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doc
《安徽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安徽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2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试论马王堆汉墓中的玉文化内涵 湖南省博物馆 喻燕姣 内容提要: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引起了世界的轰动。但墓中出土玉器极少,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梳理了一下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发现马王堆汉墓存在较多的玉文化因素,它们是在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2年---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3座汉墓,是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2号墓)和夫人辛追(1号墓)及儿子(3号墓)的家族墓葬,因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引起了世界的轰动。但许多学者和观众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那么多珍贵文物,为何却极少有玉器,其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梳理了一下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发现其中所反映的玉文化因素还是颇多的,下面就分两大部分对此进行阐述,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出土器物中所见玉器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马王堆汉墓出土器物中所见玉器有三类,一为出土玉器实物,二为仿玉制品,三为出土器物中所见的玉器图案。 (一)、出土玉器实物和仿玉制品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玉器7件,且全部出土在2号墓中。 玉璧1件,光素无纹,玉质较差,有纽裂。直径15.4厘米,厚0.4厘米,出土时置于墓主头部的棺板上。 绞索纹玉环1件,呈鸡骨白色,有裂纹,边稍残。直径6.1厘米,厚0.3厘米,器身饰绞索纹,状如绞拧的绳丝,绞丝排列细密匀称,具有战国玉器的特征。 玉管1件,高2.9厘米,直径0.5厘米,光素无纹,管中部有两个对穿的圆孔。打磨较光滑。 玉璜2件,其中一件为龙首玉璜,长2.9厘米,厚0.6厘米,呈长条形,两端琢张嘴的龙首,颈部有弦纹,顶部中央有两圆孔,全身光素,但雕琢较精,打磨较光滑。另一件为素面璜,长2.8厘米,厚0.3厘米,为片状,光素无纹,璜中部有两圆孔,可供系挂。 玉印1件,长2厘米,宽2厘米,高1.75厘米,覆斗纽,四周加有边栏,是秦印的特点,阴刻“利苍”铭文,但其字体已摆脱了秦篆圆转的书风,估计其制作时代不晚于秦汉之迹。为墓主私印。 鎏金嵌玉铜卮1件,通高18厘米,口径9.7厘米,白玉泛青,卮呈八棱圆筒形,由8块玉片镶嵌在铜框架中构成,玉片上雕琢有勾连云纹。 仿玉制品有玳瑁璧和木璧,玳瑁璧共出土有4件,其中一号墓出土1件,二号墓2件,三号墓1件。一、三号墓出土的玳瑁璧均置于内棺盖板的北边、T形帛画的顶端,即墓主头部上方,上面均系有丝带。其中一号墓玳瑁璧外径14.2厘米,内径4.3厘米,上面系棕色丝带,丝带残,璧面起泡开裂;三号墓玳瑁璧外径15.9厘米;二号墓出土2件玳瑁璧,其中一件内径3.4厘米,外径7厘米,另一件内径5.2厘米,外径11.6厘米,出土时均与玉器一起置于棺椁的北边。 木璧只出土于一号墓中,在一号墓西边箱第三层351号竹笥内有23件木璧,另有9件散见于南边箱,散见于南边箱的9件均为素面,外径30.5-31.5厘米,内径8.2-9.1厘米,厚1.5厘米。竹笥内的23件木璧分三种,一是面涂金粉的谷纹璧,计4件,外径18.7厘米,内径6厘米,厚1厘米。二是面涂银粉的,计11件,外径15.4-19.4厘米,内径5-6厘米。三是素面的,计8件,外径18.8-20厘米,内径5.5厘米,厚1.2厘米。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些玉器实物来看,玉质皆不佳,但雕工较精致,打磨亦较光滑。除木璧外,所有的玉器和仿玉制品均有规律的摆放,一、三号墓的玳瑁璧和二号墓的玉璧均置于墓主头部的棺板上,其余的则均放在二号墓棺椁的北边,即墓主的头端。 一、三号墓出土的玳瑁璧上面系有丝带,而二号墓的玉璧则无,可能是因为保存不好而朽坏了,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是一样的,它们的作用也应该相同。 从一、三号墓出土的玳瑁璧看,它们应为《礼记》中所说的“束帛加璧”。《礼记·礼器》:“大飨其王事与……束帛加璧,尊德也”。《礼记·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其疏:“享用束帛,帛上又加璧之义也,玉以表德,今将玉加于束帛……之上是以表往归于德,故也”。这里“尊德”、“往德”之德含有德行、德政的意思。 有关“束帛加璧”,史书上多有记载,如《汉书·儒林·申公传》“武帝初即位,……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汉武帝以“束帛加璧”迎申公,也是表示对申公道德品质的尊崇。 马王堆汉墓中的“束帛加璧”的用途,除了表示对死者道德品质的尊崇外,或许还应该与丧礼或祭祀亡灵有关。《礼记·杂记》上曾谈到璧在丧礼中的使用方式。人死后陈尸于堂,必举行“含礼”。含礼的主持者称为“含者”,含礼举行过程中,吊唁的人来后,含者端着玉璧通话,孝子磕头拜谢。之后,含者于停殡东南方跪着把璧放在苇席上。据《礼记》卷十孔疏,含礼中的璧分为“亲含”和“不亲含”两种,“其有含者亲自致璧于柩及殡上者,谓之亲含;若但致命以璧授主人,主人授之,谓之不亲含”。马王堆3座汉墓置璧于内棺之首,当为亲含。 大量考古发现,特别是湖南地区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这种“含礼”的普遍性。至迟从战国中期开始,湖南地区的楚墓中,凡经科学发掘者,几乎每墓尸骨头部或棺头挡置有璧,汉代仍沿袭这一传统,除了玉璧,还大量见有琉璃璧、石璧、滑石璧、木璧,她们的作用是一致的,其差别主要在于墓主人得玉的难易或经济地位的不同,随葬璧的质地就不一样。 二号墓出土的玉环、 玉璜、玉管这些玉器形体都很小,上面多有穿孔,应为佩饰之器,从造型、纹饰及风格看,这些玉器具有战国时期的特征,她们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珍爱,死后随葬的。同墓出土的玳瑁璧,与其它玉器放在一起,置于棺椁的北边,也应是随葬用的。 玉印为墓主私人物品,其制作应在印主生前,应属墓主生前日常使用之物,死后则随墓主入葬。 鎏金嵌玉铜卮的时代风格较明显,汉代贵族最喜欢使用的玉酒器是玉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宫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卮不多见,以安徽巢湖北山头汉墓[1]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2]出土的玉卮最为精美,广州南越王墓[3]出土一件铜框玉卮,卮身镶8块玉片,上饰勾连谷纹,与马王堆汉墓的鎏金嵌玉铜卮相似,她们都是贵族阶层享用的日常见玉。 出土于一号墓边箱中的木璧显然是冥器,是玉璧的替代品。同墓随葬品清单遣策中有“木白璧生璧一笥”的简文,指的应是这些木璧。何谓“白璧”、“生璧”,发掘报告称,所谓“白璧”、“生璧”疑指涂绘金银粉者[4]。笔者认为,“白璧”似乎应是指谷纹璧,因为此墓中出土了4件涂金粉的谷纹璧,正好与之相对应。《周礼》有“子执谷璧”的记载,谷纹璧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持有者地位较高。考古出土的材料也证明,战国至两汉的谷纹璧大多采用美玉制成,玉质雕工都非常精美。另外马王堆一、三号墓T型帛画中的白色谷纹璧、以及一号墓朱地彩绘棺足挡上的白色谷纹璧和漆屏风上的谷纹璧都能够佐证这一点。而“生璧”应是“牲璧”,古代生与牲通假,《书·舜典》:“二生”。《风俗通·山》引生作牲。《论语·乡党》:“君赐生”。《释文》:“鲁读生为牲”[5]。《魏书》卷七上记载有,“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雨者,修饰祠堂,荐以牲璧”,北魏是把推行汉代政策作为立国的根本,其祀群神都荐以牲璧,能够想见,马王堆汉墓成笥盛装的木璧与大量其它随葬品同样置放,显然也类同追荐的牲璧。牲璧在马王堆汉墓中就是供奉给使者阴间使用的献祭之物。遣策所指的生璧就是那些涂银粉和无纹饰的木璧了,涂银粉的木璧象征青玉璧,所谓“苍璧礼天”就是指此。 综观马王堆汉墓,除二号墓出土了7件玉质不佳、器形较小的玉器外,其余2座墓都只出土了玉器的替代品:玳瑁璧和木璧,是何种原因造成此种状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下列两点:第一,这3座墓属于西汉前期的墓葬,即公元前186年—前168年后数年,大家知道,西汉前期国家经济尚未十分富裕,统治者也明确规定不允许用金银铜锡随葬。《史记·孝文本纪》云:“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代“金玉”并称,玉价不比金价低,如果用玉随葬,政策是不允许的。当时的上层统治集团也极力反对开采玉石。《汉书·景帝纪》记载“(后元)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生藏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第二,湖南玉石资源溃乏。西汉前期的墓葬,也有一些高级贵族不理会政府的政策,随葬了大量的玉器。如江苏徐州北洞山楚王墓[6 ]、陕西咸阳杨家湾5号汉墓[7 ],前者的墓主是汉初封国的国王,后者的墓主是汉代开国功臣绛侯周勃或周亚夫。而马王堆汉墓的墓主人也是侯一级的人物,墓中随葬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玉器却极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国家的政令有所忌惮,当时皇帝的这类诏令在短时间内也可能发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湖南地区不产玉,玉石资源缺乏,得玉不易。马王堆汉墓虽然没有出土多少玉器,但每座墓都有玉随葬,或真玉、或玉的替代品,可见,马王堆汉墓的主人也是非常喜爱玉器的,只是由于得不到玉,只好用玉的替代品。用玉随葬应是当时的习俗。 (二)、出土器物中所见的玉器图案 出土器物中的玉器图案凡四见,分别绘于一、三号墓T形帛画和一号墓朱地彩绘棺足挡及漆屏风上。 一号墓T形帛画下部中间有一白色谷纹巨璧,两条青色和赤色的龙分列左右并交于璧中,龙首张口吐舌相背于上,龙尾则各自垂至画面下方的两角,几乎把天上、地下涵于其中(下左图)。 三号墓T形帛画也有一类似于一号墓T形帛画的交龙穿璧图。不同的是,一号墓是两条长龙交于谷璧,再绵延而下,伸展至底部;三号墓帛画则是四龙相蟠交于璧中,头一上一下(下右图)。 朱地彩绘棺足挡画面的主体为双龙穿璧图像。白色的谷璧居于画面的中央,有两条带酱斑的藕色绶带将其自上而下地栓系,绶带的末端分列在画面的下侧。两条蜷屈的龙穿璧而过,龙首相向于璧上方的绶带两侧,龙身为粉褐色,披鳞甲而有凤羽,巨目利牙,虎爪蛇尾,龙的近旁并加饰以藕白色的云气纹(如下图)。 漆屏风出土于北边箱,为彩绘木器,制作比较粗糙,可能是明器。正面红漆地,浅绿色油彩绘,中心部分绘一谷纹璧,周围绘几何方连纹。边缘黑漆地,朱绘菱形图案。背面黑漆地,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龙身绿色,朱绘鳞爪,作飞腾状。两面结合起来看,似有龙穿璧之意(如下图)。 由上可知,马王堆汉墓出土器物中的玉器图案均为龙穿璧,那么,这一图案究竟又具有什么文化涵义呢? 其实,龙璧组合在一起的实物在战国至汉代的考古发掘中屡见,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双龙璧,璧两侧各透雕一龙(《中国玉器全集》卷三,图175),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龙璧,谷纹璧中央透雕一游龙(《中国玉器全集》卷四,图30),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玉透雕双龙谷纹璧,在璧的上端透雕两龙(《中国玉器全集》卷四,图88)等等,不胜枚举。 而龙璧图除了长沙马王堆汉墓之外,在汉画像石刻、画像砖上均大量存在。如在河南密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就有三幅交龙穿璧图[8]。 有关龙璧图像的涵义,当前学术界讨论还不是很多。苏健先生有专文论述,她认为,“汉画中的龙璧图则是仿效前代和当世的幡旌绘制的黄帝太一图,以用作祈祷的对象”[9]。 笔者则认为,马王堆汉墓中的龙璧图还有其特殊的含义。在世人眼里,龙除本身具有神话或图腾的意义外,还是神物,具有通天的本事,能飞游于天地之间,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极富变化之能事,而且能“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解字》)。“世谓龙生天者,必谓神龙。不神,不升天”(《论衡·龙虚篇》)。马王堆汉墓龙璧图中的龙,皆昂首向上,介乎天地之间,是名副其实的神龙,它们能够护卫于人神的前后左右,来往于天地之间。如果出现在巫术的氛围里,就能够成为巫师通神时的灵物。 璧是源于人们对天的敬仰而产生的,“璧圆象天”。璧拟为天,有的是直接的,如礼天,代表天等;有的则是从中引申出来的意义,用璧礼天,进而可引申为代天行事的帝王国君、巫觋祭师的用器,巫觋用它来辟邪压胜、化凶为吉[10],并借天神之威严神圣达到灵魂升天的目的,具有辟邪和通神的双重功用。 众所周知,马王堆汉墓的巫术色彩非常浓厚,墓中器物多次出现龙璧结合在一起的图案,或许就是巫觋利用龙和璧通神的功能去沟通天地,使人死后成仙,灵魂升天。龙璧是巫觋通神的工具。 二、出土简帛文献所反映的古人用玉观念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50种十多万字的帛书和200支医简、722支遣策(随葬品清单),这批简帛的抄写年代时间跨度从战国末年到汉文帝前元十年(前170年左右)[11],而其所反映的多是春秋战国至西汉初期历史的文献[12]。从这批简帛所记载的有关玉的史料分析,其内容能够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玉基本属性的认识,二是阐明了玉的某些社会功能。 (一)、玉的基本属性 玉是非人工提炼而成的自然材料,它不但坚固耐用,而且美观好看,有天然的光泽和纹理。马王堆帛书对此均有记载。“禄禄若玉,硌硌若石”[13](帛书《老子》乙本《德经》),形容玉非常坚硬。禄与琭通假。《老子》三十九章:“不欲琭琭如玉”。敦煌唐写本琭琭作禄禄[14]。琭琭,玉坚貌之意。“台室则崇高,汙池则广深,其因此 (饰)之者,有(又)以丹、桼、青、黄、 (银)、玉、□□,此其请(情)美才(哉)阑(烂)乎?”(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明君》)这里描述的是玉的色泽,与丹、青、黄、银等色并列,其实是用玉去装饰,但强调其玉色。“玉中又(有)瑕,县县(悬悬)如丝,连如 ”[15]。 :麻缕。这里的“瑕”非玉的疵病,而是指玉有天然的纹理,像丝,连起来像麻缕。 (二)、玉的社会功能 1、玉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最早出现的玉器是人体装饰品,能够说,玉器从一出现便与美联系到了一起。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因此“玉”就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清俞椒《群经平议·尔雅二》:“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而马王堆简帛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也是最多的。诸如听到一些高深的道理或比喻人的声音好听为“玉音”,“闻君子道之志耳而知之也。闻君子道则[玉音] , □□□□□□而美者也。圣者闻志耳而知其因此为□者也。玉音则[圣]”(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形容人脸色健康漂亮为“玉色”,“神和内得,魂魄皇皇,五藏轱白,玉色重光,寿参日月,为天地英”(医简《十问》)。赞尚人的身体为“玉体”,“窃自□老,与恐玉 (体)之有所 (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赞美人的才学卓绝为“金声玉振”,“唯有德者然笱(后)能金声而玉振之”(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甚至用玉来赞美男女性器官及行房中之事,“玉策”指男子阴茎,“玉闭”为生殖器官,这里引申为藏精勿射之法。“玉泉”为男子精液,“玉窦”为女子阴道。这些名称在马王堆医书中极为常见,“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 (策)复生。太上埶遇,廱坡(彼)玉窦,盛乃从之,员骀送之”;“长生之稽,侦用玉闭,玉闭时辟,神明来积,积必见章,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医简《十问》)。 秦汉以来,用玉或玉旁的字命名也渐成风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马王堆帛书对此也有记载。“卫使据(蘧)柏(伯)王(玉)相,子路为浦(辅),孔子客焉,史子突焉,子赣出入于朝而莫之留也。此五人也……”[16];“其帝端玉(颛顼)”[17]。伯玉、颛顼皆为人名。《马王堆简帛文字编》共收录玉部字15个,即玉、玩、珥、珠、理、瑕、琐、莹、玑、环、璧、 、 、珵、靈,除玉、璧、瑕三字在马王堆简帛文献中与玉有关外,其余各字均是其引伸义。如“珥”,本义是女子的玉耳饰,而在此是指日月的晕,如“日左耳(珥)左国又(有)喜,日右耳(珥)右国有喜”[18]是为其例。又如“环”,本义是指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而在此多是“还”、“围绕”、“周匝”的意思,如“秦祸案环(还)中粱(梁)矣”(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环”即“还”。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2、以玉为抵押品、交换品。 因为玉器极其珍贵,它代表着天命、国运及信誉、品德,因此在重要的交往中,常见玉器作抵押品或交换的物品。帛书《春秋事语》有此事例,“晋献公欲袭郭(虢),□叔□曰:‘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垂革璧假道于虞?’”此事见于《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僖公二年(前658年)。《左传·僖公二年》:“晋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谷梁传》作“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假道乎虞也?’”屈乘,屈地所产的好马。垂革,地名。“革”与“棘”通假[19]。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垂棘,地名。”沈钦韩《地名补注》以为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晋国要攻打虢国,用玉璧和好马作抵押品,向虞国借路,晋公最初以垂棘之璧为宝,舍不得送人,在简息的一再劝说下才同意。虞国因贪图宝物,竟然卖友,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借道给晋国。玉璧在这里起了交换品的作用。类似的事例还见《左传·鲁隐公八年》,郑伯曾请求用泰山旁的祊地交换鲁国在许的土地,桓公即位后,与郑国修好,完成了祊田的交换。“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到了三月这件事情才完成,在交换时使用了玉璧,“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3、玉是财宝 在古人的观念中,是把玉(无论是玉料还是玉制品)作为财富看待的。春秋战国时代,在朝聘盟会上,常见的以“玉”纳币之事,正是“玉”作为贵重财富的反映。在贵族们的眼中,玉就是财富。《左传》襄公五年的“无藏金玉”与“而无私积(个人的储积)”同意。而一些玉器,诸如上面所说的僖公二年的“垂棘之璧”等于“吾宝也”。马王堆帛书也常常将“玉”与黄金、珠宝等同并列,可见玉器就是“宝”,即财富。“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帛书《老子》甲本《道经》);“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佚书《四度》);“不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然兄(况)人臣乎?”(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把昆仑山所产的美玉与代马、胡狗合称三宝。“此代马、胡狗不东,纶(仑)山之玉不出,此三葆(宝)者,或非王之有也”。仑山,《赵策》与《赵世家》并作昆山,《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昆仑既可称为昆山,又可称为仑山。璆琳琅玕指的是美玉。这里更进一步阐明了昆仑山所产的美玉要王才能拥有,之因此如此,是因为这种美石自然界较少,因其质美且加工费时而被人们所宝贵。 然而在战国时期的人看来,即使是价格极其昂贵的玉器,也不能和“道”相比。帛书《老子》甲本《德经》中有这样一段,“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若)坐而进此,古之因此贵此者何也?不胃(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舆(与)?故为天下贵”。共之璧,《老子》通行本为拱璧。共与拱通假,《诗·大雅·抑》:“克共明刑”,《玉篇·手部》引共作拱。拱与珙通假[20],珙,《玉篇·玉部》,大璧。拱璧即大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与我其拱璧”。孔颖达疏:“拱,谓合两手也,此璧两手拱抱之,故为大璧。”四马,《老子》通行本中作驷马,驷通四[21],《说文·马部》,“驷,一乘也”。段玉裁注:“四马为一乘。”古代一车套四马。此段话的意思是说,因此立位天子,设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因此为道也。什么东西也不会有此贵重。虽然有大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礼仪,还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求就能够得到,有罪的就能够免,无所而不能,因此为天下贵也。即使有极其珍贵的美玉,也不能与“道”匹敌。不论怎样,当时的人是把玉作为极其重要的财富看待的。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能够交换15座城市,其价值之昂贵可想而知。 由于玉极其珍贵,拥有它的人想尽办法保护它,而没有的则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于是玉也就成为人们你争我夺的对象。“金玉盈室,莫之守也”;“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金玉满堂,谁能守住它;黄金珠玉储藏得太多,就会成为怨恨、争斗的本源。 4、玉用于丧葬 以玉入葬是玉器发展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秦汉达到顶峰。 古时候的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存在,仍在保护后世子孙,因此于庙祭祖。《左传》襄公十五年说:“事死如事生,礼也”。《礼记·中庸》也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贵族统治者还追求厚葬,把生时的大批财物埋入地下,以备她们冥世继续享用。古文献中有关用玉随葬的记载比比皆是。如《左传·文公五年》:“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也。”文公四年冬,庄公之妾成凤去世,五年春,周王派荣叔送来含玉,召昭公来参加葬礼。这里记载的是为死去的人送含玉的情况,又如《左传·定公五年》:“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玙、璠皆为美玉,应为佩玉中的一种,阳虎要用美玉为季平子入殓,仲梁怀不给,要求改变所用玉的等级,表现出不愿用美玉为之入殓的心情。 前面已论述到,马王堆一、三号墓遣策简中的“木白璧生璧一笥”中的“生璧”即“牲璧”,是供奉给死者阴间使用的献祭之物。马王堆三座汉墓均有玉随葬,或玉器实物,或玉的替代品,用玉随葬是当时的习俗。 5、玉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自春秋末年起,随着社会制度的大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这个观念,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孔子阐明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22],把玉拟人化了。这种看法虽然有点过份,但它代表了儒家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玉的可贵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人们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的成为君子的化身。由于玉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的风尚。帛书《老子》甲乙本《德经》中皆有“是以圣人被(披)褐而怀玉”之句,意思就是品德高尚的人能够穿着粗布衣服但一定要佩玉。《礼记·玉藻》有这样的话:“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而中矩,进折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古代“君子”是什么身份,当前还很难确定,但和圣人一样肯定是在品德修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在这里,“君子”、“圣人”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泛指一类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定身份的人或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必然要佩带玉器,在一定的场合要按一定的规矩行动。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追求佩玉,而且把佩玉作为规范自己行为方式的一件标志呢?《礼记·玉藻》中也有解释:“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原因,就在于用佩带的玉器表示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6、玉用于交往。 古人在进行交往及外事活动中,手中总要拿着某种物品,称之为“贽”。而所持之贽中又以玉贽为最高档次。执玉与对方相见,不但表示郑重、礼貌,而且表示自己的信用和使命。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能够看到玉器的这种作用,“秦祸案环(还)中粱(梁)矣。将军必逐于梁(梁),恐诛于秦。将军不见井忌乎。为秦据赵而攻燕,拔二城。燕使蔡鸟股符胠璧,姦(奸)赵入秦,以河间十城封秦相文信侯”。这里叙述井忌为秦据赵而攻燕,攻下二城,燕国使者蔡鸟,股符胠璧,把作为信物的符藏在大腿旁,把表示自己信用和使命的璧藏在腋下,偷越赵国进入秦国,拜见秦相文信侯。这里的“璧”应是作为玉贽使用的。 帛书《六十四卦》中有:“六三:益之用工事,无咎,有复中行,告公用闺(圭)”[23]。闺与圭通假,圭是古代重要的玉器,其用途很多,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是作为礼器使用,《周礼·大宗伯》把它列为六器之一,“以青圭礼东方”;其二是作为玉贽使用;其三是用于 圭之制。“告公用圭”在这里是作玉贽使用的。其意是增加建筑工程事业,有诚意于中庸之道等事,要带玉圭向王公报告。 以玉为贽的事在史书中常见。《左传》一书就记载了许多古人持玉相见的实例。成公二年,齐、晋两国发生了鞌之战,齐侯兵败,晋韩厥追上,“韩厥执系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这是把玉璧加在酒杯上捧持。又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对晋公子重耳无礼,偷窥她洗澡。曹大夫僖负羁之妻怕将来祸及于己,要丈夫私下向重耳表示效忠之意。于是僖负羁向重耳馈赠食物,食物底下放着珍贵的玉璧。重耳把送来的食物收下,而把玉璧退还。《左传》还记述了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用手执玉而用口衔玉交往的事例:僖公六年,许僖公被蔡穆侯带去见楚国国王。许国原来是楚国仇敌,僖公为了表示向楚投降,将自己双手反绑起来,叫人抬上棺材跟着,嘴里衔着玉璧,作为献给楚王的见面礼。 7、玉用来占卜。 古人认为玉是宝物,有灵气,因此常见玉来占卜。帛书《六十四卦》中有“尚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帛书《二三子问》中亦有:“易曰:‘鼎玉(铉),[大吉]’”[24]之语,皆为其例。《白话帛书周易》释此句为:“筮得鼎卦,占的得尚九爻,用镶玉的横杠扛鼎,大吉没有什么不好的。[25]”铉,举鼎的器具。《易·鼎》:“鼎黄耳金铉”。《孔颖达正义》:“铉,因此贯鼎而举之也”。这里是用玉铉扛鼎占卦。 《左传·昭公十三年》也记有用玉来占卜,以确定事宜之例。“初,共王无冢適(嫡),有宠子五人,无適(嫡)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理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晳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压纽。斗韦龟嘱成然曰焉,且曰:‘弃礼违命,楚其危哉’。 ”用埋璧、拜璧之法确定继承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且假托神灵,不符合常规。 经过以上材料的分析,不难发现,马王堆汉墓中存在较多的玉文化因素,她们是在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傅慧娟 何爱平《浅谈巢湖北山头西汉墓出土玉器》,载杨伯达主编《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紫禁城出版社, [2]王恺《浅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东亚玉器》第二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 [3]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4]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文物出版社,1973年 [5] [14][19][20][21]高亨 纂著《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 [6]徐州博物馆等《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2期 [7]陕西省文管会等《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10期 [8]《密县汉画像砖》,中州书画社,1983年 [ 9]苏健《汉画像中的神怪御蛇和龙璧图考》,《中原文物》1985年第4期 [10]周南泉《论中国古代的玉璧—古玉研究之二》,《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1期 [11] 陈松长编著 郑曙斌 喻燕姣协编《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 [12] 韩中民《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文物》1974年第9期;马继兴 李学勤 《中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帛书<五十二病方>》, 《文物》1975年第9期 [13] 以下引用马王堆帛书,未注明出处的均出自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文物出版社,1980年;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叁、肆),文物出版社,1983年、1985年 [15]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释文》,《文物》1977年第8期 [16]陈松长《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释文》,《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 [17]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释文》, 《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科学出版社,1978年 [18]《刑德》乙本释文,载傅举有、陈松长《马王堆汉墓文物》,湖南出版社,1992年 [22]《礼记·聘义》 [23]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文物》1984年第3期 [24]陈松长 廖名春《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释文》,《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5]邓球柏《白话帛书周易》,岳麓书社,1995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卫生 信息化 建设 管理办法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