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俗内涵的着意开掘——中唐乐府的新思路.docx
《对风俗内涵的着意开掘——中唐乐府的新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风俗内涵的着意开掘——中唐乐府的新思路.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对风俗内涵的着意开掘中唐乐府的新思路【内容提要】由于创作和采集两方面的原因,乐府诗与风俗形成了一种复杂矛盾的关系,并因此造成了乐府诗题与内容疏离。这种状况直到中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乐府诗史上的高峰之一,着力挖掘诗题蕴含的风俗内容,是中唐乐府诗革新的重要思路。以张籍、王建为代表的中唐诗人,往往并不仅仅满足于详尽地描述风俗本身,还力图展示出主人公的民俗心理,以精到的心理描写发展、深化了汉乐府的叙事艺术。【关键词】 中唐 乐府诗 风俗 心理乐府诗共有两个来源,既包括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用来入乐的歌诗,也包括文人的拟作,而拟作的篇什则并不一定可以入乐。早在魏晋时期,曹植、陆机等
2、人所作的乐府诗就已经不完全合乐,此后,文人乐府诗由于逐渐失去了音乐的依藉和旧的体裁形式,已不可能以入乐歌唱为创作目的,慢慢变得与古体诗无甚大异,这样就只能依靠题意、题材和主题等来维持自身的独立性。因此,如果说汉乐府的特点是重音乐,那么从魏晋时期起,文人拟乐府的特点便是重文辞和意义,每当掀起一次文人乐府诗的高潮,都是由于在文辞和意义上有了新的突破。作为乐府诗史上的高峰之一,中唐乐府诗也不例外。中唐乐府诗在意义的开拓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仔细推究其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尽可能地挖掘诗题里所蕴含的风俗内容,而这点却往往被历代研究者所忽视。中唐前,乐府诗与风俗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松散。众所周知,乐
3、府诗很早便与风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从这条材料看,似乎乐府直至汉武帝时才出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77年在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便有秦篆刻写的“乐府”二字,虽不能就此断言秦代已设立乐府,但史记乐书和汉书礼乐志都明文记载了汉惠帝时设有乐府的史实。然而在乐府发展史上,汉武帝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但大大扩充了乐府的规模与职能,还下诏进行了广泛的民歌采集,由此形成了乐府诗的第一次高潮。汉书卷三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可见相当一部分乐府诗之所以
4、被采集,与观风察政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特点决定了汉乐府中的反映社会生活之作往往是针对某一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件的褒贬,它所反映的主要是社会心理,而对于社会心理形而下的表现形式风俗本身的描写常常并不深入,有的甚至几乎看不到风俗的影子;而汉代统治者观风采谣的主要目的又在于考察郡守的政绩和民间的风化,所以注意的焦点在民众之哀乐,对风俗本身也无太大兴趣。创作和采集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乐府诗与风俗形成了一种复杂矛盾的关系,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目的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疏离。而汉代作为乐府诗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期,无疑会垂范后世,为以后的乐府诗定下基调。汉代统治者本着“观风俗,知厚薄”的目的采
5、集的歌谣里尚且很少有深入细致地描绘风俗之作,六朝为满足宫廷娱乐的需要而采集的诗歌离风俗更远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文人乐府诗也难免越来越偏离风俗,唯在辞藻和手法上争奇斗胜。蔡宽夫诗话云:“齐、梁以来,文人喜为乐府词,然沿袭之久,往往失其命题本意。” 明代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亦云:“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后之作者,直当因其事用其题始得。往往借名,不求其原,则失之矣。” 其实,即便在汉魏六朝新制的乐府诗中,这种情形也时有发生。例如乌夜啼之命名,本出于“乌啼则有喜”的民间信仰,但在中唐以前的作品里,却全然看不到这种民间信仰的影子,哀切的乌啼声只充当了衬托幽闺愁绪的工具,例如现存最早的梁简文帝
6、所作的乌夜啼:绿草庭中望明月,碧玉堂里对金铺。鸣弦拨捩发初异,挑琴欲吹众曲殊。不疑三足朝含影,直言九子夜相呼。羞言独眠枕下泪,托道单栖城上乌。可以说是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失去了其命题的本意。还有些作品干脆撇开“乌夜啼”这个无足轻重的点缀,单书艳情,内容与子夜歌、懊侬歌毫无二致,如乐府诗集卷四七乌夜啼八曲其一、其八:歌舞诸少年,娉婷无种迹。菖蒲花可怜,闻名不曾识。巴陵三江口,芦荻齐如麻。执手与欢别,痛切当奈何。连命题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乌夜啼在中唐以前尚且与风俗内涵了无关涉,六朝其它新出现的乐府诗题目与内容的疏离就更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少作品单看题目似乎与风俗颇有瓜葛,但具体内容却大大不然。以估客乐
7、为例:从题目本身看,当是吟咏商人生活之作,但在中唐以前,估客乐以及同一题材的贾客词等,却一向被用来抒发爱情与别绪,如: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五两开船头,长樯发新浦。悬知岸上人,遥振江中鼓。对商人生活描写得最细致的也不过是陈后主的估客乐:“三江结俦侣,万里不辞遥。恒随首舫,屡逐鸡鸣潮。”事实上,估客乐在制作之初甚至离商人生活更远,乐府诗集卷四八引古今乐录云:“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帝布衣时,尝游樊、邓。登祚以后,追忆往事而作歌。使乐府令刘瑶管弦被之教习,卒遂所成。有人启释宝月善解音律,帝使奏之,旬日之中,便就谐合。敕歌者常重为感忆之声,犹行于世。”可见齐武帝制此题的
8、初衷只是为了追忆往事,与商人生活无甚关联。齐武帝感慨地写道: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之所以名为估客乐,大约是因为樊、邓两地是当时有名的商业城市。这就无怪乎其后继者在南朝民歌的影响下,着力抒写商旅生活造成的离恨别愁了。六朝还有一些乐府诗,虽貌似风俗描写,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与真正的风俗相距甚远,采菱曲、采莲曲便是两个显例。它们均产生于六朝,长期以来都是变相的艳诗,与其说是咏采莲、采菱之俗,还不如说是在咏采莲、采菱的美女。诗人们的笔墨几乎都集中在少女华美炫目的服饰和娇弱不胜的仪态上,但“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等华贵的衣饰,只应见于豪门宫廷,哪里有一点民间的气息?而诗中的女
9、子在采莲时,若非顾影自怜地“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便是娇痴欢快地“擎荷爱圆水,折藕弄长丝”,其意又岂在采莲?正所谓“游戏五湖采莲归”、“戏采江南莲”、“曲浦戏妖姬”,不约而同的一个“戏”字,道破了此类诗歌所吟咏的实际情形。虽然早在初唐,卢照邻就对“落梅芳树,共体千篇;陇水巫山,殊名一意”的状况深为不满,并萌发了“自我作古” 之念,但乐府诗题与内容疏离的状况直到中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元稹乐府古题序云:“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意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意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
10、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并在酬李甫见赠十首里对老杜的做法大加称扬: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将心源傍古人。这种思潮使得诗人们即便在采用乐府旧题时也很注重题目与内容的吻合,尤其对所涉及的具体风俗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以前面所举的几类乐府诗为例:直到张籍乌夜啼引,才对“乌啼则有喜”的民间信仰做出具体的描绘: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
11、令伤尔雏。由于“肃、代以后兵兴,天下多故,官员溢滥,而纲纪大溃” ,卖官鬻爵的现象时有发生,商人的地位便在无形中提高了许多。例如穆宗长庆二年三月,下诏对各藩镇表示优容。“洎颁此诏,方镇多以大将文符鬻之商贾,曲为论奏,以取朝秩者,叠委于中书矣。名臣扼腕,无如之何。” “于是商贾、胥吏,争赂藩镇,牒补列将而荐之,即升朝籍。奏章委积,士大夫皆扼腕叹息。” 这使本来就深受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影响的中唐社会普遍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估客乐之类的乐府旧题又一次成为众人选择的热点,然而内容却与以前的作品迥乎不同,试举数例:估客无住者,有利身即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
12、营。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瑜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石声。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蹊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
13、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来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满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权衡。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行止
14、皆有乐,关梁似无征。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这些诗歌在内容上均存在着一个迥异于前作的特点,即:着意向纵深方向挖掘商人这一民俗圈的特有风貌,通过对商人的职业生活、商界习俗的详细描绘,揭露其不择手段谋取暴利和以重金勾结权臣的阴暗面,以达到贬斥商贾的目的。还有一些乐府旧题与风俗的关系较为复杂,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里。例如吴孙亮初白鼍鸣童谣:白鼍鸣,龟背平,南郡城中可长生,守死不去义无成。题解曰:“宋书五行志曰:吴孙亮初,公安有白鼍鸣童谣。按南郡城可长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诸葛恪败,弟融镇公安,亦见袭。融刮金印龟,服之而死。鼍有鳞介,甲兵之象也。”在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后,此前出现
15、的童谣常常被视为谶语,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它们与民俗的关系相当密切。但事实上真正具有民俗意义的是事后对它们的解释,而依照古人那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解释方式,几乎任何诗词谣谚都不难与他们想要解释的事件生拉硬扯上必然的联系。而张籍白鼍鸣所体现的风俗内涵就明确得多了: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六月人家井无水,夜闻鼍声人尽起。鼍,即扬子鳄,穴居在江河岸边,古人认为鼍鸣预示着即将下雨,例如埤雅云:“豚将风则踊,鼍欲雨则鸣。故里俗以豚谶风,以鼍谶雨。” 本草纲目亦云:“其声如鼓,夜鸣应更,谓之鼍鼓,亦曰鼍更,俚人听之以占雨。” 张籍这首诗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古童谣,表达了农民大旱时渴盼下雨的急切心情,大有
16、汉魏歌谣之风。如果说以估客乐等为代表的乐府诗是通过题材和主题的改变实现命题向民俗内涵的回归,相较而言,那些主要因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崭新风貌的乐府诗似乎更值得关注。张籍、刘禹锡等人的采菱曲、采莲曲就是如此: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微波。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响,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
17、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在张籍笔下采莲女子洗净铅华,以“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的清新面目出现,如芙蕖出水,一派民间少女的纯朴本色;而“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这一前人从未言及的细节,也恰与“洗手畏菱滋”、“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单就这两点,便不难看出张籍是如何煞费苦心地将采莲曲转化为真正描绘江南采莲习俗的诗篇的。刘禹锡在采菱行引里就开宗明义地说:“武陵俗嗜芰菱。岁秋矣,有女郎盛游于马湖,薄言采之,归以御客。古有采菱曲,罕传其词,故赋之以俟采诗者。”可见他
18、之所以创作这首诗,止是因为对以往的采菱曲均非观风之作有所不满才以实录的精神记载武陵的采菱风俗。因此,不但借采菱以写相思的传统套路被他所摒弃,还一反常例地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详细描绘了前人笔下从未出现过的少女采菱归来以御客的情节:“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如果说“紫菱如锦彩鸳翔”、“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等对采菱过程的描述还多少带着一点南朝乐府轻艳的色彩,也被这实用的目的大大地冲淡了。英国民俗学家博尔尼说:“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礼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
19、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这也正是中唐诗人的观察角度。着眼点的改变,使旧有的题材重新焕发出光彩,令人耳目一新,其在继承中的变革,也给后人留下了有益的启示。中唐在乐府诗意义上的开拓乃是一次自觉的革新。出于“乐与时政通”的认识,元、白、张、王等人不仅皆有回复古声古乐的强烈意识,还对与音乐关系紧密的乐府诗的历史和现状深为不满。如张籍在废瑟词中喟叹“千年曲谱不分明,乐府无人传正声”,并期待“几时天下复古乐,此瑟还奏云门曲”。王建虽不无失意地对从侄说“自看花样古,称得少年无”,但面对“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的现状,依然坚定地宣称“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俗 内涵 着意 开掘 乐府 新思路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