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原概论重点复习必背.doc
《自考马原概论重点复习必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原概论重点复习必背.doc(3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自考马原概论重点复习必背资料仅供参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单项选择题0.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0.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0.5马克
2、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0.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0.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3、。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A】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1.5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1.6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1.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
5、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1.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1.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6、】A不可逆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伸张性1.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1.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正确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A持续性和顺序
7、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2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
8、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1.2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C】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1.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D】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2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
9、大1.26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B】A绝对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27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昕谓错误。这说明【C】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28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1.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
10、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B】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1.3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1.3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
11、展的状态和过程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1.34在中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1.35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1.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A事
12、物发展的基本趋势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37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A】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1.3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3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C事物的变化是否
13、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1.4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B】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D质是绝正确,属性是相正确1.41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42“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C】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1.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
14、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4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1.4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1.46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
15、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B】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同果异因1.47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1.48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A】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49中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B】A抽象的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人民群众的愿望D先进分子的构想
16、1.50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C】A水中捞月B以砖磨镜C水滴石穿D心想事成1.5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1.52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D神秘主义观点1.53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54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D】A主观性和个
17、别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稳定性和不变性D客观性和普遍性1.55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C】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B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社会规律是经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D社会规律是不稳定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1.5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B】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5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C】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58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学习
18、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D参加社会实践j1.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1.60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D】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C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1.61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C】A人们的主观愿望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D正确的指导思想1.6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设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2.1实践是认
19、识的来源表明【C】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B】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牛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4认识的本质是【A】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
20、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2.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B】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2.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2.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2.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2.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
21、错误的统一2.1O。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D】A指出物质是能够经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论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能够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2.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2.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C】A类似旧
22、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2.1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B】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2.15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D】A真理是绝正确,谬误是相正确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2.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2.17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D】A承认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概论 重点 复习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