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研究述评_夏克强.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研究述评_夏克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研究述评_夏克强.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研究述评夏 克 强摘 要 距今已逾百年的苏联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 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在苏联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若干重要面向上取得了堪称杰出的成就。相较于前,学者们拓宽了研究对象的范围,集中产出了优秀研究成果,丰富了研究方法,增强了对外学术交流,从而使有关研究在既有路径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研究范式的僵化、实证研究的欠缺及研究队伍的断层等问题亦阻碍了有关研究的继续推进,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变革的课题。关键词 苏联新经济政策 原创性理论 解密苏联历史档案 史学 文本学作者夏克强,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 300222)
2、。苏维埃俄国于 1921 年 3 月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的探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在 20 世纪后期(即 19781999 年间)即开始对苏联新经济政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进入 21 世纪后,受益于中外学术交流的进展,中国学者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开拓,于多个层面和学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从而建构起关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完整知识体系。这在国内苏联研究中是少有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同类研究中亦处于领先地位,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苏联新经济政策距今已逾百年之际,全面地回顾与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的有
3、关研究无疑具有历史纪念的价值,对于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继续推进则更是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一、对基本问题的更深发掘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基本问题包括理论体系、实质、终止原因等诸方面。进入 21 世纪,研究者在此前既已形成的研究主体框架的基础上,以更为宽广的视野继续对此类问题进行探索,使之进一步系统化。(一)对联共(布)领导人新经济政策观的研究继 20 世纪后期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之后,新世纪的国内研究者逐渐转向探讨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践中所形成的新的社会主义观(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观)。王东认为,通过国家调节下的市场来组织整个经济运行机制,以市场经济
4、为桥梁走向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是反映列宁主义道路真谛的新经济政策观。彭大成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观归纳为对资本主义的“旧的社会经济结构”采取改良主义的“审慎地、缓慢地、逐渐地改造”,以及对十月革命胜利后按照共产主义教条建立起来的、超越生产力发展可能的“左”倾空想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孙承叔也强调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对于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形式、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方法、商品经济、工农联盟、资产阶级文化等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叶剑峰则把列宁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观(新经济政策观)概括为:社会主义=工农联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贸易+市场经济。641科学社会主
5、义(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另一部分人明确反对上述指认列宁形成了具有市场化改革导向的新社会主义观(即新经济政策观)的看法。苑秀丽强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的只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策略和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看法,并没有从根本上革新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彭进清指出,列宁并未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而是始终认为商品交换、自由贸易、市场等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产品 计划经济。发掘列宁以外的其他联共(布)领导人的新经济政策观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界相较于此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高继文概括认为,在1920 年代联共(布)的理论探索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指导思想
6、:布哈林、李可夫等人提出了一套以农业为基础,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实现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经济政策。这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真正继承和发展。托洛茨基、斯大林等人提出的经济政策是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以变革生产关系为动力,以国家强盛为目标。这个发展思路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显然不同,甚至是相对立的。(二)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研究对新经济政策实质问题的探讨是 20 世纪后期中国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商品经济说”、“工农联盟说”、“国家资本主义说”、“补资本主义课说”、“战略退却说”等观点的提出足见其时争鸣之盛。进入 21 世纪,上述观点仍为大部分学者所坚持,但也有人在新的思考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前二
7、十年”的其他观点。第一,迂回过渡说。石慎平提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经过艰辛探索终于找到的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它的实质就在于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条件,而必须另寻一条新的道路。?I1第二,“合作社会主义”说。王东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以来所探索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它提供了不同于以国家垄断制为实质的“国家社会主义”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多元主体的“合作社会主义”的独特模式。?I2第三,政治措施说。李述森认为,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与政治目的紧密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主要表现在:它首先是布尔什维克党为了保住政权而被迫采取的;在其实行过程中,政治考
8、虑一直居于首位;它并未突破布尔什维克党人的意识形态框架;列宁直到去世也没有改变他对于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性质的定位。?I3(三)对新经济政策终止原因的研究中国学界始终致力于探索苏联新经济政策终止的原因,以为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提供反面借鉴。新世纪的学者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各种新出现的国外文献,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观点。第一,理论不足说。杨玲玲指出列宁对社会主义过渡时间的估计仍然偏短、对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的理解仍然偏于简单、对处理国家与市场关系原则的守旧,都反映出与新经济政策相关的理论建设远非完善。?I4黄立茀认为,由于市场经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理论上名不正言不顺,实践中仅在经济领域的商业环节孤军
9、前进,而遭遇了必然夭折的命运。?I5第二,全党“左”倾说。陆南泉、姜长斌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时期联共(布)党内的“左”倾思想情绪根深蒂固,“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一些基本原则仍被当成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它们在后来形成的苏联模式中又得到了重复。?I6高继文指出,联共(布)的大多数人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重视、领会不够,甚至根本就不认为新经济政策是走向社会主义之路。?I7刘鹏根据晚年列宁的笔记原件强调列宁从一开始就只是把新经济政策当作一种暂时退却的策略,因此他本人同样对新经济政策的终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I8李述森更是认为,新经济政策期间联共(布)全党仍坚持反市场经济和无产阶级先锋队统管国家的意识形态
10、观念,致力于使国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I9741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第三,经济矛盾说。刘长江在对大量英、俄文文献作了梳理和考证后揭示,经济学家涅姆钦诺夫等人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十月革命前后俄苏的农产品商品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小农经济不可能为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就促使斯大林决心对农业经济实施大农庄方向的社会主义改造。?20第四,政治决定说。进入新世纪以后,部分研究者在有关政治因素致使新经济政策被废止的看法上愈益趋于一致。姚海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党可以在经济上对农民作一定的让步,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政治上则全面压制社会力量的出现,致使执政党对于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根
11、本问题无能为力,因而其失败是必然的。?21郑异凡注意到新经济政策期间苏联政府职能非但没有向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转变,反而不断加强计划经济的属性。?22左凤荣则提出决策体制高度集中化是新经济政策过早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列宁时代各种政策建议还能反映到决策层,但在 19281929 年斯大林决定抛开新经济政策时,已经没有能够对他施加影响的渠道,也没有任何制约机制能约束他不顾党的决议自行其是的行为。?23(四)对新经济政策历史定位的研究新世纪的国内研究者更多从大历史的视角强调苏联新经济政策在落后东方国家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不囿于 20 世纪后期的研究界偏重于对其之于社会主义
12、经济建设的战略意义的认知。第一,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闫永飞强调新经济政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就在于同时实现了工农经济结合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成功地把工农业经济都转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24第二,“边缘国家”的非一般社会主义过渡。宋朝龙认为,东方社会主义兴起在资本主义的边缘国家,这里社会主义的发生,不是靠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的矛盾,而是靠列宁的两种转变思路(即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变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的,因而这种特殊的历史起源决定了这些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特殊性,即其直接目标不是彻底消灭阶级,而是利用内外资本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5第三,科学社
13、会主义俄国化的伟大探索。靳书君认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急剧退却”、“再次退却”、“停止退却”等三个阶段中不断深入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俄国化进行探索,产生了把市场关系嵌入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发现。?26他继而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粮食政策,进到新工业政策,再扩大到整个新经济政策,进而延伸到新社会政策,最后融汇到新文化政策,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思路。?27第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一步。马拥军提出,从新经济政策到建立和推广合作社是迈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一步,因为在(初步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形成的合作精神本身就是对所谓“自私的人性”的改造,它宣告
14、了一个新的、以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为标志的时代的到来。?28(五)对新经济政策历史局限的研究曹浩瀚从三个方面对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局限性作了深入的反思:首先,从它的具体政策来看,它只是开启了大工业不发达国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大方向,而在无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结合的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其次,从它的历史定位来看,不能过高估计列宁迂回过渡的目的地,因为列宁对资本主义的利用仍然只是限于大工业未恢复时调整工农业关系的需要;最后,迂回过渡还面临着巨大的潜在矛盾,即实践证明依靠商业利润和厉行节约仍不足以维持工业化的深入推进,这使得新经济政策的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9二、重要原创性理论的提出中外学
15、术界交流与对话的日益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国内学者对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841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认知,因而得以提出重要的原创性理论观点。(一)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社会结构变化理论1992 年春以来大量解密苏联历史档案的问世,促成了 1920 年代前后苏联社会变迁的问题浮出水面,俄罗斯学者亦率先公开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黄立茀根据上述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在 2000 年以后开辟了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社会结构变化的理论研究领域。她认为,十月革命以后,有两个主要因素决定性地影响了苏联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一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消灭三大差别的不懈努力,使社会结构趋向单一性;二是经济管理权力
16、向中央集中,形成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结构趋向两极性。新经济政策期间虽然进行了经济改革,但是没有触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因而社会结构的两极性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还在深化。?30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时期既是苏联社会结构的“单一性”微调的阶段,也是它的“两极性”形成和强化的阶段,而最终走向了“单一性”与“两极性”并存的巩固状态。(二)关于“东方列宁学”理论“所谓 东方列宁学,指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对列宁学说的认识和理解”。?31进入新世纪以后,俞良早接连撰写了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创论“东方列宁学”关于列宁学说的论争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 等书,由此建构了一个完整而
17、系统的“东方列宁学”理论体系,其中的核心内容(即“列宁东方理论”、列宁主义的内容重构)即建立在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础之上。首先,建构“列宁东方理论”。列宁的东方理论,即列宁把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性事物来研究,说明它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和特殊性的理论,是为列宁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俞良早指出,发表于 1920 年共产国际二大上的若干文献标志着列宁东方理论的产生,1921 年以后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并最终以列宁逝世前夕所提出的东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的观点而趋于成熟。列宁东方理论主要包括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
18、会主义的观点、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的观点、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的观点,?32凸显了晚年列宁根据新经济政策实践而来的理论思考。其次,重构列宁主义主要内容的尝试。长期以来,中国理论界着重强调列宁主义是围绕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而展开的,即看重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的思想观点。俞良早认为,这种理论认知的弊端在于忽视了晚年列宁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即关于在落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他从基础、宏观和微观等三个维度将列宁主义归纳为 14 个主要理论观点,其中,诸如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
19、小农经济和引导农民合作化、利用资本主义并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等多数理论观点皆为新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其他诸如“讲求实际”、帝国主义时代等少数理论观点与新经济政策亦有着紧密的关联性。?33三、解密苏联历史档案的编译由于苏共退出历史舞台,大量苏联时期的历史档案在 1992 年以后相继公诸于世。俄罗斯学者随即开展解密档案的整理、编辑与出版工作,推出了诸如 俄罗斯二十世纪文献集(.XX.)等大型系列文献选集。200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取得俄罗斯国际民主基金会授权后,成立以院长李铁映为主任的翻译出版委员会,开始了对上述文献集的翻译工作。2007 年以后,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该套丛书。新经济政策是
20、怎样被断送的 即为丛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李方仲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部分人员集体翻译。全书共 5 卷,收941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录了 19281929 年联共(布)历次中央全会的速记记录以及与之配套的其他若干文献。由于除个别情况外,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等党的其他领导机关在会议当中都没有做过速记,所以关于全会上争论的记录就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重现党内高层在决定新经济政策命运的重要历史关头进行艰难抉择的难得历史文献。沈志华在 1990 年代远赴俄罗斯、美国等国,从当地重要的档案馆、图书馆收集了大量解密苏联档案的复印件。此后,他又牵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等重要学术
21、机构的专家学者,翻译和编纂了这批俄文档案文献,并最终于 2002 年推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34 卷本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一书。该书的第 7 卷至第 11 卷即为专门收录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各种档案文献的部分,包括政府决定、党内通信、群众来信等珍贵的一手资料。四、史学研究的高度发展在大量新解密的苏联档案文献的支撑下,21 世纪初国内有关新经济政策的史学研究成果以“井喷”之势涌现,极大填补了此前史学研究的空白领域。(一)关于专门史的研究郑异凡编写的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可谓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专门史体裁全面叙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史学专著,因而在国内外的同行研究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全书是在占有大量
22、苏联历史档案文献和俄罗斯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就的。作者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为起点,全面地发掘 1920 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政治发展、党内各派领袖对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观点以及宗教文化界的状况,着力探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运行机制、积极作用、不足之处,以及晚年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并且对于苏维埃政权在此期间为巩固统治而打击宗教势力、驱逐异见知识分子、镇压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等社会主义国家史学界甚少提及的史实亦有详细叙述。全书共 76 万字,涉及苏联新经济政策历史的各个重要方面,“梳理之细,发掘之深,辨析之精微,是我国学术界在同类著作中无可比肩的”。?34该书还附有“参考
23、书目”、“主题索引”、“人名索引”、“人物简介”、“大事记”等篇章,为研究苏联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甚为宝贵的文献归纳与问题梳理。(二)关于社会史的研究由黄立茀领衔编撰的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 一书是 21 世纪初国内苏联新经济政策研究中的又一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学术成果。该书是黄立茀、张建华、郭春生等知名苏联问题学者在多年钻研的基础上合作完成的一部力作,以回答好“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是什么样的”、“从社会层面看,新经济政策为何终结”这两大研究主题为总目标?35,努力接近苏联社会史研究的制高点。作者根据400 多种最新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有系统地记述和剖析了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农民、工人、知识
24、分子、领导干部、耐普曼、社会组织、日常生活、住房领域的发展变化等主要社会人群和社会现象,再现了新经济政策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发展与生活的影响,探讨了政权与群众利益关系的矛盾冲突,从而使读者能够从书中认识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社会发展的较为完整的面貌。除此以外,新经济政策后期苏联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在 2000 年以后愈益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有研究揭示了苏联的城市规划指导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城乡对立和实现人口、工业、生产力的均匀分布的设想,而斯大林与布哈林在 19271928 年关于市场与工业化道路问题的争论直接促成了苏联限制大规模城市国策的确立。?36苏联建筑学界在1929 年就“社会主
25、义聚居方式”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辩论的议题涉及到人类聚落的社会主义模式、技术的规范化与社会主义导向等诸多问题,这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在之后的形成。有学者叙述051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其中的“城市集中主义”、“城市分散主义”两大理论流派的特点和性质作了剖析。?37也有人关注了深刻影响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苏联)民众经济生活的纸币乱象及其治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维埃政府在战乱频仍且缺少准备金的情况下所发行的各种纸币极大地扰乱了市场。为克服该乱象,政府于19221924 年实施了以发行切尔文券、国库券等纸币为主的货币改革,基本实现了币制的稳定。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世纪 以来 中国 学界 苏联 新经济 政策研究 述评 夏克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