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1).docx
《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1)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 中国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即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 自然 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按照传统的定义, 目前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 社会 。在中国的 经济发展 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面对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和数量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中国的养老负担相对来说非常沉重。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经历一个养老保障体制的转变,新体制下养老基金的积累受到转轨成本的钳制而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养老的认识不
2、充分,准备严重不足,形成养老保障的潜在危机。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和在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五个城市进行的劳动力调查,尝试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及其老龄化趋势进行 分析 性的描述,并揭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讨论未来中国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对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出建议。*蔡昉为中国社会 科学 院人口与劳动经济 研究 所所长;孟昕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学院研究员。作者感谢福特基金会对本项目的资助。本调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于2001年年底进行的,并于2002年下半年进行了补充调查。在每个城市,我们根据分阶段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了70个社区的700户城
3、镇家庭,并填写了家庭情况问卷和所有16岁以上不在学的家庭成员问卷。在同一社区,我们还抽取了600个 农村 进城的打工者,填写了劳动力问卷。一、人口转变与老龄化趋势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行。其 内容 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中国的生育率开始了大幅度下降,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实现了人口转变阶段的根本转变。人口转变过程是指从生育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的状况,转变到两者都很低的状况的过程,通常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低自然增长率;第二个阶段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
4、,导致高自然增长率;第三个阶段的特点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大大缩短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进程。如果按照自然趋势发展的话,中国可能会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持续处于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即形成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格局。正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转变较快地跳过了这个阶段。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较早完成了向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才完成的向 现代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计划生育努力,中国人口数量得到有效的
5、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数年低于10。70年代初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总和生育率表现出持续的下降。1971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从那以后,这个指标大幅度下降到2,即更替水平以下,目前总和生育率为左右。随着中国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我们画出了几个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按照该标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这个阶段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1953年为,1964年为,19
6、82年为,1990年提高到,2000年进一步达到。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农村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年龄较轻,流动的结果导致城乡老龄化程度差异已经逆转。以往人们认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低于城市,所以通过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城市老龄化速度。实际上,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已经高于镇和城市的老龄化比率。这是因为该次人口普查是按照常住人口进行的城乡分类,而不是按照户籍所在地,这表明迄今为止人口流动已经把城乡在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填补掉了。与此同时,在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幼儿年龄组人口比例的变动与老年组人口比例呈现一种互相消长的态势。即随着幼儿年龄
7、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未来老年人口比例将继续上升。关于中国人口未来趋势的各种预测都表明,中国人口转变趋势将继续。例如,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2000年完成的一份课题报告人口政策前瞻性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少年儿童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逐步缩小;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2010年前后达到其最高点之后,将趋于下降;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并在2010年前后开始迅速提高。在预测的区间内,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趋势将不会停止。这个预测结果显示,整个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自上而下挤压型的变化趋势,即随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随之下降,并相应挤压少儿年龄组人口,使其比重进一步减小。这意味着中
8、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将很快趋于倒置的形状。二、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路径和方向中国 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与计划 经济 体制相适应的。它以 企业 为载体,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发放养老金,并对退休人员实行管理;养老金的筹集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多少取决于工龄的长短和退休前的工资高低。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全国性的大统筹。这种制度后来扩展到城镇集体经济,实际上覆盖了当时的全部城镇工薪劳动者。传统养老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城镇保证就业的劳动制度相关。即在政府保证城镇居民就业之后,职工几乎所有的保障都由国家通过企业提供。国家对企业则实行财务上的统收统支、包盈保亏, 社会 保障资金的积累和支出全部是国家的责任。这种
9、保障体系事实上成为旧体制大锅饭的一部分。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传统的养老保障体制受到较大 影响 。实行国有企业与国家利润分成制和利改税等改革以后,企业实际上要自行积累和支出职工养老资金。虽然在一些地区实行区域性的统筹,但由于统筹的范围比较小,并且企业缴费的积极性不一,导致许多养老负担重或者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无法承受养老负担。此外,非国有经济没有参加这个养老保障体系,使得养老保障的范围受到局限。早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期,一部分国有企业就开始了养老社会统筹的试点。随着1986年开始的国有企业废除终身雇佣制,开始对合同工制定新的社会保险办法,即由个人、企业和国家
10、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出资,形成一个退休基金。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该基金中划拨退休金。1991年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一阶段改革的结果是,到1996年为止,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7080的集体企业职工,以及1/3的非公有企业职工已经加入到了退休金制度中,全国大约有8000万职工向退休金基金缴费。经过这一阶段的试验,199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建立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决定规定,全国统一按职工工资的11建立个人账户,其中个人缴费逐步从4提高到8,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划入。企业缴费率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11、,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然而,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 问题 。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加之实行的是差额收缴和差额拨付制度,使得社会统筹实际上变成一种企业间的直接转移支付。因此,很多新企业因为退休职工较少,就没有缴费积极性,拖欠、拒缴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由于保障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不够高,企业还没有摆脱应该由社会承担的保障责任,负担仍然过重。财政和个人投入资金水平都较低,企业平均缴费率高达30。鉴于许多国有企业处于经营困境,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十分突出。另外,非国有经济基本上没有进入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没有这方面的费用支出。这样就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难以进行平等竞争。解
12、决问题的办法是向更高一级的统筹过渡。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又实现了职工养老保险全国并轨,由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养老金的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并实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2002年企业养老金的社会发放比例已经达到。但是,从5个城市2002年的补充调查显示,退休者从社会领取养老金的比率只有63。200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决定2001年先在辽宁全省和其他各省确定的部分市进行试点。与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相比,2000年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
13、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着眼于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转轨成本问题,即试图同时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中的新人、中人和老人的问题,并形成多支柱式的养老保障体系。重点是缩小个人账户规模,由空账变为实账。为了解决社会化养老体系形成过程中遇到的转轨成本问题,在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上,试点方案在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了个人账户规模,加强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具体来说,把个人账户的规模从相当于个人工资的11降为8,将个人缴费比例从平均5提高到8,个人账户完全由个人缴费形成。原规定的用人单位20的缴费比例不变,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形成社会统筹基金。试点方案中实行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
14、账户基金分开管理,使资金使用方向更加明确,即用人单位缴费形成社会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以后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基金,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规定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和运营,并且运营收益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筹资模式由“部分积累”变为“现收现付”加“完全积累”。但是,本来就较小的个人账户规模进一步缩小,使得向完全积累式养老保障体制的转变遥遥无期。这个方案还调整和完善了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即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在维持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省或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的同时,规定职工在缴费满15年以后缴费每满一年增加一定比例的
15、基础养老金,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坚持个人缴费不满15年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由此可以阻止提前退休的趋势。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由国务院统一规定。具体是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由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统一组织实施。从 目前 养老金替代率几乎100的水平降低到30,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其对退休职工的生活必然产生负面影响。该方案对城镇集体企业的部分特殊已退休职工也做出了特殊规定。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的已退休职工,直接由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接
16、纳,即由民政部门按企业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放生活费。为了扩大养老资源,该方案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原称补充养老保险,一般称之为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是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自主建立的一项企业养老金制度。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更名为企业年金,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根据推算,有企业年金的职工在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加上企业年金,替代率可达到70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养老金统筹的矛盾在于,由于转轨成本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承受缴费负担。因此,建立企业年金目前对大多数企业是不现实的。三、中
17、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脆弱性由于中国所经历的人口转变阶段和所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对养老保障提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人口的养老负担率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体制转轨造成巨大的养老保障资金的缺口,并且,独生子女政策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造成冲击。根据预测,200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老年人口总数将会突破一亿大关;2020年左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年龄中位数将超过36岁;2040年,中国将步入严重老龄化时期,平均每5个人中就会对应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虽然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并不是最严重的,但其老龄化速度在 发展 中国家中却是最快的。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基
18、数大,老年人口的总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考虑到中国目前和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所提出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际经验表明,老龄化也带来了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化,并且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健康寿命的相应提高。例如,在19761997年期间,英国65岁人口中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分别提高年和2年的同时,其预期健康寿命占预期寿命的比率反而降低了。这从宏观上对养老保障体系和卫生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家庭层次也要求在家居方式等方面未雨绸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中国劳动力资源的长期供给状况。从表1显示的人口年龄预测看,虽然从现在起
19、到2020年,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但是,养老负担率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这之后,中国劳动力资源供给总量将会逐年减少,养老负担也将越来越大。由于劳动力资源不断减少的时期也是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时期,每个劳动年龄人口对老龄人口的负担率将不堪其重。如果养老保障基金继续依靠现收现付制度筹集的话,届时必然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计划经济下养老模式向新体制的转轨中,存在着巨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现实缺口。根据五个城市的调查,2002年60岁以下劳动年龄人口与60岁及以上人口之比为1;而60岁以下有工作的劳动者与60岁及以上不工作的人口之比为1;全部调查对象中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之比则为1.今后50年
20、这个负担率会翻倍,使得以现收现付制度方式运行的养老保险难以为继。实际上,如果没有财政的补贴和挤用个人账户资金,养老统筹基金每年支出大于收入的数额都是巨大的,长期累积下去则会形成一个巨额缺口。对于这个缺口的估计数字不一。北京青年报的一条消息中披露,在未来25年中,这个资金缺口将累积到将达18000亿元。据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承认,未来30年这个资金缺口将累积到37000亿元。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10年,这个资金缺口会累积达到110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改革思路,将会实行养老金积累方式从社会统筹向个人积累方式的转变。但一个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即存在一个谁来负担“转轨成本”的问题。也就是
21、说,通过个人账户制实行养老金部分积累,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固然没有问题,而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却存在积累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他们通过现收现付制对上一代退休职工的养老做出了贡献,此外还有一部分劳动贡献通过低工资的“预先扣除”,转化为当期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却来不及对自己的个人账户做出积累。因此,开始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后,他们的个人账户中有一部分是“空账”。目前的制度下实行的是养老基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不管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还是社会统筹部分基础养老金的发放,都从一本账中支出,剩余部分
22、留作部分积累。由于个人账户中存在的“空账”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年养老金发放,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积累额小于职工个人账户记账额。随着这项制度的实施,空账积累的数额越来越大。目前,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已经达到1990亿元的规模。这就造成改革后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个人账户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实质上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是百分之百的现收现付制度。甚至可以说,现行体制是在用个人积累的资金,补偿社会统筹养老基金积累的不足。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养老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且要求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然而,在中国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显示出潜在危机的情况下,个人、家庭和社会对未来却缺少未雨绸缪的充
23、分准备。首先,政府和社会缺乏对于养老危机的宣传,老百姓缺乏关于养老保险的必要知识。目前进行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也缺乏操作中的透明性。关于改革会对个人和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每个人需要如何进行准备,都没有明确的宣传。其次,由于缺乏充分的宣传,个人和家庭都没有为养老做出足够的保险安排,在相当大程度上还对政府有强烈的依赖感。如果说人口老龄化和制度转轨造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的话,个人缺乏积累则会进一步扩大这个缺口。第三,当新的一代独生子女成长起来之后,由于他们受到的溺爱和宠惯,家庭观念和对父母的责任感大大降低,中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必然将会遇到挑战。最后,由于就业压力增强,实际退休年龄趋于大幅度降低,加大了
24、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选择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需要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做出 理论 和经验的回答。首先要回答的是,目前实行的养老基金积累和发放的“现收现付”制度是否有效率,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应该向哪种制度转变,如何以及应该以多快的速度实现这个转变。其次要回答,劳动力市场怎样影响养老保障,包括退休年龄是否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可以成为一种减轻养老压力的出路,劳动力迁移应否和怎样成为减轻养老压力的积极因素。最后要回答,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是否值得继续发扬。如果是的话,国家应该提供哪些激励手段鼓励家庭养老,以弥补社会养老资源的不足。下面我们分别讨论这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转变 体制 转轨 养老 保障 模式 持续性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