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辽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_郭秀慧.pdf
《推动辽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_郭秀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辽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_郭秀慧.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Liaoning Economy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的目标任务,是做好“三篇大文章”,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必然要求。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义(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成为占领国际竞争力制高点的关键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角逐的焦点。从1998 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就发布了一系列的浮现中的数字经济 报告,后来又在美国数字经济议程、数字经济全球战略等方面发布了系列报告,把数字经济作为美国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日本自 2013 年
2、开始每年都制定以智能化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战略。2014 年,欧盟也开始提出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培育大数据创新生态;之后又实施工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战略等规划,还结合 2030 年数字化转型愿景发布了数字十年发展指南。2017 年,俄罗斯也将数字经济列入战略发展方向,并制定了数字经济规划。我国自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连续多年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辽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郭秀慧内容提要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成为占领国际竞争力制高点的关键,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也是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的基石。虽然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条件不断完善,基
3、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数实融合能力快速提升、数实融合平台日益优化,但仍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专业化数字人才缺乏、政策系统性时效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破解。借鉴上海、深圳、浙江、贵州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结合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数字经济融合方案、持续投入和夯实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提高政策系统性和有效性以及强化数据标准体系等措施,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为数实融合提供坚实保障,夯实关键技术基础、营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强化数据标准、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应用场景开发、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数字辽宁
4、、智造强省。关键词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注:本文系2023年辽宁省党校系统决策咨询课题(项目编号:2023KTSJ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4DOI:10.14041/ki.1003-4617.2023.02.016区 域 经 济并出台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体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和根基,数字经济是国家的未来和支撑。我国的产业绝大部分还是传统产业,制造业大而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作为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5、的标志,代表着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的支柱。因此,实体经济需要数字经济助力赋能,需要数字技术拉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实力;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实体经济。数字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为其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加速技术迭代和产业化应用。(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的基石辽宁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就是要把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加“制造”的“智造”。而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工业振兴和“智能制造”,势必要充分挖掘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用数据思维振兴工业和实体经济,
6、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然而,数字化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专业化数字人才短缺及政策系统性有效性弱等问题制约着辽宁智造强省之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辽宁需要深入推进的重要工作,也是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二、辽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本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十年来,辽宁省夯实数字产业化基础,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取得新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
7、,尤其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数据有序健康流动,完善数据规范相关制度与政策。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数字经济是辽宁“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内容,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辽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辽宁省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文件支持力度。辽宁省先后出台了支持5G、制造业等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文件,明确了5G、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
8、发展方向,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二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截至2022年11月,辽宁省已开通5G基站6.7万个;截至2022年初,辽宁省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 5000 万,其中 5G 用户数突破1000万,5G移动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总数比重超过五分之一;辽宁省光纤接入用户总数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近97%,接近150025Liaoning Economy万户。三是拥有良好的基础和智力支持。辽宁省拥有东北区域最强的超算中心浮点计算能力;拥有一批在数控、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拥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视觉识别、智能生产等
9、技术有强大的研究基础与应用经验。(二)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辽宁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政策及制度。从2015年所有经济社会部门与地方互联网整合升级开始,辽宁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制度体系就日趋完善。2019年,为了推进 5G 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出台了 辽宁省 5G 产业发展方案(20192020年)和关于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12月,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 遇,发 布 了 数 字 辽 宁 发 展 规 划(1.0版)。2021年10月,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发布了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2022年7月,为了加强我省数字经济核
10、心产业的发展,发布了辽宁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措施。2022年 8月,辽宁省大数据发展条例公布施行,对规范辽宁省大数据发展、强化数据尤其是工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起到积极作用。2022 年 10 月,为了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长期规划,制定了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在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中也确立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发展目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深度融合。(三)数实融合能力快速提升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数实融合的产业基础深厚。辽宁省具有深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拥有以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体的强大
11、制造业体系,蕴藏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优势和场景资源优势,为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的渗透应用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辽宁省还是我国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三个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先进的非易失性存储芯片的生产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离岸外包收入居全国首位,东软集团多年蝉联全国软件出口前三强。二是数实融合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超级节点的区块链技术能够把工业数据挖掘出来,上网、流转、共享,为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和价值链重构、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提供技术支撑。而辽宁拥有了国内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营口,2020 年)和“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2021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全省,二级节点上线运行 3
12、2 个,二级节点运行数量为全国第二,标识注册数量达 2.47 亿,接入企业数高达 2263 家,夯实了工业和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基础,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核心产业深度融合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石。三是数实融合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辽宁省的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了 56.2%和 75.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 2019 年分别提高了 8.2 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等 20家企业试点建设 5G 工厂,沈阳的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球首个5G汽车生产基地。(四)数实融合平台日益优化服务数实
13、融合的平台加速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应用。一是数实融合平台量质双升。26区 域 经 济截至2022年11月,全省重点培育的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个,这些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达2万户,连接的工业设备超过80万台,上云企业超过10万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都在辽宁开设了分部,成为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而且,辽宁省有7个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由此可见,这些平台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二是数实融合产业支撑作用加强。尤其是近十年来,辽宁吸引了一大批数字产业化项目,除了本地企业,还有我国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中国联通和腾讯等。这些
14、企业的到来成为推动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项目载体和融合枢纽,推动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产业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使各个产业门类不断交叉融合,孕育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开放更多数实融合的应用场景。三、辽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要问题虽然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数实融合能力快速提升,数实融合平台日益优化,但仍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专业化数字人才缺乏、政策系统性时效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破解。(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不高一是数字经济规模小。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显示
15、,大连和沈阳在全国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排名中分别居于第28位和第31位,两者规模总和仅相当于排名第13位的宁波。国家网信办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辽宁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第二梯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信息服务应用水平等关键指标在全国排名都在十名以外。二是数字经济比重低、增速慢。辽宁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辽宁省数字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增速,也低于贵州、福建等省。三是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实力不强。辽宁省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全国的排名都有所下滑,
16、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人工智能综合实力百强等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榜单的企业只有寥寥几家。(二)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辽宁省的创新投入少,制约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能力。辽宁省科技创新投入总量少、投入强度弱。2021年,辽宁省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600.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8%,低于同期国内平均水平 2.44%。同期,江苏省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 3438.6 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95%;浙江省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2157.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 2.94%。因此,辽宁省的研发投入低于全
17、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省份。研发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即R&D经费投入及其强度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代表着一个地区发展的后劲和未来的潜力。因此,研发投入少、研发强度弱制约着辽宁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也约束着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拉动。27Liaoning Economy关键核心技术缺失。辽宁省的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抑制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一是科技创新成果少。2021年,辽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0480 项,位居国内省、市、区第 14名;辽宁每万人的专利产出数量为 2.5项,位居第 15名。而同期,广东获得国家专利 10万项,江苏为 6万多项,浙江为 5万多项。由此可见,
18、辽宁省在获得国家专利数量方面还与发达省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在数字技术方面,广东在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北京在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及液晶显示技术、浙江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上海在半导体技术方面都做到了国内技术领先,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而辽宁在数字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弱。2020 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 4440.9亿元,江苏省为 39442.8 亿元,辽宁省仅相当于江苏省的九分之一左右,新产品规模小,创新成果市场化规模低,差距较大。三是产学研协同程度低。企业是产学研创新的主体,然而辽宁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尽管辽宁省也有
19、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如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前三批的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其核心企业东软集团和新松机器人等,但是,这是前三批共 45 个国家级集群中的唯一的一个东北的产业集群,而长三角有 17 个。而且,辽宁实力较强的企业不仅数量少,在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方面也较弱。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动力弱,合作层次浅,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同,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和服务咨询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技术流转与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少、科技成果转化弱、产学研协同程度低等问题不仅阻碍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更阻碍未来主导产业的萌芽发展,影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三)专
20、业化数字人才短缺专业化数字人才短缺是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是辽宁省总人口呈现减少的态势。2005 年末和 2020 年末,辽宁省总人口分别为 4221 万人和 4165.9万人,人数总量减少。二是辽宁省出生率全国垫底。2021 年辽宁人口出生率仅为 0.52%,远 低 于 全 国 0.85%,并 且 014 岁 人 口 为4737939 人,占 11.12%,远低于全国 014 岁人口占比的 17.95%。三是辽宁省老龄化程度加深。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标准,当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2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14%时,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动 辽宁 数字 经济 实体 深度 融合 研究 秀慧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