的性质。哲学是智慧之学, 是以智慧为研究对象, 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 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 为学问而学问, 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 第二节 哲学的问题 一、 认识论 1、 含义: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的理论。它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 本质、 界限、 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认识有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 2、 发展过程: ( 1) 古希腊柏拉图就在自己的理念论中, 讨论了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本质问题。 ( 2) 作为哲学的一个基础部分并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的认识论, 严格说是近代的事。洛克的”人类理解新论”为哲学认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了经验主义的基础,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为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主流开辟了道路。 ( 3) 20世纪哲学, 认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发展和强化。在某种程度上, 认识论成了哲学的同义语和代名词, 哲学就是认识论。 二、 形而上学 1、 含义: 广义而言, 形而上学是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 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 在这个意义上, 形而上学也被称为本体论。 狭义而言, 只有与非感性的超经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陈述才属于形而上学。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 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本质、 基础及其结构问题的哲学探索。这些终极性问题都是一些体验性问题, 又分为两个领域: 宇宙论和伦理学。 2、 宇宙论: 是研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宇宙的起源、 本质和结构问题的哲学理论。它所研究的问题是: 有序的与无序的, 统一的与多样的, 感性的与理性的, 物质的与精神的问题。 3、 伦理学: 是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 范围和程度问题的讨论。它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善与恶、 自由与决定论、 意义与无意义、 部分与整体、 混沌与秩序、 整体与不可分等等。 宇宙论问题和伦理学问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4、 形而上学关心的问题和不关心的问题: ( 1) 不关心具体的特殊的存在; 只关心整体的总体的存在。 ( 2) 不关心多样性、 可分性的整体或总体存在; 只关心统一的、 可分的整体或总体存在。 ( 3) 不关心显现了的存在; 只关心终极的存在。 ( 4) 不寻求存在的当下意义, 只寻求存在的原始直观。 三、 伦理学 1、 含义: 是作为一门对道德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 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那些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 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 2、 发展过程: ( 1) 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就涉及了真理、 正义、 善与美的构成问题。 柏拉图在 的《理想国》进一步探讨了有关人的行为、 活动的价值判定问题。 亚里斯多德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严谨细密、 堪称典范的伦理学体系。 ( 2) 近代伦理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沿着经验主义的方向发展, 主要是洛克、 休谟、 边沁、 穆勒等人, 建构了基于实际效果判定行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二是沿着直觉主义的方向发展, 主要是康德从理性主义的前提, 演绎出一套用以评判行为善恶和道德合理性的标准。 ( 3) 现代伦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加入了道德理论的内容。把伦理学当作一门理论哲学, 而不像传统哲学家那样把伦理学当作一门实践哲学。这种观点有合理之处: 相对于传统伦理学忽视伦理学的知识方面的分析, 使伦理学家变成道德家, 使伦理学研究者变成道德说教者的弱点来看, 在推动伦理学的知识研究, 澄清道德概念的逻辑含义, 说明道德判断的理由和根据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四、 其它 1、 哲学按其研究的性质划分, 可分为: 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 1) 理论哲学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研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问题, 即形而上学; 另一部分是对认知过程本身进行研究的哲学, 即知识论。 ( 2) 实践哲学主要是研究为一定目的所决定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那些实际问题。如伦理学、 美学、 历史哲学、 宗教哲学。 2、 哲学除了研究认识、 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之外, 还研究美学、 宗教哲学和其它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 3、 几个哲学家对哲学研究问题的分类: ( 1) 柏拉图把哲学研究的问题分为三类: 一是认识论问题, 与之对应的学问是辩证论。 二是感觉问题, 与之对应的学问是物理学。 三是意欲问题, 与之对应的是伦理学。 ( 2) 康德把哲学研究的问题分为三类: 一是”纯粹理性批判”: 关于认识论问题的哲学研究 二是”实践理性批判”: 关于道德问题的哲学研究 三是”判断力批判”: 关于审美问题的哲学研究。 4、 从方法论层面来分析, 哲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 ( 1) 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 但它不是研究实在的某一方面, 而是研究实在的整体。 ( 2) 哲学是一种关于明辨性的研究, 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 3) 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 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 第三节 哲学与语词 一、 词与物 词与物的关系: ( 1) 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示的是思想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 2) 词与物的关系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语词与自然符号的不同; 另一方面是语词如何获得表示对象的意义。 从语词的特性来看, 任何语词都是一种符号, 但不是自然符号, 而是具有知识意义的约定符号。自然符号表示的因果关系, 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之中, 而语词表示的知识意义, 则需要经过对语词的逻辑分析才能揭示。 二、 定义与存在 1、 定义是用来表示存在的, 但一个语词的定义和它的真实存在往往不一定一样, 如”龙”的定义。 2、 定义范围过宽或过窄。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遇到定义与其指示的存在之间不相符合, 定义不能明确表示存在的问题。如对”人”的定义。 三、 定义与语词 1、 词的意义是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规定的, 并非来自词自身, 而是来自人, 是人赋予了语词以特定的意义或含义。 2、 定义有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同理解: 对定义的实质主义理解, 主要是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到近代的穆勒, 强调定义的本质或实质的方面, 强调语词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对定义的形式主义理解, 主要是现代哲学家, 认为任何定义过程都不过是一种语言行为, 是以一种语词界定另一种语词的过程。语词本身并无先验的意义, 而只有约定的意义, 形式主义理解把定义看作是与对象无关的思想形式问题。 四、 定义与真理 1、 有关语词意义的探讨, 讲到底谈论的是定义与真理问题。 2、 规定性定义: 任何语词的规定都表示着规定者的使用的建议或内心打算的陈述。即规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意义。规定性定义无所谓真或假, 只是一种建议性质的东西。大多数专有名词都是这样的, 比如”鸟”的定义。 3、 指示性定义: 指的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指明这些词的用法, 指示性定义具有真或假之分, 大多数关系名词都属这类。 第四节 哲学的价值 一、 哲学的基本功能: 一是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 二是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 三是为精神文化和思想理论提供批判根据。 二、 哲学的理论特性 1、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具有具体性, 其获得的结果是有限的, 达到的程度是有限的, 是建立在界限明确、 对象具体的知识部门基础上的技术性探索活动; 哲学是抽象的, 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 2、 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的表现: ( 1) 哲学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的原则或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又分为两种: 一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信念。这是人的日常行为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点, 对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及其程度进行哲学上的分析或审定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一个证明。 二是科学意义上的信念。对科学的前提进行逻辑上的和经验性的检验是哲学的另一项意义更为深远的使命。 ( 2) 表现在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 连续的, 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人们至今谈论的哲学问题依然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所研究的那些问题, 能够说近现代哲学不过是以不同方式对希腊哲学进行注解。 3、 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表示方式: 有四种: 一是常识, 二是科学, 三是哲学, 四是宗教。相对于这四个不同的领域, 存在着不同性质的问题: 一是常识性问题, 以意见的形式出现, 表示的是情绪、 习惯之类的东西, 对这些东西人们无需求证。 二是科学性问题, 以知识难题的形式出现, 需要有逻辑、 数学或其它技术方面的求解。 三是哲学性问题, 以思想性问题的形式出现, 表示的是人类面对自身存在问题时的思想性境遇。思想性问题无所谓答案或技术上的求解。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矛盾性运动方式。思想性问题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 因此哲学性问题也不可能有所谓一劳永逸的证明或结局。 四是宗教性问题, 以迷信、 信仰的形式出现, 也无所谓答案或技术上的求解。 二、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 表现在 1、 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形成过程, 就是借助哲学的批判性和穷根究底性地对学科前提的追问方式实现的。 2、 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 3、 捍卫科学的独立性, 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三、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 更多地表现为对思想文化的前提性问题的批判性讨论。具体表现为: 1、 对日常意识的反思。从哲学上看支配人的日常生活信念的前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传统, 一类是常识。从字面理解, 传统就包含了可能是过失的或虚假的意识, 如果听任未经分析和检验的传统支配我们的生活有时是危险的, 传统有些是正确, 有些也不对。因此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常识是人所共知的东西, 但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人所共知的东西往往夹杂着大量的愚见或偏见, 如果不对常识进行检验和批判性的审视, 那社会就会陷入僵化, 信仰就会变成教条, 想象就会变得呆滞, 智慧就会陷入贫乏。 2、 对学科前提的批判。这是对思想文化的深层作用的表现。主要有两个层次: 一是对具体学科理论前提的批判; 二是对哲学本身理论前提的批判。 3、 对自由意识的促进。这是哲学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和对学科前提的批判活动的必然结果。 综合练习 一、 填空题 1、 哲学最早产生于( 古希腊 ) 。 2、 ( 原始宗教 ) 和( 原始艺术 ) 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 3、 哲学是一种比宗教和艺术更为( ) 和( ) 的思想形式和文化形式。( 理论化、 系统化) 4、 ( ) 哲学家那里, 哲学和科学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早期自然主义) 5、 ( ) 以后的哲学家, 哲学与科学开始分离。( 苏格拉底) 6、 亚里斯多德把哲学称为( ) ( 第一原理或最高原理或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 任答一个算对) 7、 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研究探索( ) 和( ) 的本质, 哲学被赋予了纯理论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自然、 宇宙) 8、 希腊后期和中世纪早期哲学具有( ) 或( ) 的特征, 主要研究道德的、 实践的、 生活, 人生的目的问题。( 伦理学、 道德学说) 9、 中世纪哲学是( ) , 以知识的方式来论证神学教义的( ) 哲学,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经院哲学、 宗教) 10、 现代哲学主要是( ) 与( ) 的对立和冲突。( 科学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哲学) 11、 在某种程度上, 20世纪哲学, 哲学就是( ) 。( 认识论) 12、 广义的形而上学也被称为( ) 。( 本体论) 13、 现代伦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加入了( ) 的内容。( 道德理论) 14、 哲学除了研究认识、 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之外, 还研究( ) 、 ( ) 和其它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 美学、 宗教哲学) 15、 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示的是( ) 与( ) 的关系。( 思想、 外部世界) 16、 是( ) 赋予了语词以特定的意义或含义。( 人) 17、 定义有( ) 和( ) 的不同理解。( 实质主义、 形式主义) 18、 规定性定义无所谓( ) 或( ) , 只是一种建议性质的东西。( 真、 假) 第二章 中西哲学史略 哲学就是哲学史。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印度哲学。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略 中国哲学大约结胎于夏商周三代,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一、 先秦哲学 是指从中国哲学的萌芽阶段开始, 直到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的哲学, 这个时期是中国哲学的萌芽、 兴起并奠定其基本格局的时期。先秦哲学的主要特征是诸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主要有十家, 而最有影响的是儒、 道、 墨、 法四家。 1、 《周易》的思想 ( 1) 《周易》是儒家的基本经典, 位列《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经之首, 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能够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 2) 《周易》第一次将中国的神话宇宙观以”太极生成论”的形式表示出来, 将整个宇宙当作自己的认识对象。《周易》包含《易经》、 《易传》两部分。 ( 3) 《周易》充满了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2、 儒家 ( 1) 儒家的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经典有《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荀子》 ( 2) 儒家哲学可归纳为以”仁学”为核心的伦理哲学体系。仁学的内涵: 第一, 以孝释仁, 这是仁学的出发点。 第二, 以礼释仁, 礼即周礼, 克己复礼。 第三, 仁这爱人, 这是仁学的核心。 第四, 推己及人, 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 第五, 君子人格, 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 3、 道家 ( 1) 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 史称老庄学派。道家经典有《老子》、 《庄子》。 ( 2) 道家侧重于探讨宇宙、 人生问题, 倡导”无为”和”逍遥”是它的显著特征。它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 并主张以道为世界的根本, 以合乎道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 3) 道家的哲学抽象程度比儒家哲学高出许多, 主要原因是提出和论证了”道”这个概念。 ”道”的含义: 有两种: 一是从宇宙的角度来讲,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或起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二是从宇宙万物的本性来讲, 道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质或自然规律。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 4) 道家哲学处处充满辩证法思想。 ( 5) 道家思想推广到人生观时, 一方面展现人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对事物的豁达;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 如”庄周梦蝴蝶”。 ( 6)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与儒家理论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 道家向宗教方向发展, 形成了道教——成仙。 4、 墨家 ( 1) 代表人物: 墨翟。其思想集中在《墨子》, 因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而成绝学。 ( 2) 社会政治观上, 主张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非乐、 非命、 兼爱、 非攻、 天志、 明鬼, 核心思想是兼爱、 非攻。 ( 3) 哲学上, 集中在认识论上的”三表法”, 强调判断一种言论或知识的真假, 必须参证历史的经验、 百姓的见闻和实际效用。 ( 4) 墨家是先秦自觉地讲求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学派, 它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 在中国哲学中是罕见的。 5、 法家 ( 1) 代表人物: 韩非子, 还有管仲、 李悝、 吴起、 商鞅、 慎到、 申不害, 最著名的是韩非子。经典有《管子》、 《法经》、 《商君书》、 《韩非子》。 ( 2)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她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在政治观上, 主张法、 术、 势, 即法令、 权术、 政权三者密切结合, 以巩固和维护封建君子专制制度。 在哲学认识论上, 提出了”循明实而定是非, 因参验而审言辞”的”参验说”, 即主张以名实是否统一为标准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 强调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 互相参照来检验认识的真伪。 ( 3) 其影响: 法家是百家争鸣中在事业上取得最大成就的学派,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秦王朝就是按照法家思想建立起来的。法家的君权专制, 惟法是尊而不分贵贱亲疏的非道德主义主张, 并不适应中国的宗法社会现实, 故在秦亡以后, 便趋于瓦解。但她所倡导的刑罚、 法治思想则被保留在儒家思想体系中, 并与仁爱、 德治互为表里, 对后来乃至今日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 汉唐哲学 1、 两汉经学 ( 1) 经学是指研究儒家的学问。如”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2) 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 今文经学重义理, 有哲学思辩特色, 但失之臆说无据。 古文经学重证据, 有实事求是作风, 但失之繁琐。 ( 3) 董仲舒: 提出了以”人副天数”为基础的”天人感应观”用来论证”君权神授”说, 为两汉时期流行的谶纬迷信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 4) 王充: 继承道家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和荀子的天人之分观点, 提出了元气自然论的世界观, 对天人感应目的论和谶纬迷信思想进行了反驳。 2、 魏晋玄学: 魏晋风度成了当时一种社会风气。 ( 1) 代表人物: 王弼、 稽康、 阮籍、 郭象 ( 2) 讨论的问题: 一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名教与自然之辩”。这是核心问题。名教是指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 自然是指自然而然, 自然无为, 是道的特性和法则。 二是有无问题——”有无之辩”。有是指有形有名的事物, 也指有为和名教。无是指无形无名的存在, 也指自然无为。”有无之辩”是”名教与自然之辩”的抽象化和理论延伸。王弼”贵无论”, 裴伟”崇有论”, 郭象”独化论” 三是言意问题——”言意之辩”。有言不尽意说, 言尽意说, 得意忘象说。 四是形神问题——”形神之辩”。有烛火之喻, 有形尽神不灭, 有神灭论。 3、 道教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 道教逐渐盛行。 ( 1) 主要人物: 葛洪, 著作有《抱朴子》, 为道教提供了哲学依据, 主要讨论”有无”、 ”神形”问题。 ( 2) 道教和道家的区别: 道家讲人应无为, 道教则讲人能为, 认为人能凭主观能动性”夺阴阳造化之机”而成仙。故有炼丹术。 4、 隋唐佛学: 佛教本是印度的, 但唐朝传入中国后, 经过改造, 先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 1) 法相宗: 创始人是玄奘, 代表作是《成唯识论》, 信奉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学说。注重对法相( 即事物现象) 的分析,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识( 即心) 的变现, 不能离开心而独立存在。”万法唯识”。 ( 2) 华严宗: 创始人是法臧, 代表作是《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经金狮子章》。主要阐述一切差别的事物之间都是交互含容, 全息统一的, 真心与忘念, 本质与现象以及现象与现象之间都是相即相入, 圆融无碍的关系。 ( 3) 中国禅宗: 创始人是慧能, 主要经典有《坛经》。禅宗又叫心宗。禅宗关心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成佛的根据: 认为众生成佛的根据在于自己的本心。 二是修行实践的方法: 认为修行实践的活动应当是自主的, 没有通行固定的修行模式, 即顿悟成佛。 三是觉悟解脱的实践问题: 认为觉悟解脱是一种豁然贯通而又一无所获的境界。 5、 儒学的发展: 唐代中期, 儒学觉醒, 并自觉吸取佛教思想的合理成分充实自身。 ( 1) 韩愈的”道统说”: 即韩愈为了捍卫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而构造了一个儒家学说的传承系统与佛教的法统相对抗。 ( 2) 李翱的”复性说”: 即借用佛教心性学说的理论模式来说明儒家心性论中的本性和情感的关系, 开创了儒家吸取外来佛教的思想养分以充实自身的理论范式。 三、 宋明理学 这是儒学的新形态。 1、 产生背景: 汉末以后, 中国社会出现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产生后, 儒家学说处于低迷徘徊状态。宋明时代的知识分子沿着唐代中期吸收佛教思想解释儒家学说的路径, 顺着儒、 释、 道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 以儒家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 糅合道教的宇宙生成、 万物化生的理论和佛教的思辩哲学, 建立了一个比较精致完美的哲学体系, 这就是理学。 2、 宋明理学的主要形态: ( 1) 道学: 代表人物是周敦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朱熹。侧重于从哲学上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性和至上性, 在实践上强调对于儒家伦理纲常的认识和内化。 ( 2) 心学: 代表人物是陆九渊、 王阳明。侧重于说明道德的内在根据与道德的主体性, 在道德上强调道德的外化和践履。 ( 3) 气学: 代表人物是张载、 王廷相、 吴廷翰、 王夫之。其立场接近于道学, 但在哲学论证方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 3、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 1)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挖掘形而上学的因素, 一方面又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概念, 并给予系统的论证。如太极、 太虚、 天理、 心。经过理学家的改造, 传统儒学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 2)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强调”义理之学”直接面向经典, 以儒学的义理而不是辞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义理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 ( 3) 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借鉴吸收佛道二教的宇宙观和本体论, 构建儒家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是借鉴佛道传法的”法统”, 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 即”道统”。 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说教吸收过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一个基本思想, 提出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道德论主张。 四、 清代实学: 又称早期启蒙思潮 1、 特点: ( 1) 自然观上: 以气为存在的根基, 确立了较明确的主客体理念, 强调实践力行。 ( 2) 社会历史领域: 反对君主”私天下”, 以”复古”为形式, 主张开新以实行民主民本政治。 ( 3) 人性论: 以”血气心知”规定人性, 推崇大同、 平等、 自由、 仁爱的伦理道德精神。 ( 4) 清代实学还重视科学技术。 2、 代表人物: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颜元和李恭。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西方哲学是指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民族的哲学, 发源地是希腊。 一、 古希腊哲学 1、 自然哲学 ( 1) 含义: 关于自然的哲学思考。 ( 2) 代表人物: 泰勒斯: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世界本源”的问题。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 阿拉克西美尼: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 赫拉克利特: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 毕达哥拉斯: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 巴门尼德: 第一次提出了”是者”的概念。 恩培多克勒: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四根 阿拉克萨戈拉: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种子。 德谟克利特: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 ( 3) 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她们关于世界本源的思考预示着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 2、 智者运动 ( 1) 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哲学家, 她们着重传授学生演说和辩论的技巧, 而不是知识学理。智者把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引向社会政治领域, 把哲学的主题由原初的自然转向人事。 ( 2) 特点: 带有强烈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 3) 代表人物: 普罗泰戈拉。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3、 苏格拉底 ( 1) 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 ( 2) 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 3) 提出”德性就是知识”, 认 真理不在个人, 而在人类一般, 不在感觉, 而在思想。 ( 4) 她认为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或对话, 她不传授知识, 只是与人对话, 她把自己这种认识真理的方法比作”助产术”。 4、 柏拉图 ( 1) 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 2) 提出了”理念论”, 认为在可感知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 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 这就是”理念”世界。 ( 3) 设定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现象世界, 可感觉到; 一个是理念世界, 只能思想到。 ( 4) 个别事物与理念的关系: 她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理念之间的隶属关系, 用”模仿”说明两者的相似。 ( 5) ”灵魂回忆说”: 她认为, 人的灵魂和肉体是相互隔离的, 灵魂属于理念世界, 肉体属于现象世界, 人的知识是灵魂对生前早已熟悉而后来被忘记的那些理念的回忆。 ( 6) 从柏拉图开始, 西方哲学在存在论上初步具有了分裂思维与存在、 主体与客体、 普遍与个别的思想划分。 5、 亚里斯多德 ( 1) 是柏拉图的学生, 著作有《工具篇》、 《形而上学》、 《物理学》、 《修辞学》等。她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 2) 她认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汇, 包括理论科学、 实践科学和艺术三大门类。理论科学又分为第一哲学、 数学、 物理学、 逻辑学。第一哲学就是形而上学, 其研究对象既不是自然, 也不是理念, 而是”是者”。”是者”包括”本原”、 存在、 本质、 一与多、 不变与变、 善、 真理等研究对象。”是者”范围很广, 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是者”的范围, 其它科学只研究”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 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是者”自身及其本质属性。 ( 3) 亚里斯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念看成与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 她认为理念不能离开感觉事物而独立存在, 普遍不能离开个别而独存。 6、 亚里斯多德之后 主要派别有: 以柏拉图的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 以亚里斯多德的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 伊壁鸠鲁派; 斯多葛派; 怀疑派; 新柏拉图主义。 显著特征: 具有伦理化倾向, 认为哲学的主要目标不是追求智慧, 而是追求幸福。 二、 中世纪哲学 1、 时间: 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 约10 , 叫中世纪。 2、 在中世纪, 天主教会支配了整个欧洲的世俗权力和精神生活, 人们关注的是天国, 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 因而形成了基督教哲学。 3、 代表人物: ( 1) 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了基督教教义, 提出了信仰第一, 然后再理解的原则。 ( 2)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的特征是奉基督教教义为至上权威, 但要用理性去解释, 讨论的问题集中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托马斯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 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 最全面的体系, 其显著特点是对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全面改造和充分利用, 归纳为: 第一, 哲学和神学: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托马斯调整了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一方面明确区分了哲学和神学, 指出它们是两门不同的科学, 另一方面又坚持神学高于哲学的传统立场, 否认存在用哲学批判神学的任何可能性。 第二, 上帝存在的证明。有限的、 不完善的人如何能够认识无限的完善的上帝? 托马斯强调必须从经验事实出发, 必须是”后天证明”, 而不是从完满观念出发的”先天证明”。她提出了”五个证明”。 第三, 实体学说: 托马斯把实体分为三类: 一是最高实体上帝, 在上帝那里, 存在与本质统一; 二是精神实体, 不包含质料的复合体。三是物质实体, 比精神实体享有更少的完善性。 第四, 感觉认识论: 托马斯认为人的认识经历了由感觉到理智知识的发展过程, 她承认知识开始于感觉, 但同时也认为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也是知识的一个来源。 第五, 共相理论: 她肯定共相的实在, 认为普遍概念是对个体事物之中普遍本质的抽象。 三、 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的特点是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 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 主要以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观念为核心。 1、 文艺复兴时期: 这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 人们的思想从天国回到了现实, 从而发现了自然, 也发现了人自身。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思潮。 ( 1)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是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反封建、 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多为文学家和艺术家。 ( 2) 自然哲学: 从古代哲学中吸收了物活论、 生机论和泛神论的因素, 把自然视为生机勃勃的运动实体, 将自然和神连为一体。认为研究自然和研究神属于同样的工作。代表人物是布鲁偌。 2、 17-18世纪哲学: 主要在英国、 法国。 ( 1) 真正的近代哲学就开始于17-18世纪, 这个时期哲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特别是二者的统一上, 主体性原则是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 ( 2) 经验论: 重视感觉中个别的东西, 认为哲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实验、 观察为基础的归纳法, 知识只限于感觉经验中的东西, 轻视或否认超经验的玄学问题, 其思想来源于中世纪的唯名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 霍布斯、 洛克、 贝克莱、 休谟。 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洛克提出”白板说”。 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 休谟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感知, 经验由知觉构成, 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 ( 3) 唯理论: 重视思想中普遍的概念, 重视统一性, 依据数学演绎法, 认为思维独立于感官经验, 思维能够把握超经验的东西, 其思想来源于中世纪的实在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沃尔夫。 笛卡尔提出”天赋观念”, 认为单凭思维中的普遍性概念就能够把握最高真理, 提出”我思故我在”和”二元论”思想, 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创导主客二分式和主体性原则的哲学家。 3、 德国古典哲学 ( 1) 康德哲学: 首先, 她继承发展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过程的三分法, 用感性、 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她的整个认识论体系。 其次, 她认为知识既有感觉经验的内容, 又有普遍的必然性的形式, 知识、 经验是现象界, 是可知的领域, 是必然王国; 理念是本体界, 是不可知的领域, 但能够为信仰所把握, 是自由王国和道德的领域。 ( 2) 黑格尔: 首先, 她是第一个自觉建立辩证法体系的人, 具体普遍、 对立统一, 是黑格尔全部辩证法的核心。 其次, 她的核心概念是”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的外化就产生了自然、 人类社会。 四、 现代哲学 1、 背景: 康德哲学系统地揭示了近代理性哲学所内在包含的全部矛盾, 而黑格尔则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科学之科学”的理论体系, 把人类理性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黑格尔的哲学等同于”理性宗教”。经过启蒙运动, 人类以理性战胜了上帝, 但在黑格尔那里, 理性又膨胀为新的上帝。这就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形成了两大思潮: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2、 科学主义思潮 ( 1) 代表人物: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 2) 主要流派: 逻辑实证主义、 语言分析哲学、 批判理性、 逻辑实用主义等 ( 3) 主要观点: 认为哲学想要切实得到发展, 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 她们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总的来看, 批判、 改造传统理性, 树立和发扬现代性, 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3、 人本主义思潮 ( 1) 代表人物: 胡塞尔、 海德格尔、 萨特等人。 ( 2) 主要流派: 现象学运动、 存在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人格主义、 生命哲学、 哲学人类学。 ( 3) 主要观点: 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 把人以及人的发展、 完善、 尊严、 自由、 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家大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 她们认为, 哲学研究必须超出认识论的范围, 超出主客观或主客观关系的范围, 把对人的理解作为哲学的最高任务。 第三节 中西哲学的交流与碰撞 一、 西方哲学的传入 1、 耶稣会士对西方哲学的介绍。 西方文化正式传入中国, 最早是从意大利人利玛窦开始的, 她们来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哲学, 主要是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 也有一部分是奥古斯丁哲学。 2、 天学和理学的论争 ( 1) 天学就是西方基督教神学, 理学就是宋明理学。 ( 2) 利玛窦在处理天学和理学的关系是, 采用了”合儒”和”补儒”的策略: ”合儒”: 就是在儒教中寻找和基督教相合的地方: 突出原始儒学的宗教性质, 声明中国原本就有上帝, 强调耶儒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 对儒教礼仪采取了宽容态度, 不反对祭祖、 祭孔的礼仪, 允许信教者保留这些风俗习惯。 ”补儒”: 就主张以基督教之天学对儒教加以改造和补充。主要是对理学进行改造。 3、 天学和佛学的论争 利玛窦对佛学采取激烈批判的态度, 完全排佛, 对佛教的批判从常识上和理论上两个方面进行。 二、 中国哲学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1、 礼仪之争与中国哲学的西传 礼仪之争是指来华传教士就中国教徒是否也能参加祭祖、 祭孔等中国传统礼仪问题而引发的争论。17 教皇格来孟十一世发布通谕, 禁止中国教徒参加祭祖、 祭孔礼仪, 康熙看到这一通谕十分生气, 下令不允许西洋人在中国传教。传教士回到欧洲, 同时也把中国哲学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引论 电大 本科 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