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未来城市的交通建筑_陈雄.pdf
《塑造未来城市的交通建筑_陈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未来城市的交通建筑_陈雄.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6 学术沙龙 ACADEMIC SALON(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发言视频)主办:当代建筑编辑部 时间:2022年10月14日 地点:哈尔滨塑造未来城市的交通建筑TRANSPORTATION BUILDING TO SHAPE FUTURE CITY任炳文郭建祥金旭炜李春舫李倩林于晨周铁征王晓群吴蔚盛晖吴鑫陈雄主持人陈 雄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嘉宾(按发言顺序排列)郭建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金旭炜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李春舫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倩林 SPS航空咨询公司中国区
2、总裁吴 鑫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邱小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任炳文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盛 晖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王晓群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 蔚 冯 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执行总裁于 晨 筑境设计总建筑师、上海一院院长周铁征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CA 2023/01 当代建筑 7陈雄: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塑造未来城市的交通建筑”,我们将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建筑、“后疫情时代”的交通建筑、“体验式VS功能性”的交通建筑三个议题进行讨论。我希望把交通建筑放在未来城市这个维度上进行一些思
3、考。在全球发达城市对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人本、生态、科技成为未来城市聚焦的对象。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前瞻性、引领性的思考,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数字治理、智慧未来,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共性。当代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移动性,交通建筑则是塑造未来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我们需要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交通建筑角色演变。接下来我想用两个案例引出一些话题。第一个案例是日本京都火车站。1990年,日本举行国际竞赛选取京都火车站的方案,当时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时期。火车站于1997年建成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此时社
4、会处于重大转变之际,许多新的课题亟待应对。我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京都火车站未来百年保护策略的文章。文中提到当时能够建成空间如此丰富的火车站,是基于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那么根据现在日本的情况,很难重新建设这么宏伟的火车站,因此他们对这座火车站制定了百年保护策略,涉及三项维护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措施、发生灾害事故时的运营预案、作为社会公共集散地的空间利用方案。其中也包括一些更新改造,例如:在火车站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改造,更换空调制热系统,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从4.8万吨降到2.8万吨,整座建筑能耗减少了30%。我认为这个案例对我们当下交通建筑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因为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情况下行,各
5、级政府的财政支出都非常紧张,很多大型交通建筑的一些设计方向和重点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个案例是新加坡樟宜机场T5航站楼。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设计团队重新进行了设计,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重新设计的T5航站楼更具“弹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能够更安全、更灵活地运转,更容易扩大或缩小服务规模,并针对不同航班的乘客进行单独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T5航站楼能拆分,也能合体,在必要时可运营较小的子航站楼,其余空间在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可以转换为核酸检测或隔离高风险乘客等空间。第二,在降低能耗方面,设计团队在航站楼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使用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区域制冷和热能储存系
6、统等。第三,设计团队还特别指出,T5航站楼将是一个让所有新加坡人感到自豪和享受的地方,是向世界展示新加坡形象的窗口。设计团队还采取了步行距离、降低超大空间感等举措,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议题,我认为未来交通建筑的发展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推出行之有效的环保解决方案;二是提升交通建筑的应急能力;三是强化旅客体验的重要性。今天的讨论是一次开放性的讨论,不局限于三个议题,大家可以围绕“交通建筑”的主题进行探讨。郭建祥:首先,我想用低碳美学来回应“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建筑议题。“双碳”目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碳中和、碳达峰对建筑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交通建筑确实是能耗“大
7、户”,在过去的设计中,建筑师已经把绿色建筑、节能、高效放到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在整个设计中,“双碳”战略对建筑师提出的要求是将太阳能板与立面和屋面相整合,这给形态构型、表皮处理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低碳美学在立面上体现为灰色、深灰色的材质,这与我们原来的认知是不同的,但也促使我们改变设计思路,积极应对变化。回顾建筑学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建筑行业的发展都与建设技术的进步相关联,“双碳”战略的实施推进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师要在整个设计中,包括造型设计、空间设计、立面设计等方面,全面融入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并使之与建筑美学表达相契合,这就是低碳美学概念。交通建筑的体量特别大,在双碳战略下我们
8、要重新审视其体形组合。过去我们的设计大多是塑造覆盖整个场地的高大空间,现在则是根据建筑功能,通过空间的高低组合表达整个建筑形态。例如:机场航站楼的主楼部分一般为高大的空间,而指廊部分则可以是低空间,可分、可合的组合形式,使整个航站楼既实现了低碳,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团队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不同空间场景进行不同分析,实现低碳设计的最优化。这也是在“双碳”背景下,交通建筑设计要做的工作。其次,我想用韧性、健康回应“后疫情时代”的交通建筑议题。交通建筑是人流聚集的场所,本身就应该关注人的健康,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交通建筑如何从防疫角度进行设计处
9、理方面,提供了新维度的思考。实际上,我们必须提高交通建筑这种人工环境的健康需求,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筑交通应该有更多的韧性,根据交通建筑的实际情况预留一些空间,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满足应对措施的场景要求;第二,交通建筑的大空间需要做到可分、可合,在整个设计规划中要做好预案,通过一些分隔、预留,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建筑还要关注人对健康属性的需求,除了把握空间尺度关系,减小对人心理的影响之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交通建筑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更新迭代,未来的交通建筑将以什么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呢?当代建筑本次沙龙诚邀多位学者、建筑师集聚一堂,
10、结合自己最新的研究与实践,与我们一同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建筑、后疫情时代的交通建筑、体验式VS功能性的交通建筑”三个议题探讨塑造未来城市的交通建筑,以引发业界关注。8 学术沙龙 ACADEMIC SALON外,在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方面也要做些具体的工作,从而达到安全、健康的要求。在交通建筑这类人流量大、尺度大的空间中,既有快速经过的空间,又有逗留的空间,设计师要结合不同的空间属性,充分考虑健康建筑维度,真正推动交通建筑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转变。最后,从未来发展角度出发,我认为交通建筑设计应该实现从流程到旅程的转变。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快速通过,完成交通转换,现在则要从旅程角度、愉悦角度、
11、体验角度出发,把交通建筑的空间、功能、环境处理好。目前,交通建筑都是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划分的,每个功能区域的物理边界非常明显,如办票厅、安检区、商业区等,旅客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边界是有感知的,而有些地方的等候时间比较长,使旅客的体验感不好,因此我们要把交通建筑内各功能区的边界融合起来。实际上,根据目前技术发展的水平,我们完全能够打破物理的功能边界,实现无感通关,提升旅客体验。这种边界的消融可以扩展到整个枢纽设计中,将各种交通方式整合在一起,通过左右的融合、上下的叠合,实现边界消融。边界的融合体现为建设的融合,这需要各行业的相关规范进入同一平台进行融合,消除壁垒。除了在设计上打破物理的边界之外,还
12、需要在管理上消除边界,也就是由原来的前台管理变成后台管理,使旅客在整个交通建筑内能够实现无边界旅行。交通建筑的边界被打破之后,它就是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即城市会客厅,它被赋予更多的城市气质和艺术气质,体现出建筑自身的文化和所在城市的文化。我认为这是交通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要求建筑师在建筑功能空间规划中预留出相应的空间场地,实现效率场站向人文枢纽的转变。金旭炜:铁路客站类型的交通建筑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交通方式向多种交通方式紧密结合的多式联运综合枢纽方向转变,未来可能还会引入自动驾驶、智能无人小车等更加智慧、绿色的交通方式,不仅提高了交通功能的融合度,而且不断融入多种城市功能。近些年
13、,大家一直在谈站城融合,即把多种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融入交通枢纽,让城市功能在交通建筑的周边集聚,实现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及协同发展。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多元复合将会是今后交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交通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但其本质还是实现高效的交通换乘,因此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设计是交通建筑功能的核心。越来越立体化、集约化的交通设计会带来很多结构、消防、建筑衔接上的问题,由于不同交通功能对空间的尺度、人流组织和结构荷载等需求存在差异,巨型的交通综合体面临非常多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甚至会限制未来交通建筑发展的可能性,需要行业和建设相关部门开展系统性的研究。除了强调高效以外,交通建筑的绿
14、色低碳研究也非常重要。随着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快线等大量绿色公共交通方式的结合发展,以及交通建筑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全面应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另外,智能建筑管理、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方式的大量引入,对于特大型交通建筑的多种交通方式系统实现高效率、低碳排的集合运行而言意义重大。随着站城融合度的提高,交通建筑的城市公共空间属性越来越强。过去我们谈交通建筑的公共性属性更多是在谈它的交通服务功能,以及城市门户带来的地域文化性和标志性需求,现在我认为交通建筑的公共性更多体现在交通建筑的开放性和与城市的融合度等方面。通过公共开放的
15、公共空间,让交通建筑与城市更好地连接,是未来交通建筑更要关注的方面。通过城市空间与交通空间的融合、城市环境与交通建筑的融合、城市功能与交通枢纽的融合,交通枢纽不仅仅是城市的门户,更成为城市生活和城市要素的汇聚点。对于城市功能的引入,我觉得现在有一些误区。有些建设项目存在贪大求全的现象。在一些综合交通枢纽中,建设团队超越现实可行性引入过量的城市功能,在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空间闲置浪费的现象对整个建筑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站城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功能、面积和高度,城市功能的引入要更多地关注功能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功能的适应性来说,交通建筑综合体和其他城市综合体的运营逻辑和功能逻辑其实有非常
16、大的差异,它不仅要有对内服务旅客需求的基础,还要有对外吸引城市客流的发展可能性。在对内服务方面,从铁路的客流构成来看,以长途客流为主的车站客流量有限,旅客对城市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需求也有限,但随着乘坐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交通方式的短途旅客的大量增加,旅客对商业、服务、商务等多元化功能需求逐渐增多。例如:日本京都火车站除了新干线之外,其他的轨道线路类似于轨道快线,城际间的短途旅客较多,这为城市功能的引入建立了非常好的基础。结合我国铁路网络特征来看,不同城市、不同车站之间客流的构成和特征差异很大,要达到京都火车站这样的客流基础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发展,所以对于交通建筑对内服务的规模和业态发展,需要
17、设计师们根据客流的现实特征和发展阶段进行很详细的调研和判断。在对外吸引方面,设计师们也应该充分研究车站在城市区位和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中的定位和辐射能力。我们团队在研究重庆沙坪坝站综合体的时候,发现其建设逻辑并不完全依靠成渝高铁客流带来的商业量,而是更重视车站处于沙坪坝商圈的重要位置,以及其位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从而考虑其对城市带来的吸引力。所以,如何确定交通枢纽中城市功能的适应性,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既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也不能照搬其他类型商业综合体的经验。在功能的可持续性方面,交通枢纽的站城融合建设需要较长的发展历程,很难一次性建成,必然要随着交通体系的发展、客流的变化和
18、城市的发展逐步完成,因此站城融合的规划还要充分考虑近、远期的结合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生长(图1)。李春舫:刚才大家谈到了日本京都火车站(以下简称“京都站”)。2008年我到京都站考察的时候,在那里待了整整一天,它带给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我当时感叹原来一座交通建筑还可以是一个城市综合体,可以满足人们的城市生活需求,如购物、就餐、通勤等,甚至可以举办婚礼。京都站是比较少见的功能聚集且具有丰富体验感的交通建筑,车站功能区的面积占车站总面积的比例为15%左右,其他都是城市功能空间。这次考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交通建筑,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应该和城市建立什么样的关系?2009年,我主持了杭
19、州东站的设计,当时我们团队希望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赋予车站城市综合体的功能,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车站的用地权归属于车站,地方的用地权归属于地方,要同时面对两个业主。在实际对接过程中,杭州市政府具有超前的眼光,同意将车站与广场一起CA 2023/01 当代建筑 9建成一个枢纽综合体。整个枢纽综合体建筑面积约为112万平方米,其中车站面积只有32万平方米,其余都是城市功能空间。在杭州东站建成后,我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工程回访并进行总结,发现城市功能和车站的融合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车站地下三层有3 600多个车位,旅客寻找车位是很困难的,后来经过我们与站方的研究,车站采用室内导航系统为旅客服务。
20、关注旅客在车站内的体验,是我们建筑设计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近几年,我们团队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车站进行站城融合的相关研究:1996年建成的北京西站、2003年建成的杭州东站、2020年建成的重庆沙坪坝站。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一个与旅客、市民的体验,以及车站功能关系最密切的结果。其中,大众对这三个车站的评价满意度是在逐步提高的。数据显示:在沙坪坝站中,旅客对交通功能以外的城市功能的关注度相当高。正是基于这些研究,我们认为交通枢纽和城市的关系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与变化,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车站都具备进行高强度站城一体化建设的条件,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将交通枢纽和城市设计结合起来。接下来,我再谈谈
21、“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建筑这个议题。设计太原南站时,在没有任何一方对我们提出建设绿色建筑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团队按照绿色车站的目标完成了任务,当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我们主要采用了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如建筑遮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技术,还在室内应用了地源热泵结合地板热辐射采暖系统。建成后,我们对车站运营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测和验证,基本上达到了绿色节能设计目标。例如:在白天,太原南站的候车大厅光线较好,不用开灯;在过渡季节,太原南站的自然通风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室内的环境需求。现在,我们做交通建筑设计,可以利用更多的技术手段实现“双碳”目标。在随州南站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数字设计、数字建造等技术,
22、解决了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的问题。在这个大数据模型里,我们进行了节能计算和分析,得出了非常直观的结果。所得结果有助于我们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绿色建筑的建造(图2、图3)。李倩林:在航空建筑中,旅客的体验和建筑的功能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性好的交通建筑能够赋予旅客良好的人性化体验。下面我结合美国的奥兰多机场谈谈我们的一些研究。奥兰多机场新建的南航站楼实际上是我们在对机场的旅客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提出的一个量身定制的航站楼流程和空间设计。它和常规的航站楼不一样,常规的航站楼大多强调旅客的出发体验,将出发层设置于最高层,为出发的旅客提供更好的环境,而到达层则设置在出
23、发层的下面,但是奥兰多机场南航站楼强调旅客的到达体验,到达层是最高层,出发层在下面。如此设计是由于奥兰多机场的旅客以游客为主,包括去当地迪士尼和其他游乐园游玩的旅客,以及去佛罗里达州度假的旅客。机场认为如果要为旅客提供良好的到达体验,就要让旅客在到达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他们的奥兰多度假之旅,所以奥兰多机场在整个流程设计上进行了改变,同时业内对此改变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为了提升旅客的体验,考虑到游客携带的行李较多,甚至包括婴儿推车、轮椅、高尔夫球包等超规行李,奥兰多机场在行李系统上也做了改进,使超规行李也可以像常规行李一样在行李转盘上被提取,并且保证行李在到达十五分钟内上转盘。同时,为了减少国际到达
24、旅客重复排队的情况,奥兰多机场航站楼对国际到达流程也进行了优化,提供一站式过检通关服务。旅客在到达后,先提取行李,再一次性通过边检和海关。这一流程的优化不仅节约了旅客的等候时间,而且缩小了相关流程的使用空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从而节省投入成本。另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尽量减少人员排队等候的时间,国内外很多机场已经提供线上安检预约服务。实际上,这个程序是很简单,无须过分改动对应空间的布局,只需专门空出一个安检口,就可以为已经预约的旅客提供服务,从而降低旅客的等待时间,提升该流程的体验。旅客满意度调查显示,92%的线上预约安检旅客对该预约系统表示满意,而且因为节省了时间
25、,有57%的旅客在机场发生了消费行为。这一小举措,不仅节省了旅客的时间,提高了旅客体验,而且为机场带来了非航收入,这也将促进机场未来推出新的措施。接下来,我想从旅客的空间体验和站城结合角度谈谈想法。其实,打造独特的空间体验已是各个机场航站楼的一个重点。例如:慕尼黑机场在两个航站楼之间的圣诞集市,进一步体现了慕尼黑机场的特色,使其知名度和非航收入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升。另外,航站楼的视觉艺术可以展现机场的地域特色、航空特色等。例如: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航站楼内的装饰、颜色都体现了纽约的地域文化,航站楼内的艺术画也都是由当地艺术家创作的。对于机场来说,空间品质的提高、流程的改进、效率的提升、系统的升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造 未来 城市 交通 建筑 陈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