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
《2020年秋【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0.06 6 10.08-10.12 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2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4、 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14 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检测卷含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46分。)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声音能在 、 、 中传播,不能在 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 3、声音可以向 传播。 4、耳朵分为 、 、 三部分 。 5、耳廓有 的作用。 6、 和 、 ,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7、声音的强弱叫做 。 8、声音的高低叫做 。 9、 、 、 、 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0、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 有关。 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 ,声音高。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用打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会( )。 A 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 水面产生水波 C 无法判断 2.人体能听到声音器官是( )。 A 眼 B 鼻 C 耳 3.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 A 固体 B 气体 C 液体 4.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 气流 B 直线 C 波 5.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 A 高 B 低 C 强 三、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声音可以由物体自身振动产生。 ( ) 2、吹气不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 )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4、声音的传播没有特定的方向,它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 )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 6、耳朵分为耳廓和外耳道、内耳三部分 。 ( ) 7、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 ) 8、噪声是听起来悦耳的声音。 ( ) 9、噪声,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 ) 10、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声音传递的路径是怎样的? 3、请你写出有效减少生活中噪声的方法。(最少写四个) 答案: 一、填空。 1、振动 2、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介质 3、各个方向 4、外耳、中耳、内耳。 5、收集声波 6、噪声 废气 废水 7、音量 8、音调 9、摩擦 弹拨 敲击 吹气 10、松紧、长短、粗细 紧、短、细 振动快 二、选择。 1-5 B C A C A 三、判断 1--5 √××√√ 6---10×√×√√ 四、简答题。 1、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3、(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 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课题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 体发出的声音低。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2.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重点 物体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 体发出的声音低。 难点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播放小提琴、吉他、古筝乐器演奏; 提问:你知道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 二胡是最常见的民间乐器,有两根琴弦,分里弦 和外弦,依靠琴弓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 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小提琴相似,依靠手指或拨片弹拨弦发出声音。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依靠琴弓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目前古筝多为21根弦,依靠手指弹拨发出声音。 提问: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观察琴弦的粗细、松紧,以及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变化,来找出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 出示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猜测答案 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对乐器发出声音的了解,及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琴弦粗细、长短、松紧的不同,思考这些因素是否与弦的音高有关。 2. 科学探索 1.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先选定你要进行探究的乐器,再仔细观察它的弦。 2.找一找相关因素,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 我的预测: ①弦越长,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②弦越紧,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③弦越粗,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听听其音高是否发生变化。 3.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播放视频《探究音调与琴弦的关系》 方案一:琴弦的长短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 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 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其中一根琴弦,左手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使其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琴弦振动的部分越长,说明弦变长了,其振动顿率变慢,音高变低;琴弦振动的部分越短,说明弦变短了,其振动频率变快,音高变高。 实验结论: 同一根弦, 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方案二:琴弦的松紧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 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 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不变的情况下,用弦钮不断地改变琴弦的松紧,同时拨动琴弦,仔细地听其音高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拨逐渐拉紧的琴弦,琴弦的音高会随着琴弦的拉紧而升高,琴弦的振动频率也会越来越快。 实验分析: 我们通过拨逐渐拉紧的琴弦发现,松的弦振动频率低,音高较低;紧的弦振动频率高,音高较高。 实验结论: 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紧,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方案三:琴弦的粗细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 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 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拨动,仔细听其音高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当我们由粗到细拨动琴弦时,琴弦音高变化是由低到高;当我们由细到粗拨动琴弦时,琴弦音高变化是由高到低。 实验分析: 我们通过拨相细不同的琴弦发现,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较低,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我们还发现,当琴弦发出的音高低时,琴弦振动得较慢;当琴弦发出的音高高时,琴弦振动得较快。 实验结论: 粗细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我的预测: 总结: 同一根弦: 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 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弦越松,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 弦越紧,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长短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的弦: 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 弦越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播放视频《探究音调与琴弦的关系》 选择要研究的乐器 推测相关因素 预测结果 观看视频 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观看视频 通过这一部分,让学生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验证琴弦的长短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 验证琴弦的松紧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 验证琴弦的粗细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能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 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 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板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听声音,辨声音 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设计意图: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说明:如果学生听不出来声音,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适当说说声音的特点。) 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 (一)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 我听到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鸟叫声 鸟的喉咙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汽车喇叭声 司机按汽车喇叭 很响(强),比较刺耳 (说明:声音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描述为“强”,而声音轻,可以描述为“弱”) (说明:①“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③听12种声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 生听声音,并记录。 交流(预设): 我听到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鸟叫声 鸟的喉咙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汽车喇叭声 司机按汽车喇叭 很响(强),比较刺耳 (说明:声音响,可以描述为“强”,而声音轻,可以描述为“弱”) 狗叫声 狗的喉咙 比较响(强) 咳嗽声 人的喉咙 男人的咳嗽声比较低,女人比较高 雷声 云层之间产生 响(强),低,比较刺耳 下雨声 雨滴撞击物体 比较轻(弱),悦耳 溪水声 溪水撞击物体 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 马蹄撞击地面 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 手指撞击门 比较响(强),比较刺耳 闹铃声 闹钟指针撞击闹钟 很响(强),比较刺耳 大鼓声 鼓棰(chuí)撞击鼓面 很响(强),比较沉(低) 笛子声 嘴巴吹,手指按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手册) 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预设:①我已经知道声音有高低,声音的高低是怎么形成的?和什么有关? ②我知道声音无处不在,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③我知道有些声音听不见,为什么会听不见? ④我知道有些声音很响,会扰民,称为噪音,我想知道怎样可以避免噪音? ⑤...... 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很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拓展:识音符,辨高低 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 乐曲的音符 音符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 生听乐曲,识音符,辨高低,交流(预设): 乐曲的音符 音符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 do ⑥ sou ② la ① fa ③ mi ④ re ⑤ 总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 四、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高、低 不同 声音 强、弱 悦耳、刺耳 ......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课 题 6声音的高与低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奏口琴等实验,探究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之间的关系。 4、学会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奏口琴、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等实验,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物体振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铝片琴、口琴、钢尺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 教师分别播放高高的声音和低低的声音,引导学生区分这两种声音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这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6声音的高与低 二、探索 声音的高和低,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一:敲击铝片琴 出示铝片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说一说铝片琴的特点。 提出实验要求,了解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铝片琴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实验要求: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高低不同的声音与铝片琴的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实验,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并讨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铝片琴的铝片越短,发出的音量越高,铝片越长,发出的音量越低。也就是说,铝片琴的高低不同的声音与铝片的长短有关。 实验二:吹奏口琴 教师引导:铝片琴的声音高低与铝片的长短有关,那么口琴声音的高低又与什么有关系呢? 出示口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 教师师范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导:口琴声音的高低与口琴中的簧片有什么关系呢?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口琴的簧片越长,发出的音量越低,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也就是说,口琴声音的高低与簧片的长短有关。 实验三:探究钢尺的声音高低与钢尺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把钢尺,提问:同学们,当我们弹拨钢尺的时候,可以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我们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弹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的问题:不断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弹拨钢尺,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也就是说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以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的听到4种高低不同的声音,如此反复实验三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实验要领: (1)要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我们这里设计的是4种长度,分别是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 (2)要按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 (3)每种情况反复进行三次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 (4)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听一听钢尺声音的高低和钢尺振动的快慢。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 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三、研讨 1、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实验记录表以及柱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课本第15页下面的三幅图,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三幅图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图1:音叉长短不等 图2:管子粗细不等 图3:铜钟大小不等 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一说理由。 预设: 图1中音叉越短,发出的声音越响;音叉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图2中钢管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钢管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 图3中铜钟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铜钟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我们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强弱与什么有关,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发声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下节课我们将试着让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教学 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2020 年秋 教科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学计划 进度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