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天冲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样本.doc
《高考历史考前天冲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天冲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样本.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空坐标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纵横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 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结论比较项中国落后西方领先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八股取士, 文字狱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政策重农抑商, 闭关政策, 文化专制重商主义, 殖民扩张科技重经验和实用重实验和理论模板应用类图文混合型非选择题解题对策增分策略指导混合型材料
2、题是将文字材料、 数字图表型材料和图形材料结合起来的材料解析题, 旨在考查阅读多种类型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 并能将信息处理、 再认再现史实和准确表述结合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型分三种形式: 以文补图型、 以图补文型、 图文互补型。解题兵法一般步骤解答要诀浏览各类材料和试题设问确定知识定位依托试题设问, 精读各类材料,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挂靠法读材料的题头、 引言、 正文、 注释和出处, 这些地方往往提供时间、 空间和人物的立场观点等有效信息, 或间接地渗透上述内容, 然后根据时间、 空间、 人物或观点与教材知识挂钩, 能够诱发联想, 启发思维, 加强对材料的理解
3、概括法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概要式或归纳式概括, 明确其有效信息的涵义发微法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试题设问要求进一步提示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东西比较法多则文字材料和多组图表、 图片材料往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才能提取有效信息, 图表、 图片材料能够从纵向、 横向和纵横综合三方向去比较构思答题, 揣摩设问根据设问中不同的试题类型, 以立足材料为主, 依托所学知识为辅, 注意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以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为依托, 将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 针对性地作答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
4、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材料三韩非子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 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 载司南之车, 为其不惑也。”(惑, 指迷失方向)材料四中国创造了指南针、 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 外国人今日知道利用它, 因此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 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 因此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 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摘自孙中山选集(1)据材料一回答,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6分
5、)(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科技创造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4分)(3)从材料三来看, 司南至迟创造于什么时候? 其功能是什么? (4分)(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 为什么? (5分)阅卷话得失点评图文类非选择题, 解答时应依托试题设问, 精读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表面信息是数学、 天文、 历法、 气象、 地学、 农学等科技成果领先世界, 用发散思维能够分析出这些科技成就都与农业有关。材料二用线条勾勒了中国和西方科技创造占世界比重的变化情况, 可用概括法归纳变化的特点。材料三和材料四应注意结合设问审读图文材料, 构思答题。考生
6、回答第(1)问时十分到位。第(2)问显然对材料二没读明白, 变化的分界应是16 前后, 据此判断应在明朝后, 考生以中国古代和近代来划分变化是不准确的, 若能用挂靠法联系一下教材, 就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失误。第(3)问和第(4)问对文字材料理解较好, 回答较准确。满分答案我的收获(1)领域: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 天文学、 地学、 农学等领域)。原因: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 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6分)(2)秦汉至明朝前期, 中国科技创造一直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前, 中国科技创造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4分)(
7、3)出现在战国时期, 其功能是辨别方向。(4分)(4)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 正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的进步,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5分),针对训练提能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 不过她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她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 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她们依然认为, 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 就能够满足现代的需要。”材料二材料三有人指出: 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的领袖”; 也有人认为: ”一般历史
8、学者往往受制于改革或革命观点偏见, 致使康在百日维新中的影响及康与光绪间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 过高评价了康有为。”(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综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面临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指什么? (8分)(2)材料一中说的”她们”是哪一派别? 举一例说明”她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 就能够满足现代的需要”的? (8分)(3)根据材料三, 你认为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在这一时期的活动。(6分)解析第(1)问要注意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面临的”危险形势”是指列强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严重, 士大夫发
9、起”公车上书”。第(2)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是如何改造儒家文明的。第(3)问要注意理解评论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 并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评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活动。答案(1)甲午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掀起救亡运动高潮, 危及士大夫既得利益, 应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8分)(2)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主张变革的先师, 借助经学的外衣,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8分)(3)辩证和发展的观点, 一看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含
10、功与过); 二看她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康有为这一时期的活动, 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 并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2分)学科素养类关注学术新观点, 把握高考新动态1立足学术前沿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 引入历史前沿的新观点, 搭建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之间的桥梁, 使试题充满活力, 紧跟时代, 凸显学科特点, 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颇值得关注。高考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 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考命题者明显洞察新课改实施以来, 研究性课程开发流于表象的实情, 在高考主观题的设问上进行开放式检测的实践, 有目的地把历史学术前沿的学术争鸣和学术热点
11、引入高考命题, 构建有限度、 可控制的谨慎开放模式, 真正检测和提升学生的能力。2四种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观点一”冲击反应”模式费正清教授认为: 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 变得衰老、 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则是”19世纪和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 和其它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创造者, 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 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观点二”中国中心观”模式这是与”冲击反应”模式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里学院历史系教授、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 ”冲击反应”模式是”帝
12、国主义”论, 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色彩; 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她认为: 传统中国有自己独自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 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观点三”传统近代”模式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 ”传统近代”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 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 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 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 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
13、社会前进。观点四”帝国主义”模式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 ”帝国主义”模式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 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 民族灾难、 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3凸显开放理念(1)对四种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应如何选择? 多数学者认为, 应该联系中国历史的具体情况, 摒弃旧有的研究模式, 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性”来衡量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 真正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内部, 发现历史。从这个角度讲, 任何只持”西方中心观”或”中国中心观”的观念, 都是片面的。研究近代中国必须”抛弃中心和边缘的观念, 无论这个中心是位于欧洲还是位于中国”。(2)对待”冲击反应”模式赞成或反正确两种态度: 赞成
14、之示例: ”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政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面对西方冲击, 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 诸如学习西方、 改革旧制的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回应)、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相继兴起; 总理衙门、 招商局、 银行、 邮政局、 新式军队、 同文馆等机构相继产生; 派驻外使节、 成立政治学会, 等等, 新现象接连出现。经济: 冲击了中国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 使之逐渐解体; 改变了中国”自给自足” 的经济观念。思想文化: 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 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
15、、 西学为用”, 故陈旭麓先生认为, 此时中国士大夫已经承认西学的地位。而且,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尊夷卑”的文化观念和”中国中心”的地理观念; 改变了对西方无知的状态和歧视态度, 等等。对外关系: 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 改变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在衣食住行、 派遣留学生、 出版报刊等方面逐渐迈向近代化, 等等。反对之示例: ”冲击反应”模式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观”, 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 美化侵略, 是片面和狭隘的历史观。这种错误的历史观理应受到严肃的批判。典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16、。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 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 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观点明确; 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 史论结合。)解析本题明显渗透了最新学术争鸣, 凸显开放理念, 可能出乎大多师生的意料, 旨在考查近代中西社会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解答时, 一定要注意图文材料信息的针对性: 西方的冲击中国的反应, 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知识点。回答问题时, 只需要将各阶段中西方的不同”反应”经过简练的语言进行观点提炼进
17、而论证即可。切忌不看图文材料而盲目作答。答案略针对训练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 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 而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能够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 她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 因此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 这是自损其命。我们认为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 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 两人督促国人: ”到东方去! ”相反, 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 ”到西方去! ”吴稚晖
18、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胡适宣布, 中国不可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 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 文学、 音乐、 艺术、 精神面貌, 甚至是体形。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思想界的观点。(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解析: 本题为观点论证题, 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无论选取哪一观点都要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三个层面评论, 评分细则也分为从三个以上层次的评论、 三个层次评论。两个层次评论, 一个层次的评论四个等级。层次越少得分也越少, 解答时一定要看清要求。答案: 观点明确, 从三个以上层次、 中西方对比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前天 冲刺 古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化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样本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