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基坑挖深11.7米).doc
《高层住宅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基坑挖深11.7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住宅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基坑挖深11.7米).doc(3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阜阳万达广场项目 B区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XX(集团)有限公司 阜阳万达广场项目部 2013年月11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2基坑概况 2 2.3周围环境 2 2.4地质概况 2 3、施工部署 4 3.1施工部署指导思想 4 3.2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4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5 3.3工期计划 5 3.4场内外交通组织 6 4、施工准备 8 4.1现场准备 8 4.2技术准备 8 4.3人员设备准备 8 5、土方开挖施工 9 5.1土方开挖方法 9 5.2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11 5.3土方开挖施工 13 6、变形监测控制 19 6.1监测目的 19 6.2监测项目 19 6.3监测要求 20 6.4监测频率 20 6.5监测报警 21 7、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22 7.1 事故预防措施 22 7.2 事故处理措施 22 8、施工应急预案 25 8.1应急组织机构 25 8.2各级职责 25 8.3紧急情况常规处理措施 26 8.4应急救援物资 26 8.5雨季施工措施 27 8.6确保基坑稳定措施 27 8.7各项保证措施 28 1、编制依据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规范》(GB50007-2011) 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9) 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10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1.11 B区基坑支护施工图及《阜阳万达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3-K811)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工程阜阳万达广场项目位于阜阳市淮河路与颍州南路交口西北角。工程总建筑面积为69.29万m2,整个项目划分为A、B两个区,A区建筑项目为:5-14#住宅楼(32F),3-10#商铺(2F)及销售中心及样板房工程;B区建筑项目为:1-4#住宅楼、1#写字楼(26F)、2#写字楼(28F)及其4F裙楼,17F酒店一幢及其4F裙楼,1-2#商铺、3#大商铺及步行街,地下车库及其它附属设施,结构形式为框架或框剪结构。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2 地理位置 3 建筑面积 4 建设单位 5 设计单位 6 勘察单位 7 监督单位 阜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8 监理单位 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9 合同工期 1148天 10 合同质量目标 合格 2.2基坑概况 本基坑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为5.95~6.95m,两层地下室开挖深度11.7~13.7m,坡顶附加荷载设计值为20KPa,坡顶2m范围内为10KPa,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安全使用期12个月。 2.3周围环境 现场南侧为淮河路,东侧为颍州南路,西侧为代建市政道路,北侧临二道河,拟建地下室外墙距二道河约40米。 2.4地质概况 2.4.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 ①层杂填土(Q4ml)—— 灰黄、黄褐色,稍湿~湿,松散,均一性差,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含砖渣,石子等建筑垃圾,高压缩性。层顶高程28.60~30.61m,层厚0.30~2.00m。 ②层粘 土(Q4al+pl )—— 黄褐、褐黄色,稍湿,可塑~硬塑,含铁锰结核及少量钙质结核,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层顶埋深0.30~2.00m,层顶高程27.30~29.57m,层厚0.70~6.20m。 ③层粉质粘土(Q3al+pl )—— 褐黄、灰黄色,湿,可塑~硬塑状态,局部夹粉土薄层,含铁锰结核及少量钙质结核,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层顶埋深1.40~6.90m,层顶高程22.8~28.60m,层厚1.80~7.20m。 ④层粉土夹粉细砂(Q3al+pl )—— 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密实状态,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偏低压缩性。层顶埋深6.30~9.20m,层顶高程20.40~23.74m,层厚1.80~8.00m。 ⑤层粉质粘土(Q3al+pl )—— 灰黄、褐黄色,湿,可塑~硬塑状态,夹少 量铁锰结核,局部夹粉土薄层,光泽反应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顶埋深10.10~14.50m,层顶高程14.40~19.60m,层厚6.50~17.50m。 ⑥层粉质粘土夹粉土(Q3al+pl )—— 黄褐、灰黄色,湿,硬塑,夹少量铁锰结核,光泽反应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粉土,湿~很湿,中密~密实状态,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顶埋深23.50~30.10m,层顶高程-0.23~6.65m,层厚2.00~19.90m。 ⑦层粘 土(Q3al+pl )—— 灰黄色,湿,硬塑状态,局部呈坚硬状态,夹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光泽反应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层顶埋深39.50~43.80m,层顶高程-14.21~-9.22m。 2.4.2地下水概况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①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④层粉土夹粉细砂中赋存的承压水(水量较丰富)。主要由大气降水下渗补给,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并与地表水侧向互补。根据勘察测得地下混合稳定水位埋深4.10~5.80m,水位标高24.15~26.67m。因本地区未对地下水位进行专门长期观测、统计,根据阜阳市勘测资料,该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埋深约1.5米;水位随季节变化,冬春季节水位低,夏秋季节水位高,变化幅度在1~2米。本工程坑内降排水采用管径降水和集水明排结合坑内降水;管井用Φ600疏干井,井间距30m,环状布置。 2.4.3基坑支护总体方案: B区基坑支护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0.3~0.7放坡土钉墙+2~4层水平土钉(锚管)及1层竖向钢管; 2、1:1自然放坡; 3、800护坡灌注桩+1道预应力锚索; 4、1:0.5放坡土钉墙+(800护坡灌注桩+3道预应力锚索); 5、800护坡灌注桩+3道预应力锚索 基坑支护详见《B区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及《B区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施工部署 3.1施工部署指导思想 本工程B区由于开挖底标高不同分为两部分开挖,B-1、B-3地块作为一部分连通开挖,B-2地块作为另一部分开挖,目前整个场地红线范围内已下挖1.7米(包括A、B区中间道路)。 B-2地块:从最北侧止水帷幕向南约30m范围内暂不开挖,其余范围向下挖至-5.0m,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自然放坡均按1:1放坡,具体各段护坡做法详见B区基坑支护施工图。 B-1、B-3地块:B-1、B-3地块大面积开挖,开挖深度至-10.000m。为了给护坡提供作业面,从支护桩以里6.0m暂不进行开挖,待每层护坡完毕后再进行分层开挖。本工程将锚索施工进行分段施工,共分为6个施工段(Ⅰ~Ⅵ段)。每个施工段锚索施工预计工期为15d。 B区土方开挖过程中共设3个出土坡道,B-2地块在B区西北角设一个出土坡道,B-1及B-3地块东西各设一个出土坡道,所有出土坡道宽度均为8.0m,坡度为15。,坡道具体位置及出土路线见附图“B区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 3.2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我公司类似基坑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结合工程现场情况以及工期要求,本工程总体施工工艺流程为: 根据目前现场的施工条件及现场地质情况,拟定以下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布置位移和沉降观测点→表层土方开挖→坡顶排水沟施工→灌注桩施工(隔桩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预应力锚索/土钉施工→第一层坡面喷网支护→第二层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预应力锚索/土钉施工→第二层坡面喷网支护→(逐层重复进行开挖、土钉施工、喷网施工)→坑底排水沟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测量放线 基坑支护设备进场 确定施工顺序 长螺旋灌注桩工艺试桩 桩机就位 长螺旋灌注施工、锁口梁 坡顶水沟施工 挖土至第一排土钉标高 土钉、锚索施工,腰梁施工 挖土至下一排土钉(锚索)标高 喷射砼面层施工 土钉(锚索)施工 至基坑底部 坡底排水沟 施工工艺流程图 3.3工期计划 根据总的施工进度计划及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土方开挖,首先要配合基坑周边支护桩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支护桩施工预留作业面,再进行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标高,锚索施工同步进行,合理组织工序,流水作业,提高土方开挖及支护的工作效率,确保本工程按照业主的工期节点按时按量完成。具体土方开挖进度计划详见附图:B区土方开挖进度计划。 3.4场内外交通组织 本工程场外的淮河路、颍州南路作为是场外主要土方运输道路,场内沿基坑四周设置环形道路及现场中间设置的宽8米的双向车道作为场内的主要土方运输道路。 3.4.1土方开挖车辆行驶路线 装载空车由颍州南路进入施工现场环形道路,进入基坑内至挖掘机施工部位进行装土,车辆满载后经现场环形施工,进入南侧硬化道路,进入淮河路,驶向卸土点。 3.4.2车辆等候区安排 施工现场出口处均设置洗车池及沉淀池,土方车辆车胎经过清洗方可驶入市政道路,为保证土方开挖整个环节顺利通畅,本工程南侧现场施工道路为8m宽满足车辆双向行驶要求,故装土等候车辆安排在南侧施工道路等候。 3.4.3土方处理 由于工程量比较大,开挖土方量大时间短,施工现场内无法存土,所以我方在当地租地弃土,弃土距离三个地点卜子东3公里(租15亩地)、十二里庙8公里(租15亩地)、三塔北11公里(租20亩地),基坑土方需外运,我方已做好现场土方外运准备,注重环保,散落的土及时派人清扫。 4、施工准备 4.1现场准备 4.1.1开挖前将坑洼不平处用杂土回填,将现场的建筑垃圾以及建筑垃圾下面埋设的原拆迁房屋基础破除,平整现场场地;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处理完毕。 4.1.2接好施工临时用电和施工照明,线路应按要求敷设。 4.1.3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线(桩)、标高水准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检验合格,并办理完预检手续。测量仪器完好齐备。 4.1.4规划出通行道路,利用淮河路、颍州南路作为场外的主要施工道路,现场内布置环形道路作为土方车辆行走、等候的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场外道路,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等措施。 4.2技术准备 4.2.1依据业主提供的土方开平面图、降水井图以及经过初步论证的边坡支护设计要求绘制好土方开挖图。 4.2.2测放部组织做好定位放线和基坑开挖标高控制水准点,准备基坑变形监测准备工作,并向甲方做好报验工作。 4.2.3 桩基施工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提前作好桩编号图,施工顺序、行走路线、材料需求计划等准备工作。 4.2.4工程部、安全部做好坑边防护及车辆行走路线的安全检查工作,将做好相关报验手续。 4.2.5向建设单位申请关于场区内地下障碍物的详细说明,确保土方开挖工作能够连续、顺利进行,同时不会对场区内暗埋的地下管线造成破坏。 4.2.6本方案中涉及的基坑支护图、工程结构设计图、土方开挖图等内容需经业主签认后方可进行土方施工。 4.3人员设备准备 4.3.1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方案落实组织好土方分包进场工作。 4.3.2落实组织好劳务分包人员的进场工作。 5、土方开挖施工 5.1土方开挖方法 5.1.1标高控制 5.1.1.1施测原则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轴线的定位放线。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线”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5.1.1.2人员组织 由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所有参加施工测量人员、验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放线人员要固定,不能随便更换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测量人员组成:测量负责人: 1名,测量工程师: 3名,测量员: 6名。 5.1.1.3测量仪器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使用时严格遵照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操作、保管及维护,并设立测量设备台帐。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编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检定(校准)时间 1 自动安放水准仪 NAL324 1台 2 自动安放水准仪 NAL124 1台 3 半自动水准仪 S3E 1台 4 全站仪 NTS-312R 1台 5 经纬仪 J6E 1台 6 50m钢尺 长城 50把 7 对讲机 ------ 10部 5.1.1.4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本工程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拟布设矩形坐标方格网,设首级角点4个及十字主点,对整个场区进行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点布设详见下图。 平面控制点埋设方法示意图 5.1.1.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点将根据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采用环线闭合或往返观测的方法,将标高水准点引测至场内,共布设高程首级控制点6个,埋设方法可参见平面控制点埋设方法,根据引测结果,确定高程点布置位置并绘制水准点控制图。 5.1.2地面及地下水控制措施 5.1.2.1为避免降水期间地表及地下水对土体产生影响,及时排出边坡渗水及基坑内积水,在开挖到基底后沿坡脚设一道300×200排水沟,在基坑转角及适当位置设集水井,以利水泵下泵抽水。同时在坡顶设置300×200截水沟,基坑顶角设置沉淀池。,基坑汇集水B2、B3地块排入北侧二道河中,B1地块排入南侧淮河路市政管网,排水前需进行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此外基坑顶地面一倍基坑深度范围内,采取厚100mmC15砼硬化的防渗护面措施。 5.1.2.2在基坑顶部设置300×200的截水沟,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6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基坑顶沉淀池布置两个。 5.1.2.3基坑底设置300×200的排水沟,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6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基坑底集水井布置8个。集水井1000×1000×800,底部采用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240厚砖砌,内抹20厚1:3水泥砂浆。根据地下水的流量,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 5.1.2.4基坑四周边坡设泄水管,泄水管采用内径φ40mmPVC管,外倾坡度为8%,坡顶下1m处开始设置,间距2.5(水平)*1.4m(竖向),梅花形设置。将地下水排入坑内排水沟内,再汇入集水井,用水泵抽至坑顶集水井,再排至三级沉淀池,流入市政雨水井。泄水管作法:采用内径φ40PVC管,长500mm,穿梅花状小孔φ6@50,外包一层双向钢筋网和一次呢过网格密度1mm*1mm塑料滤网纱网,泄水管双向孔距不大于2m,坡度10%。 5.1.2.5抽降: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需要维修更换水泵时,应逐一进行。开始抽降时要间隔地逐一启动水泵。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有无渗漏现象,如接头处或排水管渗漏应返工或维修。当集水井出水含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含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 5.1.2.6分层开挖时,在基坑四个角挖较深的坑,坑的深度须超过开挖层50cm以上,在大面开挖前先进行排水。若降水坑降水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应采用深井降水方法。在抽水过程中,必须经常对四周环境进行观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及时解决。 5.1.3土方开挖到基底标高以上0.8m~1.0m后改用小挖机往下清土,测量人员配合测标高,避免超挖。 5.2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5.2.1 基坑土方开挖应与喷锚支护施工、降水配合进行,土方开挖首先将基坑四周场地清理整平,有利于坡顶排水沟设置和坡顶交通。 5.2.2土方开挖应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采取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宜大于20m,每层开挖深度严格按土钉或锚索施工的工作面要求进行(挖至当层锚索位置下0.5m即可),不得超挖或欠挖。其中桩支护段挖土顺序应与设计工况相吻合,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自然放坡段应严格分层,工程桩露出处应沿 工程桩周边均匀卸载,确保工程桩安全,每层挖土高度不超过1m。 5.2.3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土方开挖应分块进行,合理安排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每层可先开挖基坑边缘区土方,提供土钉(锚索)施工工作面后开挖基坑中间区域。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排水沟等设施。分块临时开挖边坡坡率不小于2.5,每块土方挖到位后应及时浇筑垫层砼,尽量缩短基坑裸露时间,避免基底泡水软化使边坡失稳。 5.2.4每开挖一段作业面,宜在24小时内完成钻孔、安装土钉、铺设钢筋网、注浆及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工作。下一层作业面开挖应在上一层土钉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方可进行,一般情况下,须在上一层土钉支护完成3-5天后再开挖下一层。 5.2.5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的施工特点,基坑土方开挖应在支护桩的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 5.2.6为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应预留不少于30cm厚的覆盖土层,待基础底板垫层施工时人工挖除。 5.2.7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5.2.8土方开挖时,出土坡道的设置应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并根据道路行走条件作施工组织设计。严禁在悬空的支护顶面行走挖土机械,造成边坡失稳,出现基坑安全事故。 5.2.9土方开挖顺序及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5.2.10土方开挖应避开雨季,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开挖结束后应马上施工垫层砼,使基坑暴露的时间应尽可能短。 5.2.11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排水设施。 5.2.12在开挖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要配合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监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并做好有关记录。 5.2.13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土壤饱和水及雨水的疏导工作,基底平整完后,及时进行垫层等下道工序的施工。 5.2.14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核对地下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网安全。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选定开挖机械,开挖程序,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地面和基坑内排水措施,雨季或台风汛期预案。 5.3土方开挖施工 土方开挖遵行分段、分块、分层开挖,本工程土方工程为两家施工队伍,基坑分成2个区开挖。 出土坡道设置:现场设置3处出土坡道1#、2#、3#,宽8m,倾角15度,1#出土坡道长约22米,2#、3#出土坡道长约45米。接驳处的市政管线设施上方铺设20mm(长8m*宽4m)厚钢板,以保护设施(具体详见B区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 5.3.1基坑开挖工作面、修理边坡须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在支护前进行灌注桩及降水井的施工、灌注桩及降水井施工完毕后,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后,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3m,土体易坍塌时不大于1.5m,软土地层不大于1m;每段开挖的长度为10~30m,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及变形情况确定,土质差及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处取小值,严禁超深超长开挖土方; 5.3.2土钉墙和桩锚支护开挖至每层土钉、锚索下500为作业面,坡面易坍塌时应先喷面后成孔。开挖每层后作业面暴露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土钉墙开挖时应层层测放坡脚线,严格按设计控制放坡坡率,严禁出现反坡现象。围护桩、土钉、锚索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土钉的养护期一般为3~4天、锚索为5~7天。锚索预应力施加完毕并进行抗拔试验合格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5.3.3坑内斜撑应依次逐根刻槽开挖并及时安装,斜撑安装完毕和施加预应力后方可开挖其下方土坡。 5.3.4当基坑监测达到设计或规范预警值,或出现坡面坍塌、流砂等险情时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并及时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5.3.5基坑开挖到底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和主体地下结构施工。 5.3.6灌注桩施工 5.3.6.1桩身及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围护桩水下为C30,围护桩 主筋及加强筋采用HRB400钢筋,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60mm。加强筋应设置在主筋外侧。围护桩主筋顶部锚入冠梁长度同梁高,冠梁应一次性浇筑完成。桩前及桩间均采用C20喷射混凝土面层防护。 5.3.6.2施工桩位偏差在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应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5%,孔深不少于设计深度。非均匀配筋钢筋笼角度偏差不大于10°。 5.3.6.3冠梁施工时,应将桩顶浮浆、低强度混凝土及破碎部分清除干净,采用土模时,土面应修平。修坡面时应将桩前土清理干净,喷射混凝土面层、腰梁与桩身应刚性接触。 5.3.6.4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围护桩间隔成桩,成孔后立即浇筑,在混凝土终凝后再进行相邻桩的成孔。 5.3.6.5在易踏孔地层成孔时应采取泥浆护壁可靠措施避免孔壁坍塌。 5.3.7止水帷幕施工 5.3.7.1本工程止水帷幕采用高压旋喷桩,二重管工艺,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9~1.1,水泥用量为平均每延米200Kg,实际施工标高要超出设计标高1.0米; 5.3.7.2 高压喷射注浆采取隔孔分序方式,相邻孔喷射注浆的间隔时间不小于24h; 5.3.7.3当高压喷射注浆因故中途停喷,继续注浆时应与停喷前的注浆体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 5.3.7.4在施工止水帷幕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大量冒浆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明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基坑开挖后如出现局部漏水,应及时采取可靠的堵漏措施; 5.3.7.8填土层的注浆压力应适当减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当注浆孔邻近既有建筑物时应采取改用速凝浆液等可靠的环境保护措施; 5.3.7.9高压喷射注浆的孔位允许偏差为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5.3.7.10排桩混凝土终凝后方可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施工。 5.3.8降水井施工 本工程坑内采用Φ600管井降水,井间距30m,网状布置。 5.3.8.1本工程采用坑内管井降水,基坑开挖和使用过程中进行持续降水,确保基坑内地下水位维持在开挖面以下不少于500,降水停止时间为基坑回填完毕;施工前宜进行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单井出水量; 5.3.8.2管径材料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有可靠经验时也可采用钢筋笼、钢管或PVC管等材料; 5.3.8.3应根据单井出水量和管井直径确定水泵规格,水泵外径应小于孔径50以上; 5.3.8.4降水井的数量为暂定,在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下水水量的大小等适当增减。 5.3.9土钉墙施工 5.3.9.1土钉施工采用干钻机,不得注水成孔,孔径为100mm。钉杆采用HRB400钢筋,每隔1.5m焊接一对中支架,对中支架由钢筋或钢板制成; 5.3.9.2土钉均为对齐布置,在坡面处与加强筋、锁定筋、竖向注浆钢管等牢固,预应力土钉应在施加预应力后焊接; 5.3.9.3土钉的注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净浆,水泥水灰比为0.5~0.6。水泥浆须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须在初凝前用完。土钉采用孔底注浆方式,注浆管端部距孔底不大于200mm。锚管采用压力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6MPa。土钉的水泥用量为平均每延米50Kg; 5.3.10预应力锚索施工 5.3.10.1预应力锚索施工须采用专业钻机,不塌孔时采用螺旋干钻机,塌孔时采用跟管钻进工艺。设计孔径为150mm,钻杆或钻头直径不小于130mm。如采用水钻泥浆护壁成孔工艺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中等以上膨胀土地层中不得水钻。钻孔孔位允许偏差为50mm,倾角允许偏差为3°,锚索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 5.3.10.2锚索杆体材料采用7Φ5即15.2预应力钢绞线,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220MPa。杆体全长每隔1.5m设置一幅对中支架,对中支架外径不小于100mm; 5.3.10.3预应力锚索进行两次注浆,采用P.O42.5纯水泥浆,水灰比0.50~0.55,注浆固结体强度为20MPa。一次常压注浆采取孔底注浆方式,二次压力注浆在一次浆液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4~8h后),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二次注浆泵应有三个活塞(BW150);二次注浆管不拔出,管材强度需满足压力注浆的要求,以免爆管。锚索水泥用量为平均每延米不少于50Kg。当孔壁易坍塌时应在成孔后先灌浆再置入杆体; 5.3.10.4锚索预应力张拉采取钢绞线束整体张拉锁定方法,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正式张拉前应取20%的设计张拉荷载,分别对每根钢绞线进行预张拉。应按设计荷载的1.1~1.15倍进行超张拉,稳定5~10min后,退至设计荷载进行锁定; 5.3.10.5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留设自由段,自由段长度允许偏差为±50mm,自由段外套波纹管; 5.3.10.6锚索外露长度不小于800mm,施加预应力后不得剪断外露钢绞线,如剪断则该锚索视为无效。 5.3.10.7预应力锚索锚具根据锚索根数选用M15-3和M15-2型锚具,锚具强度与钢绞线强度应匹配,应满足《GB/T14370-2000锚具,夹具,连接器》要求; 5.3.10.8第一层第一批锚索(不超过20根)施工完后须进行一组抗拔基本试验,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参数; 5.3.10.9地下水位以下的锚索注浆应采取孔口封堵措施。 5.3.11排水系统施工 5.3.11.1本工程采用明沟排水,地表水通过坡顶找坡排入基坑内,坡体内地下水通过泄水管排出;基坑汇集水B2、B3地块排入北侧二道河中,B1地块排入南侧淮河路市政管网,排水前需进行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 5.3.11.2泄水管采用Φ50PVC,泄水管长度在填土层不得小于1.0m,其余土层不得小0.5m。横向间距在含水层不大于1.50m,其余不大于3.0m,填土层底部应布置一排泄水管; 5.3.11.3泄水管入土端需留出孔眼,且在埋入前须在土中掘小坑填充碎石等滤水材料以确保泄水管的畅通;喷射面层混凝土时应对泄水管口部进行包裹; 5.3.11.4坡脚通长设置宽300,深200的排水沟,集水井尺寸为1000x1000x800,间距30m,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排水沟、集水井边缘距离基坑坡脚不应小于300;排水沟采用120厚、集水井采用240厚粘土砖砌筑,内部用防水砂浆抹面。 5.3.11.5基坑排水设施与市政管网接口之间应设置沉淀池;排水沟、集水井、沉淀池使用时应排水通畅并应随时清理淤积物; 5.3.11.6当现场发现有下水道等泄漏的水源时,须将其引走或在基坑范围以外将其截断。 5.3.12支护灌注桩检测 施工完成后的支护灌注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5.3.12. 1用作静荷载试验的基桩龄期至少应在混凝土浇捣完成后28天以上。 5.3.12.2试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极限值为其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试桩前均应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5.3.12.3本工程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并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有关要求进行。试验报告除提供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外,还应包括试桩过程中各项详细数据及曲线图形。 5.3.12.4桩身质量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数为总桩数的30%. 6、变形监测控制 6.1监测目的 本工程基坑工程监测由项目测量部进行变形监测工作。为了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和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应该及时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信息,以求事先掌握基坑开挖的影响情况,为地下室顺利施工提供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 6.2监测项目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表4.2.1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基坑仪器监测项目为: (1)基坑水平位移; (2)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 6.3监测要求 6.3.1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6.3.2应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监测前,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校准,并作好记录。测量网、测量站及测回路线等应事先做设计。 6.3.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监测人员。采用相同的监测路线和监测方法。 6.3.4 监测数据的整理应及时,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 6.3.5 每天的数据使用正式的记录表格,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6.3.6 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6.3.7对监测值的发展和变化应有分析和评述,并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注意。 6.3.8 工程结束时应有完整的监测资料。 6.3.9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投测边轴线和标高变化部位轴线,使坡脚平面位置得到有效控制。 6.4监测频率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表7.0.3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监测频率如下:开挖深度≤5米时,2天监测1次;开挖深度>5米至底板浇注后28天内,1天监测1次;底板浇注28天后,3天监测1次。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6.4.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6.4.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6.4.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6.4.4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4.5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4.6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6.4.7 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6.4.8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6.4.9 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其它技术要求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相关规定执行。 6.5监测报警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6.5.1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的累积值;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报警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时应报警。 6.5.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陷落等; 6.5.3 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6.5.4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当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6.5.5变形监测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监测交底,并书面交代清楚具体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同时甲方应负责委托第三方同时进行变形监测工作,并由监测第三方出具《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并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表3-01 序号 监测 项目 支护结 构类型 基坑类别 变化速率(mm/d) 二级 累计值 绝对值(mm) 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 1 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 30~35 0.3%~0.4% 5~10 2 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 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 20~40 0.3%~0.4% 3~5 3 桩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护坡桩 30~35 0.3%~0.4% 5~10 7、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7.1 事故预防措施 7.1.1开挖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或引发的事故应预先制定抢救方案; 7.1.2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基坑施工边坡、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变形速率,及时查明基坑周边地面的裂缝及其变化情况等; 7.1.3调查相邻基坑施工情况; 7.1.4了解本地区类似场地已经发生过的事故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范; 7.1.5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地面荷载,施工时不乱加荷载; 7.1.6对基坑周边的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进行监测,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7.1.7基坑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地震、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防灾准备。 7.2 事故处理措施 7.2.1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查明其确切原因,对基坑、相邻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造成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处理; 7.2.2制定基坑病害事故处理方案时,不仅要对基坑事故能进行有效抢救,还要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进行保护,不应产生不利影响; 7.2.3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及时迅速组织抢救,避免丧失抢救时机,酿成更严重后果; 7.2.4事故处理后,应在事故发生部位及相邻部位增加监测点加强监测,及时进行预报工作,严防事故再度发生。并应抓紧进行诱发事故原因的整治工作,彻底清除事故隐患; 7.2.5基坑事故造成地下结构损坏时,应根据损坏状况和其重要程度,采取有效加固方法进行处理,恢复正常使用功能。 基坑施工中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序号 情况 原因 常用的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1 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 基坑未做整体稳定验算或对可能失稳的诱因重视不足,措施不力,忽视信息化施工的监测及预报;地层含水量较大,周边有跑冒滴漏现象,土层参数劣化。 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段的监测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 对软粘土或易失稳的砂土,应根据整体稳定验算,采用预先加固措施,防止土体失稳 2 桩间发生流砂、流土,使坑周地面开裂塌陷 支护桩布置不当,间距过大或侧壁渗漏,桩间有砂性土层,且有上层滞-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 住宅楼 土方 开挖 施工 方案 基坑 11.7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